2022-2023學年遼寧省大連市中山區(qū)嘉匯中學八年級(下)期中物理試卷
發(fā)布:2024/6/8 8:0:9
一、選擇題(本題共14小題,每小題2分,共28分。注意:第1~10小題中,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正確。第11~14小題中,每題至少有兩個選項正確)
-
1.與1N的力的大小相當的是( )
A.托起兩個雞蛋所用的力 B.一頭大象的體重 C.一名中學生的體重 D.托起一只螞蟻所用的力 組卷:474難度:0.9 -
2.下列運動的物體,其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是( )
A.轉彎的汽車 B.加速起飛的飛機 C.勻速直線下落的雨滴 D.減速進站的火車 組卷:102引用:10難度:0.9 -
3.下列做法中能減小摩擦的是( ?。?/h2>
A.往軸承里加潤滑油 B.衛(wèi)生間地面鋪防滑瓷磚 C.下雪天教學樓門口鋪防滑墊 D.在汽車輪胎上裝防滑鏈 組卷:13引用:1難度:0.9 -
4.如圖,用大小相同的力,分別在不同位置按圖示方向開門,最容易的是( ?。?/h2>
A. B. C. D. 組卷:1575引用:34難度:0.5 -
5.圖為小車載著木塊向右運動過程中發(fā)生的現象,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都是在小車突然停止時發(fā)生 B.都是在小車突然起動時發(fā)生 C.圖甲所示的現象是小車在運動中突然停止或突然加速時發(fā)生 D.圖乙所示的現象是小車在運動中突然停止或突然減速時發(fā)生 組卷:4111難度:0.9 -
6.關于力和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h2>
A.物體受到力的作用時運動狀態(tài)一定改變 B.在平衡力作用下物體一定處于靜止狀態(tài) C.手拉長橡皮筋,說明力可以使物體發(fā)生形變 D.繞操場勻速轉動的玩具電動車處于平衡狀態(tài) 組卷:702引用:16難度:0.5 -
7.如圖所示為小京測量體重時的情景,靜止時體重計對他的支持力為F1,他對體重計的壓力為F2,他受到的重力為G,則( ?。?/h2>
A.F2與G是一對平衡力 B.F1與F2是一對平衡力 C.F1與G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D.F1與F2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組卷:1182難度:0.8 -
8.如圖所示,北京冬奧會比賽項目中相關物理知識描述正確的是( ?。?/h2>
A.
谷愛凌奪冠決賽中完美旋轉時,她受到慣性的作用B.
蘇翊鳴完成單板轉體,他上升到最高點時受平衡力作用C.
武大靖蹬地勻速通過彎道,是由于受到平衡力的作用D.
柳鑫宇和王詩玥以如圖造型滑行時,王詩玥對地面沒有壓力組卷:8難度:0.6 -
9.關于下面四幅圖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如甲圖,A管中水面上升,是因為流體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 B.如乙圖,將豎直玻璃管傾斜,水銀柱的長度不變 C.如丙圖,把水氣壓計從山下移到山頂,細管內的水柱下降 D.如丁圖,盆景中的水位能保持一定高度,是利用了連通器原理 組卷:834引用:23難度:0.6 -
10.甲、乙兩個完全相同的密閉圓臺形容器,一正一反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裝有質量和深度都相等的不同液體,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h2>
A.甲容器對桌面的壓力小于乙容器對桌面的壓力 B.甲容器對桌面的壓強小于乙容器對桌面的壓強 C.甲容器底部受到液體的壓力等于乙容器底部受到液體的壓力 D.甲容器底部受到液體的壓強大于乙容器底部受到液體的壓強 組卷:1289引用:4難度:0.4 -
11.利用連通器原理工作的是圖中的( ?。?/h2>
A.
茶壺B.
船閘C.
抽水機D.
地漏組卷:30引用:1難度:0.5
四、綜合題(本題共5小題,共28分)
-
33.如圖所示,是物理興趣小組用金屬塊研究浮力的實驗。
(1)金屬塊受到的重力是 N。
(2)金屬塊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是 N。
(3)比較 (填字母代號)三圖可得出結論:金屬塊受到的浮力大小與其排開水的體積有關。
(4)比較 (填字母代號)三圖可得出結論:金屬塊受到的浮力大小與其浸沒在水中的深度無關。
(5)金屬塊的密度為 kg/m3。
(6)實驗中,排除測量誤差因素的影響,該興趣小組發(fā)現金屬塊排開水的重力明顯小于所受的浮力,請指出實驗中可能造成這種結果的操作:。組卷:48引用:1難度:0.6 -
34.在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同學們提出以下猜想:
A.與壓力大小有關
B.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C.與接觸面積大小有關
D.與木塊運動速度有關
為了驗證以上猜想,小明小組的同學利用如圖1所示的裝置及有關的器材進行實驗。
(1)在水平桌面上,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勻速拉動木塊,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大小等于木塊與桌面間的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小明依據的是 。
(2)小明小組記錄的實驗數據如下序號 實驗條件 測力計示數F/N 滑動摩擦力大小F摩/N 長方體木塊的放置 表面情況 壓力大小F壓/N 1 平放 木板 8 1.6 1.6 2 平放 木板 12 2.4 2.4 3 平放 木板 16 3.2 3.2 4 側放 木板 16 3.2 3.2 5 豎放 木板 16 3.2 3.2 6 平放 木板上鋪棉布 8 2.4 2.4 7 平放 木板上鋪毛巾 8 4.0 4.0
②為了驗證猜想B,應該選序號為 的三次實驗。
③根據表中數據,驗證猜想C的結論是 。
(3)為了驗證猜想C,小華小組利用相同的裝置進行實驗。他們將木塊沿著豎直方向截去一半后,測得木塊所受的滑動摩擦力的大小隨接觸面積的減小而減小。你認為他的探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是 。
(4)小剛小組的同學也利用相同的裝置繼續(xù)探究滑動摩擦力與木塊運動速度的關系,改變木塊的速度,進行實驗,記錄的實驗數據如表:實驗次數 1 2 3 運動速度v/(m/s) 0.2 0.3 0.4 測力計的示數F/N 1.2 1.2 1.2
(5)小組交流討論發(fā)現:在實驗中很難使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于是小偉設計了如圖2所示的實驗裝置,該裝置的優(yōu)點是不需要長木板做勻速直線運動。根據上面 同學的實驗結論,小偉的設計是合理的。組卷:31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