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科版八年級上冊《3.4 平面鏡》2023年同步練習卷(2)
發(fā)布:2024/9/4 4:0:8
一、選擇題
-
1.一只小鳥在平靜的湖面上飛過,以下描述正確的是( )
組卷:1028引用:17難度:0.7 -
2.在一些狹小的房間的墻壁上掛上幾面大鏡子,可以形成空間增大的感覺,這主要是利用了平面鏡能夠( ?。?/h2>
組卷:118引用:11難度:0.9 -
3.如圖所示是舞蹈演員在平面鏡前訓練的情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組卷:381引用:6難度:0.8 -
4.如圖所示,是從平面鏡中看到的掛鐘,掛鐘顯示的實際時間為( )
組卷:1588引用:23難度:0.9 -
5.如圖,物體S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為S'。若在鏡后放置一塊透明玻璃AB,則像S'將( ?。?/h2>
組卷:1949引用:18難度:0.8 -
6.光明是人們祈求的,但有時光也會損害人的視覺和身心健康,成為光污染。下列現(xiàn)象中會造成光污染的是
( )組卷:24引用:4難度:0.7 -
7.檢查視力的時候,視力表往往放在被測者頭部的后上方,被測者識別對面墻上鏡子里的像,要求被測者與視力表像的距離是5m。如圖所示是小紅同學在某次測量視力時的情景,關于這次視力測量說法正確的是( ?。?/h2>
組卷:229引用:4難度:0.5 -
8.如圖所示,平面鏡M直立在水平地面上,長6cm的鉛筆平放在地面上且與平面鏡垂直,筆尖離平面鏡10cm,現(xiàn)鉛筆垂直于平面鏡向它勻速靠近。則( ?。?/h2>
組卷:278引用:5難度:0.5
四、實驗探究題
-
23.小明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時,利用如圖甲所示器材進行了以下操作。
(1)把點燃的蠟燭A放在與水平桌面垂直的玻璃板前,在玻璃板后面放一支 (填“點燃”或“未點燃”)的蠟燭B,移動B,發(fā)現(xiàn)A燭焰的像出現(xiàn)在B“身上”,說明他在器材選擇上存在的問題是 。
(2)改進器材后,多次改變蠟燭 (填“A”或“B”)的位置,并移動另一支蠟燭,確定每次像的位置,將玻璃板及每次物和像的位置記錄在玻璃板下面的白紙上,連接物和對應的像點,如圖乙所示,由此可得出的結論是: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 ,且它們的連線與鏡面 。
(3)小明想確定家中穿衣鏡成像的反射面,他將筆尖緊貼鏡面A,如圖丙所示,發(fā)現(xiàn)筆尖的像與筆尖之間有一段距離,說明 (填“A”或“B”)是反射面。
(4)小明發(fā)現(xiàn)大客車的前風擋玻璃是豎直的,小轎車的卻是傾斜的。小明猜想車內物體經過前風擋玻璃所成像的位置與玻璃傾斜程度有關,并做了如下模擬實驗。
①把玻璃板豎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將一個跳棋放在玻璃板前,觀察成像情況:取另一個完全相同的跳棋在玻璃板后移動,直到與玻璃板前跳棋的像 ,確定像的位置,如圖A所示:當用手電筒照亮 (填“玻璃板”“跳棋”)時,觀察到像比原來更明亮。
②把玻璃板向跳棋方向傾斜,沿水平方向觀察,發(fā)現(xiàn)桌面上的像不見了:當向玻璃板的 (填“斜上方”或“斜下方”)方向觀察,又看到了跳棋的像。
結論:大客車的前風擋玻璃距離地面較高,所成的像不會干擾司機觀察路況;小轎車的前風擋玻璃所成的像在司機的斜上方,也不會干擾司機觀察路況。組卷:129引用:4難度:0.6 -
24.如圖所示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
(1)小明選擇兩段完全相同的蠟燭的目的是 。
(2)為了便于觀察,小明應選在 (填“較亮”或“較暗”)的環(huán)境中進行。
(3)如果實驗過程中移動B,始終無法與A的像重合,原因是 。
(4)當B與A的像重合時,小明分別測出A、B蠟燭到玻璃板的距離,多次試驗后發(fā)現(xiàn)這兩個距離并不相等。你認為原因是 。
(5)下列關于蠟燭的像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
A.改變蠟燭到玻璃板的距離,像的大小不同
B.用大小不同的玻璃板實驗,像的大小不同
C.沿不同方向觀察蠟燭的像,像的位置不同
D.若在P、B間放一塊紙板,仍可以看到像組卷:107引用:3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