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湖南省永州市高一(上)期末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1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中國人最大的毛病是“私”。說起“私”,我們就會想到“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俗語,私是一個群己、人我的界限怎樣劃法的問題。西洋社會的基本單位是團體,團體是有一定界限的,誰是團體里的人,誰是團體外的人,不能模糊。這種格局不妨稱之為團體格局。家庭在西洋是一種界限分明的團體。如果有一位朋友寫信給你說他將要“帶了他的家庭”一起來看你,你就知道要和他一同來的是哪幾個人。在中國,這句話卻含糊得很。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如果他只和太太一起來,就不會用“家庭”。在我們中國常用“闔第光臨”,但是很少人能說出這個“第”字究竟應當包括些什么人。
為什么我們對家庭這個概念這樣不清不楚呢?因為我們的社會結構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西洋的格局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我們的格局(實際上就是差序格局)是好像把一塊石頭丟在水面上所發(fā)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紋。每個人都是他社會影響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紋所推及的就發(fā)生聯(lián)系。每個人在某一時間某一地點所動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在孩子成年了住在家里都得給父母膳食費的西洋社會里,大家承認團體的界限,進入團體得有一定的資格,資格取消了就得走出這個團體。在他們這不是人情冷熱的問題,而是權利問題,在西洋社會里,爭的是權利,而在我們,卻是攀關系、講交情。以“己”為中心,和別人所聯(lián)系成的社會關系,不像團體中的分子,而是像水的波紋,一圈圈推出去。
(選自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差序格局》有刪改)材料二:
《鄉(xiāng)土中國》中“差序格局”一詞高度概括了中國傳統(tǒng)的社會結構、人際關系的邏輯和傳統(tǒng)文化的特點,具有豐富的文化意蘊和鮮明的社會特征。
差序格局中的“序”,有等級之意,在儒家文化中,我國社會結構尤為注重人倫?!皞愂怯胁畹鹊拇涡颉!本肌⒏缸?、夫婦、政事、長幼、上下等都有著嚴格的倫理界限,不可逾越?!坝H親也、尊尊也、長長也、男女有別,此其不可得與民變革者也?!痹趥鹘y(tǒng)社會中,差序格局與禮治秩序緊緊彌合在一起,可以說,差序格局是倫理綱常、等級有序等儒家倫理存在的社會基礎,禮治秩序從文化上不斷塑造著、強化著差序格局的存在。“在富于伸縮性的網絡里,隨時隨地是有一個‘己’作中心的?!痹诩易逯?,以己為中心,血緣關系越近,關系網絡就越緊密。依中國傳統(tǒng)家族文化言,五服之內一般被視為差序格局的里層,五服之外則可伸縮,彈性度較大;外戚中,更是“一表三千里”。從廣泛意義上論,地緣、友緣、學緣、業(yè)緣等關系有時也納入差序格局中的關系范疇。如“老鄉(xiāng)見老鄉(xiāng),兩眼淚汪汪”“親不親故鄉(xiāng)人,美不美家鄉(xiāng)水”“一輩子同學三輩子親”等民諺俚語對這種情形作了生動的描摹。差序格局“范圍的大小也要依著中心的勢力厚薄而定”中心勢力愈雄厚,“格局”就愈大,反之就越小。
在傳統(tǒng)社會中,差序格局體現(xiàn)的是稀缺資源的配置模式。當資源稀缺時,如何分配資源,在沒有國家計劃和市場調節(jié)的情況下往往由個人依據(jù)與“己”關系親疏遠近這一標準進行。離“己”愈近,得到的資源可能就愈多。究其實質,這種資源配置模式的根本目的在于使自己利益最大化,保持已有差序格局的穩(wěn)定性,同時具有強烈的排外性。而在整個社會中,差序格局則成了社會資源合理配置與自由流動的結構性壁壘。
差序格局在社會轉型過程中不斷被現(xiàn)代因子影響和浸染,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著差序格局舊有的特質。有學者對費先生提出的差序格局作了拓展,認為當前我國存在著城鄉(xiāng)差序格局、權力差序格局等。
(摘編自陳占江《差序格局與中國社會轉型》有刪改)(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正確的一項
A.差序格局以自我為中心,社會關系的親疏是由自我與他人關系的親疏決定的,是一種界限分明的格局。
B.與中國的差序格局相比,西洋的團體格局講究人情冷暖,是攀關系,講交情的。
C.差序格局強調社會關系的等級差別。在傳統(tǒng)社會中,儒家倡導的禮治秩序決定了差序格局的長期存在。
D.差序格局具有伸縮能力,家庭可以小到只包括一家三口,也可以大到包括所有親戚,這個圈子會因中心勢力的變化而變化。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俗語說“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這看起來是社會公德問題,其實是私的問題,與社會的差序格局密不可分。
B.材料二闡明并分析了差序格局在當下中國社會轉型期呈現(xiàn)出的新特點,這是對費孝通先生相關理論的拓展與完善。
C.差序格局深深嵌入了中國傳統(tǒng)鄉(xiāng)土社會中,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和強大的歷史慣性,其內涵隨著時代的變遷也不斷改變和拓展。
D.差序格局作為社會學意義上的一個概念,具有豐富的文化意蘊,在當前社會轉型過程中,依然頗具啟示意義。
(3)下列說法中,不能說明“差序格局”特點的一項是
A.入則孝,出則梯。
B.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
C.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材料二在論證上有哪些特點?請簡要說明。
(5)“差序格局”是費孝通先生在《鄉(xiāng)土中國》一書中提出來的重要概念。請結合以上兩則材料,概括并分析“差序格局”的特點。組卷:12引用:7難度:0.5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仁慧
汪曾祺 小時候,我的母親盼我能長命百歲,讓我在觀音庵里寄了名。庵里的住持我已經記不得她的法名,我的祖母叫她二師父。
二師父是個面色微黃的胖胖的中年尼姑,是個很忠厚的人,一天只是潛心念佛,對庵里的事不大過問。在她當家的這幾年,弄得庵里佛事稀少,香火冷落,房屋漏雨,院子里長滿了荒草,一片敗落景象。庵里的尼姑背后管她叫“二無用”。
“二無用”也知道自己無用,就退居下來,由仁慧來當家。
仁慧是個能干人。
二師父大門不出,仁慧對施主家走動很勤。誰家老太太生日,她要去拜壽。誰家小少爺滿月,她去送長命鎖。每到年下,她就會帶一個小尼姑,提了食盒,用小瓷壇裝了四色咸菜給我的祖母送去。別的施主家想來也是如此。觀音庵的咸菜非常好吃,是風過了再腌的,吃起來不是苦咸苦咸,帶點甜味。祖母收了咸菜,道一聲:“叫你費心?!彪S即取十塊錢放在食盒里。仁慧再三推辭,祖母說:“就算是這一年的燈油錢?!?br /> 仁慧到年底,用咸菜總能換了百十塊錢。
她請瓦匠來檢了漏,請木匠修理了窗。窗槅上塵土堆積的福扇紙全都撕下來,換了新的。院子里的雜草全鋤了,養(yǎng)了四大缸荷花。正殿前種了兩棵玉蘭。她說:“施主到庵堂寺廟,圖個幽靜?;幕臎鰶龅?,連個坐的地方都沒有,誰還愿意來燒香拜佛?”我的祖母隔一陣就要到觀音庵看看,她的散生日都是在觀音庵過的。那天總要在觀音庵吃一頓素齋。素齋最好吃的是香蕈(冬菇)餃子。薺菜、香干末作餡,包成薄皮小餃子,油炸透酥,傾入滾開的香蕈湯,嗤啦有聲,以勺舀食,香美無比。
仁慧募化到一筆重款,把正殿修繕油漆了一下。正殿完工,菩薩“開光”之日,請贊助施主都來參與盛典。這一天觀音庵氣象莊嚴,香煙繚繞,花木灼灼,佛曰增輝。施主們禮贊拜佛之后,在過廳里設了四桌素筵。素雞、素鴨、素魚、素火腿……使這些吃長齋的施主們最不能忘的是香蕈餃子。
二師父對仁慧這樣的做法很不以為然,說:“這叫做什么?觀音庵是清靜佛地,現(xiàn)在成了一個素菜館!”但是合庵尼僧都支持她。
尤其使二師父不能容忍的,是仁慧學會了放焰口”。放焰口本是和尚的事,從來沒有尼姑放焰口的。仁慧想:一天老是敲木魚念那幾本經有什么意思?為什么尼姑就不能放焰口?哪本戒律里有過這樣的規(guī)定?她要學。善因寺常做水陸道場,她去看了幾次,大體能夠記住。她去請教了善因寺的方丈鐵橋。鐵橋聽說一個尼姑想學放焰口,很驚奇,就一字一句地教了她。她學會了,就找了本庵幾個聰明尼姑和別的庵里的也不大守本分的年輕尼姑,學起放焰口來。起初只是在本庵演習。咳,還真像那么回事。尼姑放焰口,這是新鮮事。
于是招來一些善男信女參觀。你別說,這十幾個尼姑的聲音真是又甜又脆,比起和尚的癩貓嗓子要好聽得多。仁慧正座,穿金藍大紅袈裟,戴八辮蓮花毗盧帽,兩邊兩條杏黃飄帶,美極了!于是漸漸有人家請仁慧等一班尼姑去放焰口,不再有人議論。
觀音庵氣象興旺,生機蓬勃。
解放。
土改。
土改工作隊沒收了觀音庵的田產,征用了觀音庵的房屋。
觀音庵的尼姑大部分還了俗,有的嫁了人。
有的尼姑勸仁慧還俗。
“還俗?嫁人?”
仁慧搖頭。
她離開了本地,云游四方,行蹤不定。西湖住幾天,鄧尉住幾天,峨眉住幾天,九華山住幾天。
有許多關于仁慧的謠言。有些謠言仁慧也聽到了,一笑置之。
仁慧后來在鎮(zhèn)江北固山開了一家菜根香素菜館,賣素菜、素面、包子,生意很好。菜根香的名菜是香蕈餃子。
菜根香站穩(wěn)了腳,仁慧把它交給別人經管,她又去云游四方。西湖住幾天,鄧尉住幾天,峨眉住幾天,九華山住幾天。
仁慧六十開外了,望之如四十許人。
(摘編自《小說家》)【注】放焰口:舊指人死后請和尚做佛事,和尚向口吐火焰的施食,以使亡靈不受傷害。
(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通過描寫二師父終日端坐禪房,對仁慧設素筵不以為然,對仁慧學放焰口不能容忍,塑造了一個循規(guī)蹈矩、呆板木訥的佛門女子形象。
B.“解放”“土改”,言簡義豐,跳躍性極大,暗示了時代的巨大變遷,同時為仁慧后續(xù)的故事提供了社會背景。
C.仁慧請工匠修理了觀音庵的屋瓦窗,除草養(yǎng)花,為香客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這是仁慧將觀音庵經營得有聲有色最重要的舉措。
D.小說結尾部分兩次提到仁慧“西湖住幾天,鄧尉住幾天,峨眉住幾天,九華山住幾天”,表現(xiàn)了她心無掛礙、生活無憂的狀態(tài)。
(2)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開篇點出“二師父”,接著描寫觀音庵的衰敗景象,是為了引出主人公仁慧,并以二師父的無用反襯仁慧的能干。
B.小說先后通過祖母捐贈燈油錢、隔一陣到觀音庵看看、散生日都在觀音庵過等情節(jié),從側面烘托了仁慧這一人物形象。
C.小說既有對事件的總體勾勒,也有對細節(jié)的生動描寫,比如小說著力描寫的仁慧“放焰口”時所穿的色澤鮮麗的服飾。
D.小說語言典雅華麗,句式整散結合,將仁慧的一生敘寫得有滋有味,體現(xiàn)了汪曾祺“淡而有味”散文化小說的語言風格。
(3)請概括小說中仁慧的形象特點,并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4)文章能否將文中有關“香蕈餃子”的細節(jié)描寫刪掉?為什么?組卷:54引用:5難度:0.3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9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心有一團火,溫暖眾人心 北京市王府井大街的百貨大樓前,① 。人們塑起它是為了紀念一位普通的勞動者——張秉貴。張秉貴生前長期在王府井百貨大樓的糖果柜臺擔任售貨員,他從沒有因為自己工作的平凡而放松要求,而是全心全意為顧客著想,想方設法提高服務質量。( ?。?。面對這種情況,張秉貴② ,練出了稱重“一抓準”、算賬“一口清”的絕技,盡力縮短顧客的等待時間。每逢節(jié)假日,張秉貴在柜臺前一站就是十幾個小時,但他始終面帶微笑,熱情地為每一個顧客提供耐心周到的服務。他這種愛崗敬業(yè)的態(tài)度,③ 。張秉貴雖然沒有做出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但是他從點滴小事做起,腳踏實地地工作,為他人和社會做出了貢獻,在平凡中實現(xiàn)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同樣值得人們尊敬和頌揚。
(1)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
A.柜臺前顧客排起長隊就是因為物資匱乏
B.當時張秉貴還是一個普通的售貨員
C.當時社會物資匱乏,人們生活艱苦
D.當時因為物資匱乏,顧客常常要在柜臺前排起長隊
(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組卷:2引用:1難度:0.7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勸學》是兩千多年前荀子對學習問題的樸素認識,《師說》是一千多年前韓愈對“恥學于師”的批評。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變化,我們今天在學習中又遇到了新的難題。
針對當下學習中的某些問題,以《勸學“新說”》為題,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看法。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議論要有針對性;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9引用:1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