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年山東省煙臺市中英文高級中學高考語文最后一模試卷

發(fā)布:2024/8/7 8:0:9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1小題,17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材料一:
          普通常有以“人治”和“法治”相對稱,而且認為西洋是法治的社會,我們是“人治”的社會。其實這個對稱的說法并不很清楚。法治的意思并不是說法律本身能統(tǒng)治,能維持社會秩序,而是說社會上人和人的關系是根據(jù)法律來維持的。法律還得靠權力來支持,還得靠人來執(zhí)行,法治其實是“人依法而治”,并非沒有人的因素。
          所謂人治和法治之別,不在“人”和“法”這兩個字上,而是在維持秩序時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據(jù)的規(guī)范的性質(zhì)。
          鄉(xiāng)土社會秩序的維持,有很多方面和現(xiàn)代社會秩序的維持是不相同的??墒撬煌牟⒉皇钦f鄉(xiāng)土社會是“無法無天”,或者說“無需規(guī)律”。不論在社會、政治、經(jīng)濟各個范圍中,都有認為“無政府”是最理想的狀態(tài),當然所謂“無政府”決不是等于“混亂”,而是一種“秩序”,一種不需規(guī)律的秩序,一種自動的秩序,是“無治而治”的社會??墒青l(xiāng)土社會并不是這種社會,我們可以說這是個“無法”的社會,假如我們把法律限于以國家權力所維持的規(guī)則,但是“無法”并不影響這社會的秩序,因為鄉(xiāng)土社會是“禮治”的社會。
          禮是社會公認合式的行為規(guī)范。合于禮的就是說這些行為是做得對的,對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單從行為規(guī)范一點說,本和法律無異,法律也是一種行為規(guī)范。禮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維持規(guī)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國家的權力來推行的?!皣摇笔侵刚蔚臋嗔?,在現(xiàn)代國家沒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權力。而禮卻不需要這有形的權力機構來維持。維持禮這種規(guī)范的是傳統(tǒng),傳統(tǒng)是社會所積累的經(jīng)驗。
          讓我先說明,禮治社會并不是指文質(zhì)彬彬,像《鏡花緣》里所描寫的君子國一般的社會。禮并不帶有“文明”,或是“慈善”,或是“見了人點個頭”、不窮兇極惡的意思。禮也可以殺人,可以很“野蠻”。譬如在印度有些地方,丈夫死了,妻子得在葬禮里被別人用火燒死,這是禮。
          鄉(xiāng)土社會是安土重遷的,生于斯、長于斯、死于斯的社會。不但是人口流動很小,而且人們所取給資源的土地也很少變動。在這種不分秦漢、代代如是的環(huán)境里,個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經(jīng)驗,而且同樣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經(jīng)驗。一個在鄉(xiāng)土社會里種田的老農(nóng)所遇著的只是四季的轉(zhuǎn)換,而不是時代變更。一年一度,周而復始。前人所用來解決生活問題的方案,盡可抄襲來作自己生活的指南。愈是經(jīng)過前代生活中證明有效的,也愈值得保守。于是“言必堯舜”,好古是生活的保障了。
          禮并不是靠一個外在的權力來推行的,而是從教化中養(yǎng)成了個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禮是主動的。禮是可以為人所好的,所謂“富而好禮”??鬃雍苤匾暦Y的主動性。
          這顯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謂道德。法律是從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罰是由特定的權力所加之于個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網(wǎng),逃得脫還可以自己驕傲、得意。道德是社會輿論所維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見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棄,是恥。禮則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禮,不但不好,而且不對、不合、不成。這是個人習慣所維持的。十目所視,十手所指的,即是在沒有人的地方也會不能自已。禮是合式的路子,是經(jīng)教化過程而成為主動性的服膺于傳統(tǒng)的習慣。
          禮治的可能必須以傳統(tǒng)可以有效地應付生活問題為前提。鄉(xiāng)土社會滿足了這前提,因之它的秩序可以禮來維持。在一個變遷很快的社會,傳統(tǒng)的效力是無法保證的。盡管一種生活的方法在過去是怎樣有效,如果環(huán)境一改變,誰也不能再依著老法子去應付新的問題了。所應付的問題如果要由團體合作的時候,就得大家接受個同意的辦法,要保證大家在規(guī)定的辦法下合作應付共同問題,就得有個力量來控制各個人了。這其實就是法律,也就是所謂“法治”。
    (摘編自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禮治秩序》)
    材料二:
    “差序格局”的鄉(xiāng)土社會排斥訴訟,即費孝通先生說的“無訟”。但這里的“無訟”并不是完全排斥訴訟這種解決問題的模式。鄉(xiāng)土社會中,人們遇到的問題大概率是先輩們已經(jīng)遇到過并且解決過的,因此只需沿用“傳統(tǒng)”即可,不需要訴諸法律。同時,“差序格局”中的人際關系像是無數(shù)“水波紋”交織在一起,十分龐雜,因此要想通過法律來明確權利與義務就變得困難。這種模式下,要維護社會的穩(wěn)定,就要依靠行為者“克己復禮”以及長輩的教化去解決現(xiàn)實中的糾紛。但這種“無訟”的環(huán)境,也不是在營造虛假的和諧,而是需要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并非所有爭端都要走司法途徑才能得以解決,一些并不復雜的矛盾糾紛不需要動用國家司法資源,若是能在鄉(xiāng)土社會中自行解決,當事人在事后仍能維持正常的人際往來,何樂而不為呢?這種觀念與“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zhèn),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的“楓橋經(jīng)驗”不謀而合。這樣的矛盾化解模式就是立足于我國的實際國情,既考慮到社會原本的狀態(tài),又結合時代的發(fā)展,在真切解決糾紛的基礎上節(jié)約司法資源,達成人與人之間的和諧。
    (摘編自蔡欣雨《在鄉(xiāng)土社會中推進法治中國建設》)
    材料三:
          (故事前提:李寡婦將自家的地同時賣給了白嘉軒和鹿子霖,二人為爭奪這塊地大打出手。)
          冷先生把白嘉軒和鹿子霖一起邀約到中醫(yī)堂,擺下一桌酒席,倆人同時抱拳打拱,互致歉意謙詞,然后舉酒連飲三杯,重歸于好而且好過以往。倆人誰也不好意思再要李家寡婦那六分地了,而且都慨然提出地歸原主,白家和鹿家各自周濟給李家寡婦一些糧食和銀元,幫助寡婦渡過難關。冷先生當即指派藥房伙計叫來李家寡婦,當面毀了契約。李家寡婦撲通跪到地上,給白嘉軒鹿子霖磕頭,感動得說不出話只是流眼淚。
    (陳忠實《白鹿原》節(jié)選)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禮和法律并無區(qū)別,二者都是一種行為規(guī)范,是用來規(guī)定社會上人與人的關系的。
    B.人們能夠主動服禮,是因為人的本能與良知讓人們產(chǎn)生個人的敬畏感,從而自覺地約束自己的行為。
    C.鄉(xiāng)土社會不是“無法無天”“無需規(guī)律”的,它有一種不需規(guī)律的秩序,一種自動的秩序,是“無為而治”的社會。
    D.法律還得靠權力來支持和人來執(zhí)行,可見法治也有人的因素,“法治”和“人治”并不是完全對立的。
    (2)根據(jù)材料一和材料二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禮治是按照歷史積累形成的社會公認的合式的行為規(guī)范來維持社會秩序的一種治理方式。
    B.法律是靠國家的權力來推行的一種行為規(guī)范,在現(xiàn)代國家沒有形成之前不存在法律。
    C.“楓橋經(jīng)驗”是基層社會治理的中國模式,既節(jié)約了司法資源,又解決了民間糾紛。
    D.社會積累的經(jīng)驗因為有效才值得保守,當維持禮的經(jīng)驗不能有效應對生活問題時,禮治就難以為繼。
    (3)下列各項中,不屬于鄉(xiāng)土社會禮治范疇的一項是
     

    A.窺宮者臏,拾遺者刖。
    B.《論語?學而》:“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C.《弟子規(guī)》:“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yè)無變?!?br />D.未做過大夫的曾子在彌留之際發(fā)現(xiàn)自己躺在大夫?qū)S玫南由希兔鼉鹤影严訐Q掉。
    (4)孔子說:“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格:糾正)”。這一思想對構建現(xiàn)代和諧社會具有怎樣的意義,請結合材料一加以分析。
    (5)請結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簡要分析材料三中體現(xiàn)的鄉(xiāng)土特色。

    組卷:34引用:11難度:0.5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8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年關六賦
    阿成
          爺爺活著的時候,每逢舊歷的春節(jié),老三的父母一定要領著他們生育的四位雌雄,到爺爺?shù)募胰ミ^年。爺爺死后,老三這兄妹四人也一定得到父母的家守歲。
          這是王氏家族的規(guī)矩。
    ——題記      老三爺爺?shù)囊簿褪呛髞砝先赣H的家,院子很闊。憑欄望去,一任江天浩浩蕩蕩,爽著肺腑。其住房幾經(jīng)修繕,父親住著很好,很遂心,很滋潤,過得也極有板眼。
          每值茶余飯后,兄弟幾個一律恭恭敬敬,坐在庭院的小凳上,聽父親講《論語》。
          老三的父親是讀書人。爺爺活著的時候,早早地把他送到松花江對岸的私塾,讀孔子。
          山東人古來就講究智力開發(fā):“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再者說,“養(yǎng)不教,父之過”嘛。
          老三的爺爺是“闖關東”的山東人,后來成為這里的第一戶居民。為了供兒子讀書,捕了一輩子的魚,賣了上百噸的魚蝦,真累!
          每逢星期六,學堂放課,老三的爺爺就早早地搖了船到江南,歇船在柳蔭之下,吸著旱煙,等父親。
          父子倆見了面:
          兒子給爹鞠一躬,說:爹——
          爺爺嘿嘿地傻笑,說:兒子——
          老三的父親講《論語》,從不看書,憑著記性。另外,小方桌上總有一壺清茶,飽飽地候著。
    “子曰,”父親說,“就是孔子說。曰,就是說。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做事,不能光靠嘴,要少說。古人說:貴人言語遲。靠什么呢?靠行動,靠作。光說不做,不是仁義人;光做不說,大用之材。記住沒?”
          兄弟幾個都點頭,不說。
    “子曰:融四歲,能讓梨。”
    “子曰:溫良恭儉讓?!?br />“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父親說:“凡‘子曰’,都要背下來,方能成人?!?br />      老三的父親教育子女,層次比較高,很有群體意識。
          ……
          每逢舊歷的春節(jié),除夕的年夜飯,事先一律要祭祖,兒女們要給仙逝的爺爺、奶奶的靈位磕頭。父親還要在灶前燒一沓陰幣,恭恭敬敬,說些話。全磕完頭,父親站在一旁,依次給壓歲錢,都是新票子:二元、一元、五角不等。
          兒女們接了錢,很激動,說“謝謝爸”。
          守歲之夜,不準睡覺,都要精精神神。俗話說:一分精神,一分財;十分精神,抖起來。年夜飯,老三的父親總要講些舊話,比如“在家敬父母,勝似遠燒香”。講的是山東泰安一個打燒餅的和一位有錢的少爺,到泰山大成殿爭當天下第一大孝子的事。父親講得有支有板兒、有景有物,人物實在,對話不多,聽了不忘,有較高的審美層次。老三一干兒女,聽得入神,覺得很親切。
          老三兄弟幾個,數(shù)老三的大哥最出息。
          老三的大哥在地方法院工作,是副院長。每值舊歷年,他總要早幾天把“東西”送到父母的家里。送的東西都很實惠。算一算,一二百元不止,足夠老三的父母享一個正月。
          舊歷三十這一天,老三的大哥領著媳婦、女兒回家,事先一定要脫掉法院的制服,換上便裝、布鞋,并告訴大嫂:“到家講話做事要注意,不能亂說,不能神氣,也沒什么可神氣的,是事兒,聽著就是了,多干活!”
          大嫂笑著說:“老王啊,老王……”
          大哥狠狠地瞪了她一眼。
          老三的二哥一律是舊歷三十的下午,騎著摩托車,馱著二嫂回父母的家過年。
          老三的二哥也出息得不錯,是第一代企業(yè)家?,F(xiàn)在已是幾十萬元戶,常常去參加市里的一些會議。二哥回家過年,自然提的都是高檔貨。有山珍,有海味,有洋貨,分東洋與西洋,都很名貴,看著渾身痛快。
          臨行前,老三的二哥也一定很嚴肅地對二嫂說:“回家過年,有幾條注意,一不要化妝,全擦掉,土一點沒關系。二不能擺闊,首飾什么的,不戴。要有老有少,不準瞎白話。家里的飯,好不好吃,一律認真吃。尤其爸媽做的,要說,真好吃。聽見沒有?”二嫂笑笑,說:“行,聽你的。就當上廟了,一天怎么也忍了。”二哥說:“對!就是這意思?!?br />      二哥二嫂回家過年,穿著都很樸素,甚至顯得過了,頭發(fā)也剪得很短,像五十年代的干 事。老三家境不富裕,在一家雜志社當助理編輯,也是新潮作家?;丶疫^年,帶的禮品就很一般化,是四合禮。有四種奶油蛋糕,很藝術地組裝在一個禮品盒子里,并用透明的玻璃紙罩著。
          老三回家過年,從不戴他的貝雷帽,上衣兜也不插鋼筆、油筆。事先也要對媳婦說:“嗯-到家,看別人,他們怎樣,咱怎樣,千萬別出挑兒……”
          老三的媳婦看了看他,輕蔑地說:“熊架!”
          ……
          自從老三兄妹四人分別嫁娶后,凡二十余載,都回家過年這事,居在一個城市的兄妹,并不事先通通電話,也不約定一下,基本上都回去。
          今年過年,兄弟幾個都事先做了安排,回家過年。
          老三的母親對孩子很好,很平等,也很親近,總是喜著臉:“三兒回來啦?!薄袄隙貋砝??!薄袄纤囊不貋砝病!倍既崛岬?,兒子、女兒瞅著,心里就充滿了溫馨的陽光。
    (有刪改)[注]①熊架,山東方言,意思是看看你那德行,看看你那樣子。
    (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爺爺去接放學的父親,作者使用了白描手法,簡潔生動地表現(xiàn)出父子之間的溫情。
    B.水說對王氏家族舊歷春節(jié)“守歲”規(guī)矩的敘述,能讓讀者感受到作者強烈的愛憎。
    C.老三父親要求子女凡是“子曰”都背下來,給人不容置疑的感覺,作者贊賞中有調(diào)侃。
    D.小說淡化情節(jié)和沖突,在平淡敘事中展現(xiàn)了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和家庭生活之美。
    (2)關于文中回家過年三兄弟叮囑妻子的情節(jié)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老大瞪了大嫂一眼,表明他嚴肅認真的態(tài)度;老二的叮囑表明其夫妻關系和睦。
    B.因為老三當助理編輯,既無錢也無權,所以老三妻子對他的話很輕視和嫌棄。
    C.與上文父親教三兄弟《論語》形成前后照應,體現(xiàn)出崇尚謙虛內(nèi)斂的民族傳統(tǒng)。
    D.從叮囑情節(jié)可以窺見在改革開放社會轉(zhuǎn)型期第三代人在價值觀念方面的嬗變。
    (3)小說中王氏家族深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浸染,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結合文本概括并分析。
    (4)阿成小說的語言雅與俗相間,請結合文本加以賞析。

    組卷:30引用:7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9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比之于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桑奇大塔,古羅馬的斗獸場遺跡,中國的許多文化遺跡常常帶有歷史的層累性。別國的遺跡一般修建于一時,興盛于一時,以后就以純粹遺跡的形式保存著,讓人瞻仰。中國的長城就不是如此,總是代代修建、代代拓伸。中國歷史太長、戰(zhàn)亂太多、苦難太深,①____,除非躲在不為常人注意的秘處。阿房宮燒了,滕王閣坍了,黃鶴樓則是新近重修。都江堰之所以能長久保留,是因為它始終發(fā)揮著水利功能。因此,流傳至今的歷史勝跡,總是保有生生不息、吐納百代的獨特稟賦。
          莫高窟可以傲視異邦古跡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層層累聚??茨呖?,不是看死了千年的標本,②_____。一千年而始終活著,血脈暢通、呼吸勻停,這是一種何等壯闊的生命!一代又一代藝術家前呼后擁向我們走來,每個藝術家又牽連著喧鬧的背景,在這里舉行著橫跨千年的游行。紛雜的衣飾使我們眼花繚亂,呼呼的旌旗使我們滿耳轟鳴。在別的地方,你可以蹲下身來細細玩索一塊碎石、一條土埂,③______,在這里你會被裹卷著,身不由己,踉踉蹌蹌,直到被歷史的洪流消融。
    (1)下列句子中的“一時”和文中畫波浪線處的“一時”,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我看著他覺得十分眼熟,應該是我的初中同學,卻一時怎么也想不起他的名字。
    B.你知道什么是“五講四美”嗎?這個曾風靡一時的全民熱詞,影響了數(shù)代中國人。
    C.要想戰(zhàn)勝災害,單靠一時的熱情是辦不好的。
    D.高原上天氣變化多端,一時晴,一時雨,一時冷,一時熱,要根據(jù)氣溫變化增減衣物。
    (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組卷:7引用:2難度:0.5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正逢大學畢業(yè)季,中國某些高校畢業(yè)生摒棄西方的畢業(yè)服,設計出中式畢業(yè)服,以我國傳統(tǒng)進士服和狀元帽出鏡,溫文儒雅,高貴與文雅并存。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國風才是世界風。
          材料二:新東方創(chuàng)始人俞敏洪曾建議,取消對外國留學生的超國民待遇,對外國留學生和中國學生要一視同仁,否則就是一種失衡。
          材料三:習總書記說: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歷史和現(xiàn)實都表明,一個拋棄了或者背叛了自己歷史文化的民族,不僅不可能發(fā)展起來,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歷史悲劇。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襲、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生逢盛世,使命重大,責任艱巨。讀了上面的材料,引起你怎樣的感觸與思考?
          要求:扣住青年的身份,圍繞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組卷:11引用:4難度:0.6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