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湖北省恩施州咸豐縣春暉學校高一(下)月考語文試卷(3月份)

發(fā)布:2024/11/3 16:30:7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科技是Being,藝術(shù)是Should,科幻就是把想象和現(xiàn)實的碎片連接在一起,休謨說過,很多因果關(guān)系是習慣和風俗造成的,而不是真正的推理,邏輯造成的。休謨之問,即所謂從“是”(being)能否推出“應(yīng)該”(should)亦即“事實”命題能否推導出“價值”命題,這就是智能的起源。
          Being與Should的結(jié)合就是休謨之問的融合,是科幻的完美體現(xiàn),《星球大戰(zhàn)》就是很好的例子,解決了Being與Should的問題,強人工智能和通用人工智能就會打通,就會出現(xiàn)科幻電影中那種匪夷所思的機器人。我們一直在研究人機交互和人機融合智能。它們的區(qū)分為:人機交互是“人的生理+機”的物理;人機融合智能是“人的智慧+機”的智能。人機融合智能,就是把事實與價值統(tǒng)一起來,形成安全、高效、敏捷的信息處理機制。
          機,處理事實;人,負責價值。所以,人機融合智能可以破解休謨之問——事實與價值的統(tǒng)一問題。人機融合智能,主要研究如何在人、機器及系統(tǒng)之間實現(xiàn)最優(yōu)智能匹配,這涉及人機協(xié)同系統(tǒng)的整體設(shè)計及其優(yōu)化,其研究目的是使整個人機環(huán)境系統(tǒng)更可靠、更高效、更敏捷。
          所有的科幻如果不接地氣,不與科學結(jié)合,那么這種科幻將是虛無縹緲的,沒有根基的,科幻不是文學,而是科學+藝術(shù),美國屬移民文化,它繼承了歐洲的科學精神(人和物之間的關(guān)系),融入了印度和中東的神學(人和神之間的關(guān)系),也部分地融入了中華文明人和人、人和環(huán)境之間的作用思想。所以,好萊塢的科幻電影比較厲害,科幻也離不開態(tài)勢感知所包含的三個層次——感知、理解和預測——感知需解決物理數(shù)據(jù)和主觀知識的融合,理解需解決公理和非公理推理的融合,預測需解決直覺和邏輯決策的融合,這三個融合是好萊塢的科幻電影所表達的內(nèi)容。
          科幻的創(chuàng)作過程,是理性與感性相結(jié)合的過程。理性很難創(chuàng)造,感性很難精確。運用理性創(chuàng)造一個新的顛覆性的事物非常困難,而感性很容易做到。感性能夠把表面上無關(guān)的事物關(guān)聯(lián)起來,但理性很難做到這一點。人機融合的未來,非常值得期待。
    (摘編自劉偉《從火星著陸與科幻電影<星際穿越>看人機融合未來》,有刪改)      材料二:
          機器與有機體之間存在一種深刻的相似性,它們都是由一些功能各異的部分構(gòu)成的整體,都有自身的生命周期,都會不可避免地走向功能失常和組織解體。因此,笛卡爾和維納等哲學家主張通過機器來理解有機體,形成了有機體的機器概念;康吉萊姆和西蒙棟等哲學家則傾向于通過有機體來理解機器,發(fā)展出了機器的有機體概念。然而,當他們以不同方式將機器等同于有機體時,卻違背了我們的一種根深蒂的常識:機器與有機體之間存在差異性。因為機器的行動目的是人類設(shè)定的,而有機體的行動目的是內(nèi)稟的,所以有機體具有真正的能動性,而機器只能聽從人類的意志和命令。
          笛卡爾和維納在把有機體還原為機器的同時,卻又把人類價值置于一個崇高的位置。他們都持有這樣一種人本主義信念:將機器與人類對峙起來,讓人成為機器的主人,而不是被機器奴役,維納不無擔憂地指出,機械化的發(fā)展將會讓整個世界成為一部超人般的機器,給人類帶來巨大的危險,為了給個人權(quán)利和自由留下空間,就必須限制機器在社會中的應(yīng)用。
          與之相反,機器的有機體概念認為機器總是與人類協(xié)同演化,人類的解放同時也是機器的解放,西蒙棟批判了笛卡爾將技術(shù)客體視為無意義的物質(zhì)裝置和維納將機器視為具有敵對意圖的事物的觀點,認為這是把文化與技術(shù)對立起來了,然而技術(shù)恰恰構(gòu)成了文化的一部分。在西蒙棟看來,異化的根源是機器的使用和建造的分離,勞動者成為機器的消極的操作者,而不再積極參與機器的建造、發(fā)明和重構(gòu)。這意味著,通過參與機器的設(shè)計,把人類和生態(tài)需求整合到機器的具體化過程之中,將會克服機器與人類的異化。因此,問題的關(guān)鍵就不在于限制機器的應(yīng)用,而是重新設(shè)計并加速機器的應(yīng)用。
    (摘編自夏永紅《機器的能動性:從笛卡爾到西蒙棟》)(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習慣和風俗造就的因果關(guān)系并非真正的推理,從“是”推出“應(yīng)該”則為智能的起源。
    B.人機融合智能成功破解了休謨之問,形成了更為安全、高效、敏捷的人機環(huán)境系統(tǒng)。
    C.運用理性很難在看似無關(guān)的事物間建立關(guān)聯(lián),感性在科幻創(chuàng)作中發(fā)揮著決定性作用。
    D.機器不能等同于有機體,因為機器只能接受設(shè)定的行動目的,并不具備真正的能動性。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科幻作品中匪夷所思的機器人并未出現(xiàn),表明休謨提及的“價值”與“事實”并未真正統(tǒng)一。
    B.好萊塢科幻電影能成功地將態(tài)勢感知三個層次要素完美表達,這與美國的移民文化密切相關(guān)。
    C.笛卡爾和維納將機器與人類對峙起來,是因為他們有人本主義觀念,反對機器在社會中的應(yīng)用。
    D.西蒙棟反對將文化與技術(shù)對立起來,因為只有技術(shù)融入文化,才能解決機器與人類的異化。
    (3)下列各項中,最符合材料一中關(guān)于“科幻作品”特點的一項是
     

    A.索恩為了設(shè)置《星際穿越》中的科學場景,在加州理工學院召集科學家進行研討,與會者包括物理學家、太空生物學家等。
    B.即使抽取出電影《阿凡達》中涉及的科學內(nèi)容,《阿凡達》仍然具有相對獨立的、藝術(shù)水準較高的故事情節(jié)。
    C.《流浪地球》創(chuàng)下了中國電影在海外的最好成績,引發(fā)觀影熱潮,獲得一致好評,因此被認為是中國第一部科幻大片。
    D.美國文化中對未來的向往遠遠超過了對現(xiàn)在和過去的把握,而美國科幻電影大多數(shù)是和這種文化趨向相吻合的。
    (4)材料二第一段使用了比較論證,試舉出兩處加以分析。
    (5)對于人機融合,兩則材料在態(tài)度上有何不同?請結(jié)合材料簡要分析。

    組卷:4引用:4難度:0.5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斗寒圖[注]
    馮驥才
          老沈和我,還有國畫系另一名教師潘大年,是二十多年前北京國立藝術(shù)??茖W校的老同學。在那個風云多變的時代,老沈的處境并不穩(wěn),隨時都會因波濤驟走起而覆舟落水。我一直暗暗為他揪心,同時預感到禍事遲早要飛到他頭上。但對于他,我毫無辦法,似乎只有等待這場悲劇的來臨。
          現(xiàn)在,禍事果然臨到他的頭上了。他怎么樣了呢?
          想到這兒,我飯也沒吃,戴上一頂厚厚的棉帽子,去他家看他。
          我推開門。只見老沈坐在一張破舊的、掉了漆皮兒的小圓桌前。手里捏著一個六邊形的白瓷小酒盅悶悶獨酌。他見我來了,沒有起身,只略略抬一抬他胡茬濃密的稍尖的下巴,叫我坐在他對面。
          他穿著一件對襟的黑綢面的中式小棉襖,緊緊包著瘦瘦的身子。他頭發(fā)白了不少,梳成老年式的背頭,但頭發(fā)硬,總有一些不服帖地翹起來,散開,并像野草那樣橫豎穿插著。
          我倆像在小酒店偶然同桌的陌客,都在喝自己的悶酒。
          這時,他站起身,走到墻角的畫案前,在氈子上鋪開一張雪白的畫紙,磨好墨,又從墻上的筷子簍里取出一支長鋒、尖頭磨禿的狼毫畫筆。
          老沈手握筆管,對平展展的白紙凝視片刻。忽然,他的雙眉就像受驚的燕子的一雙翅膀抖動一下,仿佛胸中有股激情奔涌上來。跟著,這激情跑到他的筆管上,這筆管就在他手中狂亂地抖顫,隨即他的臂肘一抬,那飽蘸濃墨汁的畫筆如同鷂鷹擊兔一般倏然落到紙上。筆管閃電似的揮動,筆鋒在紙面上來回翻轉(zhuǎn)、戳擦,宛如狂風吹舞的柳條拂掃水面。在潔白的紙面上出現(xiàn)一條變幻著的捉摸不定的墨色的形體——但這只是須臾間的感覺。隨后,一株蒼拙勁拔的老梅樹躍然而生。這時他的筆頭落入盛滿清水的水盆里一擾,筆上的墨在水中像烏云一樣化開,混成灰色。那筆又在粉罐里猛點兩下,重新落回到紙上。沖動而顫抖不止的筆頭橫皴豎抹,一邊豪放而不經(jīng)意地把水點、墨點、粉點弄得淋漓滿紙。于是,狂風暴雪,立時成形。
          他的肘腕肩臂,乃至全身都在用力。左手撐著桌邊,仿佛不這樣,身子就要撲在畫上。由于振動之故,兩綹頭發(fā)滑落到額前,他也不去管,任它們在光滑的鼓腦門上像穗子一般擺動。靜靜的屋中,只響著他帶著腕力的筆鋒在紙上的摩擦聲,還有筆管磕碰水盆和色碟的叮當聲。我斜瞅他一眼,只見他的嘴角用力向下一撇一撇,不知是渾身用力之故,是嘴里沒有嚼盡的干辣椒所致,還是一種苦澀心情的流露。此時,他額上的青筋全都鼓凸出來,暗暗發(fā)紅,是激動的熱血在那里奔流……
          這時屋門開了,從外邊走進兩個人來。我一看,原來一個是潘大年,另一個是老沈的女學生范瑛。
          老沈落好墨,換一支潔凈的大羊毫筆,從洋紅碗兒里蘸了濃濃的顏色,在梅樹枝頭點上幾朵花兒,補上蕊?;M蕊飽,艷麗如洗,光顏奪目。于是一株傲霜斗雪、不畏強暴的梅樹便十分神氣地跳了出來。它毫無淡雅幽嫻之態(tài),而全然是一派處在逆境中豪杰志士的風姿。然后他又拿起那支狼毫畫筆,用枯筆墨在畫幅上端寫了“斗寒圖”三個醒目的大字。字跡端莊沉著,剛斷跌宕,頗含金石氣息,好像是熔了鐵水鑄上去似的,挖也挖不掉,并與畫風十分相合。
          我受了強烈的感染。范瑛和潘大年也挺激動。我畫了多年的畫,但從來沒被一幅畫這樣感動過。當然它打動我的一半理由在于畫外。潘大年沖動地說:
    “老沈,你這幅畫掃除了我們心里的擔憂。看了它,什么話也不用再說了。人就該這樣嘛!”
          老沈聽了,頓時感動得眼圈都發(fā)紅了。他咬著下唇,似乎在克制自己要奔涌出來的一種快感。潘大年對他說“我有個要求!”潘大年的表情鄭重又誠懇。
    “什么?”
    “把你這幅畫送給我吧!這幅畫可以說是你的代表作。”
          老沈把我們送到院門外,范瑛忽疑慮重重地說:
    “沈老師,您參加市美展那幅畫是不是先撤回來?”
    “為什么?”
    “趙雄肯定要去市美展審畫。我看他已經(jīng)盯上您了。別叫他再來找您的麻煩?!?br />“不!”老沈堅決地說,“我那幅畫找不出什么毛病。甭理他!”
          我和潘大年、范瑛三人同行一段路,所談內(nèi)容主要是怎樣勸動老沈撤回他參加市美展的作品。在我們?nèi)嗽摲质指髯曰丶业漠斂冢矣X得心里還有件什么懸而未決、隱隱不安的事似的,跟著我明白為了什么,便對潘大年說:“畫你可得收好了。別給人亂看!”
          潘大年聽了,搖了搖他胖胖而扁平的臉,含著笑反問我:“你當我是三歲的孩子嗎?”聽他這話,我便放心回家去。腳步比來時略覺輕快些。
    (選自中篇小說《斗寒圖》,有改動)[注]老沈參加市友誼賓館大廳布置,畫了幾幅畫,遭到了不懂繪畫藝術(shù)的市委文教書記趙雄公開批評,趙雄斷言老沈的畫里包藏著“反黨”的毒箭。
    (1)下列對小說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禍事果然臨到他的頭上了”,“禍事”指趙雄已經(jīng)盯上了老沈,“果然”表現(xiàn)了“我”對老沈的擔憂不是多余的。
    B.“頭發(fā)硬,總有一些不服帖地翹起來,散開,并像野草那樣橫豎穿插著”,表面寫老沈的外在,實則寫他的性格。
    C.潘大年鄭重誠懇地要求老沈把《斗寒圖》送給他,是因為潘大年認為這幅畫是老沈的代表作,這幅畫很值得收藏。
    D.“我”畫了多年的畫,但從未被一幅畫這樣感動過,因為“我”受到了老沈精神的感染,從中得到了人生啟示。
    (2)下列對小說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那個風云多變的時代,老沈的處境并不穩(wěn),隨時都會因波濤驟起而覆舟落水”交代了時代背景,豐富了老沈的形象。
    B.本文綜合運用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等正面描寫手法和側(cè)面烘托手法,塑造了畫家老沈作為藝術(shù)家的典型形象。
    C.老沈揮毫創(chuàng)作《斗寒圖》是本文描寫的重點,突出了老沈繪畫技藝的高超,彰顯了老沈的性格,也有助于故事情節(jié)展開。
    D.結(jié)尾處潘大年的話讓“我”放心了照應(yīng)了開頭“我一直暗暗為他揪心”,表達了“我”為大家關(guān)心保護老沈而感到欣慰。
    (3)簡要分析小說中“我”的作用。
    (4)馮驥才提出了“寫人生”的觀點,主張描寫人生況味,表現(xiàn)了人性美。請結(jié)合文本,談?wù)劚疚捏w現(xiàn)了哪些人性美。

    組卷:18引用:6難度:0.6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①          ,并不奇怪。病毒在繁殖過程中缺乏“自我矯正”的能力,它一旦復制出錯,就只能錯下去,這就導致了病毒的變異。從生態(tài)學的角度來看,變異是病毒的一種選擇性進化,這是病毒適應(yīng)環(huán)境和維持生存的一種重要方式。對于病毒的變異,我們需要給予更多的關(guān)注和研究,并不是每一次提及病毒變異都要“談變色變”。那么,②          ?首先,我們不必過于恐慌,因為病毒本身變異速度較快,畢竟“適者生存”,變異也是為了更好地生存。其次,病毒的繁殖和變異都需要在病毒感染者體內(nèi)完成。③          ,病毒就無法生存、繁殖和變異,所以我們應(yīng)積極接種疫苗,讓身體產(chǎn)生抗體,從而減少感染。
    (1)下列句子中的“我們”和文中畫橫線處的“我們”,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抗美援朝的意義,正如志愿軍戰(zhàn)士所言:“我們打這場仗,是為了讓后代不用打仗”。
    B.劉老師對小明說:“要記住,我們在學校的主要任務(wù)是學習?!?br />C.既然我們話不投機,那就沒什么好說的了,還是各回各家吧!
    D.優(yōu)秀的典籍,既是中華民族的共享記憶,也是我們與歷史的精神接續(xù)。
    (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組卷:3引用:7難度:0.7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在某重點中學常??吹竭@樣場景:從教室到餐廳,不到一分鐘步行的距離,小雨淅瀝之時,或是驕陽微躁之日,少數(shù)男同學戴著防雨帽,女同學打著遮陽傘。見此情景,一些人疑惑,現(xiàn)在的學生都這樣弱不禁風不勝驕陽了?一些人心生羨慕:“他們這樣好帥,這樣好美!”一些人冷靜思考:我們崇尚陽剛之美,也應(yīng)欣賞纖弱之美。美本來就不是千篇一律的,對此應(yīng)以平常開放的心態(tài)對待。
          你對以上材料有什么認識?請結(jié)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組卷:7引用:3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yīng)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yīng)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wù)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