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年江蘇省泰州中學附中中考化學三模試卷

發(fā)布:2024/6/18 8:0:10

一、選擇題(共18分)第1~10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含題意。每題1分,共10分。第11-14小題,每小題有一個或兩個選項符合題意。若正確答案包括兩個選項,只選一個且正確得1分;錯選得0分。每題2分,共8分。

  • 1.2023年4月22日是世界第54個地球日,今年地球日的活動主題為“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h2>

    組卷:27引用:5難度:0.5
  • 2.《天工開物》中記述:“凡金箔,每金七厘造方寸金一千片……金性又柔,可屈折如枝柳”。黃金可制成金箔,說明金具有良好的(  )

    組卷:325引用:7難度:0.7
  • 3.在消防知識中有一個詞叫做“物理性爆炸”,是指在沒有發(fā)生化學反應的情況下發(fā)生的爆炸,下列各項描述中屬于“物理性爆炸”的是( ?。?/h2>

    組卷:365引用:21難度:0.9
  • 4.下列基本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組卷:26引用:5難度:0.5
  • 5.下列化肥中,不屬于復合肥料的是( ?。?/h2>

    組卷:13引用:3難度:0.9
  • 6.在國慶70周年閱兵式上,東風-17導彈首次公開亮相,制導彈的合金中含有稀土元素釹(Nd)。如圖是元素周期表中的釹元素,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h2>

    組卷:23引用:2難度:0.8

二、非選擇題(共42分).

  • 18.甲、乙、丙、丁、A、B、C、D都是初中化學常見物質。其中,甲、乙、丙、丁是四種不同類別的物質。甲的濃溶液可以做某些氣體的干燥劑,乙是年產量最高的金屬,丙的溶液呈藍色,D是藍色沉淀。常溫下,以下四個反應都在溶液中進行,生成物都為兩種,反應如下(表達式中另一種產物略去):甲+丁→A;甲+乙→B;丙+乙→C;丙+丁→D。根據(jù)所學知識推斷:
    (1)丙和丁反應的基本類型
     

    (2)若C是單質,則它的化學式為
     

    (3)丁物質的類別是
     
    (填“酸、堿、鹽、氧化物、單質”中的一種),甲和丁反應的微觀實質是
     
    ;
    (4)寫出甲的稀溶液與乙反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組卷:21引用:2難度:0.4
  • 19.金屬材料在日常生活、工農業(yè)生產中有廣泛應用,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金屬的冶煉、使用、保護等往往需要考慮其活動性順序,請將金屬活動性順序補充完整
     
    。
    ?
    ①戰(zhàn)國《韓非子?內儲說上》提到,早期采金技術均是“沙里淘金”。金在自然界中主要以
     
    (填“單質”或“化合物”)形式存在。
    ②戰(zhàn)國時期脫碳窯遺址的發(fā)現(xiàn)證明了我國古代冶鐵技術的高超水平。赤鐵礦(主要成分為Fe2O3)與CO在高溫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金屬在使用過程中要注意防止銹蝕,鐵生銹的條件是
     
    ;某校研究學習小組打開計算機軟件,連接3個氧氣傳感器并校準至數(shù)值相同。在如圖1所示的配套容器中分別放入等質量的鐵絲絨,分別倒入10mL純凈水、10mL氯化鈉溶液和10mL氫氧化鈉溶液,立即同時插入3個氧氣傳感器,并開始采集數(shù)據(jù)。300s后停止采集,可以得到實驗數(shù)據(jù)如圖2所示。

    圖2實驗數(shù)據(jù)中:
    曲線1表示鐵絲絨滴入水后氧氣含量的變化情況;
    曲線2表示鐵絲絨滴入氯化鈉溶液后氧氣含量的變化情況;
    曲線3表示鐵絲絨滴入氫氧化鈉溶液后氧氣含量的變化情況。
    分析對比圖中曲線,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3)在生產生活中使用廣泛。如圖3是一種市售的儲水式電熱水器結構,熱水器中的聚氨酯泡沫塑料發(fā)泡層是一種保溫材料,聚氨酯屬于
     
    材料,熱水器外殼通常采用的防銹方法是
     
    。
    儲水式電熱水器中的鎂棒能降低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減弱了鐵制水箱所受到的腐蝕。受此啟發(fā),某校興趣小組將經過打磨的鎂條放入冷水中,但實驗中發(fā)現(xiàn)鎂的表面緩慢生成細小氣泡,反應難以持續(xù)進行,不能持續(xù)有效的消耗溶解氧,于是他們請教了老師,老師告訴他們:鎂條放入冷水中,在鎂的表面生成了很多細小的氣泡并附著在鎂的表面,阻止了鎂和水的進一步接觸,同時鎂表面生成的氫氧化鎂也對鎂和水的接觸存在隔離作用。生產自來水時加入的含氯消毒劑產生了Cl-,一定濃度的Cl-會破壞表面的Mg(OH)2,從而加速了鎂和水的反應。
    實驗1:同學們取來某濃度的氯化鈉溶液放入燒杯中,將打磨過的鎂條放入其中,同時在溶液中放入溶解氧傳感器,發(fā)現(xiàn)鎂表面產生大量的氣泡,在溶液底部產生了大量白色沉淀。實驗過程中,溶解氧的變化如圖4所示:
    由圖4可知,溶氧量下降,氧氣參加了反應。試寫出水中鎂條和溶解氧發(fā)生化合反應生成氫氧化鎂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
    實驗結束后,同學們又產生了新的疑問:Cl-對表面Mg(OH)2的破壞是化學變化嗎?燒杯底部的白色沉淀一定是氫氧化鎂嗎?
    實驗2:他們重復上面的實驗,將溶解氧傳感器換成了pH傳感器,測得數(shù)據(jù)如圖5,由圖5可知燒杯中溶液的堿性不斷
     
    (填“增強”或“減弱”),最終pH=10.98。
    他們查閱資料得知,相同條件下飽和氫氧化鎂溶液的pH約為10.5。因此他們認為白色沉淀不全是氫氧化鎂。
    白色沉淀是什么呢?老師告訴他們,在一定濃度的Cl-存在的條件下,Mg(OH)2可以轉化成堿式氯化鎂【Mg(OH)Cl】,堿式氯化鎂加熱能分解成氧化鎂和氯化氫;堿式氯化鎂溶于酸能形成可溶性的鹽酸鹽。請根據(jù)以上信息,設計實驗證明白色沉淀中含有堿式氯化鎂(寫出實驗操作、現(xiàn)象、結論)。過濾實驗后燒杯中的物質,將所得濾渣充分洗滌、干燥、
     

    組卷:24引用:2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