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建華中學高一(下)月考語文試卷(3月份)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17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材料一:
老子之“道”和孔子之“仁”,是中國儒道文化精神的兩大基石?!暗馈迸c“仁”雖然考察問題的邏輯起點不同,具體方法不同,但是所彰顯的社會價值觀則基本相同。
老子之“道”,是萬物生成的本原,又是現(xiàn)象存在的本體。
道,表現(xiàn)在價值原則上是“上善”。上善,就是至善的道德。萬物中,水最能體現(xiàn)道德之善:“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道,表現(xiàn)在社會行為上是“無為”。無為不是不為,而是像水那樣為而無為。社會行為的核心是“治國治身”。治國順乎民性,修養(yǎng)生息。治身以學養(yǎng)性,行循自然。
道,表現(xiàn)在主體性情上是“復性”,復性,就是回歸于本然之性,本然之性至真至純,是圣人道德境界的標志。出乎本性的道德是“上德”,迫于外在規(guī)范的道德則是“下德”。
孔子之“仁”,是君子道德人格的核心,又是社會倫理秩序的規(guī)范。
仁,必須形之于“德”。仁,是心性修養(yǎng)的一種抽象存在,必須以道德的形式具體呈現(xiàn)出來。所以,乳子既將仁作為人生矢志不渝追求的道德目標,又將仁作為人生修養(yǎng)的道德品質(zhì),其核心是“愛人”“濟眾”。仁與德,必須表現(xiàn)在博愛與正己之間。
仁,必須導之于“禮”。自由追求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秩序建構(gòu)是社會存在的必然前提??鬃蛹葟娬{(diào)“克己復禮”,自覺遵守秩序;也熱愛生命自由,在不越禮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享受自由人生。仁與禮,必須落實于自由與規(guī)范之間。
仁,必須成之于“行”?!叭省笔蔷泳袷澜绲闹c,但必須落實到人生行為之中,才能彰顯其意義??鬃訉⒕又栏爬椤安粦n”“不惑”“不懼”,并強調(diào)唯有仁者、智者、勇者才能做到。仁與行,必須落實于精神與生活之間。
綜上所論,“道”和“仁”都立足于救世,因而構(gòu)成辯證性關(guān)聯(lián)。老子論“道”,強調(diào)人性的本然狀態(tài);孔子論“仁”,強調(diào)社會的應然狀態(tài)。在理論邏輯上,老子從道德人心的角度、企圖救贖異化的人性:孔子從倫理教化的角度,企圖重構(gòu)崩潰的秩序。二者構(gòu)成理論上的互補關(guān)系,價值觀上的辯證性關(guān)聯(lián)。
(選自光明日報《老子之“道”和孔子之“仁”》,有刪改) 材料二:
中國有著悠久的知識分子傳統(tǒng),可以在儒道文化中找到根源。
儒家知識分子的身份認同:儒家知識分子是中國傳統(tǒng)知識分子的中堅力量,儒家傳統(tǒng)文化深刻地形塑了中國傳統(tǒng)知識分子,給他們的性格特征、價值理念、精神人格等打上了難以磨滅的烙印。具體來講,儒家知識分子的身份認同呈現(xiàn)出以下幾個方面的鮮明特征。
一是對“道”的追求和擔當;二是“以天下為己任”的政治參與意識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也就是“治國平天下”:三是儒家知識分子對自我修養(yǎng)的極端重視。
以上可以說是儒家知識分子身份認同上的正能量,但是儒家文化也對中國傳統(tǒng)知識分子有一定的負面影響,最主要的是根深蒂固的忠君碩圣意識使知識分子很容易成為權(quán)勢的奴婢,喪失寶貴的獨立意識和批判精神。孔子所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奠定了儒家士人忠君的理念,君王如果不行仁政,士人臣子只能勸解、諫言,無論如何不能有不忠之心。
道家思想對中國知識分子身份建構(gòu)的影響:如果說儒家思想使中國傳統(tǒng)士人成為立法者和合作者,那么道家思想則使中國傳統(tǒng)知識分子的身份認同帶有更多的避世者和逍遙者的色彩。
首先是道家的“無為”思想使士人在不得志之時可以避世者自居。從積極的一方面說,“無為”的思想使傳統(tǒng)士人在仕途不順之時能夠以退為進,韜光養(yǎng)晦,不急不躁,不氣不餒,以辯證的態(tài)度和平和的心態(tài)面對逆境和挫折。但是另一方面,道家的“無為”帶來的消極影響也不容小覷。道家濃厚的虛無主義和相對主義色彩使中國知識分子很容易染上“軟骨病”和“人格分裂癥”。道家思想對中國傳統(tǒng)知識分子身份認同的另一個重要影響是審美自由人格的塑造。與儒家重視社會倫理不同,道家更重視自然審美人格的塑造,引導人們在自然山水之間獲得心靈的自由和解脫,掙脫世俗名利的羈絆,不在意他人的評判,不在意種種世俗價值觀念對人的規(guī)定和束縛,回歸自然的本性,才能達到無拘無束的心靈自由。
道家對審美自由境界的追求影響了無數(shù)在儒家仕途上艱難前行的士人,從歸隱回園的陶淵明到鐘情山水的謝靈運,從曠達超然的蘇東坡到一心報國的陸放翁,道家思想成為儒家最好的補充,為士人在出世與入世之間、廟堂與山水之間、入仕與隱逸之間的掙扎和苦悶開辟了一條新的路徑,使他們獲得了心靈的平衡和慰藉,也在一定程度上將“分裂的人格”彌合起來。
(選自人民網(wǎng)《儒道傳統(tǒng)文化與中國知識分子的身份認同》,有刪改)(1)下列關(guān)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老子之“道”和孔子之“仁”,雖然考察問題的邏輯起點和具體方法不同,但二者都立足于救世,相互補充,互為辯證。
B.老子之“道”,是萬物生成的本原;孔子之“仁”,是君子道德人格的核心。二者對中國傳統(tǒng)知識分子影響均利弊共存。
C.道家思想使知識分子成為權(quán)勢的奴婢,喪失寶貴的獨立意識和批判精神,導致中國傳統(tǒng)知識分子成為避世者和逍遙者。
D.儒家重視社會倫理,道家更重視自然審美人格的塑造,引導人們在自然山水之間回歸自然的本性,達到心靈自由。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談到了儒道文化二者的關(guān)系,不過二者論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道、表現(xiàn)為“上善”“無為”“復性”,強調(diào)人性的本然狀態(tài),企圖救贖異化的人性。
C.仁、必須形之于“德”,導之于“禮”,成之于“行”,強調(diào)社會的應然狀態(tài),企圖重構(gòu)崩潰的秩序。
D.儒道互補、徹底解決了古往今來士人在人世與出世之間、廟堂與山水之間的矛盾與糾結(jié)。
(3)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語句能詮釋“儒道融合”的一項是
A.用之則行,舍之則藏
B.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C.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避趨之
D.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4)請簡要梳理材料一的論證思路。
(5)作為當代知識青年,你認為應該如何從儒家文化和道家思想中汲取營養(yǎng),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抱負?請結(jié)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組卷:15引用:9難度:0.6
(二)文學性文本閱讀(本小題共1小題,18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文本一:
黑頭
馮驥才 這兒說的黑頭,可不是戲曲里的行當,而是條狗的名字。這狗不一般。
黑狗是條好狗。但不是那種常說的舍命救主的“忠犬、義犬”,這是一條除了它再沒第二的狗。
黑頭是條菜狗——那模樣,說它都怕臟了舌頭!白底黑花,花也沒樣兒,像爛墨點子,東一塊西一塊;腦袋整個是黑的,黑得看不見眼睛,只一口白牙,中間耷拉出一小截紅舌頭。不光人見人嫌,野狗們也不搭理它。
天津北大關(guān)頂大的商號的老伙計商大爺見黑頭皮包骨頭,瘦得可憐,時不時便叫小伙計扔塊魚頭給它。狗吃肉不吃魚,尤其不吃生魚,怕腥;但這小崽子卻領(lǐng)商大爺?shù)那?,就是不吃也咬上幾口,再朝商大爺叫兩聲,搖搖尾巴走去。這叫商大爺動了心。
一天商大爺下班回家,黑頭一直跟著他,距離拉得不近不遠,也不出聲,直送他到家門口。商大爺開門進去,扭頭一看,黑頭就蹲在門邊的槐樹下邊一動不動瞧著他。第二天下班回家時,黑頭不知嘛時候又出來了,又是一直跟著商大爺,不聲不響送商大爺回家。一連三天,商大爺明白這小崽子的心思,回到家把院門一敞說:“進來吧,我養(yǎng)你了?!?br /> 商大爺日子寬裕,很快把黑頭喂了起來,個子長得飛快,一年成大狗,兩年大得嚇人,它那黑腦袋竟比小孩的腦袋還大,白牙更尖,紅舌更長。它很少叫,商大爺明白,咬人的狗都不叫,所以從不叫它出門,即便它不咬人,也怕它嚇著人。
其實黑頭很懂人事,它好像知道自己模樣兇,決不出院門,也決不進房門,整天守在院門里房門外。每有客人來串門,它必趴下,把半張臉埋在前爪后邊,不叫人看,怕叫人怕,耳朵卻堅著,眼睛睜得挺圓,決不像那種好逞能的家犬,一來人就咋呼半天。可是一天半夜有個賊翻墻進院,它撲過去幾下就把那賊制服。它一聲沒叫,那賊卻疼得嚇得唧哇亂喊。這叫商大爺知道它不是吃閑飯的;看家護院,非它莫屬。
商大爺常說黑頭這東西有報恩之心,很懂事,知道怎么“做事”。商大爺這種在老店里干了一輩子的人,講理講面講規(guī)矩講分寸,這狗和他的性情,所以叫他喜歡。只要別人夸贊他的黑頭,商大爺輒必眉開眼笑,好像人家夸他孩子。
可是,一次黑頭惹了禍,而且是大禍。
那些天,商大爺家西邊的廂房落架翻修,進進出出全是生臉。黑頭沒見過場面,如臨大敵,渾身的毛全豎起來。但又不能出頭露面嚇著人,便天天貓在東屋前,連盹兒也不敢打。七八天過去,老屋落架,跟著放一大掛雷子鞭,立時引來一群外面看熱鬧的孩子連喊帶叫,擁了進來。
黑頭以為出了事,突然騰身躥躍出來,孩子們一見這黑頭花身、張牙舞爪、兇神惡煞般的模樣,嚇得轉(zhuǎn)身就跑。外邊的往里擁,里邊的往外擠,在門里門外砸成一團,跟著就聽見孩子又叫又哭。
商大爺跑過去一瞧,一個鄰居家的男孩兒被擠倒,腦袋撞上石頭門墩,開了口子冒出血來。鄰居家大人趕來一看不高興了,迎面給商大爺來了兩句:“使狗嚇唬人——嘛人?”
商大爺是講禮講面的人,自己缺理,人家話不好聽,也得受著。一邊叫家里人陪著孩子去瞧大夫,一邊回到院里安頓受了驚擾的修房的人。
這時,扭頭一眼瞧見黑頭,心火冒起,拾起一根桿子兩步過去,給黑頭狠狠一桿子,罵道:“畜生就是畜生,我一輩子和人好禮好面,你把我面子丟盡了!”黑頭挨了重重一擊,本能地躥起,呲牙大叫一聲,那樣子真兇。商大爺正在火頭上,并不怕它,朝它怒吼:“干嗎,你還敢咬我?”
黑頭站那兒沒動,兩眼直對商大爺看著,忽然轉(zhuǎn)身奪門而去,一溜煙兒就跑沒了。商大爺把桿子一扔說:“滾吧,打今兒別再回來,原本不就是條喪家犬嗎?”
黑頭真的沒再回來。打白天到夜里,隨后一天兩天三天過去,影兒也不見,商大爺心里覺得好像缺點嘛,嘴里不說,卻忍不住總到門外邊張望一下。這畜生真的一去不回頭了嗎?
又過兩天,院門敞著,黑頭忽然出現(xiàn)在門口。這時候,商大爺去隆昌上班,工人都盯著手里的活,誰也沒注意到它。黑頭兩眼掃一下院子,看見中間有一堆和好的稀泥,突然它腿一使勁,朝那堆稀泥猛沖過去,“噗”地一頭扎進泥里,用勁過猛,只剩下后腿和尾巴留在外邊。這一切沒人瞧見。
商大爺下晌回來,工人收工時,有人發(fā)現(xiàn)這泥里毛糊糊的東西是嘛呢,拉出來一看,大驚失色,原來是黑頭,早斷了氣,身子都有點發(fā)硬了。它怎么死在這兒,嘛時候死的,是鄰居那家弄死后塞在這兒的嗎?
大伙猜了半天說了半天,誰也說不清楚。半天沒說話的商大爺?shù)囊痪湓?,把這事說明白了:“我明白它,它比我還要面子,它這是自我了結(jié)?!彪S后有感慨地說,“唉,死還是要死在自己家里?!?br />(節(jié)選自《俗世奇人》有刪改)文本二:
二十年前,腦袋忽冒出一群人物,全是我家鄉(xiāng)天津衛(wèi)的奇人異事。文化學者好述說一地的特征,寫小說的只想把這一方水土獨有的人物寫出來,由此實實在在捧出此地的性情與精神,所以自從我寫小說,此地的人物就會自個兒鉆出我的筆管,然后一個個活脫脫站出來,獨立成篇;一個人物一個故事一篇小說,反過來一篇小說一個故事一個人物,比如《俗世奇人》我喜歡這樣的寫法,一個個雕出有聲有色有脾氣有模樣的形象。
天津這塊地里邊,有堿有鹽有硝,因生出各色性格的人,又熱又辣又不好惹。我相信——如果沒這些人物,就不知道嘛叫作天津衛(wèi)。
若說地域文化,最深刻的還是地域性格。一般有特色的地域文化只是一種表象,只有進入一個地方人的集體性格的文化才是不可逆的。它是真正一種精靈。還有比《朝花夕拾》那些人物更鮮明的魯鎮(zhèn),比《騎兵軍》那些故事彰顯得更奪目的哥薩克嗎?
(節(jié)選自馮驥才《<俗世奇人新篇>序》,有刪改)
(1)下列對文本一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用比喻寫黑頭貌丑,又用“大得嚇人”“白牙更尖,紅舌更長”寫其兇,為后文黑頭“惹禍”埋下伏筆。
B.黑頭挨了重擊后,躥起呲牙大叫,面露兇相,并非真想咬商大爺,可能是被打后的應激反應。
C.黑頭走后,商大爺?shù)姆磻f明他當時說的只是一時氣話,他內(nèi)心對黑頭還是顧念和擔心的。
D.文章結(jié)尾,黑頭最終負氣而死,是一種不被理解的委屈,更是對商大爺無聲的反抗和強烈的控訴。
(2)下列對兩則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本一中的黑頭形象,既具有一般文學作品中的同類形象的共性,亦有其獨特個性,可以說是成功的文學典型。
B.文本二是一部作品的序言,說明了作品的寫作緣由、內(nèi)容概述和藝術(shù)特色等,與《蘭亭集序》作用相同。
C.文本二中談及了小說的地域性問題,文本一中一些口語元素,比如“嘛”,非常能體現(xiàn)地方語言的特點。
D.根據(jù)文本二的說法,家鄉(xiāng)的地域文化往往能夠在作家的創(chuàng)作中有所投射,正如紹興之于魯迅,北京之于老舍。
(3)黑頭是能動不能言的動物形象,作者是怎樣寫出其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的?請結(jié)合文本一簡要分析。
(4)文本二中馮驥才說天津人“又熱又辣又不好惹”,黑頭是否具有這樣的地域性格特征?請結(jié)合文本一舉例說明。組卷:24引用:7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9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今年秋分,第五個中國農(nóng)民豐收節(jié)如期到來。2021年,中國糧食生產(chǎn)迎來“十八連豐”,總產(chǎn)量再創(chuàng)歷史新高;2022年夏,中國夏糧產(chǎn)量達2948億斤,勾勒全年“豐收答卷”。曾經(jīng),“懂”“旱”“兇”“歉”充斥我們的歷史;現(xiàn)在,“饑荒”只留下一個遙遠的背影。曾經(jīng),“如何養(yǎng)活中國人”讓我們難以釋懷;現(xiàn)在,中國人的飯碗被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對于一個數(shù)千年與饑餓抗爭的民族而言,“吃飯”曾是多么關(guān)鍵而又沉重的命題!哪怕就問問上一代人,誰能想到,盼了千年的小康真能一朝夢圓;100年前,誰又能預料,① !這一切都離不開“奮斗”二字。
天道必然酬勤。過去幾十年,全球擺脫饑餓的人口中有2/3在中國,第一個實現(xiàn)聯(lián)合國“零饑餓”目標的發(fā)展中國家是中國,居民膳食結(jié)構(gòu)超速向高能量、高蛋白轉(zhuǎn)變的是中國!什么是由富而強?什么是歷史巨變?② !
大地、耕種、果實——永遠代表著苦心不負、勞有所獲,永遠傳遞著踏實感和安全感。所以,豐收節(jié)不僅僅屬于中國農(nóng)民,③ 在這個節(jié)日到來之時,讓我們在自己的行業(yè)中“行其田野,視其耕耘,計其農(nóng)事”,共品事業(yè)之甘苦,長思奮斗之所得。
(1)在上文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2)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使用了對比手法,請簡要分析其構(gòu)成及表達效果。組卷:10引用:4難度:0.5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商人發(fā)現(xiàn)并買下一塊晶瑩別透、大如蛋黃的鉆石。他請專家檢驗,專家大加贊賞,但為鉆石中有道裂紋表示惋惜,并說:“如果沿裂紋切割成兩塊,能使鉆石增值;只是一旦失敗,損失就大了?!痹鯓忧懈钸@塊鉆石呢?商人咨詢了很多切割師,他們都不愿動手,說是風險太大。
后來,一位技藝高超的老切割師答應試試。他設計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導年輕的徒弟動手操作。當著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子就把鉆石切成兩塊。商人捧起兩塊鉆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師說:“要有經(jīng)驗、技術(shù),更要有勇氣。不去想價值的事,手就不會發(fā)抖。”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組卷:108引用:12難度: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