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年遼寧省沈陽市沈北新區(qū)東北育才雙語學校中考化學三模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單項選擇題(1-10題,每題1分,11-17每題2分,共24分)

  • 1.下列過程一定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h2>

    組卷:78引用:3難度:0.9
  • 2.Og是一種人工合成的化學元素,其核外電子數(shù)為118,相對原子質量為297,則Og原子的核電荷數(shù)是( ?。?/h2>

    組卷:56引用:5難度:0.6
  • 3.在3A+B═2C+D的反應中已知30g A和10g B恰好完全反應,生成5g D且已知C的相對分子質量為70,則A的相對分子質量是( ?。?/h2>

    組卷:657引用:26難度:0.9
  • 4.某同學給試管中的液體加熱時,試管炸裂了,造成試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 ?。?br />①沒有給試管均勻預熱;②試管外壁有水滴;③試管口沒有略向下傾斜;④加熱時試管與燈芯接觸

    組卷:62引用:2難度:0.7
  • 5.物質a和b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c和d的微觀示意圖如下: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組卷:34引用:1難度:0.5
  • 6.下列對物質的歸類正確的是( ?。?br />
    選項 歸類 物質
    A 單質 水銀、生鐵、液氧
    B 氧化物 氧化鎂、冰水混合物、一氧化碳
    C 大氣污染物 粉塵、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D 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 分子、原子、電子

    組卷:35引用:2難度:0.7
  • 7.有一種由兩種物質組成的合金6g,加入到足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應,反應時間和產生氫氣的圖象如圖所示(縱坐標表示產生的氫氣質量,橫坐標表示反應時間).該合金的組成可能是(  )

    組卷:181引用:7難度:0.7

三、實驗探究題(共21分)

  • 22.我國實施“醉駕入刑”的規(guī)定,引起某中學化學探究小組的注意,并設計如圖實驗,對人喝酒后呼出的氣體與空氣組成進行比較(不比較水蒸氣)。
    【查閱資料】重鉻酸鉀溶液與乙醇反應,溶液由黃色變成淺綠色。
    【提出假設】
    猜想1:呼出的氣體中含有乙醇;
    猜想2:呼出的氣體中氧氣含量比空氣的低;
    猜想3:呼出的氣體中
     
    含量比空氣的高。
    【實驗方案】
    (1)按如圖裝置取氣,吸氣時先打開止水夾
     
    ,呼氣時再打開止水夾
     
    ,得二種氣體樣品分別于A、C集氣瓶中,取多瓶氣樣備用。
    (2)請?zhí)顚懣崭瘛?br />
    實驗步驟 預期現(xiàn)象和結論
    ①向A、C集氣瓶中
     
     
    ,證明猜想2成立。
    ②向A、C集氣瓶中加入等量的
     
    若C集氣瓶中出現(xiàn)渾濁,且較明顯,A中沒有變化,證明猜想3成立。
    ③別向A、C集氣瓶中加入少量重鉻酸鉀溶液
     
    ,證明猜想1成立。

    組卷:51引用:2難度:0.3
  • 23.興趣小組同學發(fā)現(xiàn)鎂條在空氣中久置表面會變黑,同學們對鎂條變黑的條件及生成物進行了相關的探究。
    (一)鎂條變黑條件的探究
    【查閱資料】常溫下,亞硫酸鈉(Na2SO3)可與O2發(fā)生化合反應。
    【猜想與假設】常溫下,鎂條變黑可能與O2、CO2、水蒸氣有關。
    【進行實驗】通過控制與鎂條接觸的物質,利用如圖裝置(鎂條長度為3cm,試管容積20mL),分別進行下列5個實驗,并持續(xù)觀察20天。
    編號 主要實驗操作 實驗現(xiàn)象
    1 先充滿用NaOH濃溶液洗滌過的空氣再加入2mL濃硫酸 鎂條始終無明顯變化
    2 加入2mLNaOH濃溶液 鎂條始終無明顯變化
    3 先加入2mL濃硫酸再通入約4mLCO2 鎂條始終無明顯變化
    4 先加入4mL飽和Na2SO3溶液再充滿CO2 鎂條始終無明顯變化
    5 先加入2mL蒸餾水再通入約4mLCO2 鎂條第3天開始變黑至20天全部變黑
    【解釋與結論】
    (1)實驗1和2中,NaOH濃溶液的作用是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2)實驗3中,試管內的氣體主要含有CO2
     
    。
    (3)得出“鎂條變黑一定與CO2有關”結論,依據(jù)的兩個實驗是
     
    (填編號)。
    (4)根據(jù)上述實驗,興趣小組同學得出結論:鎂條表面黑色物質的形成與
     
    有關。
    【反思與評價】
    (5)在猜想與假設時,同學們認為鎂條變黑與N2無關,其理由是
     
    。
    (二)對鎂條變黑后生成物的探究
    興趣小組同學查閱資料,了解到鎂條表面的黑色物質是一種混合物,其中主要成分堿式碳酸鎂可表示為aMg(OH)2?bMgCO3?cH2O。
    【查閱資料】①Mg(OH)2、MgCO3受熱易分解,各生成對應的兩種氧化物;
    ②堿石灰是CaO和NaOH的固體混合物。
    【進行實驗】興趣小組同學為進一步確定堿式碳酸鎂組成,稱取購買的堿式碳酸鎂固體18.2g;裝入硬質玻璃管,按如下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假設裝置A、C、D中所裝藥品均足量)。

    步驟一:連接A和B,打開活塞,通入空氣;
    步驟二:點燃酒精燈,依次連接裝置A→B→
     
     
    (填“C”,“D”);
    步驟三:待裝置B中固體完全反應后,停止加熱,繼續(xù)通入空氣,直至冷卻。反應前后稱量相關裝置和物質的總質量,其數(shù)據(jù)如下表:
    反應前 反應后
    C:試管和所盛溶液 45.0g 48.6g
    D:干燥管和固體 75.8g 82.4g
    【解釋與結論】
    (1)“步驟三”中,當反應結束后,繼續(xù)通入空氣的目的是
     
    (寫一條)。
    (2)假設上述數(shù)據(jù)均準確,通過計算可得:該堿式碳酸鎂中a:b:c=
     
    。
    (3)有同學提出,在“步驟二”連接裝置的最末端應再接一套裝有堿石灰的裝置,這樣改進的目的是
     
    。

    組卷:91引用:1難度:0.3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