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陜西省西安市鄠邑二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政治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在每小題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
1.近年來,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搶奪方向盤、毆打駕駛人員等妨害安全駕駛的行為時有發(fā)生,甚至釀成慘劇。為此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近日聯合發(fā)布新規(guī),強調嚴懲搶奪公交車方向盤等司乘沖突事件的各方,同時鼓勵乘客等人員積極采取措施予以制止。這一規(guī)定有利于( ?。?br />①約束乘客行為,督促乘客依法依規(guī)乘坐交通工具
②堅持權利與義務的有機統一,維護社會文明和諧
③發(fā)揮法律對道德的促進作用,減少此類違法行為
④堅持權利至上,維護廣大人民群眾人身財產安全組卷:10引用:23難度:0.6 -
2.“疫苗接種你我他,守護家園靠大家”,主動接種疫苗,共筑全民免疫屏障已成為大多數居民的共識。新冠疫苗接種工作中要堅持應接盡接和自愿的原則相結合,針對個別地方在工作中出現的簡單化“一刀切”情況,2021年4月11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fā)布會指出,遇到這樣的行為,可向12345舉報。這說明( ?。?br />①公民要堅持從個人利益出發(fā),自覺服從國家的利益
②政府應堅持科學合理和文明合法的方式履行其職能
③政府要堅持求真務實的作風,尊重保障個人的各項權益
④公民和政府都應堅持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相結合的原則組卷:13引用:4難度:0.7 -
3.國家賠償法第三十三條規(guī)定:“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每日賠償金按照國家上年度職工日平均工資計算。”根據上述法律規(guī)定以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提供的日平均工資的計算公式,對屬于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國家賠償案件,最高人民檢察院確定了新的日賠償標準為315.94元。這表明( ?。?br />①人民民主是最真實的、最管用的民主
②國家利益與公民的個人利益是統一的
③任何公民在法律面前都是一律平等的
④尊重人權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要求組卷:121引用:27難度:0.6 -
4.根據W市既有住宅增設電梯管理辦法,經本單元占總人數三分之二以上業(yè)主同意,可以申請增設電梯。該市某老舊小區(qū)一個單元共七層樓,經協商,二樓以上共12戶業(yè)主同意加裝一部電梯,但一樓業(yè)主以影響采光及隱私保護為由不同意加裝。針對該單元發(fā)生的矛盾,下列觀點正確的是( )
①二樓以上業(yè)主按照當地規(guī)定有權加裝電梯
②一樓業(yè)主應遵循少數服從多數原則同意加裝電梯
③維護多數業(yè)主利益時必須尊重少數業(yè)主正當利益
④矛盾雙方應在平等協商的基礎上化解分歧組卷:17引用:28難度:0.6 -
5.某市為搭建政府與群眾的溝通橋梁,提升政府治理能力,開辦了一檔電視問政節(jié)目。節(jié)目將群眾高度關注的問題在演播室中擺出來,做到“哪壺不開提哪壺”;被問政部門負責人需要現場答復整改措施和期限,做到“提了哪壺開哪壺”該節(jié)目對施政者的啟示是要( ?。?br />①增強問題意識
②擴大政府權力
③轉變工作作風
④創(chuàng)新機構職能組卷:126引用:7難度:0.6
二、綜合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52分。
-
14.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fā)《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強調提升學校課后服務水平,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大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確保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等要求,對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提出了力度空前的監(jiān)管措施。
近年來,教育部聯合相關部門開展了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仍有一些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教育部有關負責人說,據統計,目前全國面向中小學生的校外培訓機構數量十分巨大,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由于違法違規(guī)成本較低,導致無證無照機構屢禁不止,虛假宣傳、超前超標、亂收費、與中小學招生入校掛鉤等違法違規(guī)行為依然存在,機構倒閉等事件時有發(fā)生。此外,近年來大量資本涌入培訓行業(yè),展開“燒錢”大戰(zhàn),廣告鋪天蓋地,對全社會進行“狂轟濫炸”式營銷,這些校外培訓機構忽悠人的相似“套路”,可以概括為三個關鍵詞:“虛構、夸大、誘導”,對它們的這些“套路”,家長們基本上是“識不破的”。各種販賣焦慮式的過度宣傳,違背了教育公益屬性,破壞了教育正常生態(tài)。
有人認為,有效遏制校外培訓機構亂象靠的是全托型政府切實履行職能。請運用政治生活知識對此觀點進行評析。組卷:12引用:7難度:0.5 -
1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維護司法的獨立審判權和堅持輿論監(jiān)督,是確保我國司法公正的兩個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自從網絡輿論勃興并與傳統媒體、民間輿論合流之后,一些社會影響很大的案件,如“鄧玉嬌案”“杭州飆車案”等,弱者正是通過輿論由“地位”的弱者變成了“輿論”的強者,最終討回法律的公道。
材料二 然而從更廣闊的社會意義上看,公眾先入為主式的評判和輿論狂歡,往往占據了道德制高點,在洶涌的民意挾持下,法官很難做到獨立思考、自主判斷。正如學者勒龐在《烏合之眾》中所說,即便是肉眼難辨的輿論力量,當它超過了擁有者所能控制的范圍,結果也是力量的暴走與濫用。每個公民,哪怕是那些“眾人皆曰可殺”的被告,也享有辯護和接受公正審判的權利。當國家意志--法律的權威得不到足夠的尊重,公民的權益也得不到保障。
(1)材料一主要體現了公民的哪一項政治權利?公民行使這一政治權利有何意義?
(2)運用“公民政治參與的基本原則”的相關知識,談談材料二警示我們應該如何正確行使公民政治權利?組卷:11難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