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學年山東省濟南外國語學校高二(下)開學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12/27 7:0:2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2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每小題9分,共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得益于中國在互聯(lián)網、大數(shù)據(jù)、云計算等領域的卓著進步,人工智能在國內發(fā)展迅猛。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中國的人工智能產業(yè)將在自動駕駛、智慧醫(yī)療、智慧金融、機器人等領域獲得蓬勃發(fā)展。
從娛樂、出行到支付手段,人工智能悄然改變著我們的生活。今年7月,國務院印發(fā)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fā)展規(guī)劃》,指出人工智能成為國際競爭的新焦點、經濟發(fā)展的新引擎,帶來社會建設的新機遇,同時人工智能未來發(fā)展的不確定性也帶來了新挑戰(zhàn)。在這些新挑戰(zhàn)中,最令普通人關注的,或許就是人工智能時代的“人機關系”:高階人工智能有沒有失控風險?未來的機器會不會挑戰(zhàn)人類社會的秩序,甚至獲得自主塑造和控制未來的能力?隨著人工智能日新月異的發(fā)展,很多人有了這樣的擔心。
人工智能會帶來福祉還是挑戰(zhàn),是許多文學、影視、哲學作品不斷探討的主題。近年來大眾傳播對人工智能的關注,無形中也加重了人們對“人機關系”的焦慮。以音源庫和全息投影技術為支撐的“二次元”虛擬偶像上臺勁歌熱舞,人工智能用人臉識別技術與深度學習能力挑戰(zhàn)人類記憶高手,“阿爾法狗”擊敗各國圍棋大師,攻占了人類智力游戲的高地……尤其是一些以“人機對戰(zhàn)”為噱頭的綜藝節(jié)目,通過混淆人工智能的概念,人為渲染了一種人機之間緊張的對立氣氛,既無必要,也缺乏科學性。
事實上,現(xiàn)在所有人工智能仍屬于在“圖靈測試”概念下界定的“智能”,無論是將要盛行的根據(jù)神經網絡算法的翻譯程序,抑或是基于量子計算理論的各種模型,在未來很長時間內都將是從屬于人類的工具。作家韓少功提出了“當機器人成立作家協(xié)會”的有趣假設,從文學的角度解釋了自己對于人機對立關系的看法。他認為價值觀才是人類最終的特點和優(yōu)勢,人工智能的發(fā)展,應該促使人們對自身存在的本質進行更加深刻的探索,并堅定人類本身的存在價值。
盡管如此,行將邁入人工智能時代,我們仍需謹慎界定人機之間的關系格局。國務院在《新一代人工智能發(fā)展規(guī)劃》中提出,“建立人工智能法律法規(guī)、倫理規(guī)范和政策體系,形成人工智能安全評估和管控能力”。未來,應通過對人工智能相關法律、倫理和社會問題的深入探討,為智能社會劃出法律和倫理道德的邊界,讓人工智能服務人類社會。這也是世界范圍內的一項共識。微軟、谷歌等巨頭也因人工智能的發(fā)展風險而成立了AI倫理委員會。越來越多的機器人專家呼吁,在機器人和自動化系統(tǒng)上安裝“道德黑匣子”以記錄機器的決定與行為。人們已經意識到,人工智能的發(fā)展應該以人類社會的穩(wěn)定與福祉為前提。
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發(fā)展迅猛,在未來構建人機關系格局上,也應發(fā)揮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勢。面對人工智能,既要通過法律和政策予以規(guī)范,也要用文明和倫理賦予其更多開放的彈性。在這方面,相信中國文明傳統(tǒng)會比偏重邏輯與實證的西方文明傳統(tǒng)更有用武之地,更有助于開拓兼顧科技與人文的“中國智造”。
--《人民日報》(有刪改)(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人工智能的迅猛發(fā)展,帶來了它在自動駕駛、智慧醫(yī)療、智慧金融、機器人等領域的廣泛應用。
B.人工智能悄然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同時很多人對人工智能將來發(fā)展的不確定性表示出了憂慮。
C.“阿爾法狗”擊敗各國圍棋大師,攻占了人類智力游戲的高地,這加重了人們對“人機關系”的焦慮。
D.人工智能的發(fā)展應該以人類社會的穩(wěn)定與福祉為前提,在安裝上“道德黑匣子”后,使之在未來成為從屬于人類的工具。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以時下熱門的人工智能為分析對象,借用現(xiàn)實例子,探討未來發(fā)展走向,體現(xiàn)了時評文章及時性的基本特點。
B.文章既肯定人工智能給人類帶來的發(fā)展和機遇,又深入地分析了未來人工智能發(fā)展存在風險的問題。
C.文章引用相關的文件規(guī)定和科學家的觀點,提出人們仍需謹慎界定人機之間的關系格局問題。
D.對于人工智能,文章先交代背景,并提出在人工智能時代,人們關注“人際關系”的論題,接著逐層分析,最后提出應發(fā)揮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人工智能領域發(fā)展中的優(yōu)勢作用。
(3)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如果我們能抓住人工智能帶來的發(fā)展機遇,將會促進我國經濟發(fā)展,提升我國未來的國際競爭力。
B.人工智能的發(fā)展,應促使人們對自身存在的本質進行深刻的探索,并肯定人類本身的存在價值。
C.只要通過法律和政策予以規(guī)范人工智能,并發(fā)揮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勢,就能避免未來人工智能失控的風險。
D.如果形成人工智能安全評估和管控能力,為智能社會劃出法律和倫理道德的邊界,人工智能將更好地服務人類社會。組卷:17引用:26難度:0.7
一.(二)文學類文本閱讀(1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東藏記(節(jié)選)
宗璞 昆明的天,非常非常的藍。
這是一種不可名狀的藍,只要有一小塊這樣的顏色,就會令人贊嘆不已了。而天空是無邊無際的,好像九天之外,也是這樣藍著。藍得豐富,藍得慷慨,藍得澄漱而光亮,藍得讓人每抬頭看一眼,都要驚一下,哦!有這樣藍的天!
一九三八年九月二十八日日寇飛機首次襲擊昆明,玷污了純凈的藍天和瑰麗的白云。
空襲威脅著昆明。跑警報已經成為昆明人生活的一項重要內容,像吃飯睡覺一樣占一定的時間。有一陣空襲格外頻繁,人們早早起身,燒好一天飯食,不等放警報便出城去,到黃昏才回家。有一陣空襲稍稀,人們醒來后最先想到的還是今天會不會有警報。如果有幾天沒有,人們會在菜市上說點廢話:“日本鬼子轟炸沒有后勁,飛機給打下來了?!薄皫准埽俊薄笆嗉??!薄拔衣犝f二十多架!”說完這些無可追究的話,哈哈一笑走散。
日本空軍大概在養(yǎng)精蓄銳。讓昆明人享受了幾天平安之后,又一次大舉轟炸了昆明。隨著警報聲響,明侖大學的師生都向郊外走去。他們都可謂訓練有素了,不少人提著馬扎,到城外好繼續(xù)上課。一個小山頭兩邊坡上,很快成為兩個課堂,一邊是歷史系孟樾(字弗之)講授宋史,一邊是數(shù)學系梁明時講授數(shù)論。孟樾講到周濂溪的太極圖說。梁明時講到第一位對數(shù)論做出巨大貢獻的歐洲人費馬。“現(xiàn)在說到無限下推法:形如4n+1的一個質數(shù)可能而且只能以一種方式表達為兩個平方數(shù)之和……”這些玄妙的話傳入歷史系學生的耳鼓。數(shù)學系學生則聽見“太極圖說‘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形既生矣,神發(fā)知矣,五性感動而善惡分,萬事出矣’”。兩位先生有力的聲音碰撞著,大家聽得都笑起來。
緊急警報響了,講課依然進行,沒有人移動。傳來了飛機的隆隆聲,仍然沒有人移動。空中出現(xiàn)了轟炸機,排成兩個正方形,黑壓壓的,向頭頂飛來。愈來愈強的馬達聲淹沒了講課的聲音。兩位先生同時停止了,示意學生隱蔽。
“升空了,我們的飛機升空了!”學生們興奮地大喊。只見我們的飛機只有兩架,正勇敢地升空迎戰(zhàn)。下面高射炮也開始射擊,但究竟火力太小,敵機仍然從容地飛,開始按著次序俯沖投彈了。一聲聲爆炸,震得地面都在跳動?!靶滦I崞鸹鹆?!”好幾個學生同時叫。只見新校舍上空濃煙滾滾,是中了炸彈。
“卣辰!卣辰在實驗室!”弗之猛然想到,心里一驚,恨不得走過去看個明白。莊卣辰本來已經接受勸說,不守實驗室,參加跑警報。近來因為學校購買了兩件珍貴儀器--光譜議和墻式電流器,他總覺得走開不放心。幾次空襲都沒有飛機來,他認為跑出去實在浪費時間,不如留著看書思考問題,倒是清靜。光譜儀的核心是光柵,體積不大,可以拆下帶走,但卣辰覺得帶出去不安全,總之是不如守著。
他坐在實驗桌前,讀一本新到的物理雜志,那是1938年春劍橋大學出版的。四周很靜。他解開長衫領扣,讀得專心,沒有聽見遠處的隆隆聲。及至飛機轟鳴直追頭頂,他才猛然意識到敵機來了。
窗外紅光一閃,巨大的爆炸聲震得他跳起來。眼看著一排排校舍倒塌下來,洋鐵皮屋頂落下時發(fā)出金屬的聲音?!斑@樣近!”他想,下意識地取出光柵掩在衣襟中,又把值夜的棉被蓋住電流器,才走至門外。敵機飛得很低,似乎對準了他,機艙中的人清晰可見。又是一聲天塌地陷般的巨響,他什么也不知道了。
莊卣辰醒來時,發(fā)現(xiàn)自己好好站著。他倒不了,因為半截身子埋在土中。他仍緊緊抱著光柵。光柵完好無損!這時還沒有救解除警報,人們紛紛回到新校舍來救護。人們跑過來時,見莊先生如一尊泥像,立在廢墟上,眼淚將臉上泥土沖開兩條小溝。莊先生在哭!人們最初以為他是嚇的,很快明白了他哭是因為高興,為光柵的平安而高興!
“發(fā)現(xiàn)兩個人!恐怕已經死了!”救火的人跑過來報告。很快有學生認出,兩位死者是化學系學生,參加步行團由長沙到昆明的。他們像千百萬青年一樣,有熱血,有頭腦,有抱負,原是要為國為民做出一番事業(yè)的,可憐剎那間便做了異地望鄉(xiāng)之鬼!
火場上飄過來白煙,似要遮住一切。孟弗之和梁明時,還有其他人等都肅立,良久不語,一任濃煙纏繞。
只有那藍天依舊,藍得寧靜,藍得光亮。它沒有留下一點敵機破壞的痕跡,它這樣寬闊,這樣深邃,連妖魔鬼怪也都能融成美麗的藍。
(選文有刪改)
(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最恰當?shù)囊豁検?!--BA-->
A.有警報時,大學的師生提著馬扎,到城外繼續(xù)上課;沒有警報時,市民在菜市上說點“廢話”,說明民眾信任抗敵空軍的實力。
B.莊卣辰不愿意參加跑警報,總是留在實驗室看書思考問題,認為跑出去實在浪費時間,因為他喜歡清靜,亂世中依然堅持學術研究。
C.山坡上不堪一擊的書桌課本和天上狂轟濫炸的鋼鐵炮彈,形成了極大的反差;小說以平和的心態(tài)和優(yōu)雅的筆調,展現(xiàn)了知識對戰(zhàn)爭的抵抗。
D.兩個學生在空襲中不幸遇難,“做了異地望鄉(xiāng)之鬼”,故事曲折離奇,情節(jié)跌宕起伏,寫出了炮火硝煙中的冷酷與殘忍。
(2)文中多次寫到藍天,作者這樣寫的用意是什么?請簡要分析。
(3)宗璞在接受采訪時曾說:“這些亂世中以學術為業(yè)的知識分子是中華民族的脊梁。”請結合文本,談談你的看法。組卷:10引用:7難度:0.6
一.(三)實用類文本閱讀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材料一:2015年我國成年國民圖書閱讀率為58.4%,較2014年上升了0.4%.從閱讀量來看,2015年我國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58本,與2014年相比增加了0.02本,但對比2013年的4.77本還有微弱下降。人均報紙和期刊閱讀量分別為54.76期和4.91期,與2014年相比也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移動互聯(lián)網的蓬勃發(fā)展為人們提供了“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內容”的閱讀環(huán)境,隨著生活節(jié)奏加快,數(shù)字閱讀已成為人們在碎片化時間重要的閱讀方式。據(jù)林克艾普大數(shù)據(jù),2012年至2015年,我國國民人均電子書閱讀量分別為2.35本、2.48本、3.22本和3.26本,呈現(xiàn)出逐年增長的趨勢。
受數(shù)字媒介迅猛發(fā)展的影響,2015年數(shù)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較2014年的58.1%上升至64.0%,提升了5.9%,其中,手機閱讀增速最快。據(jù)統(tǒng)計,2015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每天手機閱讀時長為62.21分鐘,比2014年的33.82分鐘增加了28.39分鐘。這是歷次統(tǒng)計中首次日均手機閱讀時長超過1小時的情況。
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發(fā)現(xiàn),紙質出版物閱讀仍是國民傾向的閱讀方式,而年輕人則更傾向于數(shù)字化閱讀形式。在數(shù)字化閱讀用戶中,90后成為了絕對的主力軍,占比達到53%;80后以22%的占比緊隨其后;其他年齡層占比25%,可以預見的是,未來00后的數(shù)字閱讀潛力還有很大的發(fā)掘空間。
(選自《大數(shù)據(jù)來揭秘:國人究竟咋閱讀?》有刪改)材料二:2014年,我國15歲及以上人口的識字率較2007年增加了3.48個百分點,基礎教育進一步普及,人口識字率持續(xù)上升;2014年6歲及以上人口中,大專及以上學歷人口較2007年上升4.97個百分點,高等教育發(fā)展有效提高了國民綜合文化素質。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每年組織實施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并發(fā)布《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對國民圖書閱讀量、閱讀習慣、數(shù)字閱讀發(fā)展趨勢等進行統(tǒng)計研究。近5年來,成年國民圖書閱讀率與年均圖書閱讀量均穩(wěn)步上升,2014年人均圖書閱讀量4.56冊、成年國民圖書閱讀率為58.00%,反映了隨著消費結構升級、居民收入增加、受教育程度提高,國民逐漸養(yǎng)成閱讀習慣,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支撐圖書市場穩(wěn)步發(fā)展。
與發(fā)達國家相比,中國人均讀書數(shù)量較低,發(fā)達國家不僅以經濟手段支持圖書產業(yè)發(fā)展,也通過多種途徑營造社會讀書氛圍,如韓國頒布《讀書振興法》、美國頒布《卓越閱讀法》,從立法層面鼓勵讀書。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xù)發(fā)展,國民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與深化,中國圖書市場有進一步的增長空間。
(有刪改)材料三:2015年我國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58本,這其中還包括教材教輔。日本、法國、韓國的人均閱讀讀書量分別為40本、20本和11本。與日韓等國相比,我國紙質圖書平均閱讀量較小。
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大原因是,確實沒時間讀書,首份《中國國民休閑狀況調查報告》顯示,中國人每天用于休閑的時間僅3.156個小時,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OECD)18個國家平均值5.736小時,而中國人工作的時間則達到9.249小時。有限的休閑時間,國人又大把扔進了應酬、交際中。此外,網絡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快餐化、娛樂化的閱讀方式也令人們很難靜下心捧一本書細細品味。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應試教育影響,從小學到大學,被強迫學習,讀死書,導致很多人對讀書都很抵觸,甚至害怕讀書。
(摘自天下趣事吧《2016年中國人讀書數(shù)據(jù)》,有刪改)(1)下列對上述材料的理解,準確的一項是
A.根據(jù)材料一,雖然紙質出版物閱讀仍是國民傾向的閱讀方式,但數(shù)字化閱讀更受年輕人的喜愛,數(shù)字化閱讀將會取代紙質化閱讀。
B.根據(jù)材料一,2015年成年國民人均每天手機閱讀時長相比2014年增長了接近一倍,是歷年統(tǒng)計中首次日均手機閱讀時長超過l小時的情況。
C.材料二認為,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取決于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國民不斷增長的閱讀消費需求將支撐圖書市場進一步發(fā)展。
D.材料三認為,我國國民人均紙質圖書人均閱讀量比日、韓等國少的最直接原因是中國人的工作強度全世界最大。
(2)下列針對三則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最合理一項是
A.材料一顯示,2013至2015年我國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呈逐年下降的趨勢,而人均電子書的閱讀量呈逐年增長的趨勢。
B.材料二中發(fā)達國家通過經濟手段、立法方式鼓勵國民讀書,營造良好的社會讀書氛圍來促進國民閱讀,這種做法值得我國借鑒。
C.材料三顯示我國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中還包括了對教材和教輔的閱讀,這充分說明了我國廣大中小學生對課外閱讀的抵觸。
D.三則材料從不同角度對我國國民的閱讀情況進行了分析,都認為我國國民的閱讀情況雖和發(fā)達國家相比有差距,但會越來越好。
(3)請你對如何提高我國國民閱讀量提出兩條合理建議,并結合材料簡要闡述。組卷:2引用:1難度:0.7
三、語言文字應用(12分)
-
10.下面文段有三處推斷存在問題,請參照①的方式,說明另外兩處問題。
精準扶貧,首先是物質上的扶貧,因為物質上脫貧了,就能使貧困群眾樹立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從而激發(fā)他們擁抱生活的熱情,而有了生活的熱情,他們必將努力學習文化知識,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這樣,就一定能從根本上拔掉“窮根子”。
①不是物質上脫貧了就能使貧困群眾樹立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
②
③組卷:2引用:3難度:0.6
四、作文(50分)
-
11.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大年初一,一早打開朋友圈、微博、QQ空間,除了恭賀新春的,刷屏的還有一張古裝女孩在佛前許愿的圖片,以此為母親祈福。各種表達母愛的箴言和典故,對母親的傾心感激,熱鬧非凡,一時無兩。面對網友們向母親們瘋狂的“示愛”方式,一半以上的母親表示并不知情。因此有網友調侃:“什么地方兒女最孝順?朋友圈”,“你媽知道你在網上這么孝順么?”。也有不少網友表示:“平時不習慣和父母交流情感,或者不好意思表達感激,用這樣的方式說出心里話,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還有網友認為,比起隔空抒情,能回家給媽媽做頓飯、陪媽媽聊聊天,給媽媽買點實在的禮物,才是新年表達祝福的更好方式。
以上文字引發(fā)了你怎樣的思考,請結合材料內容與含意,寫一篇議論文,發(fā)表你的看法,體現(xiàn)你的思考。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完成寫作任務。組卷:0引用:1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