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陜西省寶雞中學高考語文模擬試卷(二)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6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古詩詞與中國畫,雖分屬不同門類,但二者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跨界融合,這種交融不僅有力促進了古詩詞和文人畫的蓬勃發(fā)展,還使二者各自取得了新成就。詩畫合璽的中國畫,逐步發(fā)展為東方藝術中獨樹一幟的文化形態(tài)和藝術樣式。
實際上,詩畫融合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在中國文化 中,書畫亦寫心志。這是詩書畫印能夠結合的內因。由此亦可反觀中西文化的異 同。按照18世紀西方美學家對于詩畫差別的論述來看,繪畫主要運用線條和色彩 來描繪空間中并列的物體,故與建筑、雕刻等統(tǒng)稱為造型藝術或空間藝術;而詩 歌主要運用聲音和語言來敘述在時間中持續(xù)的動作,故與舞蹈、音樂等統(tǒng)稱為音律藝術或時間藝術。西方繪畫注重對客觀自然的再現(xiàn)和真實記錄,吸收了大量科 學技術成果,不斷強化藝術的造型功能。正因為這種涇渭分明的認知,在西方文 化史中基本沒有形成詩畫合一的局面。
魏晉之前,我國早期的詩歌與繪畫在藝術功能、表現(xiàn)方式和審美追求上,也 分別具備上述“時間藝術”和“空間藝術”的特征,各盡其職,各自發(fā)展。唐代,隨著詩詞創(chuàng)作的興盛,讓畫家得以在詩境的涵泳中,獲得更多創(chuàng)作的主題和靈感。尤其是山水田園詩,不僅以人與自然的對話,把詩從玄理中解放出來,強化了詩的畫面感和表現(xiàn)力,更通過對山水和田園的審美觀照和抒情表達,推動了山水畫 的發(fā)展。同時一些詩人在欣賞繪畫時引發(fā)詩情,并開始嘗試創(chuàng)作題畫詩。只是,此時的題畫詩大多沒有逆于畫面之上,但是詩與畫彼此啟發(fā)的萌芽慢慢顯現(xiàn)出來。
到了宋代,蘇軾對王維的詩畫藝術進行總結和高度評價,從精神境界上將詩與 畫這兩種藝術形式的共通之處講得更加透徹,推動了中國畫“以詩入畫”的創(chuàng)作潮流。隨著文人水墨畫的發(fā)展和興虛,元代畫家不僅自覺在繪畫創(chuàng)作中追求“詩情畫意”的藝術境界,還流行用書法將題畫詩拔寫于繪畫作品的空白處,并鈐蓋上自己設計鐫刻的印章,形成了中國畫“詩書畫印”一體的獨特藝術面貌,傳承至今。
詩畫合璧,不僅體現(xiàn)在藝術家自畫自題、自畫他題等藝術形式上,更體現(xiàn)在 注與畫在意境營造和藝術觀念上的互舷共通。在進行創(chuàng)作時,他們將景物作為自己思想情感的寄托,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觀者欣賞作品時,通過調動自身的生命體驗和藝術感知,與作品共情,從而得以“暢神”并獲得情感共鳴。千百年來,詩與畫早已成為中國文化的基因,并化為中國人品性磨煉、知常達變、人格塑造的一種獨特方式。
近年來,伴隨文化歷史類電視網絡節(jié)目的熱播,詩詞與繪畫的結合也以新形式出現(xiàn)在熒屏上,人們從中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傳統(tǒng)詩詞跨越時空的永恒魅力。藝以載道,文以化人。重新思考并踐行“詩畫合璧”傳統(tǒng),使其成為推動中國畫創(chuàng)作與研究的重要力量,將有助于實現(xiàn)中華傳統(tǒng)美學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
(摘編自孟繁瑋《開拓“詩畫合璧”的藝術新境》)(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詩詞與中國畫的彼此交融,使得二者既獲得了蓬勃發(fā)展,又取得了新的成就。
B.西方美學家關于詩畫藝術類型的認知使西方文化史中基本沒有形成詩畫合一局面。
C.唐代山水田園詩的興盛,使得畫家在詩境的涵泳中,強化了畫的詩意與表現(xiàn)力。
D.詩與畫早已成為中國文化的基因,也已成為中國人磨煉品性與塑造人格的方式。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對詩畫融合的歷史加以闡釋,有助于人們了解中國詩、畫藝術的發(fā)展歷程。
B.文章運用文化比較視角探討“詩畫合璧”的內因,旨在說明中西藝術觀點上的差異。
C.文章著眼于實現(xiàn)中華傳統(tǒng)美學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來審視“詩畫合璧”傳統(tǒng)。
D.文章在論證思路方面,先引出論題,再縱向深入,最后聯(lián)系現(xiàn)實加以補充論述。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詩之所以被稱為時間藝術,關鍵在于它用聲音和語言來敘述持續(xù)時間中的動作。
B.文人水墨畫的繁榮,得益于元代畫家在繪畫創(chuàng)作中對“詩情畫意”的自覺追求。
C.觀者欣賞詩畫時,憑借自身的生命體驗和藝術感知,追求“暢神”的終極目的°
D.以電視網絡節(jié)目的形式呈現(xiàn)詩畫結合,利于人們更深切地感受傳統(tǒng)詩詞的魅力。組卷:23引用:5難度:0.4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現(xiàn)代城市整體性風險無法用單一線性思維和靜態(tài)框架加以考量。加拿大學者霍林跳脫出將城市視為“脆弱承災體”的傳統(tǒng)安全觀,將城市視為集物質系統(tǒng)、生態(tài)系統(tǒng)和社會系統(tǒng)為一體的多態(tài)系統(tǒng),提出以適應性和動態(tài)平衡力為特征的韌性理論。
城市之“韌”,體現(xiàn)在面對外部擾動和內部異變時,依然保持基礎功能,且具備存續(xù)、適應和成長的特性。從這個角度來看,“韌性城市”可被概括為具備動態(tài)平衡、冗余緩沖和自我修復等特性的城市安全發(fā)展樣態(tài)。韌性城市不僅能承受緩慢且隱蔽的慢性壓力,更擅長應對突如其來的急性沖擊,在保持基礎性機能的同時,又能快速分散風險,調整恢復穩(wěn)定,并從風險管理中學習治理經驗,探索出“抗壓--存續(xù)--適應--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漸進性發(fā)展模式。富有韌性的城市在社會層面具備協(xié)同性,在環(huán)境層面具備適應力,在技術層面具備智慧性,在工程層面具備冗余性,在組織層面具備自組織力,在制度層面具備學習力。
(摘編自肖文濤、王鷺《韌性視角下現(xiàn)代城市整體性風險防控問題研究》)材料二
韌性社區(qū)建設是城市安全和社會建設的一個單元,也是韌性城市建設的有效尺度,韌性城市建設要落實到韌性社區(qū)中來。
我國社區(qū)有明確的界線和組織體系,這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間發(fā)揮了巨大作用。但一個社區(qū)很難依靠自身完成韌性建設,更何況,有些社區(qū)本身設施老化、空間狹小,充滿風險??赡艿乃悸肥且搿吧鐓^(qū)生活圈”概念,既關照小區(qū)內空間和基礎設施的改善,又關照小區(qū)附近空間的“風險分散”。社區(qū)內的建筑空間要堅固安全,水、電、氣、熱等公共服務設施能在極端壓力下維持運行,生活圈中要有避災避難空間、物質儲備空間。以此確保風險發(fā)生時有相應的“抗逆力”。
居民對于發(fā)生在社區(qū)的風險有直接的感知,也最了解風險的需求,這就需要提高居民的安全與應急意識,調動居民積極性,構建社區(qū)組織協(xié)調、居民積極參與、彼此聯(lián)結、風險共擔的社區(qū)網絡;還要借助智慧治理平臺,及時匯集更新居民、志愿者、社會組織、物業(yè)、商家等主體的資源和需求信息,并在危機時期為社區(qū)應急管理提供必要的資源與支持。
(摘編自吳曉林《城市社區(qū)如何變得更有韌性》)材料三
韌性城市是一項強調頂層設計的規(guī)劃治理理念,雖然其建設成果與城市居民有緊密的聯(lián)系,但并不是可以直觀可視的,因此城市居民對這一理念的認知比較不足。目前國內韌性城市建設的主體仍然僅是城市政府,社會公眾參與度極低。缺少最直接利益相關者的參與,韌性城市的建設實踐效能較低,全國范圍的理念推廣和實踐開展難度增加。
韌性城市建設與常規(guī)的城市建設相比內容更加復雜,需要考慮的因素更加繁多,因此韌性城市的建設需要更加專業(yè)的隊伍。目前國內開展韌性城市建設的團隊主要是由政府和高校學者共同組建的領導和辦事機構,雖然配備了一定的工作人員,但是缺少多元化的團隊結構和專業(yè)性人員。在組建團隊時缺少對專業(yè)型人才的吸納,專業(yè)的單一導致了技術的單一;而且我國的研究和學習普遍存在于理論層面,缺少具體實踐性的經驗學習,因此尚未從國外的經驗中找到可操作的技術手段,最終導致了整個團隊專業(yè)性不強的問題。
(摘編自徐馳《我國城市政府建設韌性城市問題研究》)(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韌性城市打破舊有的“脆弱承災體”傳統(tǒng)安全觀,它整合物資、生態(tài)及社會系統(tǒng),既能保持基礎功能又能快速適應以達到動態(tài)平衡。
B.韌性城市建設需要以韌性社區(qū)建設為起點,確保社區(qū)的“抗逆力”需要關照小區(qū)內部硬件設施改善及附近空間的“風險分散”。
C.韌性城市為提升對來自內外部干擾、沖擊或不確定因素的抵抗、吸收、適應和恢復能力,需要強調城市系統(tǒng)改變自身基本狀況。
D.韌性城市建設困難重重,社會公眾參與度低,專業(yè)性人才短缺,實踐性經驗學習缺乏等等,需要相關部門與城市居民共同努力。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城市是個開放復雜的巨大系統(tǒng),傳統(tǒng)型城市在突發(fā)的自然和人為災害面前表現(xiàn)出極大的脆弱性,制約著城市生存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所以亟需增強其韌性。
B.提升城市韌性,需要提高城市面對不確定性因素的抵御力、恢復力和適應力,提升城市規(guī)劃的預見性和引導性。
C.居民能夠直接感知風險,在韌性社區(qū)建設中,要提高應急意識,與社區(qū)互關互聯(lián),積極參與社區(qū)韌性的建設。
D.目前國內韌性城市建設的主體仍然僅是城市政府,但韌性城市的建設應該由政府、專家、社會公眾等非政府的利益相關者共同參與,形成相應機制。
(3)目前國內韌性城市建設存在哪些不足?如何改進?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組卷:4引用:3難度:0.6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題。
寫給上帝的報告
于德北 我聞到了一股甜絲絲的氣息,仿佛一只熟透的蘋果在我身邊放了太久的時間,但是,我知道我的身邊沒有蘋果,有的只是死神的腳步迫近的聲音。他來了,不是在夢里,而是在真實的生活里。在夢里,我們有過多次交鋒,他不止一次告誡我,我,以及整個亞姆村村民的努力都是徒勞,一堵石墻怎么會阻擋瘟疫的飛躍呢?死神說:“做我的使者吧,向北走,一路向北走,聽我的話,也許還會有一絲生機?!?br /> 說心里話,我知道上帝在看著我,可我的內心還是有一點恐懼。死神披著黑色的斗篷,戴著一副溫和的面具,他也盡量讓自己的聲音變得和藹,甚至他的手半伸半屈,好像托舉著一件足以改變命運的禮物。
“做我的孩子,向北,拋開你愚蠢的想法,別人都要死,我可以讓你活?!彼郎穸紫律韥?。
此時,我的耳畔沒有上帝的指引,只有我自己的心跳怦然。
“答應我!”死神的聲音顯得有些焦躁。
“不!”我本能地回答。
“好,我有耐心,我會給你時間,但也會給你懲罰,記住,是你殺死了這些村民。”他站起身,說,“你的良心會不安的?!?br /> 半個月前,布商喬又一次路過村子,他去了裁縫的家里。喬走之后,裁縫一家四口就開始發(fā)燒昏迷,皮膚潰爛,相繼死去。然后是蔓延至全村……又不久,從南方傳來消息,倫敦發(fā)生了大規(guī)模鼠疫,整個英國南部被“黑死病”控制了。
我聽到了死神的獰笑。
牧羊的孩子告訴我,他們準備搬家了,搬到北部,趁著瘟神還沒進他家的門,他們要避難去,向北走,北部沒有鼠疫,那里很安全。
我跑到村子里去,看到不少村民都在收拾東西,包括那些正在發(fā)燒的老人,他們被親人安置在馬車上。那一瞬間,我的腦海中出現(xiàn)了一個恐怖的畫面:原來還安寧的北部地區(qū),因為亞姆村村民的匯入,很快變成了人間地獄??蓍碌母吒吲e向天空的手指,生滿爛瘡的臉絕望地貼向大地,孩子的哭聲充斥著曠野,一具具黑色的尸體橫臥道邊……在亞姆村村民的身后,是大批從疫區(qū)來的災民,他們像一股黑色的巨流,跨過亞姆村,又以支流的方式蔓延到北部的各個地區(qū)……
我閉上了眼睛,不敢繼續(xù)想下去。
“上帝啊,告訴我,我該怎么辦?”我仰頭看天。
可是,上帝沒有回答我。
腦海里的畫面翻卷著,由巨幅的可以俯瞰的圖景,變成了一個個真實的細節(jié),變成了一個個破碎的家庭,變成了一段段難以辨認、無法拼接的肢體,變成了蠅蟲的狂歡,變成了黑暗最深處的死寂。
“醫(yī)生!醫(yī)生!”我猛醒過來,在人群中尋找著醫(yī)生,很快,我看到了他。他正茫然地站在人群中——他的妻子回娘家了,他決定不了是否去接她。我奔向醫(yī)生,一把抓住他,急切地問他:“你想過嗎?想一想,你想過嗎?”醫(yī)生把目光轉向北方,茫然的目光中慢慢地凝聚了堅定。
“是的,”他說,“牧師先生,我想過?!?br /> 我知道,我們腦海中的圖景被無限真實地擴大了。
“不能走,我們不能走!”我抓住他,緊緊地抓住他。
“對,不能走。”他說。
我們又找到在鉛礦做工的萊德,他聽了我們的話,沉默了半晌,說:“是的?!彼_始從車上往下卸東西,并未多言,只是還給我們一個苦澀的微笑。
請記住,不是我一個人,是所有心存良知的人集合了所有心存良知的村民召開了一次會議。無需過多的解釋,也不用強硬的阻止和勸慰,我只把我的想法告訴了大家,大家就都默默地回家了。沒有人多說一句話。
忘了是誰提醒我,也許是莫泊桑,對不起,太緊張,我記不住了。他說應該在村子通往北部的必經之路上筑一道墻,輪流派人看守,勸阻那些來自南部的人就此停下腳步,為英國留下未來和希望……
我們堅守了,我們也做到了,真的感謝“就此止步”的每一個善良的人,他們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上帝的存在。
我又聞到那甜絲絲的氣息了,也許我的內臟已經開始腐爛,我看到了我手臂上的暗色斑點,也感覺到了身體像火一樣在燃燒。死神又來了,我聽見他說:“走吧,離開這里!一切都來得及!我可以救你,只要你帶著村民走,毀掉那堵墻,一路向北!”
我笑了。
我笑,不是因為我終于聽到了上帝的指引,而是看到了墻南的村民和止步的人群,他們堅定地站在那里,面色沉靜,不再有一絲的不舍和絕望。他們目光深邃而遼遠,一直凝視著更為遙遠的未來,那里充滿了人類的美麗的希望。
我拿起筆,寫下最后的話——善良需要傳遞下去。
死神在亞姆村又一次遭受絕望,他嘆息一聲,頹然離去。
——我叫威廉,死于英國1664年至1666年間那場鼠疫。我只是一個普通的牧師,這是我寫給上帝的報告,希望他可以收到。
(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開頭故布疑云,敘寫“我”與死神的對話,讓“我”做他的使者。這種開頭讓故事染上神秘、魔幻的色彩,更好地激發(fā)了讀者的興趣。
B.小說沒有著力刻畫“我”的外在特征,而是重點描寫“我”的心理狀態(tài):從最初的迷茫到覺醒到最后的堅定,主要是為了展現(xiàn)“我”善良、正義的品格。
C.小說提到“我”知道上帝存在,但上帝卻沒有回應“我”,目的是為了表現(xiàn)更深刻的主題:上帝不是萬能的救世主,人類要自我拯救才能戰(zhàn)勝病魔。
D.小說借助一件疫病事件,虛構出一個“我”不怕犧牲、與死神對抗的故事,在生死矛盾的沖突中,展現(xiàn)了人性的堅韌與美好。
(2)有人認為引領大家阻擊疫病的威廉是小說的主人公,但也有人認為犧牲自我、堅守村落的普通民眾才是主人公。你認為誰是這篇小說的主人公?請簡要分析。
(3)本文是一部典型的浪漫主義作品,小說中是如何體現(xiàn)浪漫主義這一特征的?請結合文本從情節(jié)、手法、主題上作簡要分析。組卷:14引用:3難度:0.4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
8.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
吃藥沒有任何風險,①
(1)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沒出不超過12字。
(2)簡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內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關系的句子,表達流暢,不超過60字。組卷:0引用:1難度:0.7
四、寫作(60分)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①楊潔篪在上海市浦江電表廠做小工時,下班后埋頭自學英語。別人喝酒打牌,他苦記單詞。因為不合群他遭到同事們的群嘲:你一個小工,學英語有什么用?學到什么程度一輩子也只能是個電工。后來電表廠收到一些英文材料,只有他看得懂,能翻譯出這些材料。后來上海政府機關借調他,他就再也沒有回來。
②群體心理學創(chuàng)始人勒龐在《烏合之眾》提到:“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愿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br /> ③中國女足奪冠,功臣吳澄舒寫道:永遠相信團隊的力量。一個人要合群,融合在集體中,才能發(fā)揮自己的作用。
以上三則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感受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2引用:1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