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八校聯(lián)合體高二(上)期末生物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單項選擇題

  • 1.原核細胞具有的結構是( ?。?/h2>

    組卷:2引用:2難度:0.8
  • 2.下列關于RNA和蛋白質的敘述,錯誤的是(  )

    組卷:1引用:2難度:0.6
  • 3.下列關于細胞器結構和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 ?。?/h2>

    組卷:0引用:2難度:0.7
  • 4.下列有關實驗操作或結果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h2>

    組卷:0引用:3難度:0.6
  • 5.豌豆高莖對矮莖為顯性.自然條件下,將純種高莖與純種矮莖間行種植,收獲矮莖植株上所結的種子繼續(xù)播種,長出的植株將表現(xiàn)為( ?。?/h2>

    組卷:67引用:20難度:0.7
  • 6.某玉米植株產生的配子種類及比例為YR:Yr:yR:yr=1:1:1:1。若該個體自交,其F1中基因型為YyRR個體所占的比例為( ?。?/h2>

    組卷:421引用:29難度:0.8
  • 7.下列有關人體細胞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h2>

    組卷:35引用:2難度:0.7
  • 8.下列各項過程中,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的有(  )
    ①DNA復制
    ②RNA復制
    ③轉錄
    ④翻譯
    ⑤逆轉錄

    組卷:40引用:6難度:0.8
  • 9.臨床上,隨著抗生素的大量使用,敏感性菌株不斷被淘汰,抗藥性菌株大量繁殖,最終可能導致出現(xiàn)對多種抗生素具有抗性的“超級細菌”。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

    組卷:19引用:5難度:0.6
  • 10.在一個健康人的血漿中都可能找到的是(  )

    組卷:0引用:2難度:0.7
  • 11.如圖甲表示突觸結構,圖乙表示受到刺激時神經纖維上的電位變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組卷:2引用:1難度:0.7
  • 12.下列關于人體神經調節(jié)和體液調節(jié)的敘述,正確的是( ?。?/h2>

    組卷:31引用:10難度:0.7
  • 13.產生渴感的神經中樞和感受器分別存在于( ?。?/h2>

    組卷:1引用:2難度:0.7

三、非選擇題

  • 38.蝗蟲是對農業(yè)生產影響較大的生物,人類較為關注它的數(shù)量變化情況。某種蝗蟲種群密度與種群增長率的關系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一般采用
     
    法來調查跳蝻的種群密度。種群密度是指
     

    (2)從種群數(shù)量特征的角度分析,蝗災發(fā)生時蝗蟲種群密度短期內變化的直接原因是
     

    (3)如圖所示,當蝗蟲種群密度為
     
     個/m2時,種群數(shù)量增長最快。在蝗蟲種群密度由20個/m2增加到30個/m2的過程中,單位時間內蝗蟲種群的增加量隨種群密度增加的變化趨勢為
     

    (4)構建一個當蝗蟲種群數(shù)量減少時與青蛙種群之間負反饋調節(jié)的概念模型:
     
    。(用文字和箭頭表示)
    (5)在對某種“滅蝗專家”粉紅椋鳥的種群密度的調查中,第一次捕獲并標記該鳥40只,第二次捕獲20只,其中有標記粉紅椋鳥4只。則該調查區(qū)內粉紅椋鳥的個體總數(shù)為
     
    只。

    組卷:1引用:1難度:0.7
  • 39.某生物群落中,有喬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樹棲和攀緣生活的動物種類特別多,生活著兩種植食性動物A、B,肉食性動物C,C以A為食,不同物種的種群數(shù)量與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回答相關問題:
    (1)該生物群落為陸地群落中的
     
    生物群落,判斷的依據有
     

    (2)該生物群落中,自下而上分別配置著不同的植物類型,形成了群落的層次性,這體現(xiàn)了生物群落具有
     
    結構,這種結構顯著提高了群落的
     
    能力;在群落的每一層次上,都棲息著各自特有的動物,大多數(shù)動物都只限于在1~2個層次上活動,說明動物也具有
     
    現(xiàn)象,推測決定動物具有這種現(xiàn)象的因素是
     
     

    (3)該生物群落中,A與B的種間關系是
     
    ,原因是
     
    。

    組卷:1引用:1難度:0.6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