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四川省瀘州市瀘縣四中高一(上)期末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新時代應當能夠產生偉大詩人及其偉大詩篇,這是新時代向詩人們提出的新課題。我們急切地向新時代中國詩人發(fā)出鄭重的吁請:新時代詩歌呼喚崇高美。
詩歌的崇高美,是多樣化的。在百年中國新詩史上,我們既有吶喊型的崇高,如郭沫若狂飆突進的詩歌;又有國家情懷和人類意識的勇于擔當型的崇高,如王久辛的抗日長詩《狂雪》等。這種多姿多彩的崇高“傳統(tǒng)”,在新時代應該得到繼承和發(fā)展。那么,我們在已有豐厚的新詩崇高傳統(tǒng)面前,如何接續(xù)奮斗、創(chuàng)造出屬于新時代新詩的崇高精神來?
要有始終心系人民的激越真情。以論崇高聞名于世的朗吉弩斯說:“沒有任何東西像真情的流露得當那樣能夠導致崇高?!彼麖娬{了“真”及其“流露得當”對于崇高產生的必要性。但并不是所有強烈而激動的情感都能產生崇高。那么,到底什么樣的激越情感方能產生崇高的情感?以人民為中心的情懷感、幸福感、境界感、責任感和光榮感,是治愈新時代詩歌缺鈣的靈丹妙藥。許多詩歌故意淡忘人民,更不會去“哀民生之多艱”,反而兩耳不聞“人民事”、一心只寫“自我詩”。這種把“個人寫作”和“宏大寫作”二元對立起來的觀點和現(xiàn)象比較普遍,仿佛崇高性的“宏大寫作”是非詩的,而唯有欲望性的“個人寫作”才是詩的。殊不知,“個人寫作”與“宏大寫作”是可以互為借鑒的,從前者出發(fā),可以抵達后者。
要有莊嚴偉大的崇高思想。崇高是“偉大的心靈的回聲”。這就要求詩人努力克服自我、戰(zhàn)勝自我,同時要與自然和傳統(tǒng)“競賽”,而不是臣服于自我和大自然,并對自我和大自然的細枝末節(jié)進行樂此不疲的摹寫;也不能對古今中外傳統(tǒng)“無主腦”地模仿,而是在不斷學習的基礎上,要與之對話,乃至對抗,進而超越它們,從而形成屬于自己的獨特詩藝。田間的《假如我們不去打仗》曾經激勵過多少愛國民眾投身于中華民族抗戰(zhàn)的偉大事業(yè)!賀敬之的《桂林山水歌》曾經鼓舞過多少男女老幼對新中國的無限熱愛!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偉大的詩人必須大公無私、心懷遠大志向,必須統(tǒng)攬全局、無私奉獻、全心全意服務于人民、國家、社會和歷史進步,同時具備廣博學識和良好學養(yǎng),才能寫出“第一等真詩”。
概言之,新時代的詩歌寫作,既要力避“假小空”的真平庸,也要警惕“假大空”的偽崇高。真正具有活力、熱力和魅力的崇高是不容躲避的,也不許玷污,更嚴禁消解。畢竟具有崇高美的詩歌不是說服,而是給人以狂喜、驚嘆和激奮,并使人的思想得以凈化和升華。也只有具備如此崇高美的詩歌,才有普遍性和永久性。
(摘編自楊四平《新時代詩歌呼喚崇高美》)材料二:
詩歌創(chuàng)作既要表現(xiàn)詩人獨有的情懷,也要走出個體的小世界,表現(xiàn)更為廣闊的社會人生。詩人應當有社會良知,有一顆對故鄉(xiāng)、祖國、人民的熾熱的愛心,保持對時代、社會、人類的關注。當然,我們不能只注意社會生活化的表象,我們要多注意社會精神與民眾道德,避免詩歌寫作的社會性被庸俗化、淺顯化。
每一個詩人都應該不斷探索怎樣才能寫好詩,讓詩歌成為照亮社會、照亮人們心靈的神燈。在創(chuàng)作中,要把“寫什么”和“怎么寫”結合起來進行考慮。當前的一些詩歌,強調個人的體驗,忽視社會大生活。其實,這個問題的解決之道,在杜甫、白居易等古代詩人和艾青、穆旦等現(xiàn)代詩人的詩歌實踐中,早就為我們提供了范例。詩人們既要在個性化的語言和個性化的體驗上下功夫,更要努力使自己的詩歌寫作保持介入社會生活的深度和廣度,使之產生更加廣泛的社會影響。
詩歌寫作的個性與共性問題,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個性強調的是獨有的個性體驗,共性強調的是詩歌的社會性、人民性。優(yōu)秀的詩歌作品,總是能夠用個性化的體驗和語言,去表現(xiàn)具有社會性的對象與內涵。詩人在創(chuàng)作實踐中應時刻保持自省,在自己的矢志追求中不斷改正自己的不足。當前的一些詩人要么缺鈣,寫出來的東西總是輕飄飄的,遠離生活的本質;要么玩“捉迷藏”,把神圣的詩歌藝術當作玩弄語言文字的游戲,故意讓人讀不懂,孤芳自賞。這樣的詩人缺乏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只是在一種自己釀造的怪圈里玩弄所謂的詩歌藝術,詩人們照亮的只是自己,其結果是人們把他們遺忘。
回顧新詩發(fā)展的歷程,我們清晰地看到,優(yōu)秀的詩歌作品總是與時代同頻共振的,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近40年來,不少詩人還堅持著對現(xiàn)實生活的抒寫和反映,體現(xiàn)了很好的責任感。他們的作品對時代進行了深刻的記錄,成為時代和社會的心靈信史。但我們也要看到,一些詩歌作品雖然反映了現(xiàn)實,但只是表現(xiàn)了生活的表象,是簡單的事項羅列,還上升不到詩歌的層面。因此,我們應該注意到,關注詩歌的時代性、社會性、人民性,與注重詩歌的藝術性,是合二為一的事情,不能顧此失彼。
(摘編自劉曉平《新詩寫作要體現(xiàn)時代性和人民性》)(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百年來,中國新詩的崇高美豐富多彩,諸多優(yōu)秀作品為新時代詩歌創(chuàng)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B.當下某些詩人鼓吹欲望性“個人寫作”,把自己縮進了自我的狹小天地,遠離了社會人民。
C.詩歌要照亮社會照亮心靈,就要尋求詩歌創(chuàng)作中個人體驗和社會生活難以共存的解決之道。
D.詩人應該對新時代有深刻的認知,超越“小我”,與時代同頻共振,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真情的恰當流露對詩歌崇高美的產生有重大影響,所以詩人在強烈情感的驅使下創(chuàng)作的詩歌就具有崇高美。
B.“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是與李賀的“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對話,情感的高度一致。
C.新時代優(yōu)秀的詩歌作品,要具備能使人思想得以凈化和升華的崇高美,材料一重在提醒新詩創(chuàng)作者必須避免“假大空”。
D.“劉又源/一個人/在玩/手機/游戲”,這樣的詩歌里缺少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只不過是一種玩弄語言文字的游戲。
(3)結合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中最能支持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
A.新時代詩歌與互聯(lián)網的聯(lián)動,是詩歌不斷打開自我空間、走進百姓生活的新路徑。
B.偉大的詩人一定有偉大的抱負,即使遇到人生逆境,也會勇敢地去搏擊。
C.在新時代,我們要寫出更多敢于承擔社會歷史責任、對藝術風骨負責的大詩。
D.詩人在語言技藝上的精進和成熟,一定是在和時代的回應關系中完成的。
(4)請簡要分析材料一的論證思路。
(5)材料二中說“這個問題的解決之道,在杜甫、白居易等古代詩人和艾青、穆旦等現(xiàn)代詩人的詩歌實踐中,早就為我們提供了范例”,請結合節(jié)選的詩歌內容談一談材料二這么說的理由。
請你們張開雙臂歡迎我①吧,
讓我把花束和香氣,
把陽光和溫暖,
撒滿你們心的空間。——節(jié)選自艾青《太陽的話》(1942年1月14日寫于延安)注釋:①“我”指太陽。組卷:19引用:10難度:0.5
(二)文學類閱讀(本題共1小題,1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說起梅花 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門前的梅花初綻,據說是朱砂梅,很美,家人就給我取名“梅”字。父親自小教我古詩,關于梅花的詩很多,到現(xiàn)在還能一口氣背出很多,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與桃李混芳塵”“不受塵埃半點侵,竹籬茅舍自甘心”。而我最喜歡曹雪芹的“凍臉有痕皆是血,酸心無恨亦成灰,誤吞丹藥移真骨,偷下瑤池脫舊胎”。在中國,關于梅,人們談論太多,種梅,賞梅,寫梅,畫梅,梅深入到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雖知道這名字極美,但每當別人問起我的名字時,又覺得難以啟齒,太俗了,取這個名字的人太多,聲音聽起來也悶聲悶氣的,對這個名字的尷尬,一直不能釋懷,到美國后就馬上給自己取了一個雅致的英文名字,以為總可以脫俗了,不料一些好事的西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
記得第一次是有個墨西哥人問我名字,我就告訴他我的名字是梅,他又問“梅”是什么意思,我說是一種花,那人打破砂鍋問到底,問什么花。我突然張口結舌起來,仿佛記得從生物的相似性來看,梅花翻譯成英語應該是plum,就是李子,遲疑了一下,就說plum。那人噢了一聲,就不再問了,顯然他對plum很熟悉,所以有些失望。
第二次一個美國人又因為我的中文名問起梅花,我接受了上次的教訓,不再說李子花,就啟發(fā)他說,是一種花,中國最美的花,你猜猜看。那人就說“是玫瑰花”。我有點失望,進一步啟發(fā)說,這種花,很美,在冬天開放,中國人最喜歡,經常把它們畫成畫掛墻上,寫進詩里。那人想了想說:“是牡丹吧,牡丹又大又美,我看很多中國人的家里掛著牡丹花。而且牡丹是我唯一認識的中國花?!?br /> 我一聽又沒有希望了,也難怪,很少美國人了解中國的歷史與文化,何況一種花草。
我說梅花是被中國人掛在墻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是深入血液和靈魂的一種花。他似乎被我感動了,突然對梅來了興趣。
這胖胖的老美認真起來,有一天他突然跑來興沖沖地告訴我,蘇菲,我找到了梅,結一種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色拉醋的,很好吃。我訝然了,是的,有些梅是可以結果子的。大多花草有艷花者無果實,有美實者無艷花,難得梅兩者俱美,梅的美不僅是果實,這老美只知道吃。
第三個問的是搞音樂的意大利人,我想這人是有藝術感受力的,反正他沒見過梅花,就信口開河起來。我說梅花是中國最美的花,有幾千年的栽培史。梅花是我們中國民族精神的象征,凌寒飄香,不屈不撓,自強不息,鐵骨冰心。中國人傾心于梅的很多,清朝曾有一位叫陳介眉的官人,聽說孤山的梅花開了,立即丟官棄印從京城千里迢迢騎馬狂奔至杭州,“何物關心歸思急,孤山開遍早梅花”。還有一個叫林和靖的,有一天獨自欣賞梅花時,一下子被梅花的神姿吸引了,從此入孤山種梅花,一輩子沒有下山,以梅花為妻。那人睜大了眼睛問:“真的嗎?”“真的?!蔽艺f,他有一首寫梅花的詩,在所有寫梅花的詩中獨占鰲頭,無人能比。“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我脫口而出。如果你讀了這詩,看了這梅,你一定能作出美的樂曲,中國有名曲《梅花三弄》,你可以寫出“梅花四弄”。
從此,那人每次見我,必問梅消息,一天被逼無奈,就從網上找出梅花的照片與繪畫作品,其中有一幅《墨梅》。那人端詳半天,說,很像桃花嘛,枯瘦的桃花,還有黑色的,很稀有的顏色。我不再想解釋那是墨梅,也不想再說那種梅花的美就在于疏、瘦、清、斜。
顯然這位藝術家也誤解了梅花。我怎么能告訴他,萬木蕭瑟,大雪壓境,一樹獨放,傲雪吐艷,那種驚心動魄的震撼。怎么才能告訴他,千年老梅,鐵枝銅干,如枯若死,瓊枝微綻,那種絕處逢生的滄桑。怎樣還能告訴他,人困于情,輾轉反側,幽梅香襲,悄然而去,那種神魂顛倒的迷離。梅花的美是攝人魂魄的,如果賞梅在淡云,曉日,薄寒,細雨,或小橋,清溪,明窗,疏籬,再加上詩酒橫琴,林間吹笛,這時候你很難再做凡人,梅花是人間尤物,人間與仙境的使者。
有一次和一個希臘友人閑聊,不知怎么就談到他自己國家的國花——油橄欖,他異常興奮,竟說得淚花點點。我也不由自主又談起梅花,他說他的,我說我的,他說的我不太懂,我相信我說的他也不懂,雖然梅花不是國花,有一點是相通的,對一種花的深入靈魂的熱愛。
梅花,幾千年的書香繚繞得骨清魂香,幾千年的詩心陶冶得如此美麗。中國人心里千回百轉的梅魂,在與世界相遇的過程中煥發(fā)出獨異的魅力,成為民族精神的寫照。
(取材于蘇菲的同名散文,有刪改)(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中國,梅深入到人們生活的每個角落,種梅,品鑒梅,畫中有梅,詩文里寫梅。
B.搞音樂的意大利人對梅花有很好的藝術感受力,故作者認為他能寫出“梅花四弄”。
C.“梅”與“松”“竹”稱為歲寒三友,是歷代中國畫家表現(xiàn)堅韌品格的創(chuàng)作題材。
D.書香繚繞骨魂,詩心陶冶美麗,中國人的梅魂在與世界的交流中煥發(fā)獨特的魅力。
(2)下列對本文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中引用了大量的關于梅花的詩歌,這不僅可以表現(xiàn)梅花的品性還能使文章典雅。
B.“墨梅”一般是指用水墨畫出的梅花,在黑白濃淡之間呈現(xiàn)疏、瘦、清、斜之美。
C.我雖不太懂希臘人對油橄欖的言論,但我們相通的是對各自國花深入靈魂的熱愛。
D.從主題上看,本文明寫對梅的熱愛,也借此隱含表現(xiàn)了外國人和中國文化的隔膜。
(3)請圍繞“梅花”梳理本文的行文思路。
(4)請分別從修辭、句式、用詞等角度賞析劃線文字的表達效果。組卷:32引用:2難度:0.7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11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最近,多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因為在網絡上通過視頻、直播等形式進行“云科普”,而廣受青少年喜愛,成為了科普領域的新“網紅”。在短短五六分鐘的科普視頻內,院士們將一個個深奧的科學問題,講得① ,生動有趣。他們?yōu)榱四茏屩R基礎不同的觀眾“各取所需”,會錄制不同長度的視頻,既有面向普通觀眾的“短視頻”,也有針對專業(yè)人士的“長視頻”。
有人覺得,院士做科普是② 。實際上,科學普及與科技創(chuàng)新同等重要。搞科研的目的,一是要推動社會發(fā)展,二是要增加公民科學素質。怎樣讓大眾運用科學、了解科學、具有科學精神?這都離不開科普工作??茖W不只是知識,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知識本身會不斷更新變化,但科學的思維可以③ 。
(1)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
(2)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組卷:14引用:2難度:0.5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今年《開學第一課》的主題為“理想照亮未來”?!捌咭粍渍隆鲍@得者、脫貧攻堅模范、抗疫先進人物、時代楷模、英雄航天員、空中梯隊代表、“00后”奧運健兒等走上講臺,用榜樣的力量激勵廣大青少年堅定理想、發(fā)憤圖強。每個人都要有理想和追求,理想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但是你都要為之努力、不懈奮斗。
讀了以上的材料,你有怎樣的體驗與思考?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組卷:12引用:11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