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0-2021學年四川省巴中市恩陽區(qū)茶壩中學高一(下)月考語文試卷(5月份)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代文閱讀(36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共計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典故,在古代又稱事類。南朝文論家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事類者,蓋文章之外,據事以類義,援古以證今者也。”所謂事類,就是文章在表意抒情之外,根據故事來類比說明義理,引用故事、古語來論證今義。劉勰的界定與分類,今天依然為大多數學者所認同并接受。典故可以表現為一個詞語或短語,也可以表現為一句話、一句詩甚至一段敘述。簡而言之,典故包括事典、語典兩類。
          一個典故的意義,至少包含三個層面:一是典故最初生成時的意義;二是在文化傳承的進程中典故被不斷運用的意義,這個意義可能會產生一些變化,甚至會大相徑庭;三是當下使用的意義。簡單認識一個典故的意義,關注其當下使用的意義也能粗略理解,但要深入理解一個典故的意義,這三者是不可或缺的。一句話,理解典故,不能脫離具體的空間語境:生成的語境,歷史中使用的語境以及當下運用的語境。
          一個典故的生成,首先是一個由多到少的凝練過程,故事類的典故尤其如此,關羽療傷的大段文字最終濃縮為“刮骨療毒”4個字,甚或“刮骨”二字。比較而言,語言類的典故濃縮幅度沒有故事類那么大,但也必須有此過程,如修齊治平,就是對《禮記?大學》中開篇一大段文字的凝練,見賢思齊背后還隱含著“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其次,一個典故的最終形成,還需要一個意義逐漸明確、固定的過程,典故生成的最初意義往往具有多種思想傾向,在生成之后的話語實踐中借助新的具體語境被反復陳述,傾向漸趨固定,意義逐漸明朗,由此被大多數學者認可并使用。關羽刮骨的典故可以指向受傷,可以指向疼痛,也可以指向勇敢無畏,而在文人的反復引用中,最終固定在了意志堅強、勇敢無畏的意義層面上。
          因此,要深入理解一個典故,不但要理解運用典故時的具體語境,還需要了解典故的生成與傳播過程中意義變化的情況。如果說典故的生成是一個由多到少的凝練過程,那么對典故的理解與闡釋就是一個由少到多的分析過程。在這方面,《平“語”近人》樹立了一個典范。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文化是一個民族最根本、最持久的推動力。在他的一系列講話、文章中,經常引用一些中國古代典籍中的故事、古語,并與樸素、大眾化的語言融合,形成了特色鮮明的話語風格。
          新文化運動時期,胡適曾明確提倡“不用典”,倡導文學革命,推行白話文。今天我們?yōu)槭裁催€要學習并使用典故呢?
          首先說明一點,新文化運動中胡適倡導“不用典”,并非徹底排斥用典,而是反對拙劣的用典,意在構建一個以口語為基礎的白話文系統(tǒng)。實踐證明,新文化運動并沒有徹底隔斷舊文化,經過改造的舊文化,反而成為新文化運動的得力資源。再者,典故盡管生成于古代,但并非一成不變地作為一種特殊的詞匯群體而存在,隨著漢語的發(fā)展,也有不少典故進入漢語一般詞匯系統(tǒng),成為現代漢語的常用詞,被人們廣泛理解和接受。從最簡單的層面而言,典故的存在,不但豐富了漢語的詞匯系統(tǒng),而且在文本寫作、語言交際層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典故不僅僅是文學創(chuàng)作、論事說理的修辭手段,也不僅僅是一種寫作技巧、對話策略,同時它還是歷史的一個個縮影,是復述和記憶一個民族過往經歷、所思所想的關鍵詞。從一定意義上講,典故承載著傳承歷史、延續(xù)文化記憶的功能。因此,學習典故、使用典故也是在重溫歷史,繼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從此層面而言,學典、用典具有更加深刻的意義。
    (摘編自王立群《典故的意義》)(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A.劉勰引用典故是為了說明義理,論證今義,此觀點依然為今天大多數學者所認可。
    B.要深入理解典故,不僅要看生成的意義和傳承中被運用的意義,還要看當下的意義。
    C.典故最終生成意義與它最初意義很少發(fā)生變化,即使有變化,也可能只是微小的變化。
    D.學習、使用典故其實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自覺傳承與接受,同時也是文化自信的一種表現。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中列舉故事類典故“刮骨”的例子,論證了典故的生成有一個由多到少的凝練過程。
    B.文章用《平“語”近人》運用典故的范例,論證了典故的理解和闡釋是由少到多的分析過程。
    C.全文從典故的形成、分類、理解方法和現實意義等方面展開論證,條理清晰,邏輯嚴密。
    D.胡適曾明確提倡“不用典”這一事例從反面論證了今天我們還是有必要學習并使用典故。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在典故的生成凝練過程中,語言類典故相比故事類典故而言,濃縮幅度更大,更為簡練。
    B.習近平同志的講話、文章充分踐行了“文化是一個民族最根本、最持久的推動力”的思想。
    C.隨著漢語的發(fā)展,不少典故成為現代漢語中的常用詞,因此也就失去了典故的特殊意義。
    D.典故的最初形成,其思想傾向性是比較明確的,會在反復陳述中被大多數學者認可并使用。

    組卷:14難度:0.7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2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望向水面,水的顏色之多變是我們喜愛水的一個原因,但大多數人只是喜歡欣賞這些豐富的色彩,卻很少有人會去思考背后的原因。
          在夜間,將一杯水放在你的面前,然后關掉所有的燈,于是這杯水隨著房間中的一切消失了。水的顏色變成了黑色。等燈光再次照亮房間,比較一下杯中的水與浴缸中的水的顏色,事情就變得更加有趣了。假如你的浴缸是純白色的,試著在它內部注入幾厘米深的水,然后朝里面看去。你會發(fā)現它看起來完全無色透明,與杯中的水沒什么兩樣。接著繼續(xù)往浴缸中注水,直到它明顯變深??聪颥F在稍深的水,你能發(fā)現水有一絲發(fā)藍嗎?
          純凈的水沒有顏色、但它會吸收一些顏色。當白色的光照進水中,有一些被反射了,還有一些被水分子吸收。進入水中的白光由七色光組成,這些色彩并不會被均勻吸收。紅色光、橙色光以及黃色光要比藍色光更多地被水吸收。
          從浴缸到泳池,隨著水體的尺寸越來越大,光線要透過的水量也隨之增加,于是更多紅色到黃色波段的光被吸收,所以我們覺得泳池是淺藍色的,盡管池底的顏色是白色。科學家們已經發(fā)現了在水中穿過最遠距離而不被吸收的顏色:藍綠色光。
          接下來思考水下有什么。假如你身處一片白色海灘,最淺處的水看起來會是白色的,但在不遠處,水會呈現極淺的藍色,再遠處藍色會加深一些。隨著你的目光從岸邊向遠處移動,顏色會繼續(xù)加深,直到明亮的白沙完全不再影響水的顏色。
          在金色沙子或卵石覆蓋的海灘上,你會看到相同的效應,但是顏色會接近藍綠色或綠松石色。隨著水深的增加,顏色會從最淺轉為最深。海水越深,藍色就越多,但在較淺的水中,海床的顏色混入得更多。
          在晴好的一天,幾朵零散的預示好天氣的積云從天空中掠過,這些云像綿羊一樣蓬松,你因此有很大機會能目睹天空對水的顏色的影響。注意與云彩投下影子的水面相比,在明媚陽光照耀下的水看起來更接近藍色。這種效應非常明顯,以至于很多人看到水上的云影都誤以為是水下發(fā)生了大事。人們通常都會認為一定是水深突然發(fā)生了改變或者突然出現了一大群魚,但如果有耐心,你能看到這些顏色更深、不那么藍的水面隨著云彩向前行進。
          所有你在野外看到的水中都含有一些粒子,即便是在看起來原始純凈的水源以及最有荒野特色的湖泊里,其水中和水面上都有著上百萬的微小雜質。藻類、細菌、粉塵、花粉還有其他物質都會出現,并且為湖水增添顏色,有時這不太明顯,偶爾則相當顯著。
          記得最近一次乘坐飛機,飛機從希思羅機場起飛后不久,機身微側,我向窗外看去。在機翼之下,與其他的湖不同,其中的一面呈現出明亮的綠色,這讓我印象深刻。亮綠色的湖離附近的農場最近,這解釋了它不尋常的顏色。
          當湖泊或池塘的靜水出現科學家所說的“富營養(yǎng)化”時,意味著其中的營養(yǎng)物質太過豐富,打亂了它微妙脆弱的生態(tài)系統(tǒng)。藻類生長需要三種東西:水、陽光和營養(yǎng),如果這三者都達到它適宜的量,那么它便會發(fā)生水華,并徹底改變水的顏色。
          我們看到的顏色有時還會受到水面上的東西的影響。水面上的油、灰塵以及很多其他臨時訪客都會以一種不受歡迎的方式改變水,但有一種常客——泡沫,卻十分美麗。泡沫會為在強風或破碎波之下快速流動的河水和海水添上顏色。
          泡沫是空氣被水包住后產生的微小空氣囊。當光線照在它們上面,它會碰到很多大小不同的球體。光線從這些大小各異的“球”上反射回來,每種大小的球體都會反射出一種不同的顏色。這些不同的顏色同時進入我們眼中,合在一起因而顯現為白色。當粉末足夠精細時也會出現同樣的結果。
    (節(jié)選自特里斯坦?古利《水的密碼》)(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照進水中的白光雖然會被水分子全部吸收,但是吸收并不均勻,與紅、橙、黃色光相比,藍色光最不容易被吸收。
    B.白色海灘最淺處的水呈白色,金色沙子或卵石覆蓋的海灘最淺處的水接近藍綠色或綠松石色,是受到海床顏色的影響。
    C.在同一片水域,受天空的影響,明媚陽光照映下的水幾乎為藍色,而被云彩投影的水的顏色顯得更深,藍色更淡。
    D.如果水中的營養(yǎng)物質過剩打破了水環(huán)境的生態(tài)平衡,導致藻類物質恣意生長,就會產生水華現象,從而改變水的顏色。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分析和評價,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篇提出很少有人去思考水顏色多變的原因,然后介紹了光線、水下物質、天空、水面上物質四個影響水的顏色的因素。
    B.“幾朵零散的預示好天氣的積云從天空中掠過,這些云像綿羊一樣蓬松”等描寫性語言,增添了文章的抒情性,給讀者以美的享受。
    C.泡沫會反射光線形成不同的顏色,所以我們看到的在強風或破碎波之下快速流動的河水和海水上的泡沫是五顏六色的。
    D.在涪江邊欣賞水色時,如果我們過濾掉光線、水下物質、天空顏色等所有影響水的顏色的因素,水的顏色就會呈白色。
    (3)水的顏色和光線存在怎樣的關系?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組卷:7引用:6難度:0.6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5分)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江南的春天
    陳榮力
          持續(xù)的陰雨,讓江南的春天有點姍姍來遲。
          其實,人們對每個春天的感受都是不一樣的。記得第一次強烈感到春天撲面而來,是四十余年前的那個三月。那時我正在浙東杭州灣畔的一個鄉(xiāng)村供銷站上班,來回途中要穿過一個村莊和一大片江南的田野。村莊有粉墻瓦舍、修竹桃杏,有短巷石徑、小院籬笆;田野有河流蜿蜒、田塍阡陌,有青山遠隱、岸柳斜逸。許是囿于上下班的匆忙,往日,對江南鄉(xiāng)村的這般景致我多是熟視無睹。而那天早上當我踏上穿越田野的土路時,一陣近乎沸騰的蛙鳴聲如波濤一般向我卷來。咯咯咯,咕咕咕,咯咯咕,咯咕咯咕……正是仲春稻秧鵝黃半綠的時機,那暴雨驟落、萬鍋齊沸的蛙鳴,幾乎來自每一寸水田、每一截溝渠、每一灘泥洼……雖然腳步近處蛙聲稍淡,但未及抬步,身前身后早被密密匝匝的蛙聲層層裹挾,迭迭淹沒,咯咯咯,咕咕咕,咯咕咯咕。清晨的陽光照在秧苗上,連著那鋪天蓋地的蛙鳴,整個田野都恍如一層嫩綠的薄毯絨絨起伏,軟軟沉浮。幾只勤勞的白鷺時而駐足,時而低翔,在嫩綠的淺處投下幾點不規(guī)則的倒影。
          陽光、蛙鳴、白鷺、綠毯……春天第一次在我十八歲的生命里烙下華美的印記,定格成濕漉漉的底片。而那鋪天蓋地的蛙鳴聲,如春天的歌唱和宣言,是如此的鮮亮、如此的蓬勃、如此的溢滿生機和活力。聲音,春天的聲音,也成為我真切認知春天的第一個關鍵詞。
          又一次為春天所感動和震撼是幾年后的一個下午,那天當我吃力地將車蹬上海塘,歇息時不經意抬起頭,剎那間,我被深深地震懾和驚呆了。那是一幅怎樣宏偉、浩大、攝人心魄的巨卷啊!但見海塘外幾萬畝的油菜花如金黃的海洋向天的盡頭無窮連綿,沒有樹木,沒有建筑,甚至看不見一只飛鳥,田疇之上、天地之間,有的只這一片廣袤得連天接云、濃烈得讓人窒息的金黃。風從海邊吹過來,天際盡頭一縷金黃緩緩起伏,慢慢滾動。那金黃的起伏滾動愈來愈大,愈來愈濃,很快凝成道,連成塊,涌成云,轉眼間那金黃就卷成金色的波濤,掀起金色的駭浪了……面對這驚世駭俗、主宰整個世界的金黃,我的大腦一片空白,心臟劇跳,甚至都不會呼吸。
          都說江南的春天多是小家碧玉的纖麗和精致,倘若你也看到過江南的田野上幾萬畝油菜花連天接云、大氣怒放的春天,那么我相信你肯定會為這種說法感到羞愧的。如果說,色彩作為我感知江南春天的第二個關鍵詞,讓我對江南春天的瑰麗和雄奇,有了身心俱澄的崇仰和膜拜外,它也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華麗、完美的春天從來不是自然界單方面的杰作。
          春天是豐富多彩、繽紛爛漫的代名詞。這樣的豐富多彩和繽紛爛漫,也洋溢在人世間。
          三年前,映山紅開滿山崗的季節(jié),我到浙東四明山區(qū)的一所小學看望“結對”幾年的一位女孩。內向和不善言辭是那里孩子常有的特征,而對“結對”的那些孩子來說,這一特征似乎更為明顯,和我“結對”的那位女孩也不例外。那天當我與女孩的老師交談后正要與女孩告別時,剛才還站在身邊的女孩忽然不見了。老師讓同學尋找未果,我只得向老師告別,怏怏離開。不料我剛走到校門口,女孩氣喘吁吁地從后面追了上來?!笆迨濉?,她一邊叫,一邊遞上一捧開得正旺的映山紅。“我剛到學校后面山上采來的,送給叔叔。”她一臉通紅,就像做了一件錯事。剎那間,我的眼眶有點潮濕。一路上我特別小心地捧著那捧映山紅,因為我知道我捧著的其實就是一個春天。
          此刻,久違的太陽正灑下一地金光,窗外的玉蘭和箭竹上,小鳥在快樂地啁啾,紫薇已綻起了淺淺的嫩芽。雖然持續(xù)陰雨讓江南的春天有點姍姍來遲,但我相信你已看見江南的春天了。就像每個春天都各不相同一樣,說不定你看到的這個江南的春天,還是最美的呢!
    (選自《人民日報》有刪改)(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兩次寫到江南的春天“有點姍姍來遲”,第一次引出了“我”對美好春天的回憶,第二次呼應開頭,有助于突出主題。
    B.“那金黃的起伏滾動愈來愈大,愈來愈濃,很快凝成道,連成塊,涌成云”,用比喻、排比生動地寫出江南春天萬畝油菜花令人震撼的美。
    C.文章敘述“我”與小女孩的故事,他送“我”映山紅,對“我”表達感激之情,側面烘托“我”的仁愛之舉,旨在體現社會救助的重大意義。
    D.本文圍繞“江南的春天”展開描寫、敘述、將景、人、事融為一體,由具體的春天寫到抽象的春天,思路清晰,層層遞進。
    (2)第二段劃線句子用詞靈活巧妙,請對此加以賞析。
    (3)文章結尾“我”為什么認為江南的春天是最美的?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

    組卷:0引用:2難度:0.6

(二)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1小題,共計11分)

  • 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我家的吊腳樓建在一面山坡的半腰里。樓前屋后全是層層疊疊的梯田,漫山遍野舒展開去。出門回家,都要從梯田曲曲彎彎的田埂上走過。 ①
     
    :哪塊田像一彎新月,哪塊田像一條青布腰帶,哪塊田像一只雄雞,哪塊田像一口天井,我閉著眼睛都說得出來;哪條田埂有多少步長,哪丘田里黃鱔泥鰍多,哪塊田里水生蔬菜嫩,我想都不用想就心里有數。
          我是一個好靜喜獨處的人。小時候,閑著無事,我常常一個人面對著梯田,坐在石頭上托著兩腮,一個上午或一個下午地和梯田作著無聲交流。我看見無窮無盡的弧線,像優(yōu)美的線譜,在微風的彈撥下,汩汩流淌出 ②
     
    ,鄉(xiāng)親們和著這仙樂,一邊勞動,一邊哼著小調或唱著情歌。我看見灌滿山泉水的層層梯田,仿佛無以數計的魔鏡,在暖暖陽光的映照下,亮晶晶,明晃晃,把整個山寨照得山光水鮮,人靚物美。我還看見,鄉(xiāng)親們把梯田當作稿紙,③
     
    ,將翠綠的秧苗栽成一行行立體的詩句,讓貧困的生活添了好些詩意,也讓梯田帶著一身濃濃重重的色彩和我們朝夕相處。
    (1)在上文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2)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可改寫成“灌滿山泉水的梯田在陽光的照射下泛著白光”,從語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達效果更好,為什么?

    組卷:8引用:3難度:0.6

四、作文(60分)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雙眼睛,這雙眼睛其實就兩個基本動作,一個叫“掃視”,一個叫“凝視”。廣闊的天,漂浮的云,飛翔的鳥,徐徐吹過的風以及路上行走的匆匆“掃視”,一切轉瞬即逝;定睛“凝視”,精微之處,深藏大意。未經凝視的世界,無意義的。朱自清凝視月色下的荷塘,得到了片刻的寧靜;郁達夫凝視故都的秋天,生出了無盡的熱愛;蘇東坡凝視赤壁的清風明月,感悟到了生命的永恒;我們凝視父母的身影,會發(fā)現他們的滄桑與不易;學生凝視老師的眼睛,會看見他們的熱誠與純粹……用心凝視生活,用心感悟生活,才會發(fā)現生活細微處深藏的大意,才能體驗到生活的豐富內涵。
          請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以“凝視_______”為題,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1)抒發(fā)真情實感,不得抄襲,不得套作;(2)綜合運用記敘、描寫、抒情、議論等多種表達方式;(3)用規(guī)范漢字書寫,字數不少于800字。

    組卷:2引用:2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