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云南省昆明十二中高三(下)月考語文試卷(2月份)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
-
1.閱讀下面材料,完成問題。
材料一??在社會學里,我們常分出兩種不同性質(zhì)的社會,一種并沒有具體目的,只是因為在一起生長而發(fā)生的社會,一種是為了要完成一件任務而結(jié)合的社會。用Durkheim的話說:前者是“有機的團結(jié)”,后者是“機械的團結(jié)”。用我們自己的話說,前者是禮俗社會,后者是法理社會。在這里我想說明的是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鄉(xiāng)民,他們平素所接觸的是生而與俱的人物,正像我們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們選擇得來的關系,而是無須選擇,甚至先我而在的一個生活環(huán)境。
??熟悉是從時間里、多方面、經(jīng)常的接觸中所發(fā)生的親密的感覺。這感覺是無數(shù)次的小磨擦里陶煉出來的結(jié)果。這過程是《論語》第一句里的“習”字?!皩W”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觸,“習”是陶煉,“不亦悅乎”是描寫熟悉之后的親密感覺。在一個熟悉的社會中,我們會得到從心所欲而不逾規(guī)矩的自由。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規(guī)矩不是法律,規(guī)矩是“習”出來的禮俗。從俗即是從心。換一句話說,社會和個人在這里通了家。
??“我們大家是熟人,打個招呼就是了,還用得著多說么?”——這一類的話已經(jīng)成了我們現(xiàn)代社會的阻礙?,F(xiàn)代社會是個陌生人組成的社會,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細,所以得講個明白;還要怕口說無憑,畫個押,簽個字。這樣才發(fā)生法律。在鄉(xiāng)土社會中法律是無從發(fā)生的?!斑@不是見外了么?”鄉(xiāng)土社會里從熟悉得到信任。這信任并非沒有根據(jù)的,其實最可靠也沒有了,因為這是規(guī)矩。西洋的商人到現(xiàn)在還時常說中國人的信用是天生的。類于神話的故事真多:說是某人接到了大批磁器,還是他祖父在中國時訂的貨,一文不要地交了來,還說著許多不能及早寄出的抱歉話?!l(xiāng)土社會的信用并不是對契約的重視,而是發(fā)生于對一種行為的規(guī)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時的可靠性。
(取材于《鄉(xiāng)土中國?鄉(xiāng)土本色》)材料二??禮是社會公認合式的行為規(guī)范。合于禮的就是說這些行為是做得對的,對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單從行為規(guī)范一點說,本和法律無異,法律也是一種行為規(guī)范。禮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維持規(guī)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國家的權(quán)力來推行的?!皣摇笔侵刚蔚臋?quán)力,在現(xiàn)代國家沒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權(quán)力。而禮卻不需要這有形的權(quán)力機構(gòu)來維持。維持禮這種規(guī)范的是傳統(tǒng)。
??傳統(tǒng)是社會所累積的經(jīng)驗。行為規(guī)范的目的是在配合人們的行為以完成社會的任務,社會的任務是在滿足社會中各分子的生活需要。人們要滿足需要必須相互合作,并且采取有效技術,向環(huán)境獲取資源。這套方法并不是由每個人自行設計,或臨時聚集了若干人加以規(guī)劃的。人們有學習的能力,上一代所試驗出來有效的結(jié)果,可以教給下一代。這樣一代一代地累積出一套幫助人們生活的方法。從每個人說,在他出生之前,已經(jīng)有人替他準備下怎樣去應付人生道上所可能發(fā)生的問題了。他只要“學而時習之”就可以享受滿足需要的愉快。
??禮并不是靠一個外在的權(quán)力來推行的,而是從教化中養(yǎng)成了個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禮是主動的。禮是可以為人所好的,所謂“富而好禮”。這顯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謂道德。法律是從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罰是由特定的權(quán)力所加之于個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網(wǎng),逃得脫還可以自己驕傲、得意。道德是社會輿論所維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見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棄,是恥。禮則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禮,不但不好,而且不對、不合、不成。這是個人習慣所維持的。十目所視,十手所指的,在沒有人的地方也會不能自已。禮是合式的路子,是經(jīng)教化過程而成為主動性的服膺于傳統(tǒng)的習慣。
??禮治的可能必須以傳統(tǒng)可以有效的應付生活問題為前提。鄉(xiāng)土社會滿足了這前提,因之它的秩序可以禮來維持。在一個變遷很快的社會,傳統(tǒng)的效力是無法保證的。盡管一種生活的方法在過去是怎樣有效,如果環(huán)境一改變,誰也不能再依著老法子去應付新的問題了。所應付的問題如果要由團體合作的時候,就得大家接受個同意的辦法,要保證大家在規(guī)定的辦法下合作應付共同問題,就得有個力量來控制各個人了。這其實就是法律。也就是所謂“法治”。禮治社會并不能在變遷很快的時代中出現(xiàn),這是鄉(xiāng)土社會的特色。
(取材于《鄉(xiāng)土中國?禮治秩序》)
(1)下列對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加點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社會和個人在這里通了家
通了家:指鄉(xiāng)土社會中人與人之間都很熟悉,像一家人一樣
B.類于神話的故事真多
神話:這里指令人難以置信的,情節(jié)離奇的事
C.他只要“學而時習之”就可以享受滿足需要的愉快
學而時習之:這里指學習上一代的社會經(jīng)驗并照著去做
D.十目所視,十手所指的
十目所視,十手所指:指個人言行總是受大家監(jiān)督,不允許做壞事,做了也掩蓋不住
(2)根據(jù)材料二,下列對“禮”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禮是社會累積的公認的合式的經(jīng)驗,可以代代相傳。
B.禮的目的是在滿足人們的社會需要的同時延續(xù)傳統(tǒng)。
C.人們對禮的服膺是經(jīng)由教化而養(yǎng)成的,具有主動性。
D.禮“有甚于道德”是說人可以違背道德,但不能失禮。
(3)請綜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簡述“禮俗社會”與“法理社會”的不同。組卷:24引用:3難度:0.5
二、文學類閱讀-單文本
-
2.閱讀下面作品,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題。
故都的秋
郁達夫 秋天,無論在什么地方的秋天,總是好的;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我的不遠千里,要從杭州趕上青島,更要從青島趕上北平來的理由,也不過想飽嘗一嘗這“秋”,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當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氣來得潤,天的顏色顯得淡,并且又時常多雨而少風;一個人夾在蘇州上海杭州,或廈門香港廣州的市民中間,混混沌沌地過去,只能感到一點點清涼,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與姿態(tài),總看不飽,嘗不透,賞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種半開、半醉的狀態(tài),在領略秋的過程上,是不合適的。
不逢北國之秋,已將近十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總要想起陶然亭的蘆花,釣魚臺的柳影,西山的蟲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鐘聲。在北平即使不出門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來住著,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從槐樹葉底,朝東細數(shù)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靜對著像喇叭似的牽牛花(朝榮)的藍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覺到十分的秋意。說到了牽?;?,我以為以藍色或白色者為佳,紫黑色次之,淡紅者最下。最好,還要在牽牛花底,教長著幾根疏疏落落的尖細且長的秋草,使作陪襯。
北國的槐樹,也是一種能使人聯(lián)想起秋來的點綴。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種落蕊,早晨起來,會鋪得滿地。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出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掃街的在樹影下一陣掃后,灰土上留下來的一條條掃帚的絲紋,看起來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閑,潛意識下并且還覺得有點兒落寞,古人所說的梧桐一葉而天下知秋的遙想,大約也就在這些深沉的地方。
秋蟬的衰弱的殘聲,更是北國的特產(chǎn);因為北平處處全長著樹,屋子又低,所以無論在什么地方,都聽得見它們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聽得到的。這嘶叫的秋蟬,在北方可和蟋蟀耗子一樣,簡直像是家家戶戶都養(yǎng)在家里的家蟲。
還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樣。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來一陣涼風,便息列索落的下起雨來了。一層雨過,云漸漸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陽又露出臉來了;穿著很厚的青布單衣或夾襖的都市閑人,咬著煙管,在雨后的斜橋影里,上橋頭樹底去一立,遇見熟人,便會用了緩慢悠閑的聲調(diào),微嘆著互答著地說:“唉,天可真涼了——”(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長。)“可不是嗎?一層秋雨一層涼啦!”
北方人念陣字,總老像是層字,平平仄仄起來,這念錯的歧韻,倒來得正好。
北方的果樹,到秋來,也是一種奇景。第一是棗子樹;屋角,墻頭,茅房邊上,灶房門口,它都會一株株的長大起來。像橄欖又像鴿蛋似的這棗子顆兒,在小橢圓形的細葉中間,顯出淡綠微黃的顏色的時候,正是秋的全盛時期;等棗樹葉落,棗子紅完,西北風就要起來了,北方便是沙塵灰土的世界,只有這棗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國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沒有的Golden Days。有些批評家說,中國的文人學士,尤其是詩人,都帶著很濃厚的頹廢色彩,所以中國的詩文里,頌贊秋的文字特別多。但外國的詩人,又何嘗不然?我雖則外國詩文念得不多,也不想開出賬來,做一篇秋的詩歌散文鈔,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詩人的集子,或各國的詩文的Anthology來,總能夠看到許多關于秋的歌頌與悲啼。各著名的大詩人的長篇田園詩或四季詩里,也總以關于秋的部分,寫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見有感覺的動物,有情趣的人類,對于秋,總是一樣地能特別引起深沉、幽遠、嚴厲、蕭索的感觸來的。不單是詩人,就是被關閉在牢獄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會感到一種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嘗有國別,更何嘗有人種階級的區(qū)別呢?不過在中國,文字里有一個“秋士”的成語,讀本里又有著很普遍的歐陽子的《秋聲》與蘇東坡的《赤壁賦》等,就覺得中國的文人,與秋的關系特別深了??墒沁@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國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南國之秋,當然是也有它的特異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橋的明月,錢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涼霧,荔枝灣的殘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濃,回味不永。比起北國的秋來,正像是黃酒之與白干,稀飯之與饃饃,鱸魚之與大蟹,黃犬之與駱駝。
秋天,這北國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話,我愿意把壽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換得一個三分之一的零頭。
1934年8月,在北平(1)作者為什么要不遠千里,趕上北平來飽嘗故都的秋味?請結(jié)合全文,概括說明。
(2)文中多處運用對比的手法來表現(xiàn)故都之秋的特點。請任舉一例并加以分析。組卷:7引用:3難度:0.5
六、選擇簡答題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君子的社會作用,首先是引領社會風氣?!熬又拢L;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就是說君子的德行就像一陣風一樣,小人的品德就像草一樣,風往哪兒吹,草就往哪兒倒。引領社會風氣,君子一馬當先,是社會正能量的體現(xiàn)。宋代的張載在《正蒙》里面也說,“君子于民,導始為德而禁其為非”,就是說君子引導民眾按照社會的德行前進。引領就必須 。君子能夠言傳身教,所以說“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國”。君子不用出門就可以使國家的百姓受到教育,就因為他 ,做出榜樣,以自己的行為教育大家。可以說,( ?。?。一個社會的良好習俗非常重要,不能什么都依靠法律來管理。
君子的另一個作用是傳承文化。文化靠通過君子延續(xù)、傳承,如果沒有致力于文化傳承的社會上的君子,文化就會失敗。隨著時代的變化,文化的內(nèi)涵和形式都會發(fā)生各種各樣的變化,但是文化的根本精神不能放棄,這要靠君子來傳承。我們傳承傳統(tǒng)文化,不是要求文化的形式 ,而是要把文化的根本精神傳承下來。
(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成語。
(2)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nèi)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
A.君子是以自己的行為做出表率,確立行為準則
B.君子以自己的行為教化民眾,從而推動社會進步
C.引領就是在一種社會習俗的基礎上營造一種氛圍
D.引領就是營造一種氛圍,促進一種社會習俗的形成
(3)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
A.君子是文化的延續(xù)者、傳承者,如果社會上沒有致力于文化傳承的君子,文化就會失敗。
B.文化通過君子延續(xù)、傳承,如果沒有致力于文化傳承的社會上的君子,文化就會中斷。
C.文化依靠君子延續(xù)、傳承,社會上如果沒有致力于文化傳承的君子,文化就會中斷。
D.傳承文化靠君子來延續(xù),如果社會上沒有致力于文化傳承的君子,文化就會失敗。組卷:0引用:4難度:0.7
七、話題作文
-
8.根據(jù)下面材料寫作。
“花解語,鳥自鳴。生活中處處有語言,不同的語言打開不同的世界,比如雕塑,基因等都是語言,還有有聲的,無聲的語言。語言豐富生活,演繹生命,傳承文化。請以“語言”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題目自擬,文體不限,詩歌除外?!?/h2>組卷:9引用:3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