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必修上冊《第4課 “探界者”鐘揚》2021年同步練習卷(4)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基礎練習】
-
1.下列各組詞語中,加線字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h2>
組卷:125引用:10難度:0.9 -
2.下列各句中,沒有錯別字的一句是( )
組卷:90引用:14難度:0.9 -
3.填入下列橫線上的語句,排列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ā 。?br />“________到那時,不知會完成多少人的夢想?!睂τ谏囊饬x,鐘揚這樣說。
①因為我的學生會將科學探索之路延續(xù)下去
②也許會在幾百年后的某一天生根發(fā)芽
③任何生命都有結(jié)束的一天
④而我們采集的種子
⑤但我毫不畏懼組卷:21引用:14難度:0.7
一、【基礎練習】
-
10.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劉醒龍:堅守的底線才是你真正的高度 都市時報:很久以前你就獲得過“人民文學新人獎”,時隔20年,你再一次獲得“人民文學獎”,感受有何不同?
劉醒龍:雖然已經(jīng)無法回到從前,但感覺又被“勵志”了一回,覺得自己與那些虎頭虎腦的小伙子還有得一拼。
都市時報:《人民文學》的頒獎詞說:“《蟠虺》可謂劉醒龍近年創(chuàng)作的巔峰之作?!蹦阋苍f過:“30年的創(chuàng)作生涯,一直是在尋找文學的高度?!蹦阏J為這個高度是什么?你找到它了嗎?
劉醒龍:既然來到這個世界,就沒想過活著回去!人生真的都是“蠻拼的”,當作家的也是一樣,好作品是拼出來的,算不上好作品的作品也是要“蠻拼的”才寫得出來。拼了多少年,以為站上一定高度了,定下神來一看,才發(fā)現(xiàn)自己所堅守的底線在哪里,那才是真正的高度。從這個意義上講,我覺得自己達到了心想達到的高度。正如比薩斜塔,相比高度,其基礎的底線才是其舉世無雙的理由。
都市時報:你一向被視為中國當代“鄉(xiāng)土文學”的領軍人物,《蟠虺》的故事發(fā)生地卻是武漢這座大都市,因此很多人將它稱為你的“轉(zhuǎn)型之作”。是這樣嗎?
劉醒龍:我在20年前就寫過,城市是鄉(xiāng)村的夢想,鄉(xiāng)村是城市的故鄉(xiāng)!在我這里,從來就沒有所謂的“轉(zhuǎn)型”概念。一個人骨子里的東西是不會變的,就是想變也變不了。脫胎換骨是神仙才有的本事,寫作中的人最重要的反而是努力守住內(nèi)心極度的秘密,與自己一輩子相伴相生。
都市時報:在你的長篇小說新作《蟠虺》中你創(chuàng)作了兩首別致的賦,你曾說:“它在小說中的出現(xiàn)另有特別的理由?!蹦懿荒苷f一說這特別的理由是什么?
劉醒龍:以往的小說,往往會借助人物或別的什么,來一段長長的議論,用以抒發(fā)那些特別的情懷?!扼打场分匈x的運用,可以看作是這方面新的創(chuàng)意。比如“20載清流,怎洗滌血污心垢斷腸”“佳人做賊,丑墨污香”“縱然上下其手,難抵董狐一筆”“蒼黃翻覆,霜天過耳,且與時光歃血會盟”,這些句子富有力量與深意,可以成為小說的點睛之筆。還有一點,在現(xiàn)代化進程處于超高速的當下,對經(jīng)典文體的重新實驗,有助于我們放慢心律,品味人生的抒情性,消減讓我們越來越覺得難以負重的占有欲。
都市時報:你的很多作品都搬上了大熒幕,在你看來,“文學作品”與“影視劇”兩者有何不同?《蟠虺》有沒有可能搬上大熒幕?
劉醒龍:小說能否改編成影視作品,我一向持隨緣態(tài)度?!扼打场窂膯柺赖浆F(xiàn)在,影視界的人一直沒斷過聯(lián)系,有些甚至談得很深入,不過,直到今天還沒有定盤。不確定的原因有很多,主要還是緣分不到。從文學的理由來看,好小說不一定非要改編成影視劇。也就是說,影視劇離不開文學,文學則可以與影視劇相隔八千里。
都市時報:你曾在接受采訪時說:“我從不寫大人物,只寫小人物?!睘楹慰倢π∪宋锍錆M敬畏?
劉醒龍:我本來就是小人物,也只了解小人物,所以除了小人物,我寫不了其他人物。話說回來,活在這個世界里的人其實都是免不了要吃喝拉撒的小人物。是男人的,見到美麗女子都會覺得賞心悅目;是女人的,見到鮮花寶馬都會顧盼流連。
都市時報:都說網(wǎng)絡和讀圖時代已經(jīng)到來,你會經(jīng)常在這些新媒體上閱讀嗎?你認為它們是否會取代傳統(tǒng)閱讀?
劉醒龍:我肯定不如此認為!人類將自己與動物區(qū)別開來的最偉大的發(fā)明便是文字。動物不認識字,但動物沒有不認識圖象的。再美的圖象也是圖象,再現(xiàn)代化的圖象也是圖象?;氐阶x圖時代,就等于讓人類回到原始社會。
(有刪改)(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BA-->
A.劉醒龍認為好作品是拼出來的,算不上好作品的作品也要拼才寫得出來。
B.一向被視為中國當代“鄉(xiāng)土文學”領軍人物的劉醒龍,因為《蟠虺》的故事發(fā)生地是武漢這座大都市,所以把它稱為自己的“轉(zhuǎn)型之作”。
C.劉醒龍認為從文學的理由來看,好小說不一定非要改編成影視劇,文學可以與影視劇相隔甚遠。
D.這篇訪談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內(nèi)容:作品獲獎與寫作轉(zhuǎn)型,經(jīng)典文體實驗的緣由,文學作品與影視劇的關系,傳統(tǒng)閱讀與網(wǎng)絡閱讀。
(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囊豁検?!--BA-->
A.劉醒龍因作品《蟠虺》而獲得“人民文學獎”,這部作品可謂他近年來的巔峰之作,也是他一直在尋找文學高度的有力見證。
B.小說《蟠虺》寫法新穎,運用了兩首別致的賦,還用了大量的非常用漢字,表明劉醒龍堅持在作品中對經(jīng)典文體進行實驗以及他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推崇。
C.《蟠虺》到現(xiàn)在還沒有改編成影視作品,原因有很多,主要是作者的認識問題,他認為好小說不一定非要改編成影視劇,他想讓人們慢慢品味紙質(zhì)小說。
D.劉醒龍是當今為數(shù)不多的能堅守創(chuàng)作底線的作家之一,他喜歡寫現(xiàn)實中的小人物,也只寫小人物,對小人物充滿敬畏。
(3)請簡要概括劉醒龍創(chuàng)作堅守的底線。組卷:2引用:2難度:0.7 -
11.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微寫作。
清晨,36名身著戎裝的國旗護衛(wèi)隊員和62名武警軍樂團隊員護衛(wèi)著國旗從天安門拱形橋洞走出,跨過金水橋和長安街來到天安門廣場進行大升旗。現(xiàn)場演奏三遍國歌,國旗升起時,在四周觀看的各族同胞,凡是軍人要行軍禮,少先隊員要行隊禮,其他人也應立正行注目禮。天安門廣場的國旗從地面升到桿頂需2分零7秒,而這個時間正好是升旗時奏三遍國歌的時間。
參照上述材料,寫一篇200字左右的描寫天安門廣場升旗儀式場面的文字。(要注意描寫的對象和特定的氛圍,要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組卷:59引用:6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