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xué)年重慶八中七年級(下)入學(xué)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基礎(chǔ)知識及運用。
-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h2>
組卷:12引用:2難度:0.5 -
2.下列詞語書寫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h2>
組卷:18引用:2難度:0.5 -
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使用不恰當(dāng)的一項是( )
組卷:6引用:2難度:0.5 -
4.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組卷:27引用:2難度:0.8
三、現(xiàn)代文閱讀。
-
13.閱讀下面的文學(xué)類文本,完成小題。
殘弓
李海燕 ①陽光像個調(diào)皮的孩子,在屋外肆意地歡笑著,站在門檻上向屋里張望。
②父親躺在里屋的炕上,一床軟塌塌的藍(lán)花被子蓋著他瘦骨嶙峋的身體。他的眼睛一直盯著炕梢上方的房梁,好長時間沒眨動一下。房梁上吊著一張棉花弓,上面扯著幾張蜘蛛網(wǎng),弓黑髏髏的,看不出原本的顏色,但是明顯有一端短了一截。父親看著看著,眼淚就彎彎曲曲地流進(jìn)了兩側(cè)花白的頭發(fā)里。
③菜園里那一大片紅皮蘿卜,仿佛是紅色的火焰,和陽光一樣耀眼。母親拔了幾棵蘿卜,翠綠翠綠的纓兒,看著讓人很有胃口。她剛剛進(jìn)屋眼睛有點花,但她還是朝著父親笑了笑,說“咱晌午吃好吃的蘿卜條燉豆腐!”父親沒有什么回應(yīng),母親走過去緊挨著父親坐下,又說了一遍,父親才把目光從那張弓上撤回來。
④母親看見那濕濕的眼角,有些驚慌:“咋還哭了?”父親突然眼淚就多了起來,順著眼角散開的魚尾紋,滴落在枕頭上。母親急急忙忙扯過一條毛巾在父親的臉上擦著:“好好的哭個啥?咱沒事!我給孩子們打電話,馬上就打……”
⑤父親已經(jīng)癱了四年八個月零三天了。
⑥據(jù)說祖父走南闖北靠的就是自己彈棉花的手藝,而父親從小就是在棉花弓“邦邦邦”的敲擊聲中長大的。一到秋天,放眼望去被壓彎的桿兒上盡是棉球,一朵朵全都咧著嘴笑,吐出的絮被秋風(fēng)染得潔白耀眼。父親常說:“我看見棉花就覺得親,咱家的棉花長得旺!”到了采摘季節(jié),父親一米八的大個子也會像母親一樣身前綴著大大的圍兜。當(dāng)圍兜里鼓鼓囊囊揣滿棉花時,大腹便便的父親就會吆喝著我們笑盈盈地往家趕。
⑦剛摘下的棉花像橘子一樣,一瓣瓣的,摸起來濕漉漉的,中間裹著籽。采摘回來馬上需要曬干,不然顏色就會發(fā)黑,還會腐爛。
⑧北方的秋天,太陽短,曬棉花需要不停地翻動才干得快。出事那天,父親在房頂上翻曬棉花。當(dāng)看到烏黑的云快速地向這邊游過來,父親手腳并用地把棉花歸攏在麻袋里。最后一袋棉花下了房,秋后的冷雨已把他渾身淋濕,也把梯子澆得水淋淋的。父親在下梯子時,一個哧溜滑,從梯子上摔了下來,傷了中樞神經(jīng),除了頭和頸子會動,其他部位像被一把鎖頭鎖住了,那把鑰匙放在他的身體里,任誰都拿不到。
⑨母親見父親看棉花弓的眼神,知道父親又想起了那些走街串巷彈棉花的歲月。那時候父親是遠(yuǎn)近聞名的彈花匠,十里八村每家每戶被子里的棉花,幾乎都出自父親的手。父親推著一輛沒有上過漆的舊架子車,車?yán)镅b著那張弓和一個木頭槌,還有幾件換洗的衣服。父親不用吆喝,進(jìn)了村只需有節(jié)奏地敲幾下弓,聽著“邦邦邦”的聲音,村民們便七嘴八舌地圍上來了。那棉花弓的聲音,是每一個秋天,父親和鄉(xiāng)人們之間的暗號。那個聲音響起,預(yù)示著很快就可以飛針引線,冬天便有了著落。
⑩走進(jìn)一戶人家,主人把生棉鋪在炕上,父親用兩根繩子把弓懸在房梁上,然后左手握著弓的把手,右手拿起木頭槌,舉起槌的那一刻,父親的臉變得莊重而生 動。他長長地運一口氣,砸下去第一槌,彈性十足的弓弦彈蹦起來,發(fā)出“嘭”的一聲。五尺長的弓弦,父親要從左至右在攤開的棉花上砸四下,同時移動弓弦。最后一槌,弦音陡然劃向高音,拖著長長的余響,在屋子里沖撞著,然后緩緩地回落??簧系拿藁S著弓弦的振動,蕩起細(xì)微的白色絨毛,四下飄散開來。
?鄉(xiāng)下人追求的是耐用實在,父親彈的棉花厚實,網(wǎng)的線繁密。算工錢的時候,父親也不認(rèn)真,少個三塊五塊的,父親手一揮:“還有明年呢!”明年父親自然早就忘記了,也不一定又到這個村子來。在同一個村子待的時間長短,是由彈花的莊戶數(shù)量決定的。常常上一家的活還沒有做完,又有好幾家在候著排隊了。父親就會扎在那個村子里一個月,或者更長時間。和主人同吃同喝的日子,除了彈棉花父親也不會閑著,他幫著在灶堂添柴煮飯,幫著補(bǔ)圍墻,幫著修修農(nóng)具……莊稼人的活,他樣樣都做得來。
?慢慢地,有了蠶絲,有了羽絨棉,種棉花的人家已經(jīng)不多,父親的手藝也漸漸地?zé)o人問津。但父母親每年都堅持種兩畝地棉花。最后一次彈棉花,只差最后一槌就完工了,不知為啥父親的最后一槌卻砸偏了,棉花弓的一端殘了,父親愣住了。母親安慰著他說:“沒有關(guān)系,扔了吧?!案赣H一聲沒吭,把殘弓懸在了炕梢上方的房梁上。
?看著父親還是癡癡地望著那張棉花弓,母親問:“是不是想摸摸?”父親的眼里閃著不一樣的光。母親搬來一個板凳上了炕,費了很大勁兒才把那張弓從繩索上解了下來。母親把父親的長滿老繭干枯兩只手搭在弓背上。
?當(dāng)豆腐在鍋里咕嘟咕嘟地散發(fā)出蘿卜的清香,父親最愛吃的菜便可起鍋了。等到母親端進(jìn)屋子里,發(fā)現(xiàn)父親眼睛微閉,抱著殘弓,似乎睡著了。母親輕輕地放下豆腐碗,看一會兒父親,又去看天。東南方的天邊,一朵棉花一樣白的云朵,向西邊慢慢地游去。
?母親轉(zhuǎn)過身去,眼淚像雨珠子一樣滾落下來。
(選自《小小說選刊》2021.4.25有刪改)(1)根據(jù)文章下列選項不正確的一項是
A.父親對棉花的感情深厚,是因為自己從小就是在彈棉花的“邦邦邦”聲中長大的,也因為自己就是彈花匠。
B.殘弓是文章的題目,在文中既指父親最后一次彈棉花時砸殘了的棉花弓,也指摔傷癱瘓在床的父親,還指父親走街串巷彈棉花的歲月。
C.父親開始彈棉花的時候,他的動作很有儀式感,表情莊重而生動,能夠感受到他內(nèi)心深處對自己所做事情的看重、在乎。
D.文章中的母親是個細(xì)膩體貼的妻子,她盡可能照顧和安慰父親,雖然自己也難過,但是不愿意當(dāng)著父親的面哭泣。
(2)請結(jié)合語境,按要求作答。
①父親已經(jīng)癱了四年八個月零三天了。(理解句子的含義)
②最后一槌,弦音陡然劃向高音,拖著長長的余響,在屋子里沖撞著,然后緩緩地回落。(品析加點的詞的表達(dá)效果)
(3)有人說文章開頭第一段同全文哀傷的基調(diào)不符合,你認(rèn)為呢?說說你的理由。
(4)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具體分析父親的性格。
(5)很多傳統(tǒng)手藝在時代的變遷中都漸漸消失了,請根據(jù)文章和自己的生活,對這種現(xiàn)象談?wù)勀愕目捶ā?/h2>組卷:30引用:2難度:0.5
四、作文。
-
14.請按要求完成作文。
歷史的悠悠長河里,生活的涓涓細(xì)流中,總有一些閃著光的日子,牽動我們的悲喜,記錄生命的豐盈,在回憶里蜿蜒成詩。
請以“那些閃光的日子”為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凡涉及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寫字母代替;③不得抄襲。④除詩歌外,文體不限。組卷:0引用:2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