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山西大學附中高二(上)月考生物試卷(12月份)

發(fā)布:2024/9/4 6:0:10

一、選擇題

  • 1.下列關于植物激素的敘述,正確的是( ?。?/h2>

    組卷:1引用:2難度:0.7
  • 2.用一定濃度梯度的生長素類似物溶液處理扦插枝條,枝條生根的情況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h2>

    組卷:168引用:10難度:0.9
  • 3.新疆是我國優(yōu)質長絨棉主產區(qū),種植面積超過200萬公頃。廣泛使用的植物化學調控技術提高了棉花產量和品質,現代農業(yè)機械的使用顯著提高了生產效率。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組卷:22引用:3難度:0.7
  • 4.萵苣種子的萌發(fā)受光照的影響,下表是交替暴露在紅光和遠紅光下萵苣種子的萌發(fā)率(2℃下,連續(xù)1min的紅光和4min的遠紅光照射,R-紅光,FR-遠紅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 />
    光處理 萌發(fā)率% 光處理 萌發(fā)率%
    R 80 R-FR-R-FR 7
    R-FR 7 R-FR-R-FR-R 78
    R-FR-R 79 R-FR-R-FR-R-FR 7

    組卷:60引用:9難度:0.7
  • 5.下列對種群特征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

    組卷:29引用:6難度:0.6
  • 6.螞蟻種群中蟻后(吃富含蛋白質食物的雌性螞蟻幼蟲發(fā)育而成)負責產卵,工蟻(雌性螞蟻幼蟲因攝食蛋白質食物較少發(fā)育而成)負責照顧蟻后和幼崽、覓食等,但其很可能永遠不會有自己的后代,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h2>

    組卷:0難度:0.6
  • 7.調查一公頃范圍內某種鼠的種群密度時,第1次捕獲并標記42只鼠,第2次捕獲34只鼠,其中有標記的鼠15只,標記物不影響鼠的生存與活動,并可用于探測鼠的狀態(tài),若檢測到第1次標記的鼠在重捕前有3只由于競爭、天敵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該段時間內有鼠出生,而種群總數量穩(wěn)定,則該區(qū)域該種鼠的實際種群密度最接近于(結果取整數)( ?。?/h2>

    組卷:23引用:3難度:0.7
  • 8.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br />

    組卷:14難度:0.7
  • 9.如圖表示在理想狀態(tài)下和自然環(huán)境中生物的種群數量增長的兩種模式。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h2>

    組卷:2引用:3難度:0.7
  • 10.古籍中有許多防蟲治蟲的記載,東漢王充的《論衡》:“藏宿麥之種,烈日乾暴,投于燥器,則蟲不生”。明代霍韜曾說,廣東香山、番禺等地有蟛蜞蟲,食谷之芽,大為農害,唯鴨能啖焉,且鴨不為害農稻。清末的《蒲圻縣鄉(xiāng)土志》載有:“捕得蝗,刺孔點以痘漿,放令飛去,痘毒傳染,其種自滅?!毕铝姓f法正確的是(  )

    組卷:30難度:0.7
  • 11.下列關于“探究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實驗的說法,錯誤的是( ?。?/h2>

    組卷:0難度:0.6
  • 12.若某林區(qū)的紅松果實、某種小型鼠(以紅松果實為食)和革蜱的數量變化具有如圖所示的周期性波動特征。林區(qū)居民因革蜱叮咬而易患森林腦炎。據此分析,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組卷:178引用:5難度:0.5
  • 13.種群密度效應是指在一定時間內,當種群的個體數目增加時,就必定會出現相鄰個體之間的相互影響。種群密度效應包括兩個重要的法則:一是在一定范圍內,當條件相同時,物種個體平均重量W與種群密度d的乘積是個常數Ki,最后Ki總是基本一致,即產量恒定法則;二是隨著密度增加,種內競爭加劇,引起種群個體死亡而密度減少,即自疏現象。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h2>

    組卷:3引用:2難度:0.5

二、非選擇題

  • 38.基于生態(tài)學家高斯在利用雙小核草履蟲和大草履蟲為材料進行的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高斯選擇動物所遵循的原則是
     

    (2)高斯實驗中出現
     
    的結果,原因是
     
    。
    (3)另有研究發(fā)現,以同一棵樹上的種子為食物的兩種雀科鳥,經進化后通過分別取食大小不同的種子而能長期共存。若僅從取食的角度分析,兩種鳥除了因取食的種子大小不同而共存,還可因取食的
     
    (答出1點即可)不同而共存。
    (4)根據上述實驗和研究,關于生物種間競爭的結果可得出的結論是
     
    。

    組卷:1引用:3難度:0.6
  • 39.隨著生態(tài)保護觀念的增強,人們逐漸認識到荒野應當是更大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一部分,并且除了保護僅存的高價值荒野地之外,還需要進一步恢復受損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增強荒野地和保護地體系的連通性。在此背景下,“再野化”概念應運而生。“再野化”是指對受到較多人為干擾后的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重建過程,即通過修復自然過程等,使其成為自我持續(xù)且具有韌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卮鹣铝袉栴}:
    (1)決定群落性質最重要的因素是
     

    (2)陸地生物群落除了荒漠生物群落外,還有
     
    (答出兩種即可)等類型。
    (3)相比于其他生物群落,荒漠生物群落的群落特征是
     
    。
    (4)“再野化”屬于
     
    (填“初生”或“次生”)演替,依據是
     

    (5)“再野化”的發(fā)生,體現了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是
     
    。

    組卷:11引用:2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