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版必修3《第三單元》2018年單元測試卷
發(fā)布:2024/12/17 5:30:6
一、選擇題
-
1.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字注音無誤的一項是( ?。?/h2>
組卷:36引用:9難度:0.9 -
2.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
組卷:50引用:4難度:0.8 -
3.下列句子中加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組卷:12引用:3難度:0.9
二、解答題
-
9.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zhí)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jù)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為關(guān)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yè)也。
始皇既沒,余威震于殊俗。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將數(shù)百之眾,轉(zhuǎn)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響應(yīng),贏糧而景從。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1)下列句中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履至尊而制六合 履:登上 B.委命下吏 委:交給 C.贏糧而景從 贏:擔負 D.收天下之兵 兵:軍隊 A.以弱天下之民 敢以煩執(zhí)事 B.于是廢先王之道 未之有也 C.然后踐華為城 斬木為兵 D.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
A.選文開頭記述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之事,不僅消滅了諸侯各國,而且繼續(xù)擴大版圖,創(chuàng)建了史無前例的大帝國。
B.“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以寫胡人情狀來表現(xiàn)秦之威勢,意味著秦從此轉(zhuǎn)入攻勢。
C.秦始皇實施愚民、弱民、防民的措施,目的是以“關(guān)中之固,金城千里”來確保“子孫帝王萬世之業(yè)”。
D.這段文字義正詞嚴,充分揭露了秦始皇的暴虐無道,為本文結(jié)句“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張本。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始皇之心,自以為關(guān)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yè)也。
②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將數(shù)百之眾,轉(zhuǎn)而攻秦。組卷:18引用:5難度:0.4 -
10.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學者師達而有材,吾未知其不為圣人。圣人之所在,則天下理焉。在右則右重,在左則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師者也。尊師則不論其貴賤貧富矣。若此則名號顯矣,德行彰矣。
故師之教也,不爭輕重尊卑貧富,而爭于道。其人茍可,其事無不可。所求盡得,所欲盡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學。不疾學而能為魁士名人者,未之嘗有也。
疾學在于尊師,師尊則言信矣,道論矣。故往教者不化,召師者不化;自卑者不聽,卑師者不聽。師操不化不聽之術(shù),而以強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遠乎?學者處不化不聽之勢,而以自行,欲名之顯、身之安也,是懷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惡濡也。
凡說者,兌①之也,非說之也。今世之說者,多弗能兌,而反說之。夫弗能兌而反說,是拯溺而硾②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飲之以堇③也,使世益亂、不肖主重惑者,從此生矣。故為師之務(wù),在于勝理,在于行義。理勝義立則位尊矣,王公大人弗敢驕也,上至于天子,朝之而不慚。凡遇合也,合不可必。遺理釋義,以要不可必,而欲人之尊之也,不亦難乎?故師必勝理行義然后尊。
(選自《呂氏春秋?孟夏紀第四》)
【注】①兌:通“悅”。②硾(zhuì):系上重物使下沉。③堇(jǐn):野葛,可做毒藥。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圣人之所在,則天下理焉 理:治理 B.圣人生于疾學 疾:敏捷 C.師尊則言信矣,道論矣 信:(被人)相信 D.遺理釋義,以要不可必 要:同“邀”,求,取
A.其人茍可/其皆出于此乎
B.是拯溺而硾之以石也/作《師說》以貽之
C.故師之教也/句讀之不知
D.所求盡得/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3)下列句子從反面說明重學的一項是
A.尊師則不論其貴賤貧富矣
B.不疾學而能為魁士名人者,未之嘗有也
C.故往教者不化,召師者不化;自卑者不聽,卑師者不聽
D.凡遇合也,合不可必
(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作者認為從師學習的人,如果他的老師通達而他自己又有才能,這樣的人一般會成為圣人。
B.古代的圣王沒有不尊重老師的,做到尊師就不會去計較老師是否富貴榮耀了。像這樣做了,那么這個學生的名號就響亮了,德行就彰顯于天下了。
C.文章用“拯溺而硾之以石”的比喻,是為了證明“使世益亂、不肖主重惑者,從此生矣”。
D.作者認為老師要讓自己尊貴起來,一定要明辨事理,推行道義。
(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不疾學而能為魁士名人者,未之嘗有也。
譯文:
②欲名之顯、身之安也,是懷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惡濡也。
譯文:組卷:24引用:5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