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川省綿陽中學高考語文模擬試卷(二)
發(fā)布:2024/5/7 8:0:9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6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當下,科普很熱,偽科普也很熱。
一面是追著新冠跑、比疫情更難防的偽科學。諸如“吃大蒜可治新冠”“我家自來水陽了”等視頻流傳網(wǎng)絡;諸如可抵御病毒、預防新冠的花式商品在網(wǎng)店熱賣。它們中,有的打著“高科技”旗號,有的則是人們熟悉的“老面孔”。
一面是科普盛宴“出圈”,“好玩”的科學“圈粉”無數(shù)。在中科院聯(lián)合抖音舉辦的2023跨年科學演講中,諾貝爾獎得主、院士學者分享了大腦信號、航空航天、黑土地保護、電磁學等前沿科技,抖音直播間觀看人次突破2500萬。
科學熱衷真與假的對撞,反映的正是公眾對科學知識的渴望。當人們信息獲取的需求通過移動終端被大量釋放后,科普方式就應及時“換擋升級”。在公眾科普的語境中,更加立體、全面的體系正在被構建,更新潮、更便利的方式極大緩解了科普“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還有在跨年晚會云集的平臺中突圍出的一場跨年科學演講,以知識的普及辭舊迎新,顯然是令人欣喜的現(xiàn)象。
不可否認,當下有效知識的供給依舊不足,這直接影響著人們對知識的獲取。由于科學暫時無法滿足人們的所有需要,偽科學便可乘虛而入。一些網(wǎng)絡博主,為博眼球聘請所謂“專家”,編造“科學流言”,迎合公眾獵奇心理;有的蓄意炒作,制造“健康焦慮”,讓產(chǎn)品營銷披上健康科普的外衣。這些依靠情感贏得信賴的虛假信息,又借助社交媒體的熟人效應,在公眾輿論場如石子投湖般一圈一圈傳播開去,讓公眾感覺更加混亂——即便同一個主題和話題,也可能看到各種不同甚至有些彼此矛盾的解讀。
事實上,科學本身就是一種進程。在對物質世界的探索中,科學家們往往會得到很多不同的結論,有些甚至是對立的。這些并不是“偽科學”,而是需要在不斷的研究中去偽存真。這種學術觀點之爭并不是我們本篇文章討論的內(nèi)容。
很多虛假信息的傳播,是大量依靠“俘獲”受眾情感,而并非以事實為基礎。當然,在科學傳播中,事實與情感并非截然對立,或者說不需要情感的力量?,F(xiàn)在,半數(shù)以上的移動端用戶具備一定教育背景,科普的受眾呈現(xiàn)出年輕化、高學歷的特點,覆蓋人群也已拓展到白領、大學生、企業(yè)管理者、人文學者等。他們排斥枯燥無味的灌輸式科普、說教式科普,對有趣有料的科普,更加喜聞樂見。這種受眾多元化、異質性的特點,決定著科普必須與時俱進,一方面專家得“懂行”,另一方面內(nèi)容得“好玩”。
那么,作為非科技工作者該如何分辨這種信息呢?這很建,需要學校和社會同時發(fā)力,提升全民科學素養(yǎng)需要一個比較長的時間尺度,并非一日之功。
在現(xiàn)階段,科普首先能做的是豐富內(nèi)涵——不僅僅是科學知識,還應該包括科學精神、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等?,F(xiàn)在社會上偽科學傳播很快,恰恰表明當下公眾的科學方法、思維、知識還沒有那么高、那么好。以此次新冠疫情為鏡,折射出的正是一些公眾科學素養(yǎng)亟待提升的現(xiàn)實。包括“冷核聚變”“基因編輯嬰兒”等事件,一定程度上沒能讓公眾更加理解科學,反而會讓他們更加質疑科學。所以,如果希望通過科普培養(yǎng)公眾的科學理性,讓人們掌握科學方法,理解科學精神,那么就需要把科普從“解釋科學是什么”轉向“科學為什么”上。因為“科學的精髓是其方法”,如果只向公眾講解科學的成果和發(fā)現(xiàn),而不講解嚴格的科學方法,那么人們何以區(qū)分什么是科學,什么是偽科學。
科學實驗中的曲折有時比科學成果本身更吸引公眾。科學就是在試錯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科學往往是先設立假說,然后針對這些假說進行試驗??茖W在探尋真相的征途上探索著,踉踉蹌蹌地蹣跚前行。當一種假說被證偽時,假說的提出者當然會很沮喪,但是,這種證偽恰被認為是科學事業(yè)的精髓所在。
廣大科技工作者在進行科普時,不妨用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來講述他們走過的路,陳述成果,也呈現(xiàn)探索曲折的過程;點明結論,也聊聊千百次試驗運用的方法。只有在真誠溝通中傳遞科學精神的內(nèi)核,提高人們對科學類流言的“免疫力”,才能讓公眾擁抱一個溫暖而不是冷冰冰的科學。
(摘編自《讓真正的科學火起來》崔興毅張辰龍)(1)下列關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當下科普很熱,偽科普也很熱,反映了公眾對科學知識的渴望,也暴露了當前科普“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
B.由于科學知識供給不足,直接影響人們對知識的獲取,人們的需要無法得到滿足,所以偽科學才得以乘虛而入。
C.科學傳播是以事實為基礎的,不能依靠情感的力量,而很多虛假信息的傳播,卻是大量依靠“俘獲”受眾情感。
D.科學的精髓是其方法,而不是成果和發(fā)現(xiàn);科學事業(yè)的精髓被認為是假說證偽,科學是在試錯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善用比喻論證和舉例論證,或將偽科學比作疫情,或將虛假信息傳播比作石子投湖,易于受眾接受,以實現(xiàn)科普目的。
B.本文的論證語言生動卻又不失嚴謹,多用關聯(lián)詞強化邏輯關系,又多用“正在”“暫時”“有時”等修飾限制詞進行界定。
C.作者提及新冠疫情、“冷核聚變”“基因編輯嬰兒”等事件,是為了說明偽科學傳播快是因為當下公眾科學素養(yǎng)亟待提升。
D.作者通過對比論證說明,科學家在探索中得到的不同甚至對立的結論不是依靠情感贏得信賴的“偽科學”,而是學術之爭。
(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因為人們信息獲取的需求通過移動終端被大量釋放,所以,科普方式也應該及時“換擋升級”,建構更加立體和全面的體系。
B.具有多元化、異質性特點的科普受眾人群排斥枯燥說教的科普,只喜歡有趣有料的科普,因此科普必須與時俱進,得懂行且好玩。
C.雖然科學在探尋真相的征途上是蹣跚前行,但科學實驗中的曲折比科學成果本身更吸引公眾,因為這迎合了公眾的獵奇心理。
D.科技工作者科普時要多講失敗的過程,多師千百次試驗運用的方法,多摘跨年科學演講,就能提高人們對科學流言的“免疫力”。組卷:6引用:3難度:0.5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2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在中華文化經(jīng)典中,傳統(tǒng)儒家“四書”之中的《中庸》不僅是傳統(tǒng)儒家文化的修養(yǎng)論、功夫論,更是傳統(tǒng)儒家思想體系中重要的辯證法和方法論,彰顯了傳統(tǒng)儒家的入世情懷和處世哲學。就實質而言,《中庸》是數(shù)千年前中國古代哲人面對當時“數(shù)千年來未有之變局”所做出的哲學思辨與思維總結。作為儒家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中庸》一直以來以其內(nèi)蘊的人生哲理和道德智慧浸潤著中國人的心靈,指導著人們在現(xiàn)實的可能與不可能之間進行抉擇。
“中庸”吸納了天地自然對立調(diào)和、互動互補的原則,并以之調(diào)和人類自身與天地、與萬物的關系,達到中和的境地,使天地萬物與人如常地發(fā)展。在這個意義上說,中庸之道又是人間之道,可以用來調(diào)節(jié)倫常關系、社群關系。中國共產(chǎn)黨人對中庸思想的認識與發(fā)展,也是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程中不斷與時俱進的。毛澤東常常把孔子及其學說從道德和哲學層面分開進行分析。他指出:“孔孟有一部分真理,全部否定是非歷史的看法”“我們共產(chǎn)黨看孔夫子,他當然是有地位的,因為我們是歷史主義者”。毛澤東認為中庸觀念本身不是“發(fā)展的思想”,體現(xiàn)了保守性;但是從哲學上說,它“是從量上去找出與確定質而反對左右傾則是無疑的”,“‘過猶不及’是兩條戰(zhàn)線斗爭的方法,是重要思想方法之一”??鬃拥闹杏褂^念沒有這種發(fā)展的思想,以排斥異端樹立己說的意思為多,然而是從量上找出與確定質而反對左右傾則是無疑的。
毛澤東采用正反兩方面的辯證思維及運用兩條路線等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方法詮釋“中庸”,肯定“中庸思想”的積極因素,拓寬與豐富了“中庸”思想的含義。鄧小平在對傳統(tǒng)中庸觀繼承與發(fā)展的基礎上,靈活運用了“過猶不及”的中庸方法,光大了矛盾對立統(tǒng)一的內(nèi)涵。他認為在事物對立的兩極間,在同一空間和時間的條件下,存在著廣闊的處于差異狀態(tài)的中間帶、中介項。他充分認識到了這些中間帶、中介項在事物穩(wěn)定狀態(tài)中的重要作用,反對盲目地超越中間帶而走向極端,使傳統(tǒng)“過猶不及”的方法論在現(xiàn)代的改革開放中煥發(fā)出新的生機。
習近平總書記善于從蘊含中華幾千年深厚底蘊的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治國理政的智慧,又把閃爍著中華民族智慧結晶的思想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進行了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他不僅將“中庸思想”作為人的道德修養(yǎng)、官德建設以及社會道德建設的途徑,而且對傳統(tǒng)的中庸思想有了新的繼承和發(fā)展。比如,中庸之道的本質在于以全局的視野和全面的方法看待世間萬物,在“何為中”的問題上,“中庸思想”的回答是“全為中”,而習近平總書記“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的理念與之高度契合;再比如,底線思維是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中的一個重要思想和基本原則。這些都是《中庸》“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等思想在應對自然風險和進行社會治理中的新的運用和發(fā)展,實現(xiàn)了“有守”和“有為”的結合,體現(xiàn)了主觀與客觀、風險和機遇、量變與質變的關系,為我們更好決策、更有效開展工作提供了思維方式和領導方法。
(摘編自王樂《當<中庸>遇到“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材料二:
姜廣輝《新經(jīng)學講演錄》從中華元典中選取最有代表性的十部經(jīng)書進行全新研究,是傳統(tǒng)經(jīng)學研究走向現(xiàn)代化過程中的一部重要著作,作者對經(jīng)學的研究體現(xiàn)了重經(jīng)學主旨大義闡發(fā)而略煩瑣訓詁考證的經(jīng)學研究思路。該著作克服傳統(tǒng)經(jīng)學作為“專門之學”和“學究之學”所產(chǎn)生的弊端:一方面,因為是課堂講課的實錄,所以具有口語化的特點,能夠為一般讀者所理解;另一方面,因為重經(jīng)學主旨大義闡發(fā)而略煩瑣訓詁考證,能夠對十部重要經(jīng)學著作的主旨大義進行闡發(fā),使初學者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能夠對傳統(tǒng)經(jīng)學的主要思想有一個大概的認識。該著作重視傳統(tǒng)經(jīng)學思想在當代核心文化價值觀建構方面的作用,使得傳統(tǒng)經(jīng)學在當代新的學術背景下煥發(fā)出活力與生機。姜廣輝認為:“經(jīng)學是中華民族核心價值觀的集中體現(xiàn)”“經(jīng)學為中國文化命脈”。他認為:“古代經(jīng)典凝聚著一個民族各方面的經(jīng)驗和教訓,這種經(jīng)驗和教訓經(jīng)過歷史的淘汰與錘煉,它是對整個民族精神的探討、反思和弘揚的公共平臺,也可以說是精神家園,因而具有強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作者能夠抓住傳統(tǒng)經(jīng)學著作的核心精神思想以及這種思想對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構的作用加以論述,如作者認為《尚書》的主要思想是“協(xié)和萬邦”,《周易》的主要思想是“憂患意識”,《春秋》的主要思想是“大一統(tǒng)”等。作者以全新的理論視域對中華元典進行了詮釋,這種詮釋對當代文化建設具有“開新”之功效。
(摘編自趙耀鋒《傳統(tǒng)經(jīng)學的現(xiàn)代化》)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中庸》不僅是傳統(tǒng)儒家思想體系中重要的辯證法和方法論,而且彰顯了傳統(tǒng)儒家的入世情懷和處世哲學,是儒家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
B.孔子的中庸從哲學上說是從量上找出與確定質而反對左右傾則是無疑的,這個觀念體現(xiàn)了全局視野,在當代仍有學習借鑒意義。
C.中庸認為“全”就是“中”,而“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的理念與之高度契合,是以全局的視野和全面的方法看待世間萬物。
D.姜廣輝摒棄了傳統(tǒng)經(jīng)學研究煩瑣訓詁考證的經(jīng)學研究思路,開創(chuàng)了一條重經(jīng)學主旨大義闡發(fā)的新路子,推動傳統(tǒng)經(jīng)學研究的現(xiàn)代化。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代文化經(jīng)典是我們寶貴的思想財富,但是精華和糟粕并存,繼承時要實行“拿來主義”。
B.中國共產(chǎn)黨不同時期的領導核心重視對儒家“中庸”思想的研究、繼承、運用和發(fā)展。
C.如果不以全新的理論視域對中華元典進行論釋,當代文化建設就難有“開新”功效。
D.材料一側重論述中庸思想在現(xiàn)當代的繼承和發(fā)展,材料二側重經(jīng)學研究的當代創(chuàng)新。
(3)興華中學高三學生選修了《中國文化經(jīng)典研讀》課程,擬成立研究性學習小組,借鑒姜廣輝《新經(jīng)學講演錄》的思路研究文化經(jīng)典,在研究對象的選擇及其方法的采取上你有何建議?組卷:4引用:2難度:0.5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5分)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老伴
沈從文 我平日想到瀘溪縣時,回憶中就浸透了搖船人催櫓歌聲,且被印象中一點兒小雨,仿佛把心也弄濕了。這地方在我生活史中占了一個位置,提起來真使我又痛苦又快樂。
十七年前的七月里,我?guī)Я恕巴豆P從戎”的味兒,在一個“龍頭大哥”兼“保安司令”的帶領下,隨同八百鄉(xiāng)親,乘了從高村抓封得到的二十來只大小船舶,浮江而下,來到了這個地方。靠岸停泊時正當傍晚,紫絳山頭為落日鍍上一層金色,乳色薄霧在河面流動。船只攏岸時搖船人照例促櫓長歌,那歌聲糅合了莊嚴與瑰麗,在當前景象中,真是一曲不可形容的音樂。
一只小船,卻裝了十三名補充兵,全船中人年齡最大的一個十九歲,極小的一個十三歲。在十三個伙伴中我有兩個極要好的朋友。其中一個是我的同宗兄弟,名叫沈萬林。其次是那個年紀頂輕的,名字就叫“開明”,一個趙姓成衣人[注]的獨生子,為人伶俐勇敢,稀有少見。家中雖盼望他能承繼先人之業(yè),他卻夢想作個上尉副官,頭戴金邊帽子,斜斜佩上條紅色值星帶,站在副官處臺階上罵差弁,以為十分神氣。因此同家中吵鬧了一次,負氣出了門,這小孩子年紀雖小,心可不小!同我們到縣城街上轉了三次,就看中了一個絨線鋪的和他年齡差不多的女孩子,問我借錢向那女孩子買了三次白絨線草鞋帶子。他雖買了不少帶子,那時節(jié)其實連一雙多余的草鞋都沒有,把帶子買得同我們回轉船上時,他且說:“將來若作了副官,當天賭咒,一定要回來討那女孩子做媳婦?!?br /> 日子過去了三年,我那十三個同伴,有三個人由駐防地的辰州請假回家去,走到瀘溪縣境驛路上,出了意外的事情,各被土匪砍了二十余刀,流一攤血倒在大路旁死掉了。死去的三人中,有一個就是我那同宗兄弟。后來所有八個伙伴已在川邊死去,至于那個同買帶子的朋友呢,消息當然從此也就斷絕了。
整整過去十七年后,我的小船又在落日黃昏中,到了這個地方??肯聛?。石頭城恰當日落一方,雉堞與城樓皆為夕陽落處的黃天,襯出明明朗朗的輪廓。每一個山頭仍然鍍上了金,滿河是櫓歌浮動(就是那使我靈魂輕舉永遠贊美不盡的歌聲?。艺驹诖^,思索到一件舊事,追憶及幾個舊人。
我懷了不可形容的童心,上了堤岸進了城。
我居然沒有錯誤,不久就走到了那絨線鋪門前了。有這樣稀奇的事情嗎?我見到的不正是那個女孩嗎?我真驚訝得說不出話來。十七年前那小女孩就成天站在鋪柜里一堵棉紗邊,兩手反復交換動作挽她的棉線,目前我所見到的,還是那么一個樣子。
“要甚么呀?”就是那聲音,我也似乎極其熟悉。
我指定懸在鉤上一束白色東西,“我要那個!”
如今真輪到我這老軍務來購買系草鞋的白棉紗帶子了!當那女孩子站在一個小凳子上,去為我取鉤上貨物時,鋪柜里火盆中有茶壺沸水聲音,某一處有人吸煙聲音。女孩子辮發(fā)上纏的是一綹白絨線,我心想:“死了爸爸還是死了媽媽?”火盆邊茶水沸了起來,小隔扇門后面有個男子啞聲說話:
“小翠,小翠,水開了,你怎么的?”
真沒有再使我驚訝的事了,在黃暈暈的煤油燈光下,我原來又見到了那成衣人的獨生子!這人簡直可說是一個老人,很顯然的,時間同鴉片煙已毀了他。但不管時間同鴉片煙在這男子臉上刻下了甚么記號,我還是一眼就認定這人便是那一再來到這鋪子里購買帶子的趙開明。從他那點神氣看來,卻決猜不出面前的主顧,正是同他一起的老伴。這人雖作不成副官,另一糊涂希望可終究被他達到了。我憬然覺悟他與這一家人的關系,且明白那個似乎永遠年輕的女孩子是誰的兒女了。我被“時間”意識猛烈的摑了一巴掌,摩摩我的面頰,一句話不說,靜靜的站在那兒看兩父女度量帶子,驗看點數(shù)我給他的錢。他們那份安于現(xiàn)狀的神氣,使我覺得若用我身份驚動了他,就真是我的罪過。
我拿了那個小小包兒出城時,天已斷黑,在泥堤上亂走。天上有一粒極大星子,閃耀著柔和悅目的光明。我瞅定這一粒星子,目不旁瞬。
“這星光從空間到地球據(jù)說就得三千年,閱歷多些,它那么鎮(zhèn)靜有它的道理。我現(xiàn)在還只三十歲剛過頭,能那么鎮(zhèn)靜嗎?……”
可是,過去的,有誰人能攔住不讓它過去,又有誰能制止不許它再來?時間使我的心在各種變動人事上感受了點分量不同的壓力,我得沉默,得忍受。再過十七年,安知道我不再到這小城中來?世界雖極廣大,人可總像近于一種宿命,給限制著在一定范圍內(nèi),經(jīng)驗到他的過去相熟的事情。
為了這再來的春天,我有點憂郁,有點寂寞。黑暗河面起了縹緲快樂的櫓歌。河中心一只商船正想靠碼頭停泊。歌聲在黑暗中流動,從歌聲里我儼然徹悟了甚么。我明白我不應當翻閱歷史,溫習歷史。在歷史前面,誰人能夠不感惆悵?
但我這次回來為的是甚么?自己詢問自己,我笑了。我還愿意再活十七年,重來看看我能看到難于想象的一切。
【注】成衣人:裁縫。
(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中“老伴”指的是趙開明,年輕時的他充滿理想,勇敢熱情,是湘西健康、自然、充滿生命力的代表,是作者贊美的對象。
B.文中敘述十三個同伴要么死于戰(zhàn)亂,要么音信斷絕,既暗示了故事發(fā)生的背景,又奠定了文章悲涼的基調(diào),引出下文的情節(jié)。
C.“我”再次見到趙開明,他已經(jīng)完成了兒時的理想,娶妻生子。雖然我怕驚動他,沒有和他相認,但也從心底替他感到高興。
D.文章最后“我不應當翻閱歷史,溫習歷史”,表達了作者深沉的感慨,不應一味傷感往事,而應創(chuàng)造未來,寄托了我對故鄉(xiāng)未來的希望。
(2)文中巧遇“老伴”情節(jié)極富意味,請賞析這一情節(jié)的作用。
(3)文章開頭說“提起來真讓我又痛苦又快樂”,快結尾的時候又說“我有點憂郁,有點寂寞”,作者為何會“痛苦”“憂郁”?請結合文章內(nèi)容加以概括。組卷:10引用:3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1小題,8分)
-
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2022年10月6日,82歲的法國作家安妮?埃爾諾獲得2022年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文學委員會現(xiàn)任主席安德斯?奧爾森于2022年10月11日,接受了《南方周末》記者的獨家郵件專訪。
《南方周末》:瑞典學院給予埃爾諾的頒獎詞:“以勇氣和臨床診斷般的敏銳揭示了個人記憶的根源、隔閡和集體約束?!蹦芙忉屢幌逻@句評語嗎?
安德斯?奧爾森:我們選擇了她關于記憶的作品有兩個重要原因:她以毫不妥協(xié)的方式去處理那些作家甚少直面的困難和爭議話題,以及她非凡的簡練風格。
《南方周末》:安妮?埃爾諾是您過去熟知的作家嗎?如果要向讀者推薦她的作品,您會選擇哪一部?
安德斯?奧爾森:我已經(jīng)很了解她了,而且我尤其欣賞她的《一個男人的位置》和《正發(fā)生》。如果讓我推薦、我也會選擇這兩部,不是一部而是兩部。第一部是因為它展示了她的記憶寫作如何從另一面找到獨特的表達方式;第二部則是因為,它讓埃爾諾自己的命運極致地轉化為女性在壓抑社會的境遇,并用很少的字眼讓這一切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
《南方周宋》:2019年,瑞典學院承諾該獎項將改變“以男性為導向”的傾向。埃爾諾是17 住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法國作家中的第一位女性,也是五年來諾貝爾文學獎第三次頒獎給女性作家。安妮?埃爾諾獲獎和她的女性身份有關嗎?
安德斯?奧爾森:我希望沒有。
《南方周末》:就女性寫作,有人認為瑪格麗特?阿特伍德和安妮?卡森的作品比安妮?埃爾諾更具文學性,后者只是占了社會議題的便宜。您對這一說法有何評論?
安德斯?奧爾森:我不同意。她沒有“占社會議題的便宜”。而什么是“文學”,我們必須再仔細考慮一下。
(1)文中畫橫線的部分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
(2)結合上面語段,談談訪談提問的技巧。組卷:16引用:4難度:0.8
四、寫作(60分)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凡繪畫之道,皆由“生”而“熟”,然鄭板橋卻主張“熟”中有“生”,他說:“文與可畫竹,胸有成竹;鄭板橋畫竹,胸無成竹?!薄靶赜谐芍瘛保瑒t意在筆先;“胸無成竹”,則趣在法外。“胸無成竹”并非不要意在筆先,更非對所畫之竹一無所知,而是在胸有成竹的基礎上達到創(chuàng)作自由。胸有成竹,自然是熱,然拘泥成局,則無創(chuàng)新。若在熱的基礎上求“生”,做到胸無成竹,就會千變?nèi)f化,新意迭出,“生”就成為更高層次的“熟”了。
不僅在繪畫上,在學習、工作、生活中,人們也常常有這科的經(jīng)歷,由陌生到熟悉,由熟悉到新的陌生(創(chuàng)新)。
以上材料對青年學子頗具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和現(xiàn)實生活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4引用:4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