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重慶市榮昌區(qū)永榮中學高二(下)期末歷史試卷

發(fā)布:2024/5/3 8:0:9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計60分。

  • 1.清代,纂修宗譜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行為,每部宗譜均有族規(guī)、家訓,其內(nèi)容主要包括血緣倫理、持家立業(yè)、報效國家等。這表明,宗譜的纂修( ?。?/h2>

    組卷:379引用:55難度:0.6
  • 2.孟子講“覺”,佛教講“悟”,程顥、程頤兄弟則將二者圓通。北宋僧人契嵩認為儒和佛“心則一”,佛教“亦有意于天下國家矣,何嘗不存其君臣父子”。這反映出北宋( ?。?/h2>

    組卷:207引用:58難度:0.8
  • 3.戰(zhàn)國時期,孟子認為“無禮義,則上下亂”,韓非子認為“義者,君臣上下之事”。他們所說“義”的實質(zhì)是( ?。?/h2>

    組卷:544引用:108難度:0.6
  • 4.西漢初期,道家學說兼采陰陽、儒、墨、名、法各家學說的精髓;后來董仲舒的儒家學說也吸收陰陽五行、法、道等各種思想。促成當時學術思想上呈現(xiàn)這種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組卷:494引用:166難度:0.6
  • 5.馬克思指出;“理論在一個國家實現(xiàn)的程度,總是取決于理論滿足這個國家的需要的程度。”在春秋戰(zhàn)國國家走向統(tǒng)一的時代,講求“耕戰(zhàn)”,富國強兵,“滿足”秦實現(xiàn)統(tǒng)一的理論是( ?。?/h2>

    組卷:333引用:80難度:0.6
  • 6.公元前5世紀以前,希臘哲人主要探討的是宇宙本原等問題。其后,智者學派另提出一些命題,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皆有豐富的論述,希臘哲學的主題已轉(zhuǎn)移到( ?。?/h2>

    組卷:362引用:64難度:0.6
  • 7.現(xiàn)存17-19世紀東南亞部分國家華人宗族碑銘數(shù)量表。如表呈現(xiàn)的史實表明,17-19世紀的中國( ?。?br />
    17世紀 18世紀 19世紀
    印尼 8 51 251
    泰國 1 4 85
    馬來西亞 1 7 216
    合計 10 62 552

    組卷:11引用:8難度:0.6
  • 8.有研究認為,美國獨立后不到半個世紀,拉丁美洲經(jīng)過獨立戰(zhàn)爭,推翻了殖民統(tǒng)治,但拉美國家并沒有像近鄰美國那樣獨立后進入現(xiàn)代化的快車道,而是發(fā)展停滯,究其原因,殖民統(tǒng)治難辭其咎?!半y辭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

    組卷:600引用:130難度:0.7
  • 9.要研究宋代海上絲綢之路,最值得尋訪的城市是( ?。?/h2>

    組卷:95引用:4難度:0.8
  • 10.除四大發(fā)明外,從中國傳到歐洲的東西還有很多,如船尾舵、馬鐙等器物,菊花、檸檬、柑橘等水果和植物。柑橘至今在荷蘭和德國還被稱為“中國蘋果”。這些東西傳到歐洲主要通過( ?。?/h2>

    組卷:312引用:31難度:0.9

二、非選擇題:兩個小題,計40分。

  • 3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孔子稱贊管仲輔佐齊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孔子企望周之復興,“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
           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當今之時,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他希望改朝易姓之后,重現(xiàn)孔子所說“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
    --據(jù)《論語》《孟子》(1)依據(jù)材料一,指出孔子與孟子主張的異同,并結(jié)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出現(xiàn)異同的原因。
    材料二
    “萬乘之主,有能服術行法……其兼天下不難矣?!?br />“故治民無常……法與時轉(zhuǎn)則治,治與世宜則有功。”
    “是故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萬物莫如身之至貴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勢之隆也?!?br />--《韓非子》(2)依據(jù)材料二,概括韓非子“兼天下”思想的特點。結(jié)合所學知識,簡述秦在實踐法家思想上的成敗。
    材料三
           董仲舒說:“今漢繼秦之后,如朽木糞墻矣,雖欲善治之,亡可奈何……為政而不行,甚者必變而更化之,乃可理也……當更化而不更化,雖有大賢不能善治也。故漢得天下以來,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當更化而不更化也?!薄啊洞呵铩反笠唤y(tǒng)者,天地之常經(jīng),古今之通誼也?!?br />--《漢書》(3)材料三中,董仲舒看到“至今不可善治”的一些問題,提出了“春秋大一統(tǒng)”。依據(jù)材料一、二、三,結(jié)合所學知識,概述董仲舒“大一統(tǒng)”理論的歷史意義。

    組卷:196引用:18難度:0.4
  • 32.漢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和標志,影響巨大而深遠。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青銅器作為文字的載體有一個很大的局限就是面積太小,無法刻寫太多的文字,而且鑄造工藝也比較復雜……嚴格地說,輕便而實用的竹簡、木牘才是中國文獻史上真正意義上的“書籍”……縑帛成本較高,產(chǎn)量有限,這就使得帛書的使用范圍不能像簡冊那樣廣泛,只有朝廷和貴族之家才有條件使用,從而限制了其文化功能的發(fā)揮。
    ——王恩全《論中國漢字的載體演變及其文化功能》材料二  紙張的輕薄柔韌、價廉易得使其成為漢字書寫和傳播最理想的載體……借助于紙張的普及,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漢字的各種書體;篆隸草行楷已發(fā)展完備……(唐宋時期)紙張的運用也推動了印刷術蓬勃興起。為達到便于閱讀的視覺效果,印刷的字體刻意追求方正規(guī)范、整齊劃一。
    ——陳虹《器物載體與漢字書寫的美學風貌》材料三  漢字的傳播及漢字系文字的形成和發(fā)展,是中國、東亞地區(qū)乃至全世界最為重要的歷史文化現(xiàn)象之一。歷史上,在以我國為中心的東亞地區(qū),隨著漢字的廣泛傳播和深刻影響,先后形成了包括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日文,越南喃字等在內(nèi)的十多種漢字系民族文字,構(gòu)成了一個多姿多彩的文字家族和文化寶庫。這些文字的形成和發(fā)展,是漢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密切交流的成果,也是漢字符號多、語言適用性強的體現(xiàn)。
    ——摘編自王鋒《追尋漢字傳播和發(fā)展的歷史足跡》(1)據(jù)材料一,分析簡牘在文字載體中一度取得優(yōu)勢地位的原因。
    (2)據(jù)材料二并結(jié)合所學知識,說明科技進步對漢字發(fā)展的作用。
    (3)據(jù)材料三并結(jié)合所學知識,概括漢字對中國、東亞和世界文化的影響,并分析原因。

    組卷:4引用:11難度:0.6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6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