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粵版九年級上冊《5.3 二氧化碳的性質和制法》2022年同步練習卷(3)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共12小題)
-
1.為應對氣候變化,我國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xiàn)碳中和”的莊嚴目標。下列措施中不利于實現(xiàn)該目標的是( ?。?/h2>
A.綠色出行 B.植樹造林 C.發(fā)展氫能源 D.推廣燃煤發(fā)電 組卷:217引用:16難度:0.7 -
2.為探究二氧化碳能否和水反應,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完成如圖四個實驗。實驗I、IV中小花變紅,實驗II、IⅡ中小花不變色。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實驗I、Ⅱ說明醋酸可以使小花變紅 B.實驗IⅡ說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小花變紅 C.上述實驗說明二氧化碳和稀醋酸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 D.該實驗設計是多種因素對比實驗 組卷:321引用:5難度:0.5 -
3.如圖,將充滿CO2的試管倒扣在澄清石灰水中,一段時間后,下列實驗現(xiàn)象描述正確的是( ?。?br />①試管內液面上升;
②試管內溶液變渾濁;
③試管內液面不上升;
④試管內溶液無變化;
⑤反應完全后,液體充滿整支試管。A.①②⑤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⑤ 組卷:204引用:5難度:0.8 -
4.如圖表示五種物質間的關系。圖中“→”表示一種物質能轉化成另一種物質,部分反應的條件、反應物及生成物已經略去,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h2>
A.物質X一定為H2CO3 B.反應①元素化合價一定發(fā)生改變 C.反應②一定吸收熱量 D.若反應③出現(xiàn)渾濁現(xiàn)象,該反應可用于檢驗二氧化碳氣體 組卷:314引用:3難度:0.5 -
5.下列方法中最適用于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是( ?。?/h2>
A.碳在空氣中充分燃燒 B.稀鹽酸和碳酸鈣粉末反應 C.常溫下稀鹽酸與大理石反應 D.高溫煅燒石灰石 組卷:261引用:2難度:0.7 -
6.下列有關二氧化碳的用途中,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的是( ?。?/h2>
A.用于滅火 B.參與植物的光合作用 C.用于制碳酸飲料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組卷:192引用:7難度:0.9
三.解答題(共3小題)
-
17.如圖是實驗室常用氣體制備裝置,據圖回答問題:
(1)若用A裝置作發(fā)生裝置制取氧氣,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若用B裝置作發(fā)生裝置制取二氧化碳。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某同學用B裝置制取二氧化碳時,發(fā)現(xiàn)不能得到平穩(wěn)的氣流,若改用C裝置則可獲得平穩(wěn)的氣流。原因是什么?組卷:42引用:3難度:0.3 -
18.閱讀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2021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碳達峰“、“碳中和”成為熱詞。碳達峰,是指碳排放總量在某個時間點達到歷史峰值,隨后進入平穩(wěn)下降階段。如何實現(xiàn)碳中和成為大眾所關注的焦點,也是國際環(huán)保組織綠色和平重點關注的問題。碳中和,則是指通過植樹造林、節(jié)能減排、能源替代等手段,讓排出的二氧化碳被吸收,最終實現(xiàn)“凈零排放”。據悉,碳源是向大氣中釋放二氧化碳、碳匯是從大氣中清除二氧化碳。但是因為人類活動的介入,讓碳源、碳匯這個自然過程發(fā)生了改變。如何實現(xiàn)碳中和?可行的方法是在減少碳源和增加碳匯兩端發(fā)力,通過調整人類的活動方式,調控自然過程,減少碳排放、增加碳吸收,以達到兩者平衡的目標。
當前,我國能源消費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約占二氧化碳總排放量的85%,其中電力行業(yè)約占全部能源消費產生二氧化碳排放量的40%。因此。在電力行業(yè)中如何實現(xiàn)碳中和,是目前重點考慮的問題,我國給出的回答是提升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從而實現(xiàn)“雙碳”目標。
(1)CO2是造成
(2)有科學家提出可采用物理或化學方法,人工吸收二氧化碳,在化學學習中,我們了解到氫氧化鈉比氫氧化鈣對CO2的吸收性更好,請寫出用氫氧化鈉吸收CO2的化學方程式:
(3)中國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xiàn)碳中和。下列說法與實現(xiàn)“碳中和”不相符的是
A.積極鼓勵植樹造林,降低空氣中CO2含量
B.電動汽車替代燃油汽車,減少CO2的排放
C.研發(fā)新型催化劑將CO2分解成CO和O2,同時放出熱量組卷:13引用:3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