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學年江西省新余四中、宜春中學高三(下)開學歷史試卷
發(fā)布:2024/12/11 2:30:2
一、選擇題(共12小題,每小題3分,滿分36分)
-
1.春秋時期,晉國任用楚國出奔者王孫啟、析公、雍子、子靈等,借這些貴族的知識和才能,“以害楚國”。如城濮之戰(zhàn),王孫啟“為先軫謀之,大敗楚師”。出奔和“楚才晉用”現(xiàn)象表明當時( )
A.政治觀念開放,君臣關系尚未固化 B.分封制瓦解,君權的“沉降” C.貴族政治消亡,“尚賢”觀念出現(xiàn) D.士階層崛起,道德意識淡薄 組卷:5引用:7難度:0.9 -
2.唐大中九年(855年),博學鴻詞科考試漏泄題目,為御史所彈劾,禮部侍郎、考試官、監(jiān)考官均受到處分;昭宗乾寧二年(895年),進士25人及第,一時“物議以為濫”,御史陸扆復試舉子,查出不合格者十余人。由此可知,唐代( ?。?/h2>
A.科舉制弊端叢生難以為繼 B.御史具有監(jiān)察科舉的職責 C.統(tǒng)治者分權制衡肅凈考風 D.御史把持選拔人才的大權 組卷:11引用:23難度:0.9 -
3.朱熹在興復白鹿洞書院時,曾勖勉學生不要參加科舉,不要只想追求利祿,即使是青衣紫袍滿地皆是,也不要俯身去拾,而要向顏淵學習,居陋巷鉆研圣賢經(jīng)傳,只追求明誠兩進、敬義偕立。對此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h2>
A.朱熹旨在宣揚“存天理,滅人欲” B.宋代書院教育與科舉制的對立凸顯 C.理學注重社會教化,有利鞏固統(tǒng)治 D.理學思想出現(xiàn)反功利、重實學傾向 組卷:8引用:14難度:0.7 -
4.南宋開始盛行以職業(yè)劃分戶種的做法,到元代發(fā)展為“諸色戶計”,各色職業(yè)戶均要向官府提供不同的勞役。明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下詔:“凡軍、民、醫(yī)、匠、陰陽諸色人戶,許以原報抄籍為定,不得妄行變亂。違者治罪?!边@反映出( )
A.封建人身依附關系日益松弛 B.政府重視對經(jīng)濟活動的控制 C.戶籍政策的變動具有開放性 D.私營手工業(yè)已占據(jù)主導地位 組卷:2引用:14難度:0.5 -
5.1898年,《孔子改制考》問世后,舊式學者葉德輝攻擊康有為利用孔子宣傳托古改制的理論是“假素王之名號,行張角之秘謀”;御史文悌在奏折中,嚴參康有為“滅圣經(jīng)”、“亂成憲”的叛逆行為,要求將該書毀版,將康有為處死。這些現(xiàn)象反映出( ?。?/h2>
A.變法理論在統(tǒng)治階級中反響強烈 B.維新變法已成為社會思潮的主流 C.頑固勢力試圖維護儒學正統(tǒng)地位 D.清王朝的統(tǒng)治日益趨于土崩瓦解 組卷:3引用:4難度:0.6
四、【20世紀的戰(zhàn)爭與和平】(共1小題,滿分0分)
-
1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1917年,就中國是否參戰(zhàn)問題,中國思想界進行了激烈的爭論。其中,梁啟超、陳獨秀、李大釗等人力主中國參戰(zhàn)的觀點,獲得了社會輿論的廣泛支持。
梁啟超在《歐洲戰(zhàn)役論》序言中指出:“今之戰(zhàn),殆全世界人類相互之戰(zhàn)也,與一域中國與國相互之戰(zhàn)既異,與一國中人與人相互之戰(zhàn)更異”。他還認為德國必敗,協(xié)約國必勝,而“以此為增進我國際地位之際好時機”,中國可以借此收回此前在外交中失去的權益。
陳獨秀在1917年3月1日寫下《對德外交》一文,認為“加入?yún)f(xié)約方面,于內于外,于國家利多而害少。理由如左:一、可以改變數(shù)百年來屈辱外交之慣例;二、能推動國內學術界思想進步;三、能得到協(xié)約國的財政援助;四、可以平息國內黨派之爭?!?br/>李大釗贊成陳獨秀的觀點,認為“尚我國外交從此振奮精神,奮起直追,將來國事之轉機,未始不始于今鈤也?!辈⒅赋觯袊鴧?zhàn)的目的“不在以其實力與德為敵,而在以其誠心與協(xié)約國及中立國為友”,希望通過追隨協(xié)約國而使中國在戰(zhàn)后獲得利益。
--摘編自《中國早期共產(chǎn)主義者與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1)根據(jù)材料,概括梁啟超、陳獨秀、李大釗等人在中國參戰(zhàn)問題上的共同認識。
(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對中國社會產(chǎn)生的影響。組卷:2引用:1難度:0.4
五、【中外歷史人物評說】(共1小題,滿分0分)
-
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張居正)性沉深機警,多智數(shù)。及贊政,毅然有獨任之志。受顧命于主少國疑之際,遂居首輔,手攬大政,勸上力守(行)祖宗法度,上亦悉心聽納。十年內海寓(內)肅清,四夷詟服,太倉粟可支數(shù)年,冏寺積金至四百余萬,成君德,抑近幸,嚴考成,綜(核)名實,清郵傳,核地畝,詢經(jīng)濟之才也。惜其偏衷多忌,小器易盈,鉗制言官,倚信佞,方其怙寵奪情時,本根已斷矣。威權震主,禍萌驂乘。何怪乎身死未幾,而戮辱隨之?!?br/>--《明神宗實錄》
(1)根據(jù)材料,概括張居正采取的改革措施。
(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說明張居正改革失敗的原因及改革的局限性。組卷:0引用:2難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