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粵教版八年級(下)中考題單元試卷:第6章 力和機械(39)

發(fā)布:2024/12/12 1:0:2

一、選擇題(共1小題)

  • 1.如圖,輕質(zhì)杠桿上各小格間距相等,O為杠桿中點。甲、乙是同種金屬材料制成的實心物體,甲為正方體,乙重15N,將甲、乙用能承受最大拉力為20N的細線分別掛于杠桿上M、Q兩刻線處時,兩細線被拉直且都沿豎直方向,M、Q正好在甲、乙重心正上方,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時甲對地面的壓強為4000Pa;當把乙移掛至R時,甲對地面的壓強為3750Pa.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組卷:4037引用:40難度:0.3

二、填空題(共7小題)

  • 2.如圖所示,是“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裝置圖。
    (1)實驗前為方便測量力臂長度,應將杠桿調(diào)節(jié)到
     
    平衡,如果杠桿的左端向下傾斜,平衡螺母應向
     
    端調(diào)節(jié)。
    (2)實驗記錄的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收集多組數(shù)據(jù)的目的是
     
    ;實驗得到的結(jié)論是
     
    (用字母符號表示).
    實驗次數(shù)動力F1/N動力臂L1/cm阻力F2/N阻力臂L2/cm
    10.51015
    20.5151.55
    31.520310
    4220410
    (3)圖中杠桿處于平衡狀態(tài),每個鉤碼受到的重力是0.5N,則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下的拉力是
     
    N;拉著彈簧測力計,逐漸向右傾斜,并保持杠桿平衡,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將
     

    組卷:509引用:43難度:0.5
  • 3.某同學用圖示裝置做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圖中杠桿勻質(zhì)且均勻刻度。當杠桿水平平衡后,在左側(cè)第2格上掛3個相同的鉤碼,則應在右側(cè)第3格上掛
     
    個相同的鉤碼才能使杠桿水平平衡;若在右側(cè)改用彈簧測力計向下拉,彈簧測力計由豎直方向逐漸向左轉(zhuǎn)動,杠桿始終保持水平平衡,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將逐漸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組卷:319引用:57難度:0.7
  • 4.某同學做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
    (1)實驗時,為了方便對力臂的測量,該同學先調(diào)節(jié)平衡螺母,使杠桿在
    位置平衡;通過多次實驗,該同學得到了杠桿的平衡條件。
    (2)實驗中,在杠桿上的A點掛四個重均為0.5N的鉤碼,用調(diào)好的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杠桿上的B點,使杠桿水平平衡,如圖所示,測力計的示數(shù)是
    N;如果將測力計沿圖中虛線方向拉,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則測力計的示數(shù)將
    (變大/不變/變?。?/h2>

    組卷:471引用:86難度:0.7
  • 5.小明在做“探究杠桿平衡”的實驗中,所用的器材有規(guī)格相同的鉤碼6只,彈簧測力計一只,杠桿及支架,細線,杠桿上每小格距離相等。
    (1)小明將杠桿掛在支架上,發(fā)現(xiàn)杠桿左端下傾,若他調(diào)節(jié)杠桿右端的平衡螺母,應將該平衡螺母向
    端調(diào)節(jié),直到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2)如圖甲所示,小明在已調(diào)好的杠桿左端2格處掛了3只鉤碼,要使杠桿平衡,除可在杠桿右端第“2”格掛“3”只鉤碼外,也可以在右端第
    只鉤碼來完成。(按“×格掛×”填寫)
    (3)若杠桿右端不掛鉤碼,改用彈簧測力計在左端第3格處拉杠桿使其平衡。則最小拉力的方向為

    (4)如圖乙,將彈簧測力計掛在杠桿右端第4格處向下方拉使杠桿平衡,當拉杠桿的力由向左下方逐漸變?yōu)橄蛴蚁路嚼倪^程中,拉力的變化情況是以下選項中的
    。(填選項符號)
    A.逐漸變大      B.逐漸變小      C.先變大后變小      D.先變小后變大。

    組卷:223引用:42難度:0.5
  • 6.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保持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就可以直接從杠桿上讀出
    。如圖所示,在支點左側(cè)20cm刻度處掛3個重均0.5N的鉤碼,右側(cè)30cm刻度處用彈簧測力計沿豎直方向拉杠桿,使其水平平衡,此時彈簧測力計拉力為
    N.保持彈簧測力計懸掛點的位置不變,使其拉力方向斜向右下方,仍使杠桿水平平衡,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變
    。

    組卷:345引用:62難度:0.7
  • 7.小剛同學探究杠桿平衡條件:(不考慮杠桿自重和摩擦)
    (1)小剛進行如圖甲所示實驗,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則動力F=
     
    N。
    (2)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實驗中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偏大,檢測彈簧測力計發(fā)現(xiàn)完好無損,原因可能是
     

    組卷:254引用:35難度:0.7
  • 8.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所用的實驗器材有杠桿尺、支架、細線、質(zhì)量相同的鉤碼若干。

    (1)將杠桿裝在支架上,發(fā)現(xiàn)杠桿右端下沉,此時應將杠桿兩側(cè)的平衡螺母同時向
    調(diào)。
    (2)某同學進行正確的實驗操作后,能不能根據(jù)圖(甲)這一組數(shù)據(jù)得出探究結(jié)論?
    (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
    (3)如圖(甲)所示,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在杠桿兩側(cè)各去掉一個相同的鉤碼,則杠桿
    (填“左”或“右”)端將下沉。
    (4)如圖(乙)所示,用彈簧測力計在C處豎直向上拉。當彈簧測力計逐漸向右傾斜時,若使杠桿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其原因是:

    組卷:3951引用:61難度:0.5

三、解答題(共22小題)

  • 9.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若杠桿在使用前左高右低,要使它水平平衡,應將杠桿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調(diào)節(jié)。某小組得到的兩組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
    動力F1/N動力臂L1/cm阻力F2/N阻力臂L2/cm
    25110
    1623
    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的結(jié)論是:
     
    (用文字或符號表述均可)。

    組卷:65引用:42難度:0.5
  • 10.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

    (1)實驗前,杠桿停在如圖甲所示的位置,小明應該將杠桿右端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調(diào)節(jié),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的目的是便于測量
     
    的大小。
    (2)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在杠桿左邊掛上鉤碼,在右邊用測力計豎直向下拉,使杠桿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如圖乙所示,當測力計的示數(shù)如圖丙所示,則此時測力計的拉力大小是
     
    N。
    (3)以測力計拉力為動力F1,鉤碼重力為阻力F2,多次調(diào)整力與力臂的大小來進行測量,得出的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
    實驗次數(shù)動力F1/N動力臂L/cm阻力F2/N阻力臂L2/cm
    1210210
    2120210
    32.510125
    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是
     
    。
    (4)在本實驗中需要進行多次測量的目的是
     

    A.減小誤差      B.求平均值       C.使結(jié)論具有普遍性
    (5)當測力計由豎直方向變?yōu)橄蛴覂A斜下拉并保持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圖1所示,此過程中測力計的拉力F
     
    (填“變大”“不變”或“變小”)
    (6)杠桿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如圖2所示是剪鐵皮的剪刀,在使用時,它屬于
     
    杠桿(填“省力”或“費力”)。

    組卷:129引用:36難度:0.5

三、解答題(共22小題)

  • 29.物理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來“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1)在實驗前應調(diào)節(jié)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的好處是
    ;若實驗前杠桿如圖甲所示,可將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調(diào)節(jié),以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2)調(diào)節(jié)完畢后,當在杠桿B點掛3個質(zhì)量相同的鉤碼,如圖乙所示,那么在杠桿的D點掛
    個質(zhì)量相同的鉤碼,才能使杠桿恢復在水平位置平衡。當杠桿平衡后,將B、D兩點下方所掛的鉤碼同時向支點O靠近1個格,那么杠桿
    (填“能”或“不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3)實驗中若不在D點掛鉤碼,而在杠桿的A點或C點使用彈簧測力計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為使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最小,應使彈簧測力計掛在
    點,且拉力的方向是
    。

    組卷:642引用:37難度:0.1
  • 30.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提出問題】如圖1所示,是一種常見的杠桿,此時處于水平位置平衡。
    發(fā)現(xiàn)一:小明在左側(cè)掛鉤上增加物體,可觀察到提紐左側(cè)下沉,他認為改變杠桿的水平平衡可以通過改變作用在杠桿上的
    來實現(xiàn);
    發(fā)現(xiàn)二:接著小新移動秤砣使其恢復水平位置平衡,說明通過改變
    的長短也可以改變杠桿的平衡。
    那么,杠桿在滿足什么條件時才平衡呢?
    【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實驗前,輕質(zhì)杠桿處于如圖2所示的狀態(tài),使用時,首先應將杠桿的平衡螺母向
    (選填“左”或“右”)調(diào)節(jié),使杠桿處于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的好處是

    【實驗結(jié)論】
    如圖3所示,他們進行了三次實驗,對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是
    。
    【拓展應用】
    如圖4所示,是用手托起重物的示意圖,圖中前臂可以看作是一個
    杠桿(選填“省力”、“費力”或“等臂”)。假如托起6N的重物,請你根據(jù)圖4所示,估算出手臂要用的動力大約是
    N。

    組卷:430引用:38難度:0.1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