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教版八年級(下)中考題單元試卷:第6章 力和機械(39)
發(fā)布:2024/12/12 1:0:2
一、選擇題(共1小題)
-
1.如圖,輕質(zhì)杠桿上各小格間距相等,O為杠桿中點。甲、乙是同種金屬材料制成的實心物體,甲為正方體,乙重15N,將甲、乙用能承受最大拉力為20N的細線分別掛于杠桿上M、Q兩刻線處時,兩細線被拉直且都沿豎直方向,M、Q正好在甲、乙重心正上方,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時甲對地面的壓強為4000Pa;當把乙移掛至R時,甲對地面的壓強為3750Pa.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組卷:4037引用:40難度:0.3
二、填空題(共7小題)
-
2.如圖所示,是“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裝置圖。
(1)實驗前為方便測量力臂長度,應將杠桿調(diào)節(jié)到
(2)實驗記錄的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收集多組數(shù)據(jù)的目的是
(3)圖中杠桿處于平衡狀態(tài),每個鉤碼受到的重力是0.5N,則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下的拉力是實驗次數(shù) 動力F1/N 動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0.5 10 1 5 2 0.5 15 1.5 5 3 1.5 20 3 10 4 2 20 4 10 組卷:509引用:43難度:0.5 -
3.某同學用圖示裝置做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圖中杠桿勻質(zhì)且均勻刻度。當杠桿水平平衡后,在左側(cè)第2格上掛3個相同的鉤碼,則應在右側(cè)第3格上掛
組卷:319引用:57難度:0.7 -
4.某同學做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
(1)實驗時,為了方便對力臂的測量,該同學先調(diào)節(jié)平衡螺母,使杠桿在位置平衡;通過多次實驗,該同學得到了杠桿的平衡條件。
(2)實驗中,在杠桿上的A點掛四個重均為0.5N的鉤碼,用調(diào)好的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杠桿上的B點,使杠桿水平平衡,如圖所示,測力計的示數(shù)是N;如果將測力計沿圖中虛線方向拉,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則測力計的示數(shù)將(變大/不變/變?。?/h2>組卷:471引用:86難度:0.7 -
5.小明在做“探究杠桿平衡”的實驗中,所用的器材有規(guī)格相同的鉤碼6只,彈簧測力計一只,杠桿及支架,細線,杠桿上每小格距離相等。
(1)小明將杠桿掛在支架上,發(fā)現(xiàn)杠桿左端下傾,若他調(diào)節(jié)杠桿右端的平衡螺母,應將該平衡螺母向端調(diào)節(jié),直到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2)如圖甲所示,小明在已調(diào)好的杠桿左端2格處掛了3只鉤碼,要使杠桿平衡,除可在杠桿右端第“2”格掛“3”只鉤碼外,也可以在右端第只鉤碼來完成。(按“×格掛×”填寫)
(3)若杠桿右端不掛鉤碼,改用彈簧測力計在左端第3格處拉杠桿使其平衡。則最小拉力的方向為。
(4)如圖乙,將彈簧測力計掛在杠桿右端第4格處向下方拉使杠桿平衡,當拉杠桿的力由向左下方逐漸變?yōu)橄蛴蚁路嚼倪^程中,拉力的變化情況是以下選項中的。(填選項符號)
A.逐漸變大 B.逐漸變小 C.先變大后變小 D.先變小后變大。組卷:223引用:42難度:0.5 -
6.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保持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就可以直接從杠桿上讀出。如圖所示,在支點左側(cè)20cm刻度處掛3個重均0.5N的鉤碼,右側(cè)30cm刻度處用彈簧測力計沿豎直方向拉杠桿,使其水平平衡,此時彈簧測力計拉力為N.保持彈簧測力計懸掛點的位置不變,使其拉力方向斜向右下方,仍使杠桿水平平衡,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變。
組卷:345引用:62難度:0.7 -
7.小剛同學探究杠桿平衡條件:(不考慮杠桿自重和摩擦)
(1)小剛進行如圖甲所示實驗,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則動力F=
(2)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實驗中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偏大,檢測彈簧測力計發(fā)現(xiàn)完好無損,原因可能是組卷:254引用:35難度:0.7 -
8.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所用的實驗器材有杠桿尺、支架、細線、質(zhì)量相同的鉤碼若干。
(1)將杠桿裝在支架上,發(fā)現(xiàn)杠桿右端下沉,此時應將杠桿兩側(cè)的平衡螺母同時向調(diào)。
(2)某同學進行正確的實驗操作后,能不能根據(jù)圖(甲)這一組數(shù)據(jù)得出探究結(jié)論?(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3)如圖(甲)所示,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在杠桿兩側(cè)各去掉一個相同的鉤碼,則杠桿(填“左”或“右”)端將下沉。
(4)如圖(乙)所示,用彈簧測力計在C處豎直向上拉。當彈簧測力計逐漸向右傾斜時,若使杠桿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將(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其原因是:。組卷:3951引用:61難度:0.5
三、解答題(共22小題)
-
9.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若杠桿在使用前左高右低,要使它水平平衡,應將杠桿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的結(jié)論是:動力F1/N 動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2 5 1 10 1 6 2 3 組卷:65引用:42難度:0.5 -
10.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
(1)實驗前,杠桿停在如圖甲所示的位置,小明應該將杠桿右端平衡螺母向
(2)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在杠桿左邊掛上鉤碼,在右邊用測力計豎直向下拉,使杠桿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如圖乙所示,當測力計的示數(shù)如圖丙所示,則此時測力計的拉力大小是
(3)以測力計拉力為動力F1,鉤碼重力為阻力F2,多次調(diào)整力與力臂的大小來進行測量,得出的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
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實驗次數(shù) 動力F1/N 動力臂L/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2 10 2 10 2 1 20 2 10 3 2.5 10 1 25
(4)在本實驗中需要進行多次測量的目的是
A.減小誤差 B.求平均值 C.使結(jié)論具有普遍性
(5)當測力計由豎直方向變?yōu)橄蛴覂A斜下拉并保持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圖1所示,此過程中測力計的拉力F
(6)杠桿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如圖2所示是剪鐵皮的剪刀,在使用時,它屬于組卷:129引用:36難度:0.5
三、解答題(共22小題)
-
29.物理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來“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1)在實驗前應調(diào)節(jié)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的好處是 ;若實驗前杠桿如圖甲所示,可將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調(diào)節(jié),以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2)調(diào)節(jié)完畢后,當在杠桿B點掛3個質(zhì)量相同的鉤碼,如圖乙所示,那么在杠桿的D點掛 個質(zhì)量相同的鉤碼,才能使杠桿恢復在水平位置平衡。當杠桿平衡后,將B、D兩點下方所掛的鉤碼同時向支點O靠近1個格,那么杠桿 (填“能”或“不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3)實驗中若不在D點掛鉤碼,而在杠桿的A點或C點使用彈簧測力計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為使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最小,應使彈簧測力計掛在 點,且拉力的方向是 。組卷:642引用:37難度:0.1 -
30.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提出問題】如圖1所示,是一種常見的杠桿,此時處于水平位置平衡。
發(fā)現(xiàn)一:小明在左側(cè)掛鉤上增加物體,可觀察到提紐左側(cè)下沉,他認為改變杠桿的水平平衡可以通過改變作用在杠桿上的來實現(xiàn);
發(fā)現(xiàn)二:接著小新移動秤砣使其恢復水平位置平衡,說明通過改變的長短也可以改變杠桿的平衡。
那么,杠桿在滿足什么條件時才平衡呢?
【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實驗前,輕質(zhì)杠桿處于如圖2所示的狀態(tài),使用時,首先應將杠桿的平衡螺母向(選填“左”或“右”)調(diào)節(jié),使杠桿處于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的好處是。
【實驗結(jié)論】
如圖3所示,他們進行了三次實驗,對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是。
【拓展應用】
如圖4所示,是用手托起重物的示意圖,圖中前臂可以看作是一個杠桿(選填“省力”、“費力”或“等臂”)。假如托起6N的重物,請你根據(jù)圖4所示,估算出手臂要用的動力大約是N。組卷:430引用:38難度: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