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湖南省郴州市高一(上)期末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題,1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這樣看來,鄉(xiāng)村工作的朋友們說鄉(xiāng)下人愚,顯然不是指他們智力不及人,而是說他們知識不及人了。這一點,依我們上面所說的,還是不太能自圓其說。至多是說,鄉(xiāng)下人在城市生活所需的知識上是不及城市里人多,這是正確的。我們是不是也因之可以說鄉(xiāng)下多文盲是因為鄉(xiāng)下本來無需文字眼睛呢?說到這里,我們應當討論一下文字的用處了。
我在上一篇里說明了鄉(xiāng)土社會的一個特點就是這種社會的人是在熟人里長大的。用另一句話來說,他們生活上互相合作的人都是天天見面的。在社會學上我們稱之作Face to face group,直譯起來是“面對面的社群”。歸有光的《項脊軒志》里說,他日常接觸的老是那些人,所以日子久了可以用腳步聲來辨別來者是誰。在“面對面的社群”里甚至可以不必見面而知道對方是誰。我們自己雖說是已經(jīng)多少在現(xiàn)代都市里住過一時了,但是一不留心,鄉(xiāng)土社會里所養(yǎng)成的習慣還是支配著我們。你不妨試一試,如果有人在你門上敲著要進來,你問:“誰呀!”門外的人十之八九回答你一個大聲的“我”。這是說,你得用聲氣辨人。在“面對面的社群”里一起生活的人是不必通名報姓的。很少太太會在門外用姓名來回答丈夫的發(fā)問。但是我們因為久習于這種“我呀!”“我呀!”的回答,也很有時候用到了門內(nèi)人無法辨別你聲音的場合。我有一次,久別家鄉(xiāng)回來,在電話里聽到了一個無法辨別的“我呀”時,的確鬧了一個笑話。
文字發(fā)生之初是“結繩記事”,需要結繩來記事是為了在空間和時間中人和人的接觸發(fā)生了阻礙,我們不能當面講話,才需要找一些東西來代話。在廣西的瑤山里,部落有急,就派了人送一枚銅錢到別的部落里去,對方接到了這記號,立刻派人來救。這是“文字”,一種雙方約好代表一種意義的記號。如果是面對面可以直接說話時,這種被預先約好的意義所拘束的記號,不但多余,而且有時會詞不達意引起誤會。在十多年前青年們談戀愛,受著直接社交的限制,通行著寫情書,很多悲劇是因情書的誤會而發(fā)生的。有這種經(jīng)驗的人必然能痛悉文字的限制。
文字所能傳的情、達的意是不完全的。這不完全是出于“間接接觸”的原因。我們所要傳達的情意是和當時當?shù)氐耐饩窒嗯浜系摹D阌梦淖职旬敃r當?shù)氐那橐庥浟讼聛?,如果在異時異地的圜局中去看,所會引起的反應很難盡合于當時當?shù)氐泥骶种锌赡芤鸬姆磻?。文字之成為傳情達意的工具常有這個無可補救的缺陷。于是在利用文字時,我們要講究文法,講究藝術。文法和藝術就在減少文字的“走樣”。
在說話時,我們可以不注意文法。并不是說話時沒有文法,而是因為我們有著很多輔助表情來補充傳達情意的作用。我們可以用手指指著自己而在話里吃去一個“我”字。在寫作時卻不能如此。于是我們得盡量的依著文法去寫成完整的句子。不合文法的字詞難免引起人家的誤會,所以不好。說話時我們?nèi)绻昧送暾木渥?,不但顯得迂闊,而且可笑。這是從書本上學外國語的人常會感到的痛苦。
文字是間接的說話,而且是個不太完善的工具。當我們有了電話,廣播的時候,書信文告的地位已經(jīng)大受影響。等到傳真的技術發(fā)達之后,是否還用得到文字,是很成問題的。
這樣說來,在鄉(xiāng)土社會里不用文字絕不能說是“愚”的表現(xiàn)了。面對面的往來是直接接觸,為什么舍此比較完善的語言而采取文字呢?
我還想在這里推進一步說,在面對面社群里,連語言本身都是不得已而采取的工具。語言本是用聲音來表達的象征體系。象征是附著意義的事物或動作。我說“附著”是因為“意義”是靠聯(lián)想作用加上去的,并不是事物或動作本身具有的性質。這是社會的產(chǎn)物,因為只有在人和人需要配合行為的時候,個人才需要有所表達;而且表達的結果必須使對方明白所要表達的意義。所以象征是包括多數(shù)人共認的意義,也就是這一事物或動作會在多數(shù)人中引起相同的反應。因之,我們絕不能有個人的語言,只能有社會的語言。要使多數(shù)人能對同一象征具有同一意義,他們必須有著相同的經(jīng)歷,就是說在相似的環(huán)境中接觸和使用同一象征,因而在象征上附著了同一意義。因此在每個特殊的生活團體中,必有他們特殊的語言,有許多別種語言所無法翻譯的字句。
“特殊語言”不過是親密社群中所使用的象征體系的一部分,用聲音來作象征的那一部分。在親密社群中可用來作象征體系的原料比較多。表情、動作,因為在面對面的情境中,有時比聲音更容易傳情達意。即使用語言時,也總是密切配合于其他象征原料的。譬如:我可以和一位熟人說:“真是那個!”同時眉毛一皺,嘴角向下一斜,面上的皮膚一緊,用手指在頭發(fā)里一插,頭一沉,對方也就明白“那個”是“沒有辦法”,“失望”的意思了。如果同樣的兩個字用在另一表情的配合里,意義可以完全不同。
“特殊語言”常是特別有效,因為它可以擺脫字句的固定意義。語言象是個社會定下的篩子,如果我們有一種情意和這篩子的格子不同也就漏不過去。我想大家必然有過“無言勝似有言”的經(jīng)驗。其實這個篩子雖則有助于人和人間的了解,而同時也使人和人間的情意公式化了,使每一人,每一刻的實際情意都走了一點樣。我們永遠在削足適履,使感覺敏銳的人怨恨語言的束縛。李長吉要在這束縛中去求比較切近的表達,難怪他要嘔盡心血了。
(節(jié)選自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 文字下鄉(xiāng)》)材料二:
鄉(xiāng)村,作為傳統(tǒng)農(nóng)業(yè)文化的生成之所,依然是道德秩序、鄉(xiāng)土禮俗、故風舊習等傳統(tǒng)的發(fā)生和維持場域。隨著鄉(xiāng)村被卷裹到全球化的現(xiàn)代浪潮中,鄉(xiāng)村的傳統(tǒng)社會秩序受到?jīng)_擊,鄉(xiāng)村社會記憶也面臨消退。記憶不僅可以維系共同體紐帶關系、創(chuàng)設集體身份認同,同時面對傳統(tǒng)消褪癥候時,還能刺激個人和共同體迸發(fā)出對過去的意識。通過對特定鄉(xiāng)村社會生活經(jīng)歷進行整理記憶,可重新審視過去的社會生活。
鄉(xiāng)村社會記憶,首先是生活在鄉(xiāng)村中個體自身的社會經(jīng)歷反思,通過記憶的方式重構過往的個人生活經(jīng)歷,是個人生活史的重新賦意;其次是一場針對過往鄉(xiāng)村生活的集體性追憶或者公共性實踐,是集體記憶的鮮活建構;最后是構建某一特定的地域、社區(qū)在國家民族層面中的社會記憶,構成社會轉型和時代發(fā)展的生命檔案。
對個體來講,記憶強調(diào)過去的歷史事實與當下的關聯(lián),以及這種關聯(lián)呈現(xiàn)出的意義。記憶內(nèi)嵌于富有生命意義的日常生活大背景中,個體與集體的行動或交互行為附著于歷史性的生活世界之中。個體的行動是在其所屬集體或者社群特定的文化秩序支配之下進行的,這種秩序也反映了歷史變遷的軌跡。記憶是人類的本能,個體會在自我的生命歷程中形成獨特的形象,這些形象本身充滿了闡釋意義和自我意識。每一個生活在其間的個體,用他深刻的生命體驗和豐富的心靈世界,保存社會轉型和歷史變遷的印記。
鄉(xiāng)村人文遺產(chǎn)、文物古跡等構成歷史語境中的“記憶之場”,它們成為呈現(xiàn)記憶消失的印記以及社會對過去或者失去的記憶重建的物質和精神依托。這些“記憶之場”正是勾連永遠逝去的過去和當下這兩個時空極值,成為重新闡釋它們的媒介,其間,每一個體在這些“場”中賦予自己生活以意義與情感。
總之,社會文化意義上的記憶,生成于現(xiàn)實社會并內(nèi)嵌于社會框架之中,其本質是對過去的當下重構,在回憶與忘卻的辯證關系中持續(xù)存在并達到富有生命感的情感意義。記憶產(chǎn)生于社會又締造了社會(或社群),個體記憶是在社會記憶中形成的。同時,記憶具有重建性并通過依附一個社會“意義框架”被保存下來。鄉(xiāng)村生活世界的記憶成為生活在其間或曾經(jīng)生活在其間的人們的一種遺產(chǎn)性的自我意識,這種自我意識緊密地關聯(lián)著傳統(tǒng)、風俗、故土、人情,真實地表現(xiàn)在日常的生活生產(chǎn)實踐中。
(摘編自項繼發(fā)《重拾鄉(xiāng)村社會記憶》中國社會科學報)(1)下列對材料一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鄉(xiāng)村工作的朋友們說鄉(xiāng)下人愚,顯然不是說他們知識不及人,而是指他們智力不及人。
B.被預先約好的意義所拘束的記號,面對面可以直接說話時,不但多余,而且會引起誤會。
C.不合文法的字詞難免引起人家的誤會,這是從書本上學外國語的人常會感到的痛苦。
D.語言、聲音、表情、動作都是傳情達意的象征體系,象征是附著意義的事物或動作。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歸有光《項脊軒志》里,日常接觸的老是那些人,日子久了可以用腳步聲來辨別來者是誰,是用來說明鄉(xiāng)土社會的人是在熟人里長大的。
B.廣西的瑤山部落有急,就派人送一枚銅錢到別的部落里去,對方接到后立刻派人來救,這表明這種雙方約好代表一種意義的記號比文字有用得多。
C.在日常說話時,我們可以用手指指著自己而在話里吃去一個“我”字,在寫作時卻不能,證明了使用文字時講究文法和藝術的重要性。
D.李長吉嘔心瀝血錘煉詩句,讓我們看到語言這個社會定下的篩子使人和人間的情意公式化了,為語言束縛人們傳情達意的觀點提供了例證。
(3)下列說法中不能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
A.已經(jīng)離開鳳凰的沈從文在自己的小說《邊城》中深情地描繪了湘西端午節(jié)賽龍舟、捉鴨子,青年男女對歌等民俗。
B.侗族作家潘年英用文字書寫故鄉(xiāng)——一個坐落在貴州黔東南州天柱縣名叫“盤杠”的小山村,探討故鄉(xiāng)的變與不變。
C.2020年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部指示,各地不得阻擋已落戶城市但擁有宅基地的人返鄉(xiāng)建房,自建房可以登記自己的名字。
D.從1991年起,每年的公立4月1日至10日,洪洞縣都在洪洞大槐樹明代遷民遺址舉行大型的尋根祭祖節(jié)活動。
(4)請簡要梳理材料二的論證思路。
(5)結合材料一,簡要概括“鄉(xiāng)下人不需要文字”的原因。組卷:9引用:2難度:0.2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4題,1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無名連(節(jié)選)
西 元 白磷彈在冬夜里爆炸。一團團白光拖著濃煙,從高空落下,照亮了漆黑的大地,到處是發(fā)白的紅色。剛才還刀割一般寒冷,現(xiàn)在卻好似在沸騰的鋼水里,無法睜眼,無法呼吸。熔化的白磷仿佛濃油到處流淌,把幽藍色冰面烤出水桶粗的窟窿,將老楊樹攔腰燒斷。厚厚的積雪瞬間蒸發(fā),裸露出大片大片焦土。
一股白磷落在穿黃軍裝的士兵后背上,“吱吱”作響。濃紅色半透明汁液蒙著藍色火焰,不停地迸濺,一下子燒穿了薄軍裝,又蝕進皮肉。士兵臉朝天,大張著嘴,但在尖厲的軍號聲里,卻分辨不出他的叫聲。他掙扎著,牙齒啃著焦土,指甲脫落,在炭色碎石上留下道道血跡。白磷繼續(xù)燃燒,烤焦了胸膛,烤焦了心、肺、氣管,以及所有其他內(nèi)臟。只見一具趴著的尸體上,留下臉盆大小的黑洞,冒著煙,冒著腥氣,一條焦黑脊梁骨橫在洞里,仿佛燒毀了的老屋的房梁。
過了不知多久,魏大騾子想起了什么,用已經(jīng)不那么有力氣的聲音喊:“羅三闖還活著嗎?”好一會兒,羅三闖哼哧哼哧地爬過來,問道:“連長,叫我干啥?”魏大騾子費力地笑了一下,道:“我知道你一直想跑,現(xiàn)在,可以跑了。”
羅三闖也笑了,道:“連長你別扯犢子,這黑天瞎火的,我往哪兒跑???”魏大騾子說:“你命大,跑吧。找到咱們的部隊,告訴他們,高地上還有人呢!”羅三闖說道:“我可不干?!蔽捍篁呑拥溃骸斑@是好事啊,沒準就撿條命呢。”羅三闖有點生氣了,道:“我羅三闖這條命是跑出來的不假,從偽軍跑到國軍,從國軍跑到共軍,可是,我沒對不起任何人,該殺的敵人,我不比別人殺得少?!绷_三闖又說:“你要非讓我走,我就走,但你不能說我是逃跑?!蔽捍篁呑娱]著眼睛,有氣無力地向外擺擺手,道:“快走吧,找到了咱們的部隊,算你立功。”
羅三闖流淚了,說:“你要信得過我羅長腿就等我回來!”
過了一會兒,王大心問:“你怎么讓他走了?這人可不牢靠?!蔽捍篁呑有÷暤溃骸拔铱?,除了他這條長腿,誰也出不去,將心比心,石頭怕是也悟熱了吧?”
又過了好久,也不知幾點了,王大心推了推魏大騾子,說:“千萬別睡??!天快亮了!”魏大騾子含含糊糊應了一句,王大心大聲說:“大騾子,我也有幾句想嘮嘮!”魏大騾子勉強打起精神,道:“你說吧,我聽著呢。”
“還記得我父親不?”
“記得,前清舉子,有學問,富貴人家?!?br />“土改時給槍斃了?!?br />“真的?可真是大水沖了龍王廟。”
“我當時不知道,知道了都是五年以后的事了?!?br />“是咱們的人干的?”“是。”
“有那么一兩年,我怎么也想不通,想回老家報仇去。后來,這恨就慢慢淡了。我對自己說,歷史從來就不是個很精確的玩意兒,槍斃我父親的人也許就沒做錯什么,當時正在打仗,正在你死我活的節(jié)骨眼兒上?!?br /> 天快亮的時候,魏大騾子做了一個夢。他夢見自己一腳踏進了東北老家那油汪汪的黑土地里,一株嫩綠色的小芽尖叫著從黑泥中鉆出來,轉眼間黑土地一片綠,又慢慢生出金黃色的穗頭,整個大地像漲潮一樣緩緩升高,一下子變成了金色的汪洋大海。
王大心也做了一個夢。父親穿著一件深藍色的粗布中山裝,一條綠色舊軍褲,臂彎里夾著兩三本書,推開一扇門,里面已經(jīng)坐了好些學生。教室的墻壁上掛著馬恩列斯毛的畫像,還有“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父親用拳頭捂著嘴,咳嗽了幾聲,進教室去了。
羅三闖在山上走了小半宿,遠方的群山山脊泛出濃紅色的光,他實在是走不動了,腰和腿像是冬天里凍硬了的麥稈。隱約之間,他看到山下公路上有美軍的卡車和步兵,轟轟隆隆的,就想,要不,投降吧。他蹲下來,認認真真地把這個念頭過了過腦子,好一會兒,他擦了淚,道:“去他媽的,跑了一輩子,再他娘的跑,良心上過不去。二〇九四上的一幫子人還等著我呢!”
可是,羅三闖走了沒幾步,就一頭扎在雪堆里爬不起來了。他也朦朦朧朧地做了個夢,他穿著淡黃色的軍裝回老家了,老婆孩子從歪歪斜斜的黃泥屋子里跑出來迎接他,他從兜里摸出兩三塊糖,又從背包里扯出三尺紅緞子……
巴克仰望著高地,轟炸機在上空盤旋了三圈,沒投下炸彈,又飛走了。巴克很困惑。通信員告訴他,師部接到空軍的消息,說高地上沒有人,中國人大概是逃走了。又過了半個小時,通信員說,空軍那邊再一次確認了這個消息。他想了想,說,那好吧,我們?nèi)フ碱I它。巴克小心翼翼地爬上高地時,看到大雪把高地填滿了,看不到坑道,看不到人,看不到武器,總之是什么也看不到。他揮了揮手,讓自己人開始清理戰(zhàn)壕積雪,恢復戰(zhàn)斗工事。
漸漸地,雪被挖出去,坑道里露出一排排凍死的中國人。他們沒有掙扎,也沒有試圖逃跑,仿佛是在睡夢中死去的……
巴克數(shù)了數(shù)中國士兵的人數(shù),然后找了只木板箱坐好,在筆記本上寫道:高地上共有一百五十一具中國人的尸體,他們?nèi)勘幌麥缌?。這是個連一級的作戰(zhàn)單位,可是看起來人員很混雜,胸前的番號混亂不堪,大概是臨時拼湊起來的。當然,必須誠實地說,不是美國軍人消滅了他們,而是嚴寒!而且,他們一無所有。
山下的公路上來了大批的美軍卡車和徒步前進的陸軍。巴克遙望著浩大的隊伍,松了口氣,他又寫道:可是,逃亡的卻是我們。
(選自《解放軍文藝》2018年第7期 有刪改)(1)下列對文章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講述一支“無名連”為完成阻擊任務,在嚴寒的冬夜堅守陣地,最后整連被凍死在陣地上的悲壯事跡。
B.魏大騾子、羅三闖等代表著土生土長、苦大仇深的底層農(nóng)民,代表著戰(zhàn)場上那些最普通不過的基層士兵。
C.小說寫到了三個人的夢,對夢境的描述既表明他們對未來的憧憬,也暗示三個人即將死去,目的在于突出戰(zhàn)士對家人的深深依戀。
D.巴克在筆記本上記錄的“可是看起來人員很混雜,胸前的番號混亂不堪,大概是臨時拼湊起來的”內(nèi)容,解釋了“無名連”的含義。
(2)下列對文章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運用大量對話、回憶等方式,勾勒出抗美援朝戰(zhàn)士們在戰(zhàn)場上所經(jīng)歷過的巨大傷痛,將個人苦難與舊中國命運勾連在一起。
B.開篇進行景物描寫,一方面表現(xiàn)了戰(zhàn)爭的殘酷,另一方面又直接地告訴讀者“無名連”戰(zhàn)士即將犧牲,增強了悲劇效果。
C.西元的戰(zhàn)爭小說有明顯的“反英雄敘事”的傾向,他筆下的士兵身上保持著濃郁的甚至瑣碎的生活氣息。
D.結尾以美國人的視角交代無名連的戰(zhàn)士,表達其崇敬之意,增強了小說的真實感和感染力。
(3)作者筆下的“無名連”是一個英雄群體形象,請結合文章內(nèi)容分析其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4)有評論家說,西元的戰(zhàn)爭小說是典型的“以凸顯小人物的方式來建構英雄倫理與宏大敘事”。請結合小說,談談你對此評價的理解。組卷:8引用:1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9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珊瑚礁主要分布于熱帶和亞熱帶海域,它們是成千上萬由碳酸鈣組成的珊瑚蟲骨骼,在數(shù)千年至數(shù)萬年的生長過程中形成的。
珊瑚礁在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重要性就好比熱帶雨林之于陸地。雖然珊瑚礁只占海洋面積的不到2‰,但孕育和在其間生活的物種占海洋生物的25%??梢哉f,有珊瑚礁的地方就有豐富的海洋生物系統(tǒng)。它們① ,還供給人類大量食物、旅游資源等。
據(jù)介紹,② ,主要有兩類:一類是自然保護,通過去除造成珊瑚礁退化的影響因素,如人類破壞、污染、過度捕撈、敵害生物等,③ ;另一類是人工修復,通過人為手段加速和輔助珊瑚礁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恢復。珊瑚礁由于自然修復過程漫長且艱難,有的甚至需要上百年時間。因此,( )。
(1)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nèi)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
A.采用人工與自然保護相結合的修復方式,已經(jīng)成為業(yè)內(nèi)共識
B.成為業(yè)內(nèi)共識的修復方式是采用自然保護與人工相結合
C.采用自然保護與人工相結合的修復方式,已經(jīng)成為業(yè)內(nèi)共識
D.成為業(yè)內(nèi)共識的修復方式是采用人工與自然保護相結合
(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20個字。組卷:2引用:1難度:0.6
四、作文(60分)
-
8.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青春之花,在人的一生中是彌足珍貴的?!肚邎@春?長沙》中,毛澤東同志充滿激情地回憶了青年時期火熱的革命歲月;郭沫若《站在地球邊上放號》讓我們感受到“五四”時期青年“狂飆突”的青春格調(diào);小說《百合花》表現(xiàn)戰(zhàn)爭中年輕人的生活和追求,《哦,香雪》表現(xiàn)改革開放之初年輕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經(jīng)典作品的啟發(fā)和引導下,進入高中階段的我們對青春的內(nèi)涵、青年的責任進行思考。
高一(1)班擬舉行以“閱讀文學作品,感悟青春價值”為主題的班會活動,請你結合材料內(nèi)容,寫一篇發(fā)言稿,體現(xiàn)你的認識與思考。
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10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