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xué)年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附屬外國語學(xué)校八年級(下)第一次段考物理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8小題)
-
1.如圖所示的工具中,屬于費力杠桿的是 ( ?。?/h2>
組卷:893引用:32難度:0.5 -
2.如圖所示,OB是以O(shè)點為支點的杠桿,F(xiàn)是作用在杠桿B端的力。已知OA⊥AB、AC⊥OB。圖中F的力臂是( ?。?/h2>
組卷:1000引用:2難度:0.5 -
3.如圖所示為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裝置,實驗前已調(diào)節(jié)杠桿在水平位置平面,在圖示位置掛兩個鉤碼,每個鉤碼重0.5N,為使杠桿仍平衡在水平位置,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h2>
組卷:367引用:4難度:0.5 -
4.如圖所示,一根木棒AB(重心為O)置于水平地面上,保持彈簧測力計方向為豎直方向,將棒B端緩慢拉起,A端離地前,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為F1。若將棒A端緩慢拉起,B端離地前,豎直向上的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為F2。若F1與F2大小之比為5:4,則OA與OB長度之比為( )
組卷:956引用:3難度:0.4 -
5.小明利用兩個滑輪A、B組成如圖所示的裝置,將兩個重力相等的重物G1、G2分別掛在繩子兩端,若不計滑輪、繩子的重力和摩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h2>
組卷:437引用:6難度:0.5 -
6.如圖所示,用三種方法拉動同一物體在相同的水平地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使物體以相等速度移動相同的距離。所用拉力分別是F1、F2、F3,這三個力的作用點移動距離分別是s1、s2、s3,移動速度分別為v1、v2、v3,不計滑輪摩擦,則( ?。?br />
組卷:546引用:2難度:0.5
四、計算題(18、19每題10分,20題每空2分,共40分)
-
19.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m的人站在質(zhì)量為
的均勻木板AB的中點,板放在水平地面上,可繞通過B點的水平軸轉(zhuǎn)動,板的A端系有輕繩,輕繩的另一端繞過兩個定滑輪后,握在人手中;當(dāng)人用力拉繩時,滑輪兩側(cè)的繩都保持豎直的方向,要使A端離開地面,求:m2
(1)人作用于繩的最小拉力;
(2)人對木板的壓力。組卷:298引用:2難度:0.5 -
20.小紅想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
(1)實驗前,她將杠桿的 置于支架上,當(dāng)杠桿靜止時發(fā)現(xiàn)杠桿停在如圖甲所示的位置,此時杠桿處于 (選填“平衡狀態(tài)”或“非平衡狀態(tài)”)。為了 ,小紅需要將杠桿調(diào)在 平衡,她可以將右側(cè)的平衡螺母向 (選填“右”或“左”)調(diào)。
(2)在杠桿的兩端加掛鉤碼,并移動鉤碼,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圖乙所示,并測出力臂。多次實驗并把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格中。次數(shù) F1/N l1/cm F2/N l2/cm 1 1 10 2 5 2 2 10 1 20 3 2 15 3 10
(3)小紅將圖乙中杠桿兩側(cè)的鉤碼各取下一個,杠桿會 (選填“右側(cè)下降”或“左側(cè)下降”);
(4)用彈簧測力計代替鉤碼,不斷改變彈簧測力計的作用點和力的大小,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彈簧測力計的拉力F與其力臂l1的圖像如圖2所示。圖像中每個點與兩坐標(biāo)軸圍成的方形面積 (選填“相等”或“不等”),其原因是 。
(5)實驗結(jié)束后,小紅提出了新的探究問題:“若支點不在杠桿的中點時,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她利用如圖丙所示裝置進(jìn)行探究,發(fā)現(xiàn)在杠桿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使杠桿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測出的拉力大小都與杠桿平衡條件不相符。其原因是:。組卷:9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