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江西省南昌一中高三(上)月考語文試卷(10月份)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6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一段時間以來,我們試圖重新找到中國文化根性,展開從思維方式到價值體系的新論述。在這樣一個回頭細看的過程中,傳統(tǒng)文學生活中大量新事實被看見,與此同時,學界越來越進入到“史實還原”的階段--在意識到要注重還原事實、還原歷史現(xiàn)場之后,“中國文論”研究越來越多探向歷史維度。當下學界已經認識到,在大量新事實充分發(fā)現(xiàn)的基礎上,需要有一個大的理論綜合,超越以往對中國文藝的闡釋與解讀。當今時代的中國文論要避免前面幾個歷史階段帶來的局限,發(fā)展出像中國哲學、中國歷史那樣強大的輻射力和解釋力,發(fā)展出新的理論論述。這個新論述就是“中國文論的歷史自覺與現(xiàn)代闡釋”。這一新論述有兩個輪子,一是中國文學與藝術自身的新事實與新意義;一是活古化今,在解釋當今文藝實踐中不斷豐富提煉出新的話語。
中國文論研究在“回頭看”過程中溫故知新,不斷更新文藝研究眼光,新眼光又使得中國文學與藝術自身的新事實被看見。其中最顯著的是文學邊界的擴大、文學功能的再發(fā)現(xiàn)。譬如,不同于西方文學對虛構性的強調,在中國文學中,非虛構文學占據尤為重要的地位。近年來無論是詩人生平與作品關系研究,還是詩與歷史事件、詩與日常經驗研究的大量新事實,都已充分證明這一點。在以詩文為主流的中國古代文學中,文學寫作乃是寫親身聞見、親身經歷的現(xiàn)實世界情景及由此而來的真情實感,不同于現(xiàn)代以來以“積極虛構”為主流的文學觀念。非虛構與虛構同時存在,延伸文學邊界,擴展文學功能,使得文學不僅是少數(shù)人秀異的語文游戲與奇妙幻想,而且跟普通人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可謂一草一木總關情。我們正在進入一個重新認識中國文學藝術的時代,這與中國文化整體復蘇和社會普遍文化自覺是相適應的。
中國文論是否具有強大解釋力和生命力,還要看它能否有效闡釋當今文藝實踐。從大的方面來說,中國文論的文化自覺和整個國家的文化戰(zhàn)略是相通的,這是發(fā)展的重大機遇所在。與此同時,中國文論也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zhàn)。中國文論也有“功夫在詩外”的一整套論述,即一個相反相成的悖論:有時候,只有從文學外部、文學周邊來看文學,才是真正“文學性”。從文藝創(chuàng)作主體來說是自覺的文化意識,從大眾來說則是百姓日用而不覺,中國文史智慧、人文關懷與道德傳統(tǒng)仍然在今天文學活動中起作用。正如起點中文網創(chuàng)始人吳文輝所說,當代最有活力、最有影響力的網絡小說,無論怎樣新變,還是跳不出中華傳統(tǒng)倫理和傳統(tǒng)價值觀。因而,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中國文論核心價值仍然與當代審美經驗和文化實踐發(fā)生直接關聯(lián),并對當代文學創(chuàng)作發(fā)揮重要影響。
(摘編自胡曉明《強化中國文論闡釋力》)(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文論研究的發(fā)展與傳統(tǒng)文學中大量新事實被發(fā)現(xiàn)關系密切,而這又緣于在中國文化根性的尋找中展開的從思維方式到價值體系的新論述。
B.中國哲學和中國歷史的研究具有強大的輻射力和解釋力,是因為它們擺脫了前面幾個歷史階段研究中帶來的局限,發(fā)展出了新的理論論述。
C.中國文論的歷史自覺與現(xiàn)代闡釋包括兩個方面內容,即中國文藝自身的新事實新意義,和在對當代文藝解釋中豐富提煉出新的話語。
D.起點中文網創(chuàng)始人吳文輝關于中國網絡小說與傳統(tǒng)文化倫理、價值觀的表述,表現(xiàn)了中國文論的核心價值在當代文化實踐中的重要作用。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第一段論述了中國文論研究的必要性,并指明了中國文論研究的基本方向。
B.文章第二段通過舉例論述了中國文論研究在文學邊界的擴大和文學功能的再發(fā)現(xiàn)。
C.文章第三段詳細地論述了中國文論研究中面臨的機遇和遇到的諸多問題與挑戰(zhàn)。
D.全文站在時代的高度,不僅闡釋了中國文論研究的成果,也分析了其時代意義。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研究發(fā)現(xiàn),中國文學重視非虛構而排斥虛構,特別是在那些古典詩歌中,詩人寫的是親身聞見、親身經歷的情景及情感。
B.中國文論關于非虛構和虛構的研究成果,論證了文學跟普通人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而非少數(shù)人秀異的語文游戲和奇妙幻想。
C.更新文藝研究眼光,發(fā)現(xiàn)文學藝術新事實,進入對中國文藝重新認識的時代,與中國文化整體復蘇和社會普遍文化自覺密切相關。
D.對于當下文學活動中仍然發(fā)揮作用的中國文史智慧、人文關懷與道德傳統(tǒng),文學藝術的創(chuàng)作者都具有自覺的文化意識。組卷:9引用:5難度:0.7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2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3月23日下午,天宮課堂第二課在中國空間站開講,神舟十三號飛行乘組航天員相互配合進行授課。本次太空授課活動繼續(xù)采取天地對話方式,被人戲稱為線上課堂的“天花板”。
課程開始,王亞平取出一袋過飽和乙酸鈉溶液,輕輕擠壓,一顆晶瑩的液體球隨即懸停在空間站艙內。接下來,神奇的一幕出現(xiàn)了——王亞平用沾有三水合乙酸鈉晶體粉末的小棒觸碰液體球后,液體球迅速結晶,看上去變成了一顆“冰球”。為什么會出現(xiàn)“點水成冰”現(xiàn)象?這是因為乙酸鈉溶液在溫度較高水中的溶解度非常大,很容易形成過飽和溶液,暫時處于亞穩(wěn)態(tài)。這種溶液里只要有一丁點的結晶和顆粒,就能打破它的穩(wěn)定狀態(tài),迅速結晶的同時釋放大量熱量,因此,這個實驗也被稱為“熱冰”實驗。在空間站微重力環(huán)境中開展這項實驗,結晶狀況跟地面上實驗的差別很大。在地面使用容器開展實驗,受容器限制,只能往內結晶。而空間站中并未使用容器,最終結晶為圓球狀,還可以往外發(fā)展,從而觀察到不受地球重力影響的材料物性變化。
接下來的液橋實驗中,王亞平則演示了失重環(huán)境下水的表面張力作用。王亞平手持兩片塑料板,葉光富向塑料板表面分別擠上水,兩片塑料板逐漸接近,水便在板間連起了一座“橋”,將塑料板的距離拉遠,“橋”也沒有斷開。由于氣液界面之間存在表面張力,使得液體表面好比有一層很薄的彈性薄膜。正是這樣一層“虛擬”的薄膜,使得液橋的表面形貌得以維持,而不會“垮塌”。正常的重力環(huán)境下,液橋的尺寸通常只有幾毫米;太空環(huán)境下,重力幾近消失,表面張力便能維持建立起很大尺寸的液橋。
“課堂”中,還有人氣“頂流”冰墩墩前來助陣。王亞平將冰墩墩拋出后,它并沒有像在地面上一樣掉落,而是仍沿原有方向勻速前進,這是空間站微重力環(huán)境最直觀的體現(xiàn)。既然在地面上拋出物體的速度越快,它就能落到更遠的地方,那如果拋出物體的速度足夠大,它是否能成為環(huán)繞地球的衛(wèi)星?這最早由牛頓提出,是一個思想實驗,所謂思想實驗,是用一定的邏輯法則在頭腦中進行物理問題研究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這在科學發(fā)展史中并不鮮見,伽利略通過理想斜面對接實驗,幫助人們認識了力與運動的關系;愛因斯坦用理想升降機提出了強等效原理。牛頓的思想實驗也被稱為“牛頓高山大炮實驗”,由它引出的第一宇宙速度等概念,成了發(fā)射人造衛(wèi)星、空間站的重要依據。
(摘編自李云舒《天宮課堂第二課中國空間站上演“點水成冰”》)材料二:
記者:天宮課堂上,耳目一新的實驗讓大家不再是“霧里看花”,對背后的科學原理也不再是“勿理物理”??磥?,科普的打開方式非常重要,這對我們的科普教育有怎樣的啟示?
黃偉芬:在設計太空授課時,我們就堅持選擇符合科學原理清晰、實驗現(xiàn)象明顯、天地差異顯著、易于理解和展示等標準的項目。此外,太空授課面向全國青少年群體、社會公眾乃至全球,因此在授課上不追求知識的高深、概念的復雜,而是注重體現(xiàn)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科學精神,強調對比差異發(fā)現(xiàn)問題、利用問題引導探索,通過探索得到答案,這將會是后續(xù)太空授課和系列在軌科普教育活動堅持的原則。
葉菲菲:天宮課堂最重要的意義,是讓我們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去再現(xiàn)平時生活的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地面的生活經驗都被打破了。天宮課堂實驗打破了我們習以為常的知識體系,引起了大家與原有認知的沖突,會引起深度的思考,這樣就會引發(fā)學習行為。
記者:航天員不是簡單傳授知識,而是讓孩子們通過自己的觀察和探索找答案。我們是如何設計這些實驗的,這是怎樣一個過程?
黃偉芬:“小實驗,大道理”,實驗內容不僅是實驗現(xiàn)象的展示,更要呈現(xiàn)實驗背后的科學原理。設計實驗時,我們廣泛征求了多方意見建議,一方面從現(xiàn)有教學體系出發(fā),選取概念清晰、現(xiàn)象明顯、天地差異顯著的候選項目,緊扣中小學生教學實際,兼顧媒體傳播需求;另一方面充分考慮工程約束條件,在確保在軌航天器和航天員絕對安全的基礎上再討論項目的可行性。經多輪專家討論評審,對實驗項目的具體操作步驟和講解內容進行針對性調整,最終呈現(xiàn)給大家精彩紛呈的授課實驗項目。
太空授課是載人航天科普活動的標志性事件,后續(xù)我們也將以太空授課活動為牽引,更多地開展地面專家解讀、學生對比實驗等拓展活動,發(fā)揮好太空授課的引領作用,帶動形成一批既科學又有趣、既嚴謹又生動的科普活動。此外,面向孩子們征集的搭載實驗項目也在按計劃推進中,我相信來自孩子們的奇思妙想也將是我們后續(xù)天宮課堂的精彩一筆。
(摘編自靳曉燕《太空授課,中國科普教育的新契機》)材料三:
此次天地授課基于我國天鏈中繼系統(tǒng),也就是天鏈衛(wèi)星系統(tǒng),采用高速雙向音視頻傳輸,以天地對話等互動形式開展,艙內采用多臺高清攝像機通過中繼高速鏈路將高清視頻實時傳送至地面,地面上行兩路高清圖像送至艙內顯示器,從而實現(xiàn)雙向視頻傳輸。
王亞平通過一個大大的液晶屏幕能夠清楚地看到孩子們的一舉一動。這個大屏幕就是儀表與照明分系統(tǒng)的重要設備之一。儀表與照明分系統(tǒng)是空間站系統(tǒng)中最具有航天員參與特點的分系統(tǒng)之一,具備人機交互功能,能夠為航天員操作空間站提供交互及操作平臺,同時為航天員在軌期間的工作、生活、出艙活動、交會對接等任務提供環(huán)境照明。顯示、手控和照明等子系統(tǒng)使用的很多器件和技術非常新穎、獨特且趨于相關技術領域前沿。
(摘編自央廣網《刷屏的“天宮課堂”是如何實現(xiàn)的?》)(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天宮課堂不在于展示實驗現(xiàn)象,而在于呈現(xiàn)科學原理?!盁岜睂嶒?、“液橋”實驗、微重力下的拋物實驗都是這樣一種理念的體現(xiàn)。
B.空間站“液橋”實驗: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看到了氣液界面之間表面張力的作用,打破了地面不能完成“液橋”實驗的生活經驗。
C.空間站微重力環(huán)境下被拋出的冰墩墩沿原方向勻速前進,簡單的實驗讓學生認識到失重時物體運動的規(guī)律,符合天宮授課選擇實驗原則。
D.天宮課堂借助小實驗在科普方面發(fā)揮了很好的引領作用,啟發(fā)了孩子們的奇思妙想帶動形成了一批科普活動,讓科學不再是“霧里看花”。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天宮課堂之所以被戲稱為線上課堂的“天花板”,其中的重要原因是采用了天地對話方式,其技術水平是普通線上課堂無法企及的。
B.小實驗蘊含大道理,天宮拋物實驗驗證了牛頓的“高山大炮”思想實驗,這一思想實驗成了人造衛(wèi)星、空間站發(fā)射的重要依據。
C.天宮課堂強調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問題、利用問題引導探索,如果所選實驗不能體現(xiàn)天地差異,那么其作為天宮實驗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D.設計未來天宮課堂的項目時,在充分考慮現(xiàn)有教學體系和工程約束條件的基礎上,專家們會把大眾的意見作為重要的參考因素。
(3)三則材料都圍繞“天宮課堂”展開,但側重點不同,請簡要概括,并說明按這樣的順序編排三則材料對了解“天宮課堂”有什么好處。組卷:2引用:3難度:0.5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5分)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尋隱者
苗舒
他站在峰頂一塊橫石上,望著遠處云霧繚繞,長舒了一口氣,心想,白云生處,應是離俗之地了吧?傳說中“志盡幽深,自足云霞”的隱士們必定就在眼前這一片山林里,云深不知處。
幾年前他聽聞這座山里有隱士的時候,就起心動念了。這次他推掉一切俗事來借居山中,就是想憑機緣遇到真正的隱士。若能邂逅,哪怕說上寥寥數(shù)語,也得幾分天機,解人生種種困惑。
他沿著崎嶇的碎石山路下山往山腰處走,尋找安身的地方。來時,在山腳下他請一位騎摩托的村民把他送上山。村民笑著問他,是來當隱士嗎?他聽了哈哈大笑,若當隱士,能讓旁人知道嗎?
村民說,這幾年進山當隱士的人多了,我就見過好幾個。有的失戀了,有的破產了,來這里隱居一段日子,等狀態(tài)好轉了,仍下山去重新生活。
他聽了后說,那只能算是一種避世修行吧。
行到半山時,山路漸窄,被叢林掩映。那位載他的村民說,這里有一座他家早年遺棄的老房子,修繕一下還能居住。他踩著亂石,扒拉開茂密的灌木叢,找到了那座行將坍塌的破屋。挪石折枝將棚屋做了修葺。清晨被一陣鳥鳴聲驚醒,他出門一看,眼前視野開闊,對面的山野一覽無余。他倚著那株老柿子樹默吟古人的詩句:
閑居不問世如何,云起山門日已斜。
放鶴去尋三島客,任人來看四時花。
松醪臘醞安神酒,布水宵煎覓句茶。
山居兩日,生活處處不便,他才知道以往想象來山里汲泉水飲茶煮飯是多么可笑。他想反正自己又不是隱士,于是下山采買就成了日常事。集市上的人見是下山來的,對他都很客氣,偶爾他也聽一聽家長里短,搖頭笑笑。那些事已經離他很遙遠了。
這些日子在山中閑游,他遇到過比丘,一個年老的居士,也有不少尋常打扮的人,他們有的住茅棚,有的住破舊廟宇。偶爾碰到散居好客的人,坐在人家的屋舍茅棚前,不急不躁地喝口熱茶,聊一聊天,如遇老友,隨意且歡喜。
忽一日,他隱約聽到了琴聲,就循聲而去,看到不遠處一個石屋前,一個人站在一地的碎木屑里,給一張古琴上弦調音。他上前寒暄敘聊。那人見他饒有興趣地問,倒也欣喜,就告訴他,他曾和人學了做琴的手藝,來山里到處搜集舊材木料制琴。山下城里多有雅集,會有人來這里取琴去售賣。一張古琴能賣到數(shù)萬元,每年他能做出好幾張古琴。那人低聲說:“你若有書畫才藝,我可以讓朋友宣傳,定會有人來尋訪,引財無數(shù)。”說完詭秘一笑。
他聽著,輕撫琴弦。琴弦發(fā)出泠泠之聲。他心里忽而失落,就告辭離去。
一天晚上,沉睡正酣,忽地一條蛇掉到枕上,涼涼地貼著臉頰讓他陡然心驚。多日來食寐無定,日益憔悴,他索性搬到附近一個原始的山洞里,不再處處尋訪。這段日子他在薄土上種的蘿卜、土豆、白菜都生機盎然,再加上他認識許多野菜野果可以采摘,自給自足不用下山了。知道他心性堅定,家人也不來擾他。上山前,他是親友眼里很會生活的人,自磨咖啡,買了酒莊自己釀酒,生活富足閑適??伤彩巧倘酥袠O少數(shù)活得明白的人,“畢竟金多也頭白,算來爭得似君家”,這些他早就悟透了。如今的他,非佛非道,無欲無求,整日游離出沒在山中的溝溝壑壑間。
沒有筆墨紙硯,他就折根樹枝在地上書寫,驚喜地發(fā)現(xiàn)竟然有幾分瘦金體的韻致。他去拾柴,采花,看天上云散云聚,陰晴變幻,山中泉水漱石,洽然清越,風吹陽林,嗚嗚悲吟,“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他感到從未有過的自在與清凈。
從暮春到初冬,山居幾個月,他沒有遇到一位真正的隱士。那日天陰,他吟起“茅山東北燕山前,翁仲遺墟幾百年。時有吳人來問隱,不知唐樹已啼鵑”的詩句,愴然淚下??刺焐?,再過幾日將大雪封山,便收拾一番,黯然下山。
在家中凈須沐浴,安定了兩日。清晨,他翻開一張報紙,驀然,看到一行醒目的“山中見隱士”的粗宋標題,他還沒看文字就被壓題的照片吸引住了:山林中,一個人蓬頭亂須背了一捆柴低頭行走。即便被樹叢遮蔽,他也能清晰地認出,那首如飛蓬、形若野人的,卻是自己!
(有刪改)(1)下列對本文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按時間順序講述了“他”走進山林尋訪真隱士而不遇的故事,重點講述了“他”的山居生活,故事奇特,意蘊豐厚。
B.小說在敘事中巧妙展現(xiàn)人物的情感變化,如進山的期待,山居、閑游的隨意與歡喜,尋隱士未果的傷感,情感細膩感人。
C.小說安排做琴人的情節(jié),是為了襯托出“他”視金錢如糞土的人物形象。
D.小說語言生動活潑,文白相雜,富有文采,多處引用的古詩文契合隱逸者的生活,增添了文化內涵,豐富了人物形象。
(2)請結合全文概括小說中“他”的性格特點。
(3)小說結尾耐人尋味,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其作用。組卷:1引用:1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11分)
-
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椰子油是一種從成熟椰子肉中提取的食用油,其飽和脂肪酸含量比豬油和牛油等都要高出一倍左右,多食對心腦血管健康很不利。椰子油曾一度被吹捧為“超級食物”,然而事實上并非如此。
有人聲稱,食用椰子油可以減肥,理由是① ,而中鏈脂肪酸能夠增加飽腹感,從而讓人減少食物攝入量,而且其進入肝臟后可被快速氧化分解,所以不會導致體內脂肪積累,因此椰子油有減肥功效。其實,椰子油中還有大約一半成分是短鏈脂肪酸,因此,② 。
椰子油受到一些人吹捧的另一個原因是“抗失智”。其實,所謂椰子油可治療失智癥的關鍵也是中鏈脂肪酸。失智患者的腦細胞已經無法通過代謝葡萄糖來獲取能量,但椰子油所含的中鏈脂肪酸可以轉換成酮體,因此可能使腦細胞維持功能。不過,雖然椰子油中含有中鏈脂肪酸,但同樣含有大量飽和脂肪酸。為求減重和治療失智癥③ ,只怕會得不償失。
(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2)請用一段話對文段進行壓縮,要求使用轉折關系的句子,保留關鍵信息,表達簡潔流暢,不超過50個字。組卷:2引用:10難度:0.7
四、寫作(60分)
-
9.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有人說,“等”是一種無奈的蹉跎;有人說,“等”是一種孤獨的幸福;有人說,“等”是宇宙中不可缺少的時間法則。
面對當今社會的快節(jié)奏生活和激烈競爭,對于“等”,你有怎樣的體驗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明確文體,不寫成詩歌。③不少于800字。組卷:7引用:3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