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qū)高三(上)調研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9/17 9:0:8
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1小題,1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在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時代格局下,增強中華文明的傳播力和影響力,是在世界格局中確立中國氣派與中國風范的重要議題。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文化符號,是指蘊含某種特殊精神內涵、社會價值等的標示,是一個企業(yè)、一個地域、一個民族或一個國家獨特文化的抽象體現,是文化內涵的重要載體和形式。文化符號是中華文明精神標識的重要載體,尤其是傳統文化符號凝結著豐富的中國精神和中國價值,在世界范圍內受到廣泛的贊許和認同,其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本身就是講好中國故事的優(yōu)質素材。長期以來,我們主要注重武術、中醫(yī)、瓷器、美食等傳統文化符號的對外傳播,在國際上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大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符號,而中國當代文化符號則較少被提及或關注。這種文化符號認知失衡現象必然引起國家形象建構的偏頗。國家形象的建構和傳播具有延展性,既需要傳統文化符號深厚的歷史內涵作為基礎,也需要在國際傳播格局中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與拓展國家文化符號系統。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巨大成就,更需要與之匹配的當代文化符號講好中國的現代化故事。向世界展現全面立體的中國,需要傳統文化符號與當代文化符號“同頻共振”的協同敘事。
從實際問題出發(fā),我們需要正面審視當代文化符號在講好中國故事方面存在的短板,如此才有可能尋求解決問題的答案。其中首要的問題,就是中國當代文化符號尚未建構起明確的敘事框架。通俗來說,我們過去主要依賴傳統文化符號傳播國家形象,在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夫力發(fā)展經濟建設,忽略了文化創(chuàng)新,并未建構起相應的文化符號系統。當我們大力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建構中國話語和敘事體系的時候;才發(fā)現當代文化符號的散亂、羸弱甚至闕如導致了中國現代化敘事的巨大困境。因此,非常有必要從“文化自覺”的立場對中國當代文化符號進行反思,我們需要了解哪些是能夠代表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文化符號,它們在表達中國精神、中國價值和中國力量方面存在哪些短板,如何賦予中國當代文化符號更豐富的故事內容和價值倫理,使其成為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抓手。
除了對中國當代文化符號的存在現狀進行梳理之外,還需要追問“當代文化符號講好中國故事的內容是什么”。中國式現代化創(chuàng)造了政治、經濟、科技領域令世界矚目的成就,然而我們在這個過程中創(chuàng)造的當代文化符號,例如高鐵、微信、春晚、網絡小說、地標建筑等卻講不出精彩的故事就導致“有理說不出”“說了傳不開”的困境。這就需要我們從當代歷史語境中仔細爬梳,挖掘那些可能被遮蔽但卻有價值、能夠引起人們情感共鳴的故事。
當代文化符號講好中國故事,價值觀的訴求和表達同樣重要。中國當代文化符號在國際傳播中的失語現象,很重要的原因是講述的中國故事與當代世界關注的議題與價值之間存在偏差。共同的價值觀是國際社會合作的前提,我們向國際社會講述中國故事,就是希望通過故事蘊含的價值尋找多元文明的最大公約數,通過故事達成彼此理解和價值觀的共識,這是構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由之路。
為此,一方面,我們可以思考當代文化符號在講好中國故事的過程中如何與具有世界性意義的文化符號相互融合。例如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閃亮的雪花》這個節(jié)目,“鴿子”“雪花”“心形”“橄欖枝”等要素代表了全人類對和平、友愛、互助、合作的共同價值訴求,自然能夠引起全世界觀眾的情感共鳴。另一方面,節(jié)目中的青花瓷、中國結、剪紙、中國紅等獨具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的符號元素同樣令人矚目。這說明,中國傳統文化符號與當代文化符號之間可以通過特定的表達形式實現價值的融合與共通,中國傳統文化符號蘊含的宇宙觀、國際觀、社會觀和道德觀為當代文化符號講好中國故事提供了寶貴的思想源泉。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傳統優(yōu)秀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chuàng)新成果傳播出去?!眰鹘y文化符號與當代文化符號唱好“雙簧戲”,中國故事才能講得更精彩。
(摘編自馮月季《當代文化符號如何講好中國故事》,有改動)(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世界格局中確立中國氣派與中國風范是重要議題,所以我們要增強中華文明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B.當代文化符號的散亂、羸弱甚至闕如導致了中國現代化敘事的巨大困境,導致難以講好中國的現代化故事。
C.當代文化符號在講好中國故事方面的根本問題是中國當代文化符號尚未建構起明確的敘事框架。
D.找到當代文化符號后,還要挖掘其蘊含的價值、編寫能夠引起人們情感共鳴的故事,避免“有理說不出”的困境。
(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關于“文化符號”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華爾街、好萊塢、NBA、迪斯尼、硅谷、哈佛大學是美國的文化符號;陶瓷、絲綢、大熊貓是中國的文化符號。
B.按照能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能弘揚中國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的標準,“袁隆平與雜交水稻”可以是中國當代文化符號之一。
C.世界的文化符號可以交流融合,達成彼此理解和價值觀的共識,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就是很好的例子。
D.文化符號是講好一個國家故事的重要載體,所以文化符號的構建比如何講好國家故事更加重要。
(3)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全文采用了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對“當代文化符號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展開深入的分析。
B.文章第三段到第六段是論述了“如何用當代文化講好中國故事”這一論點,其中第六段是對第五段的具體深入論述。
C.最后一段運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閃亮的雪花》這個節(jié)目作為例證,證明了提煉當代文化符號內涵的重要性。
D.結尾采用“唱好雙簧戲”的比喻,生動地論證了傳統文化符號與當代文化符號緊密配合才能更好提煉當代文化符號的內涵。
(4)根據全文內容,給“當代文化符號”下定義。
(5)由新華社記者周樹春等聯合采寫的《別了,“不列顛尼亞”》,是一篇寫香港回歸的報道。該報道在海內外引起極高的關注,并選入部編高中語文教材。結合上面閱讀材料,分析為什么這個中國好故事講述效果好。組卷:14難度:0.5
(二)現代文閱讀II(本題共1小題,1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五題。
駱駝祥子(節(jié)選五)老舍 是呀,這是真的,他的車哪里去了?大家開始思索。但是替別人憂慮總不如替人家喜歡,大家于是忘記了祥子的車,而去想著他的好運氣。過了些日子,大伙兒看祥子仍然拉車,并沒改了行當,或買了房子置了地,也就對他冷淡了一些,而提到駱駝祥子的時候,也不再追問為什么他偏偏是“駱駝”,仿佛他根本就應當叫作這個似的。
祥子自己可并沒輕描淡寫的隨便忘了這件事。他恨不得馬上就能再買上輛新車,越著急便越想著原來那輛。一天到晚他任勞任怨的去干,可是干著干著,他便想起那回事。一想起來,他心中就覺得發(fā)堵,不由的想到,要強又怎樣呢,這個世界并不因為自己要強而公道一些,憑著什么把他的車白白搶去呢?即使馬上再弄來一輛,兩知不再遇上那樣的事呢?
他覺得過去的事像個盤夢,使他幾乎不敢再希望將來。有時候他看別人喝酒吃煙跑土窯子,幾乎感到一點羨慕。要強既是沒用,何不樂樂眼前呢?他們是對的。他,即使先不跑土窯子,也該喝兩盅酒,自在自在。煙,酒,現在仿佛對他有種特別的誘力,他覺得這兩樣東西是花錢不多,而必定足以安慰他;使他依然能往前苦奔,而同時能忘了過去的苦。
可是,他還是不敢去動它們。他必須能多剩一個就去多剩一個,非這樣不能早早買上自己的車。即使今天買上,明天就丟了,他也得去買。①這是他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不拉著自己的車,他簡直像是白活。他想不到作官,發(fā)財,置買產業(yè);他的能力只能拉車,他的最可靠的希望是買車;非買上車不能對得起自己。他一天到晚思索這回事,計算他的錢;設若一旦忘了這件事,他便忘了自己,而覺得自己只是個會跑路的畜生,沒有一點起色與人味。無論是多么好的車,只要是賃來的,他拉著總不起勁,好像背著塊石頭那么不自然。就是賃來的車,他也不偷懶,永遠給人家收拾得干干凈凈,永遠不去胡碰亂撞;可是這只是一些小心謹慎,不是一種快樂。是的,收拾自己的車,就如同數著自己的錢,才是真快樂。他還是得不吃煙不喝酒,爽性連包好茶葉也不便于喝。在茶館里,像他那么體面的車夫,在飛跑過一氣以后,講究喝十個子兒一包的茶葉,加上兩包白糖,為是補氣散火。當他跑得順“耳唇”往下滴汗,胸口覺得有點發(fā)辣,他真想也這么辦;這絕對不是習氣,作派,而是真需要這么兩碗茶壓一壓。只是想到了,他還是喝那一個子兒一包的碎末。有時候他真想責罵自己,為什么這樣自苦;可是,一個車夫而想月間剩下倆錢,不這么辦怎成呢?他狠了心。②買上車再說,買上車再說!有了車就足以抵得一切!
③對花錢是這樣一把死拿,對掙錢祥子更不放松一步。沒有包月,他就拉整天,出車早,回來的晚,他非拉過一定的錢數不收車,不管時間,不管兩腿;有時他硬連下去,拉一天一夜。從前,他不肯搶別人的買賣,特別是對于那些老弱殘兵;以他的身體,以他的車,去和他們爭座兒,還能有他們的份兒?現在,他不大管這個了,他只看見錢,多一個是一個,不管買賣的苦甜,不管是和誰搶生意;他只管拉上買賣,不管別的,像一只餓瘋的野獸。拉上就跑,他心中舒服一些,覺得只有老不站住腳,才能有買上車的希望。一來二去的駱駝祥子的名譽遠不及單是祥子的時候了。有許多次,他搶上買賣就跑,背后跟著一片罵聲。他不回口,低著頭飛跑,心里說:“我要不是為買車,決不能這么不要臉!”他好像是用這句話求大家的原諒,可是不肯對大家這么直說。在車口兒上,或茶館里,他看大家瞪他;本想對大家解釋一下,及至看到大家是那么冷淡,又搭上他平日不和他們一塊喝酒,賭錢,下棋,或聊天,他的話只能圈在肚子里,無從往外說。難堪漸漸變?yōu)樾邜?,他的火也上來了?bdo class="mathjye-underline">④他們瞪他,他也瞪他們。
想起乍由山上逃回來的時候,大家對他是怎樣的敬重,現在會這樣的被人看輕,他更覺得難過了。獨自抱著壺茶,假若是趕上在茶館里,或獨自數著剛掙到的銅子,設若是在車口上,他用盡力量把怒氣納下去。他不想打架,雖然不怕打架。
大家呢,本不怕打架,可是和祥子動手是該當想想的事兒,他們誰也不是他的對手,而大家打一個又是不大光明的。勉強壓住氣,他想不出別的方法,只有忍耐一時,等到買上車就好辦了。有了自己的車,每天先不用為車租著急,他自然可以大大方方的,不再因搶生意而得罪人。這樣想好,他看大家一眼,仿佛是說:咱們走著瞧吧!
(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祥子和《祝?!分械南榱稚┯邢嗨频娜宋镄愿瘛蠈嵄痉?、勤勞、強壯;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也有相似之處。
B.從選文看出,祥子從來沒有放棄過重新買一輛屬于自己的車的想法,因為擁有自己的車是他的希望和宗教。
C.祥子寧可飽受冷眼與孤立,也不肯向眾人解釋他搶生意的原因,可見他是一個很要強、有自尊心的人。
D.本文的“眾人”與《阿Q正傳》里“未莊的閑人”不完全相同,“眾人”對祥子搶老弱病殘的生意,還有著樸素的是非觀。
(2)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①處句子中運用逗號而不是頓號,使得“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能獨立成句,更強調買車對祥子的重要性。
B.②處運用了反復的表現手法,寫出了祥子的心理活動,突出他逼自己壓下享受生活的念頭,省錢買車的心理。
C.③處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前面部分內容寫祥子為了買車省吃儉用,接下來寫祥子為了買車不顧一切掙錢。
D.④連用兩個“瞪”。第一個“瞪”表現眾人對祥子搶生意的不滿;第二個“瞪”表現祥子對眾人的敵意和搶別人生意的理直氣壯。
(3)全知視覺是小說創(chuàng)作常用的敘述形式,故事的敘述者知道所有角色的思想和感受,故事中的情節(jié)和人物關系都能夠被全面而深入地描繪。本文是如何體現全知視覺的特點,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
(4)讀書小組要為此文開展以“命運?性格?環(huán)境”為話題的專題談論會。請圍繞話題寫出你的三條發(fā)言提綱。組卷:3難度:0.5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
6.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復興中學高三(1)班的許老師讓學生認真研讀《紅樓夢》中香菱講詩的內容。他說,香菱鑒賞詩歌的方法和我們品讀一般文學作品的方法是( ?。┑?,請大家閱讀下面文段,談談香菱如何品詩。
……黛玉笑道:“正要講究討論,方能長進。你且說來我聽?!毕懔庑Φ溃骸皳铱磥?,詩的好處,有口里說不出來的意思,想去卻是遇真的。有似乎無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摈煊裥Φ溃骸斑@話有了些意思,但不知你從何處見得?”香菱笑道:“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聯云:‘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雭頍熑绾沃??日自然是圓的:這‘直’字似無理,‘圓’字似太俗。合上書一想,倒像是見了這景的。若說再找兩個字換這兩個,竟再找不出兩個字來。再還有‘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這‘白’‘青’兩個字也似無理。想來,必得這兩個字才形容得盡,念在嘴里倒像有幾千斤重的一個橄欖。還有‘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這‘余’字和‘上’字,難為他怎么想來!我們那年上京來,那日下晚便灣住船,岸上又沒有人,只有幾棵樹,遠遠的幾家人家作晚飯,那個煙竟是碧青,連云直上。誰知我昨日晚上讀了這兩句,倒像我又到了那個地方去了。”
……
宋子杰同學閱讀后,覺得香菱品詩中很注重品讀用得精妙的字詞。
王丹辛同學補充說,_____,這跟老師引導我們要分析出“漫江碧透”“魚翔淺底”中的“碧”“翔”的做法一樣的。
于文迎同學則從香菱品讀字詞的方法上總結說,_____,所以能與詩歌共情。
①徐老師表彰大家分析得很好,②并歸納說,除了聯想這種思維方式,③古詩詞品讀煉字很重要的方法是替換對比法,④即替換詩中的關鍵詞,⑤為了在對比中體會不同的詞對描寫景物、表達感情、體現詩意的不同效果的目的。
(1)將下列成語填入文中括號內,恰當的一項是
A.大同小異
B.不約而同
C.不謀而合
D.殊途同歸
(2)下列句子中的“難為”和“難為他怎么想來!”中的“難為”,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他要難為我,我不敢進去。
B.她難為地說還是明天吧。
C.難為你想得周全。
D.她不愿意去,那就別再難為她了。
(3)文中畫波浪線的語句中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標出原句序號后再做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稍鰟h少量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
(4)請在橫線處根據上下文補寫恰當的句子,要求內容正確貼切,語意完整連貫,每處不超過15字。
(5)老師邀請你用替換對比思維,通過替換“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中的一個關鍵詞,對比表達效果,體會原句的妙處。要求語言流暢,不超過60個字。組卷:5難度:0.6
四、寫作(60分)
-
7.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世說新語》記載,7歲的王戎并沒有因為小朋友們競相采摘路邊的李子而跟從,他解釋自己安然不動的原因是“從眾”,信從前人的經驗——樹長在路邊,還有這么多李子,肯定是苦李。而元代的集賢殿大學士許衡盛夏時經過河陽,雖然口渴難忍,但卻沒有像眾人那樣去摘食路邊無主梨樹上的果子,他解釋自己不為所動、“逆眾”的原因是——梨無主,吾心獨無主乎?
“從眾”與“逆眾”是社會生活中常見的兩種相反的心理趨向和行為取向,但應該做出何種選擇,卻能引起我們的深思。
以上材料對我們頗具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18引用:7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