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人教部編版必修上冊《第10課 勸學》2022年同步練習卷(27)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文體知識

  • 1.《勸學》節(jié)選自《
     
    》,此書是記載
     
    末期思想家
     
    言行的書,由其本人及其門人所著,是
     
    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

    組卷:15引用:1難度:0.8

二、字詞句知識

  • 2.通假字。(找出通假字并寫出本字)
    ①雖有槁暴
     

    ②輮以為輪
     

    ③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④君子生非異也
     

    組卷:4難度:0.8
  • 3.古今異義。
    ①輮以為輪(古:
     
    ;今:
     

    ②而絕江河(古:
     
    ;今:
     

    不能十步    (古:
     
    ;今:
     

    ④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   (古:
     
    ;今:
     

    就礪則利(古:
     
    ;今:
     

    組卷:10引用:2難度:0.9
  • 4.詞類活用(用英文代號加箭頭表示,如①)
    以為輪    (v→使v)     ⑥其中規(guī)   
     

    ②故木受繩則
     
           ⑦金就礪則 
     

    參省乎己  
     
       ⑧登而招   
     

    ④非能也    
     
              ⑨飲黃泉   
     

    食埃土    
     
         ⑩積成德   
     

    組卷:4引用:1難度:0.7
  • 5.特殊句式。(在括號內寫出句式代碼)
    A.判斷句 B.被動句 C.省略句 D.賓語前置句 E.定語后置句 F.狀語后置句 G.主語后置句
    ①青,取之于藍
     

    ②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③用心一也
     

    ④輮以為輪    
     

    ⑤善假于物也
     

    ⑥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組卷:3引用:1難度:0.7

  • 16.閱讀下面兩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君子曰:學不可以。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也,而聞者。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1)解釋文中加點字的意思。
    ①已
     

    ②中
     

    ③就
     

    ④疾
     

    ⑤彰
     

    ⑥絕
     

    (2)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
    ①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車柔使之然也。
    ②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③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3)這兩段文字通過設喻方式,列舉許多常見的生活現象是為了說明一個什么道理?

    組卷:1難度:0.8
  • 17.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積土成山,風雨興;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解釋文中加點字的意思。
    ①焉
     

    ②跬
     

    ③駕
     

    ④黃泉
     

    (2)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
    ①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②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③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這段文字從學習的態(tài)度和方法的角度論述了“
     
    ”的中心論點。
    (4)把這段文字在原文中用“//”分成三層,并且概括每層的要點。
    答:要點一:說明
     
    ;要點二:說明
     
    ;要點三:說明
     
    。
    (5)這段文字主要運用了哪兩種論證方法?各有什么好處?請各舉一例加以簡要說明。

    組卷:4引用:1難度:0.8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