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下)《第5單元 工業(yè)革命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2021年單元測試卷(47)
發(fā)布:2024/11/19 6:0:2
一、單選題
-
1.壟斷組織出現的實質是( ?。?/h2>
組卷:19引用:3難度:0.7 -
2.隨著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進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yè)結構發(fā)生的最大變化是( )
組卷:10引用:11難度:0.9 -
3.與工業(yè)革命時英國的“一枝獨秀”相比,第二次工業(yè)革命“遍地開花”,這主要是由于( )
組卷:0引用:2難度:0.7 -
4.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說“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tǒng)治中所創(chuàng)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時代創(chuàng)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當時的生產力發(fā)展成就有( )
①機器的采用
②輪船的行駛
③內燃機的創(chuàng)制
④有線電話的發(fā)明組卷:2引用:3難度:0.7 -
5.1791年,美國人漢密爾頓在《關于制造業(yè)的報告》中譴責英國對美實施帆篷布和亞麻布傾銷;1814年,美國人又指責英國制造商和貿易公司聯合起來在美國傾銷商品,力圖摧毀美國獨立戰(zhàn)爭以來發(fā)展起來的產業(yè)。據此可知,這一時期( ?。?/h2>
組卷:22引用:11難度:0.6 -
6.1876年,美國慶祝獨立100周年的時候,在費城舉辦國際博覽會,有37個國家參展,當時清政府也派出了展覽團。在這次博覽會上,英國展出最新的蒸汽機車。美國展出大功率電動機和發(fā)電機,德國展出加工槍炮的精密機床,中國展出的是純銀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腳繡花鞋。由此不能說明( ?。?/h2>
組卷:9引用:7難度:0.9 -
7.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在促進生產力發(fā)展的同時,也導致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工業(yè)結構變化,其最主要表現在( ?。?/h2>
組卷:4引用:2難度:0.6
三、材料分析題
-
2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烏托邦的制度正和歐洲各國的制度相反,它是沒有私有制的制度。這樣的對比,就其本身來說,在社會政治作品中并不新奇;我們已經說過,許多古代思想家也都作過這種對比。但是,莫爾在《烏托邦》中抱定的任務是具體地說明:怎樣在沒有私有制的條件下,根據平等原則來組織社會生產。
--維?彼?沃爾金《<烏托邦>的歷史意義》材料二:從3月18日起,先前被抵抗外敵侵犯的斗爭所遮蔽了的巴黎運動的階級性質,便以尖銳而純粹的形式顯露出來了。因為公社委員幾乎全都是工人或公認的工人代表……這些決議,要么是規(guī)定實行共和派資產階級只是由于怯懦才不敢實行的、然而卻是工人階級自由行動的必要前提的那些改革,例如實行宗教對國家而言純屬私事的原則;要么就是直接代表工人階級的利益,有時還深深地觸動了舊的社會制度。但是在一個被圍困的城市內,實行這一切措施最多只能作出一個開端。
--《法蘭西內戰(zhàn)》材料三:同時,巴黎的共和黨人和社會主義者組成了他們自己的革命政府--所謂巴黎公社--與凡爾賽的國民議會相對抗。國民議會于是召回國家軍隊攻打巴黎。在兩個月的交戰(zhàn)之后,公社被鎮(zhèn)壓了,國民議會的權威在全法國得到了承認。上萬的巴黎工人被維持“秩序和安全”的部隊殘酷地殺害了。工人階級受到威嚇;農民和資產階級得勝了。巴黎不再可怕了。
--《世界史》(1)最早解決材料一“莫爾任務”的是哪一理論?這一理論誕生的標志是什么?有何重大意義?
(2)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二中巴黎運動的性質是什么。為什么?“這一切措施最多只能作出一個開端”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概括材料三中巴黎公社失敗的原因。分析巴黎公社的歷史意義。組卷:0引用:6難度:0.5 -
2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自15世紀末以來,英國人口有了較快增長,舊有的耕作制度已不能滿足人日益增長對農產品的需求。地理大發(fā)現后,隨著羊毛價格上漲和養(yǎng)羊業(yè)的刺激以及工業(yè)增長和城市發(fā)展對農產品需求的擴大,圈地運動迅速興起,這是一場消滅封建領主土地所有制的農業(yè)革命。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后,議會獲得暢通無限的立法權,議會不斷頒布新法令,加速了圈地運動的發(fā)展,這樣,英國新貴族土地私有制逐步確立,這些都為英國農業(yè)資本主義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到18世紀后半期,采用雇傭勞動的租佃制農場經營方式在英國農村中逐步居于統(tǒng)治地位,經濟領域一場更大規(guī)模的革命在英國悄悄醞釀……
--摘編自高德步《中外經濟簡史》材料二:美國無疑將變成一個帝國,但并不是歷史上羅馬帝國、中華帝國、阿拉伯帝國、蒙古帝國和俄羅斯帝國那種單純幅員擴張所形成的帝國,也不是英法等歐洲國家那種建立在直接控制基礎上的殖民帝國,而是一種新型的帝國。它以強大的生產能力和貿易能力為基礎,要求其商品和影響力能夠自由進入世界各地,同時盡可能地減少對海外領土的直接控制以便節(jié)約政治和財政成本。用一句話歸納,美國作為一個國家是有邊界的,作為帝國則是無邊界的。這種帝國發(fā)展的邏輯正是無孔不入的資本的邏輯。
不論是否有意,美國的海軍擴建一開始就不是針對英國海上霸權的,甚至可以說美國從未認真考慮過和英國進行一場海上較量。一些國會議員雖然叫嚷“美國艦隊應該主宰大西洋西部和太平洋東部”,但在實際部署上,美國海軍在大西洋方向完全處于防御態(tài)勢,其戰(zhàn)略構想以默認英國皇家海軍對大西洋的控制為前提。這一點是與德國1897年以后海軍擴建最大的區(qū)別,后者的矛頭恰恰明確指向英國。
--摘編自徐棄郁《帝國定型:美國的1890--1900》(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5世紀末到18世紀英國農業(yè)經濟體制發(fā)生的重大變化及其形成因素。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美國崛起方式不同于傳統(tǒng)大國的地方,并分析其影響。組卷:2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