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年海南省東方市高考語文質檢試卷(B卷)

發(fā)布:2024/12/20 5:30:4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追求真善美是文藝的永恒價值。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讓人動心,讓人們的靈魂經受洗禮,讓人們發(fā)現(xiàn)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靈的美。一首短短的《游子吟》之所以流傳千年,就在于它生動謳歌了偉大的母愛。蘇東坡稱贊韓愈“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講的是從司馬遷之后到韓愈,算起來文章衰弱了八代。韓愈的文章起來了,憑什么呢?就是“道”,就是文以載道。我們要通過文藝作品傳遞真善美,傳遞向上向善的價值觀,引導人們增強道德判斷力和道德榮譽感,向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只要中華民族一代接著一代追求真善美的道德境界,我們的民族就永遠健康向上、永遠充滿希望。
          文藝創(chuàng)作不僅要有當代生活的底蘊,而且要有文化傳統(tǒng)的血脈?!扒竽局L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敝腥A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wěn)腳跟的堅實根基。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是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題中應有之義。如果“以洋為尊”“以洋為美”“唯洋是從”,把作品在國外獲獎作為最高追求,跟在別人后面亦步亦趨、東施效顰,熱衷于“去思想化”“去價值化”“去歷史化”“去中國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絕對是沒有前途的!事實上,外國人也跑到我們這里尋找素材、尋找靈感,好萊塢拍攝的《功夫熊貓》《花木蘭》等影片不就是取材于我們的文化資源嗎?
          中華民族在長期實踐中培育和形成了獨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規(guī)范,有崇仁愛、重民本、守誠信、講辯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有自強不息、敬業(yè)樂群、扶正揚善、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傳統(tǒng)美德。中華美學講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講求言簡意賅、凝練節(jié)制,講求形神兼?zhèn)?、意境深遠,強調知、情、意、行相統(tǒng)一。我們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展現(xiàn)中華審美風范。
          傳承中華文化,絕不是簡單復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辯證取舍、推陳出新,摒棄消極因素,繼承積極思想,“以古人之規(guī)矩,開自己之生面”,實現(xiàn)中華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
    (摘編自《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材料二:
          美學是藝術理論的跨學科討論,幾乎等于“藝術哲學”。哲學有很多學派,也有很多傳統(tǒng),在討論藝術時各有不同的觀點。因此有“現(xiàn)象學美學”“存在論美學”“分析美學”等,也有“中國傳統(tǒng)美學”?!胺柮缹W”就是用符號學的觀點和方法來進行藝術的哲學思考。
          符號學是專門研究意義的學問。符號學并不是“舶來品”或“西學”,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符號學大國。《周易》是全世界第一個試圖解釋世界任何變化的一套符號體系;先秦諸子都研究社會中的意義活動,只是名家和墨家用力更深;漢代的陰陽五行哲學滲透到生活的各方面;南北朝與隋唐佛教開始繁榮,佛理(尤其是因明學、唯識學、禪學)中符號思想非常豐富,直接影響了宋明理學、心學及清代學術。這些富厚的意義理論遺產,使得今日符號學在中國頗為興盛。
          為什么我們要特別討論符號美學呢?因為符號學的目標與當代藝術學要解決的問題非常契合。符號,是“被認為攜帶意義的感知”,任何意義都必須由可感知的符號來承載、傳播、解釋。用符號學研究藝術,就是追問藝術令人眼花繚亂的形式究竟有什么意義,藝術處理意義有什么共同規(guī)律。
          給予藝術的意義最重要地位的或許是黑格爾。他的《美學》第二卷,開場標題就是“(藝術)象征作為符號”,所謂“象征性”就是特殊的符號品質。這也是當今藝術發(fā)展提出的最迫切問題:藝術有什么意義?隨著中國經濟越來越繁榮,藝術家的創(chuàng)新越來越引人注目,大量新的藝術樣式出現(xiàn)。藝術實踐不斷突破自身,給藝術研究帶來巨大挑戰(zhàn)。近年有學者提出藝術研究的“后符號學”甚至“反符號學”,目的是處理藝術文本中大量混亂、非理性、不可說的部分。事實上,這兩種提法只是擴展了符號學藝術研究的范圍,使之適應后現(xiàn)代文化的實踐。
          當代文化迫切需要新的美學的另一個原因,是藝術在當代社會潮水般溢出,無孔不入地滲入生活的各個方面。在日用商品別出心裁的包裝與廣告上、在私人與公共設施爭奇斗艷的裝修上、在建筑的多姿多彩上、在城市公共空間的設計上、在節(jié)慶與其他儀式眼花繚亂的裝飾上、在越來越多的旅游勝地的策劃與推廣上……藝術化的商業(yè)活動(不僅是商品)幾乎無處不在。這些以盈利為目的的產業(yè),為什么需要藝術呢?因為當今的經濟活動,很少有不依靠“藝術”增光添彩的,很少有活動不以“藝術”作為競爭的砝碼。“藝術”增加商品自身價值,增添生活意義,但無法否認利潤是首要的考慮,這點無法回避,也不需要遮掩。這也給當代藝術研究提出了新的課題,其重要性不亞于上文討論的“藝術”。
          出現(xiàn)這個局面,是文化問題、社會問題,還是經濟問題?或許都是。那么它還是一個符號美學問題嗎?答案為更應當是。因為符號學本來就是注視社會文化的,只有用符號美學的意義發(fā)生與闡釋理論,才能仔細分析藝術意義滲入社會的具體途徑。
    (摘編自趙毅衡《時代呼喚符號美學的繁榮發(fā)展》)(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藝術的最高境界是打動人心、洗滌靈魂,讓人們發(fā)現(xiàn)美,文藝作品要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引導人們追求真善美,不斷提高道德修養(yǎng)。
    B.哲學的眾多學派和傳統(tǒng)對于藝術的觀點不同,所以產生了“現(xiàn)象學美學”“存在論美學”“分析美學”“中國傳統(tǒng)美學”等美學思潮。
    C.符號是“被認為攜帶意義的感知”,符號學是專門研究意義的學問,而符號美學就是用符號學的觀點和方法進行藝術的哲學思考。
    D.因明學、唯識學、禪學等佛理中符號思想極為豐富,不僅直接影響了宋明理學、心學及清代學術,而且使今日符號學在中國頗為興盛。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華民族獨特的思想理念、道德規(guī)范及中華美學等對當今文藝創(chuàng)作仍大有裨益。
    B.傳承中華文化,要促進其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而非簡單復古或盲目排外。
    C.近年有學者提出的“后符號學”和“反符號學”擴展了符號學藝術研究的范圍。
    D.“藝術”可增加商品自身價值,因而首要考慮利潤成為當代藝術研究的新課題。
    (3)下列選項,最不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一第一段觀點的一項是
     

    A.《覺醒年代》導演張永新說:“一部優(yōu)秀的重大主題影視作品如何打動人心,尤其打動年輕人,說到底就是真心、真情、真感動?!?br />B.《包法利夫人》是十九世紀中葉法國社會的一幅現(xiàn)實主義畫卷,福樓拜苦心創(chuàng)作了四年多時間,正反兩面的草稿寫了1800頁,而完稿時不到500頁。
    C.《山海情》描繪出扶貧路上一個個鮮活生動的故事和人物,在體現(xiàn)主題的同時又串聯(lián)起角色的親情、愛情、友情等話題,引發(fā)觀眾的情感共鳴。
    D.電影《跨過鴨綠江》全景式展現(xiàn)了橫跨兩年零九個月的抗美援朝戰(zhàn)爭,引領廣大觀眾深刻銘記這一艱辛歷程,進一步凝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
    (4)“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出自魏征的《諫太宗十思疏》,材料一引用這句話說明了什么?請簡要分析。
    (5)材料二為什么說“時代呼喚符號美學的繁榮發(fā)展”?請簡要分析。

    組卷:10引用:7難度:0.5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自將磨洗【注】
    朱以撒
          ①這座海中的小島,往日摩肩接踵的人流如同潮水般退走了,進入岑寂。誰也不知道,下一撥的人潮,什么時候會又一次洶洶而來。
          ②我在這個島上最高處的一個酒店住下。唯住下來的人在憑欄看夕陽時顯示出了悠閑和慵懶,和匆匆趕往碼頭出島的人形成對比——心境就是如此,在這個沒有車馬的島上,看一個人的步履,就可以知道他的心境是平和還是急切。
          ③離我上次登日光巖,過去了很長一段時間。那一年高考前,我取道這個濱海城市,準備回老家復習一個月。我上到巖頂的時候,看到滿滿蕩蕩的海水,不覺有點頭暈——決定參加高考以來,睡眠如此之少,看人看物都是迷迷蒙蒙。日子就像變動不居的水,不曾安穩(wěn)過。登高的確可以望遠,但是遠望也望不到即將到來的高考命數如何。那是一個晴朗的午后,可見度非常好,我的內心卻濃云密布難以廓清。這一次登臨則是清晨,一路無人,拐了幾個彎,拾級而上,毫不費勁已到頂點。四望還是海水,無邊無際,和當年我看到的毫無二致。想著當年憂心忡忡,現(xiàn)在卻早已完成學業(yè)成為教授了。這其中無數的情節(jié),都濃縮在兩次登高的中間,已無從細數——一個人的追求成功了,就沒有必要回顧,只是覺得和那次最大的差異就是神清氣爽。
          ④一個島的韻致,是那么多老建筑給予的。本土的、西洋的、南洋的,當初是用來居住的。那時的人物都隱于別墅之后了,別墅成了他們的化身。海風吹雨,常年澆淋,目之所及都是滄桑容顏。比較的本領是與生俱來的。有的別墅崢嶸突兀,惜地如金,便密集排列;有的別墅則不吝留白,草坪延伸,花籬巧設,以此見閑逸之趣。如果細加琢磨,建筑就是各色人等,以獨異見出,連同情性、趣好。一些別墅門洞大開,另一些別墅塵封已久,濃蔭匝地,葉滿庭除??梢酝茰y多年關門的內部是怎樣一種衰颯——建筑的不可移易,注定在此矗立,也在此傾圮。主人的后代星散,有自己不同以往的生活,別墅的空置表明倫常生活早生變故。甚至再過幾代,都記不清祖上有一座崔巍的建筑立于此地。日子就是這樣,以變數讓人目瞪口呆。
          ⑤很多年前,我憧憬在這個月光如水的小巷里漫步,微風輕拂,樹影婆娑,會有叮叮咚咚的琴聲越過別墅的圍墻,如珠玉躍動出來。那么,這樣的夜色就太有詩意了。憧憬多半是虛空的,不必強求這個擁有眾多世界級的鋼琴的小島,一定要有琴聲作為引領。四周靜寂里,稀疏的腳步聲,由近而遠——那些從小島上走出去的鋼琴少年,后來都非同尋常。這也使琴聲和島聯(lián)系起來,對島上的聲響有特別的期待,由琴聲想到優(yōu)雅、天才想到涵養(yǎng)——如果能源源不斷地有這樣的天才少年出現(xiàn)就好了,很多美好被人寄予很大的希望,就是抽刀也不能斷流那般,一直向前??墒乾F(xiàn)實并非如此,沒有就沒有了,不趕緊看、趕緊聽,就成絕景、絕響。人這一生總是想抓住一些大的、重要的,所聽所看談不上什么大事,卻也要及時,若風景凋敝、聲響隨風飄散,那時捕捉純屬枉然。時日過往,帶走了一些聲響,讓期待的人悵然若失;繼之而起的另一些聲響,與之相比又有天壤之別。
          ⑥島上無車馬,想多看些景物,就得不吝腳力,上臺階,下臺階,上上下下,沒完沒了。來島上行走的自由主義者,常常不屑于結隊組團,一個人背著行囊,任己意而行。行走顯示了自由,腳力是不必倚仗他人的,于是去了一些眾人未能去之處——總是有一些原因,一些所在為人不知,或者安全不具,反而成全了這些自由行走者,使視覺抵達內部,獲得欣喜或者驚恐??偸嵌鄶等丝吹搅藢こ#贁等丝吹搅水惓?。人的自由體現(xiàn)在行走中,就是摒棄他人的安排,率性是行走最高的境界。行走還是本乎快樂的——在一個出了家門就要行走的島上,每一個人都要打消借力的念頭由于不求人,行于所當行,也就無須看人眼色,一身輕松了。覺得人生若常如此,甚好。
          ⑦風是看不到的,我們只能從倒伏的大樹、翻飛的瓦片和洪波涌起的海面測量它狂怒的等級。既然選擇一個島作為棲身之地,就要坦然接受,在狂風縱橫之后,走出家門,收拾一地殘破。動蕩無休的海水終日沖灌島嶼的邊緣,一撥海水流遠了,另一撥海水又臨近了,試圖從邊緣啃噬起,涌入核心。建筑越來越密集,物質材料越來越厚重,抵擋了海水的不懈進退,使人在俗世日子里不必小心翼翼,擔驚受怕。安全產生美感,汪洋中的陸地就是為了美感的產生而設置的——是陸地的凝固,使人可以不用再像遷徙的鳥了。
          ⑧一個行者的島上時光一定不會太長久,陌生感催促他不停地走,不停地看,看到既往的絢麗和此時的素淡,既往的沉實和此時的虛空。對一個曾經具備優(yōu)雅風范的島嶼,我還是有所期待的——盡管我說不清,究竟在期待什么。
    (有刪改)【注】出自唐代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頭從海中的小島因摩肩接踵的人流潮水般退走之后所呈現(xiàn)的岑寂寫起,為下文營造了一種靜寂的氛圍。
    B.島上的老建筑有著各色風格,里面居住的人也各不相同,但隨著時間推移,如今都變得滿目滄桑,令人無限感慨。
    C.在小島行走,率性而行是自由的,它無須借力,更無須看人眼色,有與結隊組團的人不一樣的體驗,體現(xiàn)了生活哲理。
    D.結尾寫作者對曾具備優(yōu)雅風范的島嶼的期待之感,但這種期待又說不清楚,表現(xiàn)了作者迷茫、矛盾的復雜心理狀態(tài)。
    (2)關于文中第⑤段島上琴聲的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如珠玉躍動出來”運用通感,用形象的語言將感覺轉移,突出了琴聲的靈動。
    B.于月光如水的小巷漫步,叮咚的琴聲與微風、樹影相融,會讓作者感受到詩意。
    C.由琴聲聯(lián)想到彈琴少年的出眾、優(yōu)雅、涵養(yǎng),寄寓了作者對美好的期待之情。
    D.作者將琴聲與現(xiàn)實觀照,指出現(xiàn)實中缺少這種美好,從而抒發(fā)了對現(xiàn)實的厭惡。
    (3)文中敘述作者兩次登日光巖的經歷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
    (4)作者以“自將磨洗”為題,具有怎樣的表達效果?請結合文章內容談談你的理解。

    組卷:17引用:3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8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近日,歐洲航天局宇航員薩曼莎,在國際空間站掠過北京上空時,將心緒訴諸這一千古名句。①       ??v使未能親臨蘭亭修禊,也不曾登上浩瀚太空,它的浪漫與博大依舊給人以豐富的審美享受。這正是中華文化經典魅力永恒的生動體現(xiàn)。太空中的中國詩句,既體現(xiàn)了文明交流互鑒的影響,②       。探索浩瀚宇宙是人類的共同夢想,“各國理應攜手合作,呵護好我們共同生活的星球?!蔽覀兤诖嘟涣骰ヨb、團結合作的暖心故事,在各國人民相知相通的橋梁上,開拓出一條光明美好的康莊大道。
          相信在不遠的未來,“群賢畢至,少長咸集”,中國航天員將與外國航天員一道,③       。這正是:蘭亭跨越重洋,詩句遨游天宮,文化浪漫交流,航天美美與共。
    (1)根據上下文,補寫橫線上的句子。
    (2)比喻具有相似性,請據此對文中畫波浪線的比喻句進行簡要分析。

    組卷:20引用:5難度:0.5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古人很看重每一個十年的人生意義,逢“十”都有特定的叫法,如十歲叫幼學,二十歲叫弱冠,三十歲叫而立,四十歲不惑,五十歲叫知天命……最重要的年華是在哪個階段,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
          的確,十年能讓一個人厚積薄發(fā)而一舉成功,也能讓一個人從單純幼稚變得成熟懂事,亦能讓一個平庸的人依然平庸,甚至能讓一個奮斗的人墮落成消極厭世。抓住十年,往往定格人生。國家亦此。
          請選擇一個“人生的十年”(或“國家的十年”),談談你的體會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7引用:7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