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市海淀區(qū)高考語文查漏補缺試卷(5月份)
發(fā)布:2024/12/17 22:30:2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中華民族有著深厚文化傳統(tǒng),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體系,體現(xiàn)了中國人幾千年來積累的知識智慧和理性思辨。這是我國的獨特優(yōu)勢。中華文明延續(xù)著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也需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要加強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挖掘與闡發(f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xiàn)代社會相協(xié)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要推動中華文明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激活其生命力,讓中華文明同各國人民創(chuàng)造的多彩文明一道,為人類提供正確精神指引。要圍繞我國和世界發(fā)展面臨的重大問題,著力提出能夠體現(xiàn)中國立場、中國智慧、中國價值的理念、主張、方案。我們不僅要讓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國”,還要讓世界知道“學術中的中國”“理論中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中的中國”,讓世界知道“發(fā)展中的中國”“開放中的中國”“為人類文明作貢獻的中國”。
強調民族性并不是要排斥其他國家的學術研究成果,而是要在比較、對照、批判、吸收、升華的基礎上,使民族性更加符合當代中國和當今世界的發(fā)展要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解決好民族性問題,就有更強能力去解決世界性問題;把中國實踐總結好,就有更強能力為解決世界性問題提供思路和辦法。這是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發(fā)展規(guī)律。
(摘自習近平《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材料二:
不少評論家、詩人和詩歌讀者都感覺到當代新詩創(chuàng)作與理論進入了一種停滯不前、缺乏生命力的狀態(tài)。由于古老的東方文化傳統(tǒng)與漢語都不可能向西方文化和語言轉化,而西方詩歌文化與語言又不可能被缺乏本民族傳統(tǒng)意識的詩歌作者與理論家自然吸收,食洋不化的積食病就明顯地出現(xiàn)在詩歌創(chuàng)作和理論中。
人們逐漸意識到對“他文化”吸收力的強弱與自己本民族文化傳統(tǒng)的強弱成正比。唐代之所以能廣泛吸取西域民族、北方民族及佛教的文化,正因為它擁有一個秦漢以來建立的強大的中華文化傳統(tǒng),這傳統(tǒng)如一個消化力極強的胃,吸收了四方異域的文化,借以繁榮本民族文化。當代新詩不但丟失了本民族的詩歌傳統(tǒng),而且也失去了對那個傳統(tǒng)的記憶和感情,而中華文化又不同于其他以拉丁語為先祖的各種西方文化,可以自然地相互吸收,所以必然會發(fā)生這種食洋不化的病癥,這病癥是當代詩歌失去讀者的重要原因。當代詩歌由于時代內容的發(fā)展,已無法退回到新詩運動初期的狀態(tài)。當代社會讓世界村的居民們多少都進入了一個更復雜的感性與知性世界,中國詩歌也相應地在尋找與之相當?shù)乃囆g形式,主要是詩歌語言、內在結構、外在形態(tài)。這些必須是有本民族實質性的和具有現(xiàn)代性的,單靠移植西方是絕對不行的。
我們認為,21世紀中國新詩能否存活,就看我們能否意識到自身傳統(tǒng)的復活并進入現(xiàn)代,同吸收外來因素之間的主次關系。沒有傳統(tǒng)何談創(chuàng)新?沒有傳統(tǒng)作為立身之地,創(chuàng)新很可能變?yōu)槿P西化。所以,中國當代新詩一個首要的、關系到自身存亡的任務就是重新尋找自己的詩歌傳統(tǒng),激活它的心跳,挖掘出它久被塵封的泉眼。讀古典文史哲及詩詞、詩論,想現(xiàn)代問題,使一息尚存的古典詩論進入當代的空間,貢獻出它的智慧,協(xié)同解決新詩面對的問題。據我的學習經驗,歷代中國文論中存在著大量對我們今日所思考的詩歌理論仍有意義的撰述,而我們卻只習慣于引用西方理論,無暇回顧一下自身傳統(tǒng)中這些理論,師洋師古應當成為回顧與前瞻的兩扇窗戶,同時拉開窗幃,擴大視野,恢復自己傳統(tǒng)的活力才能吸收外來的營養(yǎng)。
中國古典詩論在研究方法上與西方文論也有很大不同。西方文論強調邏輯剖析,優(yōu)點是落在文本實處和清晰的抽象概括,但其弊病是容易刻板、枯燥、概念化、解剖刀往往傷及神經,概念也有失去生命的變幻色彩的毛病。而中國古典詩論體系雖不十分清晰,卻能以富有內涵和想象力的詩樣的語言傳遞給讀者審美的智慧和哲理,不至于有水涸石露的窘境,而其中人文的情致、暖意、活力,絲毫沒有實驗室處理后的褪色失鮮之感。讀古典詩論后可以意識到西方的科學分析、邏輯推理、抽象名詞杜撰等雖不失為一家之法,卻并非唯一的方法。而中國古典詩論的風格與中國古典哲學的靈活、深邃、玄遠相匹配。對于詩歌這樣內涵深、變幻多的文學品種,中國傳統(tǒng)的文藝理論有其突出的優(yōu)點。
(摘編自鄭敏《新詩百年探索與后新詩潮》)(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華民族具有深厚的文化傳統(tǒng),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體系,這是推動中華文明“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的重要前提。
B.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構建,可以向世界傳播中國優(yōu)秀學術理論,為解決世界性問題提供中國經驗。
C.當代新詩之所以出現(xiàn)“食洋不化”的病癥,一是因為丟失了本民族的詩歌傳統(tǒng),二是因為東西方文化差異巨大。
D.中國古典詩論雖不以體系和邏輯見長,但蘊含詩性品格和人文情致,比西方文論更有生命力。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與材料二都談到了傳統(tǒng)和創(chuàng)新的關系,不過二者論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借鑒西方詩歌并不能給本民族的詩歌帶來現(xiàn)代性,對此中國詩人要有清醒認識。
C.中國古典詩歌的語言、內在結構和外在形態(tài),依然可為當代詩歌創(chuàng)作提供營養(yǎng)。
D.古人論詩用“意在筆先”“空靈”“飄逸”等語,未落實處卻包含鮮活的審美智慧。
(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
A.韓愈《答劉正夫書》:“或問為文宜何師?必謹對曰:宜師古圣賢人。”
B.晚清洋務派人物馮桂芬提出:“以中國之倫常名教為原本,輔以諸國富強之術?!?br />C.魯迅《文化偏至論》:“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內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脈?!?br />D.季羨林認為:“東西方文化的相互關系是‘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東’?!?br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論語》,現(xiàn)已成為國際社會公認的處理人際關系和國際關系的黃金準則。請結合材料一對這一現(xiàn)象加以分析。
(5)如何推動中國古典詩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組卷:485引用:18難度:0.5 -
2.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王者之法,民三年耕而余一年之食,九年而余三年之食,三十歲而民有十年之蓄。故禹水九年,湯旱七年,甚也,野無青草,而民無饑色,道無乞人,歲復之后,猶禁陳耕①。古之為天下,誠有具也。王者之法,國無九年之蓄,謂之不足;無六年之蓄,謂之急;無三年之蓄,曰國非其國也。
今漢興三十年矣,而天下愈屈②,食至寡也,陛下不省邪?未獲年,富人不貸,貧民且饑;天時不收,請賣爵鬻子,既或聞耳。曩頃不雨,令人寒心,一雨爾,慮若更生③。天下無蓄,若此甚極也。其在王法謂之何?必須困至乃慮,窮至乃圖,不亦晚乎!竊伏念之,愈使人悲。
然則所謂國無人者,何謂也?有天下而欲其安者,豈不在于陛下者哉?上弗自憂,將以誰偷?五歲小康④,十歲一兇,三十歲而一大康,蓋曰大數(shù)也。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天下何以相救?卒然邊境有數(shù)十萬之眾,天下將何以饋之矣?兵旱相承,民填溝壑,剽盜攻擊者興繼而起,中國失救,外敵必駭,一日而及,此之必然。且用事之人,未必此省,為上者弗自憂,魄然⑤事困,乃驚而督下,曰:“此天也,可奈何?”事既無如之何。及方今始秋時,可善為。陛下少閑,可使臣從丞相、御史計之。
(賈誼《新書?憂民》)【注】①陳耕:古法,土地耕種若干年就需要休息,不得連續(xù)耕種。②屈:貧困。③更生:再次發(fā)生。④小康:小的饑荒。⑤魄然:困窘的樣子。
(1)下列對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①三十歲而民有十年之蓄 有:通“又” ②誠有具也 具:方法 ③貧民且饑 且:將要 ④請賣爵鬻子 鬻:賣 ⑤窮至乃圖 窮:貧窮 ⑥竊伏念之 竊:私下;私自 ⑦蓋曰大數(shù)也 大數(shù):自然規(guī)律 ⑧此天也,可奈何 奈何:怎么辦
B.②④
C.⑥⑦
D.③⑧
(2)下列對文中句意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禹水九年,湯旱七年:夏禹時連續(xù)有九年水澇,商湯時連續(xù)七年旱災
B.曩頃不雨,令人寒心:從前有一段時間不下雨,就讓百姓感到憂心忡忡
C.上弗自憂,將以誰偷:陛下如果自己不肯操心(國事),又能和誰一起茍且偷安呢
D.中國失救,外敵必駭:國家對這些情況無法制止,外敵就一定感到驚駭
(3)根據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代圣王治理天下的法則,一定要確保國家有充足的糧食儲蓄。
B.面對漢興三十年來國家儲蓄糧越來越少的局面,作者憂心至極。
C.國家儲糧不充足必然會導致民不聊生、兵禍接至的結果。
D.作者委婉勸諫,請君王自省,為實現(xiàn)國富民安盡早謀劃。
(4)將下面語句譯為現(xiàn)代漢語。
卒然邊境有數(shù)十萬之眾,天下將何以饋之矣
(5)歷史經驗告訴我們,糧食問題是國家重大安全問題。請根據本文內容,談談你對這一問題重要性的認識。組卷:38引用:4難度:0.6 -
3.閱讀下面陸游的兩首詩歌,完成各題。
欲行雨未止【1】
幽幔依燈影,空階送雨聲。
暫歸仍客路,投老倍鄉(xiāng)情。
眼澀書難讀,心搖夢易驚。
病多常怕醉,酒盡卻思傾。
憶昔【2】
憶昔輕裝萬里行,水郵山驛不論程。
屢經漢帝燒余棧【3】,曾宿唐家雪外城。
壯志可憐成昨夢,殘年惟有事春耕。
西窗忽聽空階雨,獨對青燈意未平。注釋:【1】此詩作于淳熙五年(1178)十月,陸游奉詔離開蜀地,返回浙江山陰途中?!?】此詩作于慶元二年(1196),陸游閑居山陰,時年七十一歲。【3】漢帝燒余棧:張良勸說劉邦燒絕聯(lián)系漢中和東邊各國的棧道,該址在今陜西褒城縣北。
(1)下列對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欲行雨未止》善以矛盾傳情,歸鄉(xiāng)而鄉(xiāng)情倍增,不能飲酒而又思飲酒。
B.《憶昔》首聯(lián)作者回憶往事,寫自己不懼路途遙遠,走過萬水千山。
C.《憶昔》頷聯(lián)漢唐對舉,聚焦此前遠游中屢次經過的兩處歷史遺跡。
D.兩詩結尾的“卻思傾”“意未平”,語短情長,言淺意濃,富有韻味。
(2)“燈”是中國古代詩詞中的常見意象,下列四句詩詞中的“燈”與陸游這兩首詩中“燈”的內涵相同一項是
A.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高適《除夜作》)
B.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白居易《琵琶行》)
C.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看。(陸游《病起書懷》)
D.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曹雪芹《紅樓夢》)
(3)這兩首詩均寫到“空階雨”,請根據原文分析其在情感表達上的異同。組卷:47引用:3難度:0.6
作文(50分)從下面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把題目寫在答題卡上。
-
10.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遠而不疏,近而不狎”“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個體心理學認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有自己的課題,既不能隨意干涉別人的課題,也不要隨便讓人干涉自己的課題。
請以“我和你的距離”為題目,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思想健康;內容合理、充實,有細節(jié)描寫;語言流暢,書寫清晰。組卷:1引用:1難度:0.6 -
11.請以“總有一束光,照亮我們的青春”為題目,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思想健康;內容充實,有細節(jié)描寫;語言流暢,書寫清晰。組卷:2引用:1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