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0-2021學年陜西省延安市宜川中學教育集團高一(下)期末歷史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

  • 1.秦朝在地方上徹底廢除“封諸侯,建藩衛(wèi)”制度,在全國范圍普遍實行郡縣制度。初設三十六郡,后增至四十郡。上述舉措有利于(  )

    組卷:20引用:11難度:0.6
  • 2.清朝建立后,繼承了明代的制度,設內閣。但內閣權力已明顯不如明代,僅負責日常事務的處理,所謂“內閣宰輔,名存而已”。這一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主要是因為(  )

    組卷:7引用:6難度:0.6
  • 3.到1914年,外國在華工業(yè)投資總額約為1106萬美元,較1894年前擴張了近8倍。各國紛紛擴大在華資本的所謂“法律”依據是(  )

    組卷:4引用:2難度:0.7
  • 4.19世紀的報刊和揭帖中,對民眾多以“臣民”“子民”相稱。進入20世紀,這些稱呼逐漸被“國民”“權力”等所取代。這種變化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是(  )

    組卷:2引用:4難度:0.7
  • 5.1934年9月8日《紅色中華》報刊發(fā)表了題為《募集廿萬雙草鞋慰勞紅軍》的報道,號召蘇區(qū)群眾在10月10日前完成20萬雙草鞋。與此募集相關的紅軍行動是( ?。?/h2>

    組卷:11引用:3難度:0.7
  • 6.1938年7月,武漢成立了國民參政會,時人稱其為國內對立的階級、政黨、派別間“互相忘記了舊怨”的表現(xiàn)。國民參政會的成立( ?。?/h2>

    組卷:3引用:6難度:0.6
  • 7.新中國成立初期形成的某一制度主要體現(xiàn)了精英參政的精神,它區(qū)別于自下而上選舉基礎之上的廣泛的公民參政,是對政體的一種補充體制。這一制度體現(xiàn)了( ?。?/h2>

    組卷:11引用:9難度:0.6
  • 8.2010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2020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在法律體系中居于基礎性地位。這些成就表明( ?。?/h2>

    組卷:11引用:11難度:0.7
  • 9.毛澤東同志于1949年6月30日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中寫道:“中國人不是倒向帝國主義一邊,就是倒向社會主義一邊,絕無例外。騎墻是不行的,第三條道路是沒有的。”成立初期的新中國( ?。?/h2>

    組卷:7引用:3難度:0.5
  • 10.1972年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訪問中國后,西方國家一時出現(xiàn)了“向北京沖刺”的局面,到1973年,中國同歐洲共同體9國中的8個國家實現(xiàn)建交。這一狀況(  )

    組卷:9引用:6難度:0.5
  • 11.在古代雅典城邦,民主的公民大會擁戴一些貴族作為自己的領袖,授予并且保證公民的自由,同時奴役由異族人充當?shù)呐`,剝削公民以外的希臘人和非希臘人。這說明( ?。?/h2>

    組卷:18引用:4難度:0.7
  • 12.212年,羅馬皇帝卡拉卡拉頒布敕令,授予帝國境內除“降敵”外全體自由民以羅馬公民權和一切法定形式的自治,使一切自由民都和羅馬公民一樣擔負遺產稅及其他捐稅。這一敕令頒行的目的是( ?。?/h2>

    組卷:16引用:3難度:0.5

二、非選擇題

  • 3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明朝中后期,在松江府一帶,幾乎每家每戶都要從事棉花種植和棉布生產,棉紡織業(yè)成為這一地區(qū)人民最主要的家庭副業(yè)。據正德《松江府志》載:“俗務紡織,不止鄉(xiāng)落,雖城中亦然。里媼晨抱紗入市,易木棉以歸。明旦復抱紗以出,無頃刻閑??椪呗嗜粘梢黄?,有通宵不寐者。田家收獲,輸官償息外,未卒歲,室廬一空,其衣食全賴此。”
    --摘自袁行霈《中華文明史》(第四卷)材料二: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江蘇的棉紡織業(yè)開始衰落?!赌暇l約》簽訂后,紡織品進口稅率平均由199%降至6%,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降至5%以下,……江蘇首當其沖,“民間之買洋布者,十室之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復暢銷”。在松江、蘇州兩府及太倉等原棉紡織業(yè)發(fā)達地區(qū),1845年后“洋布大行、價才當梭布三分之一。……松太布市,消減大半”。
    --引自趙明遠《衣被天下--江蘇近代棉紡織工業(yè)簡史》(1)根據材料一,概括明朝中后期松江府一帶棉紡織業(yè)的發(fā)展狀況。結合所學,指出明代資本主義萌芽開始產生的標志。
    (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從英國對外政策的角度簡要說明江蘇等地的“棉紡織業(yè)開始衰落”的原因,并概述外國資本主義入侵對中國農產品商品化發(fā)展所帶來的影響。

    組卷:3引用:2難度:0.5
  • 3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15世紀,隨著西歐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和農奴制的瓦解,商品流通量不斷增加,要求貨幣流通量的有效供應增加;同時,貴族階層為了支付戰(zhàn)爭費用和購買東方精美昂貴的消費品,需要更多的金銀。在歐洲人看來,探尋黃金最理想的地方莫過于東方,因為東方國家被描述為財富無窮、金銀遍地。1453年,土耳其人占領了君士坦丁堡,控制了地中海的商業(yè)通道,并在海上大肆劫掠,致使東西方貿易出現(xiàn)危機。歐洲,尤其是西歐國家組織了多次探險,尋找通往東方的新航路。探險活動得到了科學技術尤其是天文學和航海技術的有力支持。
    --摘編自高德步、王玨《世界經濟史》材料二 海洋在人類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到17世紀末,全球所有大陸(除南極外)與主要島嶼的海岸線,已被描繪在歐洲人的航海圖上。大發(fā)現(xiàn)帶來的巨大財富強烈地吸引著西歐的貴族、商人、傳教士涌向世界各地,很多中下層居民也奔向海外謀生。歐洲人給美洲帶去了馬、羊等牲畜和一些禽類,以及甘蔗和麥類。非洲的咖啡、中國的茶、東方的香料也成為歐美人的生活必需品。美洲則向世界貢獻了玉米、馬鈴薯、可可等作物。
    --摘編自池小平《地理大發(fā)現(xiàn)的基本動因與重大影響》(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新航路開辟的背景。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新航路開辟的影響。

    組卷:0引用:2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