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實驗初中教育集團九年級(上)月考物理試卷(10月份)
發(fā)布:2024/9/14 5:0:10
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24分)
-
1.如圖所示的工具中,屬于費力杠桿的是 ( ?。?/h2>
A.
鋼絲鉗B.
起子C.
羊角錘D.
鑷子組卷:892引用:32難度:0.5 -
2.根據(jù)如圖所示的幾個情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 />
A.女孩搬起一個箱子,女孩對箱子做了功 B.司機費了很大的力也未能推動汽車,但司機對汽車做了功 C.吊車吊著貨物水平移動一段距離,吊車對貨物做了功 D.足球被踢出后在草地上滾動的過程中,運動員對足球做了功 組卷:4793引用:98難度:0.9 -
3.用四只完全相同的滑輪組成如圖所示的甲、乙兩個滑輪組,把相同的物體勻速提升相同的高度。若用η甲、η乙表示甲、乙兩滑輪組的機械效率,W甲、W乙表示拉力所做的功(不計繩重與摩擦),則( ?。?/h2>
A.η甲=η乙,W甲=W乙 B.η甲>η乙,W甲>W(wǎng)乙 C.η甲<η乙,W甲<W乙 D.η甲>η乙,W甲<W乙 組卷:5770引用:64難度:0.7 -
4.登樓梯比賽時,某同學從底樓勻速登上五樓,共用了15s,該同學登樓時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最接近于( ?。?/h2>
A.500W B.100W C.50W D.10W 組卷:111引用:9難度:0.9 -
5.如圖一均勻杠桿A處掛2個鉤碼,B處掛1個鉤碼,杠桿恰好平衡,若鉤碼質量均為50g,在A、B兩處再各加一個鉤碼,那么( ?。?/h2>
A.杠桿仍平衡 B.杠桿左邊向下傾 C.杠桿右邊向下傾 D.無法確定杠桿是否平衡 組卷:179引用:51難度:0.9 -
6.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h2>
A.物體做的功越多,則功率就越大 B.越省力的機械,則功率越小 C.在相同的時間內(nèi)做的功越多,功率越大 D.功率越大,則機械效率越大 組卷:35引用:6難度:0.7 -
7.如圖一根細繩上端固定,下端系一金屬小球,制成一個單擺?,F(xiàn)將小球拉到離地面50cm高的位置A后靜止釋放,小球擺到右側最高點C,C點離地面高度為40cm,隨后小球由C點再次擺到左側最高點D(D點未標出),則D點離地面的高度可能是( ?。?/h2>
A.40cm B.35cm C.30cm D.25cm 組卷:560引用:7難度:0.7 -
8.關于溫度、熱量和內(nèi)能,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h2>
A.冰在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溫度和內(nèi)能均不變 B.水的溫度越高,所含熱量越多 C.熱量可以從內(nèi)能少的物體傳遞到內(nèi)能多的物體 D.0℃的冰水混合物內(nèi)能為零 組卷:396引用:60難度:0.7 -
9.將皮球從離地某一高度O點處水平拋出,球落地后又彈起。它的部分運動軌跡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h2>
A.若將皮球表面涂黑,則會在地面M、N兩點留下兩個大小相等的黑色圓斑 B.皮球第一次反彈后到達最高點P點時速度為零 C.皮球在D點時的機械能小于在C點時的機械能 D.皮球經(jīng)過同一高度的A、B兩點時動能相等 組卷:725引用:11難度:0.5 -
10.如圖所示,用大小相等的拉力F,分別沿光滑的斜面和粗糙的水平面拉木箱,在力的作用下移動的距離sAB=sCD,比較兩種情況下拉力F所做的功及其功率( ?。?/h2>
A.AB 段做的功較多 B.CD 段做的功較多 C.AB 段與CD 段做的功一樣多 D.AB 段的功率比CD 段的功率大 組卷:2133引用:29難度:0.7
五、實驗探究題(28題5分,29題11分,30題6分,31題10分,32題3分,共35分)
-
31.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
(1)在做實驗前,杠桿靜止在如圖甲所示的位置,此時杠桿 (選填“平衡”或“不平衡”)。下一步的操作應該將圖甲右邊的平衡螺母向 (選填“左”或“右”)調(diào)節(jié),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是為了在實驗中 。
(2)保持圖丙中左邊鉤碼的個數(shù)和位置不變,在右端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下拉杠桿。彈簧測力計從B點向支點O移動過程中(未到O點),杠桿始終保持水平平衡,大致可以反映拉力F的大小隨它的力臂l變化的關系的是:。
(3)如丙圖所示,當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F1,將彈簧測力計斜向左拉,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其示數(shù)F2F1(選項“>”、“=”或“<”)。
(4)另一小組的小紅在實驗中將彈簧測力計的拉環(huán)掛在杠桿右端,用力向下拉掛鉤,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進行多次實驗發(fā)現(xiàn)都不能滿足杠桿平衡條件,原因是 。
(5)如圖是小明同學三次實驗的情景,實驗時所用的每個鉤碼重0.5N,杠桿上每一格長5cm,部分實驗數(shù)據(jù)已記錄在下表中。實驗次數(shù) 動力F1/N 動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1.5 10 1 A 2 1 20 B 10 3 1 20 1.5 10
(6)小明的第3次實驗存在錯誤,其錯誤是 。
(7)小紅調(diào)節(jié)杠桿平衡后,在杠桿的兩端掛上鉤碼,杠桿的狀態(tài)如圖所示,為此,小紅又調(diào)節(jié)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重新回到水平平衡位置.然后正確記錄下鉤碼重,動力臂OA和阻力臂OB的值。分析實驗致?lián)蟀l(fā)現(xiàn)得不到教材中的“杠桿的平衡條件”小紅的哪一步操作導致了實驗結果與教材中的結論不一樣?答:。組卷:95引用:2難度:0.4 -
32.如圖,小芳設想利用升降臺讓球越彈越高。將球從M點豎直向下以某一速度拋出,球經(jīng)靜止在位置a的臺面反彈后,到達的最高點為N;經(jīng)臺面反彈后上升過程球的動能 (選填“增大”或“不變”或“減小”),N 比M高(選填“可能”或“不可能”)。球從N點下降時,臺面已升至合適的位置b并保持靜止,球再次經(jīng)臺面反彈后,到達的最高點P 比N高(選填“可能”或“不可能”)。(碰撞時能量損失不計)
組卷:286引用:1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