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吉林省松原市油田高級中學高二(上)第三次段考歷史試卷

發(fā)布:2024/8/7 8:0:9

一、選擇題

  • 1.“商鞅的特殊爵賞制度使得對外戰(zhàn)爭成了他們唯一的出路。以最強悍、最有紀律的民族,用全力向外發(fā)展,秦人遂無敵于天下?!边@段材料主要解釋了( ?。?/h2>

    組卷:11引用:13難度:0.7
  • 2.東漢時,察舉制逐漸形成了由本鄉(xiāng)名士主導的鄉(xiāng)閭品評的傳統,鄉(xiāng)閭清議成為大族擴張勢力的工具。曹魏時九品中正制形成,中正官由政府委任,把私人品評變作官家品評,強迫鄉(xiāng)閭清議與政府一致。由此可知,九品中正制實行之初( ?。?/h2>

    組卷:41引用:39難度:0.7
  • 3.東晉十六國時期,南方皇權衰落,與門閥“共天下”,北方皇權卻得到強化,如后趙皇帝石虎禁止私議朝政,鼓勵下屬檢舉長官,弄得公卿等以下相顧以目、不敢交談,這一差異( ?。?/h2>

    組卷:4引用:2難度:0.6
  • 4.780年,宰相楊炎奏請?zhí)频伦趯嵭匈x稅制度改革,收稅“惟以資產為宗,不以丁身為本”,古代賦稅制度逐漸由“舍地稅人”朝“舍人稅地”方向發(fā)展。這有利于( ?。?/h2>

    組卷:23引用:23難度:0.6
  • 5.宋代科舉考試的錄取名額比前朝擴大了很多、唐代每次進士及第的人數不過二三十人,宋朝時錄取名額擴大了十余倍,一般總有二三百人,最多時達到五六百人。這一變化( ?。?/h2>

    組卷:28引用:18難度:0.6
  • 6.元代以中書省總領百官,與樞密院,御史臺分掌政、軍、監(jiān)察三權。門下、尚書兩省皆廢,故中書省較前代尤為重要。這說明元朝政治制度與前朝相比( ?。?/h2>

    組卷:22難度:0.9
  • 7.明太祖時期,賦稅主要是征收實物,由于棉布征收頗受地方官的喜愛,導致棉花種植普遍。1581年張居正改革后“無論田賦或力役一律折銀繳納”,棉花大量涌入市場,江南地區(qū)商品 經濟也因此更為活躍。材料說明了明朝時期( ?。?/h2>

    組卷:13引用:32難度:0.7
  • 8.唐朝以前,皇帝曾把外戚引入宮廷輔政,尤其是皇帝幼小之時,因而出現外戚專權現象,兩漢尤甚。北宋以后則摒棄外戚輔政做法,明中期以后,選后妃、駙馬甚至有意選寒微之家。這種做法反映了中國古代( ?。?/h2>

    組卷:24引用:35難度:0.9
  • 9.明朝鄉(xiāng)村社倉制度規(guī)定,各村二三十家為一會,以戶等的高下,分別捐糧收儲于倉,而推有德者為社正,進行具體管理。若遇兇年,則計戶給散,先中下戶,后及上戶,上戶需償還,中下戶則免其償還。這反映了明朝鄉(xiāng)村救濟( ?。?/h2>

    組卷:17難度:0.6

二、、非選擇題

  • 2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國古代勞動教育長期缺失。近代以來,勞動教育在思想和實踐上都有了巨大的突破。民國元年頒布《小學校教則及課程表》和《中學校令》,開設手工、家事、因藝、縫紉、農業(yè)等勞動課程,提倡一種領向于職業(yè)養(yǎng)成的勞動教育:1932年的《中小學課程標準》電要求設置專門的勞作課程以培養(yǎng)兒童的勞動習慣和勞動精神。
    ——摘編自陳南《勞動教育:思想演變與地位流變》材料二:新中國成立后,勞動教育在我國備受重視。在過渡時期,我國效仿蘇聯模式,初步建立起勞動技術教育體系。改革開放以后,黨中央在理念上對勞動教育的方針進行審慎的調整,并在實踐層面加強對勞動教育體系的系統化構建。在“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方針的指引下,勞動技術教育有了長足發(fā)展,培養(yǎng)了人才,為工業(yè)化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摘編自中國昌、申慧寧《我國勞動教育的歷史審思與未來展望》(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近代以來中國勞動教育的特點。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新中國成立后我國重視勞動教育的意義。

    組卷:3引用:3難度:0.6
  • 2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大航海時代,美洲貴重金屬大量涌入歐洲,金幣、銀幣隨之普及。但不同國家的供應量差別、鑄幣中貴金屬含量差別大,致使黃金和白銀的兌換比率不一,而且浮動性強。在牛頓建議的基礎上,英國議會于1717年立法,規(guī)定金銀幣兌換比值,形成了“復本位制”。隨后,美國、法國都向英國學習先進經驗,但各國兌換比價不同,市場套利現象嚴重。1774年,英國重鑄貨幣,放棄白銀,形成實質上的“金本位制”。19世紀初,隨著英國對外貿易逆差加劇,英國國內白銀急劇減少,英國議會制定《金本位法》,確定了英鎊只盯住黃金的方針政策,這標志著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從國家層面廢除白銀的貨幣地位的國家。在金本位的支撐下,英國國力昌盛,最后變成了“日不落帝國”。于是,從19世紀下半葉開始,世界主要國家在貨幣政策上基本都效仿英國,無論最初的“根本位制”還是“復本位制”,最后都演化成“金本位制”。正如達爾文所述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那樣,在長期的選擇中,白銀的貨幣光環(huán)漸漸暗淡,金本位制則日益穩(wěn)固。
    --摘編[日]黑田明仲《貨幣制度的世界史解讀“非對稱性”》根據材料,圍繞“世界貨幣演變”提出一個觀點,并結合所學世界史知識加以說明。(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史實準確。)

    組卷:12引用:9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6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