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山東省棗莊八中南校高一(上)期末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北京中軸線,是我國古老都城規(guī)劃設(shè)計思想在北京實踐的“杰作”。它無疑是變化的,但又“萬變不離其宗”,傳承是其最基本的特性。這不僅僅表現(xiàn)在雖歷經(jīng)風云變幻、政權(quán)更迭,但今天它仍然保持著相對完整的樣貌和形態(tài),更表現(xiàn)在它傳承著中華文脈。其中最突出的是“居中立國”的歷史傳統(tǒng)和“貴中尚和”的價值理念。
          中國的都城史始于何時現(xiàn)無定論,但都城作為政治中心之于政權(quán)的重要性,很早就被人們認知。歷代執(zhí)政者都十分重視都城的選擇和建設(shè),并形成“擇中立國”的文化傳統(tǒng)。擇中立國是西周初年周公在汲取前代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明確提出的。它以“天下”為空間視域,通過測日影的方法找到“地中”所在,結(jié)合當?shù)氐淖匀坏乩項l件和社會人文基礎(chǔ),確定為都城,并以其為中心,在四周劃定畿輔之地。擇中立國的原則,將都城視為“天地之所合也,四時之所交也,風雨之所會也,陰陽之所和也”的宇宙中心,突顯了都城的神圣性,也進一步突顯了都城的優(yōu)越性及作為樞紐的地位與功能。由于都城為“帝居”,擇中立國的原則也使最高執(zhí)政者處于“居天下之中以均統(tǒng)四方”的地位,從而明確了中央與地方、執(zhí)政者與社會成員之間的相互關(guān)系,既突顯了最高執(zhí)政者宅中圖治的合法性、配天治民的權(quán)威性和敬德保民的責任擔當,也強調(diào)了中國社會的大一統(tǒng)。
          周公之后,擇中立國的原則不斷得到認同和發(fā)展,荀子提出:“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禮也。”是否處于天下之中,成為一個地方是否適宜作為都城的首要標準。一旦選址確定,人們又進一步通過都城建設(shè)來強化其“天下之中”的特性。后世在都城建設(shè)實踐中,運用“蒼龍、白虎、朱雀、玄武”四靈“以正四方”,或者在都城四郊設(shè)置天壇、地壇、日壇、月壇等禮儀建筑。都城中軸線得以形成并不斷完善,正是擇中立國原則不斷發(fā)展和實踐的結(jié)果。都城中軸線總是南北方向,居于都城的中間,重要的禮儀建筑位于線上或兩側(cè),對都城規(guī)劃建設(shè)發(fā)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目前關(guān)于都城中軸線的起源時間雖有不同觀點,但最保守的說法也承認北魏洛陽城內(nèi)有一條南北向的中軸線。之后,歷代都城建設(shè)中都注重中軸線的應(yīng)用,蒙古人建元大都,漢族人建明北京、滿族人建清京師,無不在中軸線上下功夫。中華人民共和國定都北京后,也對中軸線進行經(jīng)營,改建天安門廣場,仍然延續(xù)著“擇中立國”的歷史傳統(tǒng)。
    “貴中尚和”作為中華文明的價值理念,歷史悠久?!渡袝分幸延袑Α爸小薄昂汀钡纳羁趟伎?,其中《大禹謨》提出了著名的“十六字心傳”:“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zhí)厥中?!蔽髦苣┠?,史伯又提出“和實生物,同則不繼”的命題。到《禮記?中庸》,進一步厘定了“中”“和”的概念和重要價值,所謂:“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中和是中華民族的理想境界,表現(xiàn)在天地各安其位。運行有序,萬物各盡其性,繁榮生長,也即《中庸》所說的“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的宇宙和諧。
          北京中軸線傳承著中和理想,以位于中軸線上的前朝宮殿為例。我國歷來重視正名,前朝宮殿是傳統(tǒng)社會國家政權(quán)最重要的象征,也承載著執(zhí)政者的執(zhí)政理念和價值追求,分析宮殿命名及其名稱的變化可以窺見全豹之一斑。明朝北京紫禁城前朝大殿,初稱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嘉靖年間分別改名皇極殿、中極殿、建極殿?!盎蕵O”“中極”“建極”出自《尚書?洪范》“皇建其有極”,孔穎達解釋:“皇,大也。極,中也。施政教,治下民,當使大得其中,無有邪僻。”可見對“中”的推崇。清順治年間,將三大殿分別改名為太和殿、中和殿與保和殿。殿中匾額則分別為“建極綏猷”“允執(zhí)厥中”“皇建有極”。三大殿均位于中軸線上,均以“和”字命名,再清晰不過地表達了對“和”的追求,三大殿的匾額則直接承襲了明代的名稱,彰顯了對“中”的期許。從上可見,盡管王朝易代,殿名更替,但對中和的追求卻一直未變。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殿名和匾額至今仍在,繼續(xù)發(fā)揮著傳承中華文脈的重要作用。
    (摘編自張勃《北京中軸線與中華文脈傳承》)
          材料二:
          中軸對稱的建筑布局思想,早在距今3800-3500年前的二里頭遺址中就有所體現(xiàn)。這種對稱往往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具有古典美感和秩序感。清華大學國家遺產(chǎn)中心主任、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xié)會副理事長呂舟說:“北京中軸線形成的連續(xù)的空間序列,表達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禮制觀念?!敝休S線上建筑的尺度、形態(tài)、色彩以及建筑群之間形成的空間,表達了清晰的秩序關(guān)系。中軸線上建筑的類型、功能和等級有別,皇宮、官署、民居、寺廟、祭壇等建筑形態(tài)錯落有致,使中國文化觀念中的“禮制”得到了清晰、充分的物化。中軸線上的一些現(xiàn)代建筑也表達了禮制觀念,如人民英雄紀念碑等。
          對于中軸線的文化內(nèi)涵,被采訪者不約而同地提到了“和”。中國文物學會會長、故宮博物院學術(shù)委員會主任單霽翔認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講求的是“以和為貴”的和諧之美。在這條長達7.8公里的中軸線上,共有建筑單元16個,既有城門、道路,又有宮殿、壇廟、還有苑囿、市集,可謂建筑種類繁多、形式多樣。這些建筑單元依其功能不同,有高有低,錯落有致,進而形成了既有規(guī)律的重復,又有組織的變化,體現(xiàn)了統(tǒng)一中求變化、變化中求統(tǒng)一的和諧之美。
    (摘編自李韻《一根線,一座城北京中軸線是什么?》)
    (1)下列對材料一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西周初年周公選擇都城除了找“地中”所在之外,也考慮了當?shù)氐纳鐣宋幕A(chǔ)。
    B.“擇中立國”的“中”和“貴中尚和”的“中”的意思異中有同,強調(diào)的都是中庸平和。
    C.王朝易代,殿名更替,明清故宮三大殿的名字的變化體現(xiàn)了“貴中尚和”的價值理念。
    D.“擇中立國”的原則被后人傳承和發(fā)揚,都城中軸線在建設(shè)實踐中逐漸形成并不斷完善。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雖然起源時間存在爭議,但都城中軸線的歷史悠久卻是不爭的事實,人們承認北魏洛陽城內(nèi)是有中軸線的。
    B.北京中軸線“萬變不離其宗”,傳承是其最基本的特性,主要體現(xiàn)在今天它仍然保持著相對完整的樣貌和形態(tài)。
    C.材料一通過引用《大禹謨》中的“十六字心傳”,論證了“中國古代都城建設(shè)遵從‘貴中尚和’理念”的觀點。
    D.兩則材料都認為北京中軸線體現(xiàn)了“和”,材料一從建筑布局的角度分析,材料二從建筑名稱的角度分析。
    (3)下列對北京中軸線上建筑的解說不能直接支持“北京中軸線體現(xiàn)禮制觀念”觀點的一項是
     

    A.人民英雄紀念碑位于北京天安門廣場中心,南北中軸線上,是為紀念革命烈士而修建的紀念碑。
    B.北京先農(nóng)壇建于正陽門西南,與其東面的天壇建筑群相對應(yīng),是明清皇家祭祀先農(nóng)諸神的場所。
    C.用“太和”給建筑命名,表達的意思是天地祥和,海內(nèi)清平;象征著國家政治太平,百姓安居。
    D.故宮又稱紫禁城。天帝居住在紫微宮,由于皇宮在古代屬于禁地,常人不能進入,故稱“紫禁”。

    組卷:1引用:2難度:0.5
  • 2.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題。
    林中那塊陽光明媚的草地
    陳忠實
          ①早晨醒來便聽見嘩嘩嘩的雨聲。拉開窗簾就看到了從黑云里傾瀉而下的閃著些微亮光的雨條。到俄羅斯一周了,走到哪里都是蔚藍的天空和鮮亮的陽光。今天遇到下雨了。有陽光又有雨,當是感受俄羅斯大地自然天象變幻的一個難得的完滿。
          ②冒雨去圖拉,拜謁托爾斯泰。車經(jīng)過圖拉城時,雨,時下時停,出圖拉城時,就看到遠方天際一抹藍天了。拐過兩個交叉彎道,看到很長的林木遮蔽下的圍墻和一個闊大的門,這就是托翁自己命名的“林中那塊陽光明媚的草地”——莊園故居了。
          ③站在寬大的門口,一眼看見兩排整齊高大的白樺樹的甬道,通向林木籠罩的深處。甬道盡頭往右拐進去,是一座涂成黃色的兩層小樓,這是托爾斯泰的居室和寫作間。走進寫作間的一瞬間,彌漫在心頭的神秘頓然散失了。房間不僅沒有裝飾裝潢,更沒有如中國文人慣常裝備的字畫銘題之類,連一個像樣的書架都不置備。走出這座二層小樓時,腦子里就凸顯著一張桌子和一把椅子。在這座托爾斯泰寫作和生活的黃色小樓前,有一塊不大的空地,該算作院子吧。小院的三面,是稠密到幾乎不透陽光的樹林,林間長滿雜草,儼然一種森林的氣息。樓前的這方小院,除了供人走的臺階下的土路,也都栽種著花草,卻不是精細的管理,完全是自由生長的態(tài)勢。
          ④花草園子里有一棵合抱粗的樹,不見一片綠葉,粗壯的枝股和細細的枝條,赤裸在空中,在四周一片濃密的綠葉的背景下,這棵樹讓人感到一種死亡的凄涼。
          ⑤我初看到這棵枯死的樹時,貿(mào)然想到的是,它與周圍的景致太不協(xié)調(diào)了,隨后知道了這棵樹非凡的存在,竟然有一種內(nèi)心深處的震撼。
          ⑥枯枝上掛著一只金黃色的銅鐘。托爾斯泰是貴族,卻愿去幫助那些尋找救助的貧苦人,久而久之,那些四野八鄉(xiāng)遭遇困境的鄉(xiāng)民便尋到這個莊園來。托爾斯泰在樓前院子這棵樹上掛的這只銅鐘,是供尋訪的窮人拉響的,聽到響聲,托爾斯泰就會放下筆推開稿紙,把敲鐘的窮人請進樓里,聽其訴敘困難和冤屈,然后給予幫扶救助。
          ⑦據(jù)說有時竟會在這棵樹下發(fā)生排隊等候敲鐘的事。曾經(jīng)有多少窮人貧民憋著一肚子酸楚和一縷溫暖的希望攥住那根繩子,敲響了這只銅鐘,然后走進了小樓會客廳,然后對著胡須垂到胸膛的這位作家傾訴,然后得到托爾斯泰的救助脫離困境。
          ⑧這棵曾經(jīng)給窮人和貧民以生存希望的樹已經(jīng)死了,干枯的枝條呈著黑色,枝干上的樹皮有一二處剝落,那只金黃色的銅鐘靜靜地懸空吊著,雖依原樣系著一條皮繩,卻再也不會有誰扯拉了。救助窮人的托爾斯泰去世已近百年,這棵樹大約也徒感寂寞,已經(jīng)失去了承載窮人希望的自信和驕傲,隨托翁去了。
          ⑨托翁晚年竟然執(zhí)意要親手打造一雙皮靴,而且果真打造出來了,而且很精美很結(jié)實也很實用。我自然驚訝這位偉大作家除了把筆的效能發(fā)揮到了無可企及的天分之外,還有無師自通操作刀剪錐針制作皮靴的一雙巧手;我自然也會想到這位既是貴族莊園主又是赫赫盛名的作家,絕不會吝嗇一雙靴子的小錢而停下筆來拎起牛皮;然而,他徹底膩歪了已往的貴族生活,以親自操刀捏錐,表示一種背離,一種轉(zhuǎn)向。
          ⑩托爾斯泰把他精心制作的這雙皮靴送給一位評論家朋友。這位評論家驚訝不已,反復欣賞之后,鄭重地把這雙皮靴擺到書架上,緊挨著托爾斯泰之前送給他的十二卷文集排列著,然后說:這是你的第十三卷作品。
    ?這是俄羅斯人以素有的幽默方式,表達出對一位偉大作家最到位最深刻的理解。
    ?我真幸運,在林中的這塊草地上領(lǐng)受到了明媚的陽光。
    ?雨在我專注于黃色小樓里的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張照片一頁手稿的時候,完全結(jié)束了。頭頂是一片藍色的天空和自在懸浮著的又白又亮的云。林子頂梢墨綠的葉子也清亮柔媚起來。陽光從枝葉的空隙投到林子里的硬質(zhì)土路上,灑在小小的聚蓄著雨水的坑洼里,更顯一種明媚。
    (選自陳忠實《俯仰關(guān)中》,有刪改)(1)下列對文章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托爾斯泰的寫作間沒有裝潢,也沒有像樣的書架,這與他巨大的名氣形成鮮明對比,完全出乎“我”的預料。
    B.托爾斯泰莊園故居三面圍著的稠密的樹林,更襯出那棵掛著金黃色銅鐘的沒有一片綠葉的大樹的凄涼。
    C.評論家鄭重地把托爾斯泰制作的皮靴擺到書架上,說明他已由最初的驚訝,轉(zhuǎn)而對作家的行為充滿敬意。
    D.第?段作者寫自己領(lǐng)受到了明媚的陽光,但第?段又說雨剛停,再次強調(diào)了天氣的反復無常和變幻莫測。
    (2)下列對文章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①②段以下雨開頭,既寫出了俄羅斯自然天象的變幻,又與文章結(jié)尾相照應(yīng),使文章結(jié)構(gòu)完整,另外寫“雨”也為了與文中的陽光形成鮮明對比。
    B.第③段景物描寫,寫出托爾斯泰莊園故居的建筑特點以及所處環(huán)境,表現(xiàn)出托爾斯泰熱愛自然的特點,引出下文對花草園中那棵合抱粗的樹的寫作內(nèi)容。
    C.文中寫到“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雙靴子”,意在表現(xiàn)托爾斯泰對簡樸生活的追求,表達了作者對托爾斯泰的贊美之情。
    D.文章最后一段情景交融,作者以雨后景物的明媚,暗示了托爾斯泰的精神力量,升華了主題,表達了對托爾斯泰的敬仰之情。

    組卷:23引用:2難度:0.5

二、文言文閱讀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許仲宣,字希粲,青州人。漢乾佑中,登進士第,時年十八。周顯德初,解褐授濟陰主簿,考功員外郎張義薦為淄州團練判官。宋初赴調(diào),引對便殿。仲宣氣貌雄偉,太祖悅之,擢授太子中允,受詔知北海軍。仲宣度其山川形勢、地理廣袤可以為州郡,因畫圖上之,遂升為濰州。初,議建牧馬監(jiān),令仲宣行視諸州,頗得善地。從征并門,掌給納,四十余州資糧悉能集事。帝益知其強干。開寶四年,知荊南轉(zhuǎn)運事。及征江南,又兼南面隨軍轉(zhuǎn)運事,兵數(shù)十萬,供饋無闕。南唐平,以漕挽功拜刑部郎中。中謝日,召升殿獎諭,賜緋。九年,詔知永興軍府事。太宗嗣位,遷兵部郎中,驛召赴,賜金紫。授西川轉(zhuǎn)運使,西南夷寇鈔邊境,仲宣親至大度河,諭以逆順,示以威福,夷人率服。會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時仲宣干沒官錢召還令御史臺盡索財計簿鉤校凡數(shù)年而畢無有欺隱。改廣南轉(zhuǎn)運使,會征交州,其地炎瘴,士卒死者十二三,大將孫全興等失律,仲宣因奏罷其兵。不待報,即以兵分屯諸州,開庫賞賜,草檄書以諭交州。交州即送款內(nèi)附,遣使修貢。
          仲宣復上章待罪,帝嘉之。八年,仲宣為左諫議大夫。未幾,召還,以本官權(quán)度支。仲宣性寬恕,倜儻不檢,有心計。初,為濟陰主簿時,令與簿分掌縣印,令畜嬖妾,與其室爭寵,令弗能禁。嬖欲陷其主,竊取其印藏之,封識如故,以授仲宣。翌日署事,發(fā)匣,則無其印,因逮捕縣吏數(shù)輩及令、簿家人,下獄鞫問,果得之于令舍灶突中。令聞之,倉皇失措,仲宣處之晏然,人服其量。嘗從征江南,都部署曹彬令取陶器數(shù)萬,給士卒燈具。仲宣已預料置,奉之如其數(shù)。其才干類此。淳化元年,卒,年六十一。
    (節(jié)選自《宋史?許仲宣傳》)(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會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時/仲宣干沒官錢/召還/令御史臺盡索財計簿鉤校/凡數(shù)年/而畢無有欺隱
    B.會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時/仲宣干沒官錢/召還/令御史臺盡索財計簿鉤校/凡數(shù)年而畢/無有欺隱
    C.會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時/仲宣干沒官錢/召還/令御史臺盡索財計簿鉤校/凡數(shù)年而畢/無有欺隱
    D.會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時/仲宣干沒官錢/召還/令御史臺盡索財計簿鉤校/凡數(shù)年/而畢無有欺隱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可以為州郡”與“可以一戰(zhàn)”(《曹劌論戰(zhàn)》)兩句中的“可以”含義相同。
    B.“驛召赴闕”與“略無闕處”(《三峽》)兩句中的“闕”含義不同。
    C.“屬西南夷寇鈔邊境”與“名屬教坊第一部”(《琵琶行》)兩句中的“屬”含義不同。
    D.“給士卒為燈具”與“竊為大王不取也”(《鴻門宴》)兩句中的“為”含義不同。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許仲宣才貌兼?zhèn)洌瑲v仕數(shù)朝。后漢時年僅十八歲的他就進士及第;后周時歷任數(shù)職;宋朝初年赴朝廷聽候調(diào)遣,受到太祖賞識,被提拔任用。
    B.許仲宣精明強干,政績斐然。征伐并門時,他負責錢財和糧食供應(yīng),能保障軍需;曹彬需要數(shù)萬陶器給士兵做燈具,他能預先料到,按數(shù)交付。
    C.許仲宣審時度勢,決策果斷。征討交州時,未得到朝廷答復就分駐軍隊,打開國庫賞賜士卒,并起草文書曉諭交州。
    D.許仲宣處變不驚,頗有器量。在他掌管縣印時,發(fā)現(xiàn)縣印丟失,他從容處置,逮捕了縣府所有小吏,最終找到了縣印,受到了眾人的欽佩。

    組卷:1引用:2難度:0.6
  • 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君子曰:學不可以。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節(jié)選自荀子《勸學》)
    (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君子曰”與“蓮,花之君子者也”(《愛蓮說》)兩句中的“君子”含義相同。
    B.“學不可以已”與“如是而已”(《師說》)兩句中的“已”字含義不同。
    C.“而絕江河”與“河內(nèi)兇”(《寡人之于國也》)兩句中的“河”字含義相同。
    D.“用心一也”與“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廉頗藺相如列傳》)兩句中的“一”字含義不同。
    (2)下列對課文中相關(guān)古代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輿,原指造車的工匠,后多指車廂,并泛指車,又引申為“眾人之論”。
    B.“君子”一語,廣見于先秦典籍,是古代統(tǒng)治者和一般貴族男子的通稱,強調(diào)政治地位的崇高。后孔子為“君子”一詞賦予了道德的含義,如本課“君子曰:學不可以已”中的“君子”即指有學問、有修養(yǎng)的人。
    C.“騏驥”是千里馬的別稱。千里馬的別稱還有“赤兔”“的盧”等。
    D.跬步,古代稱跨出一腳為“跬”,跨出兩腳為“步”,引申為舉步、邁步,也被用于形容極近的距離、數(shù)量極少等。
    (3)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荀子發(fā)展了儒家的“勸學”傳統(tǒng),認為禮義道德和系統(tǒng)知識,只有靠后天學習才能獲得,把學習的重要性提到一個新的高度。
    B.文章用“青出于藍”“冰寒于水”兩個比喻推導出通過學習和“參省乎己”才能達到“知明而行無過”的境界。
    C.文章用“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見”這種生活體驗闡明“善假于物”的重要性。
    D.文章通過比喻和正反對比論述了只有積累、持之以恒和專心致志地學習,才能有所成就。

    組卷:5引用:3難度:0.6
  • 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陽谷皆入汶,陰谷皆入濟。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最高日觀峰,在長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潁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為磴,其級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繞泰安城下,酈道元所謂環(huán)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嶺,復循西谷,遂至其巔。古時登山,循東谷入,道有天門。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經(jīng)中嶺及山巔,崖限當?shù)勒?,世皆謂之天門云。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戊申晦,五鼓,與子潁坐日觀亭,待日出。大風揚積雪擊面。亭東自足下皆云漫。稍見云中白若樗蒱注數(shù)十立者山也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蛟唬藮|海也?;匾暼沼^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宮在碧霞元君祠東。是日,觀道中石刻,自唐顯慶以來,其遠古刻盡漫失。
          山多石,少土;石蒼黑色,多僻不當?shù)勒撸圆患巴?。平方,少圜。少雜樹,多松,生石罅,皆平頂。冰雪,無瀑水,無鳥獸音跡。至日觀數(shù)里內(nèi)無樹,而雪與人膝齊。
          桐城姚鼐記。
    (選自(清)姚鼐《登泰山記》)(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稍見云中白若樗蒱/數(shù)十立者山也/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
    B.稍見云中/白若樗蒱數(shù)十立者/山也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
    C.稍見云中/白若樗蒱數(shù)十立者山也/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
    D.稍見云中白若樗蒱數(shù)十立者/山也/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
    (2)下列對文中的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泰山,就是所說的東岳,五岳之一,在山東省泰安市。其余為西岳華山,北岳衡山,中岳嵩山,南岳恒山。
    B.陰,山北水南為陰;陽,與“陰”相反。陰陽,古代也指有關(guān)日、月等天體運轉(zhuǎn)規(guī)律的學問。
    C.乾?。菏乔甯咦诨实鄣哪晏枴0凑铡白嬗泄Χ谟械隆钡臉藴?,乾隆皇帝的廟號為“高宗”,而開國君主的廟號一般是“祖”。
    D.京師,古代指國家的都城。白居易《琵琶行》中“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的“帝京”也是此意。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記。文章圍繞作者的游蹤,敘述了作者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觀日出的經(jīng)過,描寫了泰山雪后的瑰麗景色和日出時的雄渾景象。
    B.文章第三段,作者按照時間順序依次寫了泰山日出時、日出后這兩個時間段的景色,展示出一幅幅泰山日出變化的畫面。
    C.本文的側(cè)面描寫很巧妙。如寫泰山的高峻,先用“其級七千有余”暗暗點出,再借山頂俯視時“半山居霧”和在日觀亭時“足下皆云漫”的圖景,從側(cè)面加以烘托。
    D.本文是姚鼐的代表作,也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之一,文章語言簡潔生動,全文只有數(shù)百字,卻充分表現(xiàn)出作者雪后登山的獨特情趣。

    組卷:7引用:3難度:0.5

五、名句名篇默寫

  • 14.根據(jù)默寫語句。
    (1)曹操《短歌行》中借用《管子?形勢解》中的句子來表現(xiàn)自己廣納天下賢才的壯志和胸襟的句子是“
     
    ,
     
    ”。
    (2)當不愿意低三下四去侍奉權(quán)貴的時候,許多有志之士往往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名句“
     
     
    ”來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
    (3)蘇軾在《赤壁賦》中表現(xiàn)了豁達的宇宙觀和人生觀,其中表明如果從事物變化的角度來觀察天地萬物,則萬物時刻都在變動的句子是“
     
    ,
     
    ”。

    組卷:8引用:2難度:0.5

六、寫作

  • 15.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有人說,青春無非是兩個動作,一個是類似體能動作“引體向上”,一個是類似戰(zhàn)術(shù)動作“低姿匍匐”。青春本來的屬性是向上的,可以熱烈,可以張揚,可以逆風飛翔,可以破障奔跑。有時青春又可以是蟄伏的,可以是蓄勢待發(fā)的,可以是韜光養(yǎng)晦的,貼近大地,丈量大地。
          以上材料對我們具有啟示意義。請結(jié)合材料寫一篇敘述性或議論性文章,體現(xiàn)你的發(fā)現(xiàn)、感悟與思考。
          要求:立意自定,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32引用:15難度:0.6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yīng)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yīng)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wù)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