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北京市首都師大附中高三(上)開學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8/2 8:0:9
一、本大題共1小題,共18分。
-
1.閱讀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青年,多么美好的字眼,總能引發(fā)人們的無限向往。毋庸置疑,青年是社會發(fā)展中最富有生氣的力量之一,中國青年始終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
近代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國青年深切感受到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機。他們的覺醒,點燃了中華民族的希望之光。五四運動前后,一大批有志青年率先選擇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為傳送新思想、新文化奔走呼告,促進了中華民族自鴉片戰(zhàn)爭以來的第一次全面覺醒。1921年7月,平均年齡僅28歲的13位代表齊聚嘉興南湖,宣告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誕生,開啟了民族復興的新紀元。1922年5月,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成立,中國青年運動翻開了新篇章。
回首百年,中國青年愛黨、愛國、愛人民的赤誠之心始終未改。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青年不懼犧牲,敢于斗爭,經(jīng)受了生與死的考驗,為爭取民族獨立拋灑熱血。內(nèi)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青年勇于拼搏,甘于奉獻,經(jīng)受了苦與樂的考驗,為描繪新中國的美好藍圖發(fā)憤圖強。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青年開拓創(chuàng)新,勇立潮頭,經(jīng)受了得與失的考驗,為推動中國趕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拼搏奮進。
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進入新時代,中國青年展現(xiàn)了亮麗的青春風采,進發(fā)出豪邁的青春激情。他們擁護黨的領導,剛健自信,胸懷天下,擔當有為,奮力走在時代前列,展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昂揚風貌:他們追求遠大理想,心中銘刻著對馬克勿思主又的崇高信仰、對共產(chǎn)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他們深植家國情懷。
與國家同呼吸、與人民共命運,彰顯著鮮明的愛國主義精神氣質(zhì);他們傳承奮斗擔當,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
(取材于《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白皮書)
材料二
“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边@是五四青年先驅(qū)對青春的歌唱。近代題苦難深重的中華民族,在他們的激情吶喊與奮斗拼搏中,迎來了黎明的曙光。時代變換,今天的中國青年為什么還要奮斗呢?
青年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百年來,一代代中國青年把青春奮斗融入黨和人民事業(yè)當審,成為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先鋒力量。國家領導人曾勉勵青年“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夢想從學習開始、事業(yè)靠本領成就”“在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中增長智慧才干,在艱苦奮斗中錘煉意志品質(zhì)”。青年應該勇做追夢者,敢當國夢人,擔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任。
青春是活力的代名詞,青年的字典里永遠沒有不可能。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說》就曾經(jīng)把少年比作“朝陽”“乳虎”。青年應把人生志向轉(zhuǎn)化為奮斗動力,不怕苦、肯吃苦,耐得住寂寞,經(jīng)得住風雨,就能戰(zhàn)勝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創(chuàng)造出無限的可能。自然,青春并不僅僅是美好的年華,還是一種積極的心境,更是一種奮斗的精神。青春與否,無關年齡。用意義定義人生,以奮斗禮贊時間,這不僅是青年應有的追求,也是每一個與時代同行之人該有的姿態(tài)。
不可否認,如今的青年,有成長的煩惱、工作的焦慮、現(xiàn)實的壓力。青春只有一次,如何度過才能無悔?青春之路千萬條,走哪一條才會成功?只有承擔過的青春才會更加厚重。與其埋頭抱怨,不如奮起改變;與其庸腐碌碌,不如策馬向前。這才是青春該有的樣子。
李大釗先生在《青春》中說:“為世界進文明,為人類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創(chuàng)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bdo class="mathjye-underline">中國青年,自當如此。
(取材于《人民日報》等相關網(wǎng)絡文章)材料三
時代造就青年,盛世成就青年。新時代的中國繁榮發(fā)展,充滿希望,中華民族迎來了新飛躍。新時代中國青年生逢中華民族發(fā)展的最好時期。
中國青年擁有更優(yōu)越的發(fā)展環(huán)境。他們的物質(zhì)條件更為優(yōu)越,超過2500萬貧困青年徹底擺脫貧困,邁向小康,消費需求從滿足生存轉(zhuǎn)向享受生活,消費方式從大眾化邁向個性化。他們精神成長空間更為富足,基于社會公共文化設施的不斷完善,服務水平的顯著提高,中國青年見識閱歷更加廣博,精神品位不斷提升。尤其是互聯(lián)網(wǎng)的高度普及,使得青年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方式發(fā)生了深刻的改變。
中國青年擁有更廣闊的成長空間。更多青年享有接受教育的機會,據(jù)統(tǒng)計,2021年中國各教育階段學生在學總規(guī)模達4430萬人,居世界第一。青年職業(yè)選擇豐富多元,非公有制經(jīng)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逐漸成為青年就業(yè)的主要渠道,特別是近年來快速興起的新產(chǎn)業(yè)、新業(yè)態(tài),催生了電競選手、網(wǎng)絡作家等大量新職業(yè),充分體現(xiàn)了時代賦予青年的更多機遇、更多選擇。青年發(fā)展流動暢通自由,一批批農(nóng)村青年走進城市,安家落戶,通過城鄉(xiāng)之間的發(fā)展流動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實現(xiàn)發(fā)展躍遷。
中國青年有著較為全面的保障支持。法治保障不斷完善,憲法明確規(guī)定“國家培養(yǎng)青年、少年、兒童在品德、智力、體質(zhì)等方面全面發(fā)展”,為建立青年法治保障體系提供了制度依據(jù)。政策保障日益完備,國家“十三五”和“十四五”規(guī)劃鮮明體現(xiàn)青年元素,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等國家重大戰(zhàn)略充分關注青年群體,青年發(fā)展得到越來越多的頂層設計支持。社會保障更加健全,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yè)、加大保障性租賃住房等政策。組織保障堅強有力,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中華全國青年聯(lián)合會等組織始終重視維護青年發(fā)展權益,努力為青年健康成長、奮發(fā)成才服務。
塑造青年才能塑造未來,贏得青年才能贏得未來。新時代的中國青年,充分享有成長成才,死展才華的人生母臺,必將奮勇前行,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注入強勁、持久的澎湃動力。
(取材于《經(jīng)濟日報》等相關網(wǎng)絡文章)(1)根據(jù)材料一,下列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A.五四運動前后,中國青年選擇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促進了中華民族的第一次全面覺醒。
B.十三位代表齊聚嘉興南湖,宣告了中國共青團的誕生,開啟了中華民族復興的新紀元。
C.中國青年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時期,都經(jīng)受住了生與死的嚴酷考驗。
D新時代中國青年有著亮麗的青春風采和豪邁的青春激情,展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昂揚風貌。
(2)根據(jù)材料二,下列理解與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近代五四青年先驅(qū)通過情吶喊和奮斗拼搏,為苦難的舊中國迎來黎明的曙光。
B.青年人是國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來,應該勇做追夢人,擔當起中華民族復興大任。
C.青春是年輕人專屬代名詞,青年把人生志向轉(zhuǎn)化為奮斗動力才能創(chuàng)造無限可能。
D.只有承擔過的青春才會厚重,青年人應用積極的心態(tài)去面對生活工作中的壓力。
(3)根據(jù)材料三,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新時代青年擁有更優(yōu)越的物質(zhì)條件,消費方式和消費需求都有了很大的改變。
B.新時代互聯(lián)網(wǎng)得到快速發(fā)展和普及,促使中國青年網(wǎng)民的精神品位不斷提升。
C.近年來許多新產(chǎn)業(yè)新業(yè)態(tài)快速興起,電競選手等新職業(yè)成為青年們選擇之一
D.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社會保障的政策,幫助青年解決就業(yè)和住房等多方面困難。
(4)根據(jù)以上三則材料,下列理解與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近現(xiàn)代中國百年歷史充分證明,中國青年在國家每一個階段都發(fā)揮了主要作用。
B.中國青年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他們自己的青春奮斗融入黨和人民事業(yè)當中。
C.奮斗是對中國青年最高的禮贊,青年人要得住寞經(jīng)得住風雨才能戰(zhàn)勝困難。
D.新時代中國青年生逢偉大盛世,一定要在奮斗之中把好建功立業(yè)的人生際遇。
(5)材料二中,作者為什么說:“中國青年,自當如此?”請你結(jié)合上述三則材料,簡要分析。組卷:7引用:3難度:0.6
二.本大題共1小題,共24分。(一)
-
2.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論榮
王符 所謂賢人君子者,非必高位厚祿、富貴榮華之謂也,此則君子之所宜有,而非其所以為君子者也。所謂小人者,非必貧賤凍餒、辱惡厄窮之謂也,此則小人之所宜處,而非其所以為小人者也。
奚以明之哉?夫桀、紂者,夏、殷之君王也,崇侯、惡來,天子之三公也,而猶不免于小人者,以其心行惡也。伯夷、叔齊,餓夫也,傅說胥靡①,而井伯虞虜也,然世猶以為君子者,以為志節(jié)美也。
?故論士茍定于志行,勿以遭命,則雖有天下不足以為重,無所用不足以為輕,處隸圉不足以為恥,撫四海不足以為榮。況乎其未能相縣若此者哉?故曰:寵位不足以尊我,而卑賤不足以卑己。
夫令譽從我興,而二命②自天降之。詩云:“天實為之,謂之何哉!”故君子未必富貴,小人未必貧賤,或潛龍未用,或亢龍在天,從古以然。今觀俗士之論也,以族舉德,以位命賢,茲可謂得論之一體矣,而未獲至論之淑真也。
堯,圣父也,而丹兇傲;舜,圣子也,而叟頑惡:叔向,賢兄也,而鮒貪暴;季友,賢弟也,而慶父淫亂,論若必以族,是丹宜禪而舜宜誅,鮒宜賞而友宜夷也。論之不可必以族也若是。
昔祁奚有言:“鯀殛而禹興,管、蔡為戮,周公佑王?!惫省稌贩Q“父子兄弟不相及”也。幽、厲之貴,天子也,而又富有四海。顏、原之賤,匹庶也,而又凍餒屢空。論若必以位,則是兩王是為世士,而二處為愚鄙也,論之不可必以位也,又若是焉。
故曰:仁重而勢輕,位蔑而義榮。今之論者,多此之反,而又以九族,或以所來,則亦遠于獲真賢矣。
昔自周公不求備于一人,況乎其德義既舉,乃可以它故而弗之采乎?由余生于五狄,越蒙產(chǎn)于八蠻,而功施齊、秦,德立諸夏,令名美譽,載于圖書,至今不滅。張儀,中國之人也;衛(wèi)鞅,康叔之孫也,而皆讒佞反覆,交亂四海。由斯觀之,人之善惡,不必世族;性之賢鄙,不必世俗。中堂生負苞,山野生蘭芷。夫和氏之璧,出于璞石;隋氏之珠,產(chǎn)于蜃蛤。故茍有大美,可尚于世,則雖細行小瑕,曷足以為累乎?
是以用士不患其非國士,而患其非忠;世非患無臣,而患其非賢。陳平、韓信,楚俘也,而高祖以為藩輔,實平四海,安漢室;衛(wèi)青、霍去病,平陽之私人也,而武帝以為司馬,實攘北狄,郡河西。惟其任也,何卑遠之有?然則所難于非此土之人,非將相之世者,為其無是能而處是位,無是德而居是貴,無以我尚而不秉我勢也。
(有改動)【注釋】①胥靡,一種罪刑的名稱。②二命,指處于寵位和卑位。
(1)下列對各組語句中加點字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昔自周公不求備于一人 備:完備 求全責備(《論語?子路》) 備:完備 B.令名美譽,載于圖書 令:美好 巧言令色,鮮矣仁(《論語?學而》) 令:美好 C.故茍有大美,可尚于世 尚:尊崇 好仁者,無以尚之(《論語?里仁》) 尚:超過 D.是以用士不患其非國士,而患其非忠 患:禍患 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論語?陽貨》) 患:憂慮 A.此則君子之所宜有 然則所難于非此土乏人 B.以為志節(jié)美也 而高祖以為藩輔 C.而未獲至論之淑真也 惟其任也,何卑遠之有 D.越蒙產(chǎn)于八蠻,而功施齊、秦 無是德而居是貴 A.奚以明之哉 奚:什么 B.無所用不足以為輕 所:指(擁有的)財富 C.論之不可必以位也,又若是焉 焉:哪里 D.今之論者,多此之反 者:……的人
A.君子賢人是可以享受高官厚祿、富貴榮華的。
B.出身卑微、生活困厄不必自以為恥、妄自輕賤。
C.君主選用人才不必過于嚴苛、要求十全十美。
D.作者對位卑性賢以及寡德高位之人嗤之以鼻。
(5)本文以“論榮”為題,請根據(jù)文意回答什么是判別“榮”的核心標準,并簡述作者的論證思路。組卷:11引用:1難度:0.5
(二)
-
3.閱讀下面《論語》中的文字,回答問題。
①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bdo class="mathjye-alignright">(《論語?為政》)
②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子路》)
③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bdo class="mathjye-alignright">(《論語?衛(wèi)靈公》)
④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論語?子罕》)
(1)對第①則中的“已”有兩種解釋,一是句末語氣詞,無義;二是停止之意。你認可哪一種解釋?請解釋第①則的意思。
(2)第②-④則中,孔子認為對與自己思想不同的人應持怎樣的態(tài)度,請簡要概括。并從②-④則中任選一則,聯(lián)系現(xiàn)實談談孔子的這種態(tài)度給我們的啟示。組卷:27引用:4難度:0.6
三.本大題共1小題,共20分。
-
4.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列各題。
早 蟬①
白居易
六月初七日,江頭蟬始鳴。石楠深葉里,薄暮兩三聲。
一催衰鬢色,再動故園情。西風殊未起,秋思先秋生。
憶昔在東掖②,宮槐花下聽。今朝無限思,云樹繞湓城。
【注】:①此詩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寫《琵琶行》的次年,此時白居易任江州司馬。②“東掖”,宮中東側(cè)的旁門。
(1)以下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四句寫秋季未至而蟬已鳴叫,透露出詩人聽到連綿的蟬鳴時內(nèi)心的震動與驚悸。
B.再四句寫詩人的感慨,六月之初,秋風未起,竟然聽到蟬鳴,思鄉(xiāng)之情自然涌上心頭。
C.尾四句借助今昔聽蟬的不同感受的對比,表達了謫居湓城后理想破滅的無限失意之情。
D.此詩用最簡單的語言闡述人間至情,正體現(xiàn)了白居易詩歌通俗平易但絕不平庸的特點。
(2)下列同為詠蟬詩,與本詩的情感最接近的一項是
A.垂委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虞世南《蟬》)
B.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駱賓王《在獄詠蟬》)
C.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李商隱《蟬》)
D.一聲清溽暑,幾處促流年。志士心偏苦,初聞獨泫然。(雍裕之《早蟬》)
(3)“今朝無限思”表明作者內(nèi)心有著復雜的情感。請結(jié)合整首詩,簡要分析這“無限思”中包含了哪些具體情感?(答出3點即可)組卷:39引用:4難度:0.6
七.作文(50分)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把題目寫在答題卡上。
-
11.《從自卑亭往上走》一文在開頭引用《中庸》句云:“君子之道譬如遠行,必自邇;譬如登高,必自卑?!币馑际钦f君子修身立德,好比長途跋涉,必須由近及遠;又好比登臨高山,必須自下而上。
以上內(nèi)容引發(fā)了你的哪些聯(lián)想和思考,請結(jié)合你的生活或閱讀體驗,以“登高必自卑”為題作文。
要求:自定文意,可議論,可敘述,可抒情,文體不限。700字以上。組卷:6引用:1難度:0.5 -
12.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有時候,和解是一個完美的結(jié)局;有時候,和解只是一個故事的開頭。有時候,和解是消除爭議的方案;有時候,和解只是無奈的選擇。有時候,我們需要和解;有時候,我們拒絕和解……
關于“和解”,你有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以“和解”為題目,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思想健康;內(nèi)容充實,有細節(jié)描寫;語言流暢,書寫清晰。組卷:8引用:4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