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章節(jié)挑題
請展開查看知識點列表
>
更多>>
![]() |
分階訓練
循序漸進
單元測試
穩(wěn)步提升
瀏覽次數(shù):16
更新:2025年02月12日
|
![]() |
開學模擬
溫故知新
夯實基礎
穩(wěn)步提升
瀏覽次數(shù):79
更新:2025年02月10日
|
251.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各題。
散文的情感
王冰 ①在散文寫作中,情感被無端強調得厲害,甚至有人直接告訴年輕一輩散文寫作者,說只要寫出了你心中的真情實感就是散文了,情感越強烈,越是好散文。情感人人都有,作家的情感不一定比一般人更強烈,比別人更為強烈的情感也并不會使一個作家在寫作中更加出類拔萃。況且,如果藝術包括文學不是首先以技藝比高下,而是以情感強弱為標準,那么藝術家和一般讀者之間又有什么差別?
②在散文寫作中,情感當然很重要。莊子說“不精不誠,不能動人”,陸機《文賦》中有“緣情而綺靡”的話,白居易也提到“感人心者,莫先于情”。一個作家如果能把情感寫好了,確實可以寫出好作品。比如李斯的《諫逐客書》、諸葛亮的《出師表》、韓愈的《祭十二郎文》、李密的《陳情表》、歸有光的《項脊軒志》、袁枚的《祭妹文》、林覺民的《與妻書》等,都是因為文章中的真實情感才流傳下來的。前幾日又讀平凹先生的《讀書示小妹十八生日書》,覺得也是這樣的文章。
③但問題是,當散文的抒情性慢慢被確定,并成為散文寫作的圭臬之后,情感就在散文創(chuàng)作中成為怎么也逃不脫的東西了,成為散文家最為熟悉的一個概念,也成為被前輩作家一遍遍諄諄教導的散文寫作的要素。這個教導確實有好處,可以促使我們寫出情感濃厚、感人至深的作品來;同時它也有害處,會導致散文也就只能在情感這個圈子里跑來跑去了,脫不出去,然后就沉浸在情感的海洋里,直到溺斃。
④一個正常人的情感肯定是自發(fā)的,不會那么理性,那么文字中的情感是嗎?并且我們寫出的散文是要表現(xiàn)這些自發(fā)的情感嗎?現(xiàn)實情感并非藝術情感,現(xiàn)實情感的真實也并非藝術情感的真實。比如一個散文家在寫高興的時候,我們并不要求他一定高興,這個散文家也沒有必要一定高興。我們對他的要求不是對他的情感要求,而是對他寫出的作品有所要求。
⑤這就牽扯到另外一個話題,就是描述情感與表現(xiàn)情感是不一樣的。比如在文章中直接寫“我憤怒”這句話,就是描述,但作為一個成熟的作家,在文章中要表現(xiàn)“我憤怒”的意思,應該基本不會直接用這三個字來表達。就是在現(xiàn)實中,人悲傷了,幾乎也沒有人大呼“我悲傷”,只是愁容滿面、流淚滿面、啜泣或者號啕大哭吧。因此,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情感表現(xiàn)是要有載體的,古詩詞中就有很多,如“柳”和“留”就是典型的一種,于是也才有了“灞橋折柳”的千古吟唱,也就是說這個載體是可以將情感呈現(xiàn)為表象的東西,空喊絕對不是散文寫作中所說的情感。宋人魏泰曾在《臨漢隱居詩話》中說道:“詩者述事以寄情,事貴詳,情貴隱,及乎感會于心,則情見于詞,此所以入人深也。”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在寫作中,有了理智把控的情感,才能讓讀者在閱讀的時候,體驗到具有審美價值的情感。
⑥一般說來,情感具有家族相似性這樣的特點,而且大多數(shù)被我們貼上了“喜怒哀樂愁”的標簽,由此導致的結果是,我們表達出的有限的感情往往不過是其外在的表現(xiàn)罷了,我們能抓住的所謂的情感,不過是它與人相同的部分,又是被定義好的一面,而且必須是言語能夠加以表達的那一部分。也就是說,人與人的情感類型基本是一致的,如果以此作為衡量文章高下的標準,是有很大的問題和難度的。而且情感是沒有高低優(yōu)劣之分的,情感背后的道德取向才使之具有了高尚與齷齪之分。比如人的悲傷高興是一樣的,只是為了什么事情悲傷高興才具有了道德的判斷。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作品中的情感首先是作為審美的情感,而不是作為道德的情感。善良可以造就一個誠實的人,卻不能造就一個真正的藝術家。當然,藝術對于道德是有所要求的,沒有什么豁免權,但是,文學作品包括散文,肯定首先不會是在道德上論上下、比高低。進入作品和在作品中完成的情感首先都是作為審美的而不是作為道德的情感。
⑦不可否認的是,一個作家在作品中所寫的情感,原則上要經(jīng)得起任何人去體驗它,因此它是有組織的、可以塑造出來的具體化的情感,或者說是理性化的情感。理論上說情感都是可以來表現(xiàn)的,但是真正的寫作實踐中,情感又確實是有適于被作家表現(xiàn)和不適于表現(xiàn)的。而且如果說散文家的寫作就是將情感表達出來,這對于誰來說都很困難,因為這首先要求他必須絕對坦誠和坦率。如果要求一個作家在絕對坦誠的時候才進入寫作的狀態(tài),我想他是無法完成對于情感寫作的選擇和抒寫的,這既在理論上說不通,又在實際中行不通,不可能實現(xiàn),所以一個作家能找到一種能夠進入審美的情感,并有能力把這種情感放進自己的文字中,就已經(jīng)是很大的奢望了。
(選自《散文的傳統(tǒng)》,有刪改)(1)第③段加點詞“圭臬”在文中的意思是
(2)能夠依據(jù)文意做出的一項推斷是
A.理性有助于散文寫作的情感表達。
B.抒情性成為散文發(fā)展的最大桎梏。
C.表現(xiàn)情感失去了描述情感的真誠。
D.散文情感不需要經(jīng)受道德的評判。
(3)下列表述與作者觀點一致的一項是
A.情感越強烈,越是好散文。
B.情感類型無高低優(yōu)劣之分。
C.人與人的情感類型各不相同。
D.作家表達情感時要絕對坦誠。
(4)概括本文的論證思路。
(5)從第②段畫線部分所舉文章中任選一篇,運用本文的相關觀點分析其情感處理。發(fā)布:2024/12/5 7:30:1組卷:37引用:9難度:0.5252.閱讀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各題。
中國古代的天文
李政道 古代西方人的一種觀念是“天圓地方”,我們老祖宗卻認為“天圓地圓”,有黃道、赤道。兩千多年前,詩人屈原在其著作《天問》中引證天是圓的,地也是圓的。他說:
九天之際,安放安屬?隅隈多有,誰知其數(shù)?
九天是指坐標,就是昊天(東)、陽天(東南)、赤天(南)、朱天(西南)、成天(西)、幽天(西北)、玄天(北)、鸞天(東北)鈞天(中間向上),一共是九個坐標位置。屈原說,如果天圓地平,就會相交,成“九天之際”?!鞍卜虐矊??”相交的點放在哪里呢?“隅隈多有,誰知其數(shù)?”天地相交顯然不合理。因此,天是圓的,地一定也是圓的。天如蛋殼,地如蛋黃,各自可轉。所以中國古代天文就是赤道、黃道兩個圓軌道。
他下面再問:天是圓形的,還是橢圓形的?
東西南北,其修孰多?南北順橢,其衍幾何?
其中東西是經(jīng)度,南北是緯度。他問的是經(jīng)度長一些,還是緯度長一些。實際上,地球的赤道直徑與南北兩極的距離相差22公里,屈原當然沒有求出來,不過他這種解析問題的能力及有關天圓地圓的推測都令人佩服。
《周禮》說:“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辫档耐鈬菆A的,中間有圓孔,代表天。可是,為什么天中有禮?琮的造形更奇怪了,外面是方的,中間也有一個圓孔穿過去。外邊為什么是方的?為什么璧代表天,琮代表地?另外,商代還有一種玉器叫璇璣,造型很像璧。璧,璇璣,琮,它們的關系是什么?《虞書?舜典》注疏:“璇,美玉也;璣為轉運,徑八尺,圓周二丈五尺強,王者正天文之器?!?br /> 璇璣是一個大的天文儀器。我們今天看到的璇璣玉器,直徑僅約33厘米,可能是模型,是商代的文物。那么璇璣怎樣做天文儀器呢?
每顆恒星和行星,都要轉圈,都各自沿著一個圓在走。但大球面上有一點不動,就是天球面和地球的軸的相交點,叫做正極。我們可以設想,璇璣或璧、琮的前身可能是一個旋轉式天文儀器,目的就是把這個旋轉軸的指向定準于正極。怎樣做到這個要求呢?
我的猜想是:假如要定準正極,一定要有一根長管。如果轉盤的直徑是8尺,那么管子的長度應約是轉盤直徑的2倍,這個管子對著正極。再做一個形狀像璇璣的大盤子;邊上有三個凹口,每一個凹口正好對著一個星,星在天空轉,這個盤子隨著星轉,竹管是不動的,要定正極的位置,必須通過管子對著正極,然后讓盤子隨天轉動,把三顆星的位置扣住。
竹管一定要和地固定,方法是用一些大石頭把它綁起來,每塊大石成方形,約高一尺。竹管四周均有大石塊,這樣造型的古代天文儀就有兩個部分:一是大璇璣那樣的盤子,凹口對著星,隨天上的星面轉,代表天;一是這些大石頭綁住的長竹管,跟地永恒,代表地。假如用很細的針在竹管一端開一個直徑為2毫米的孔,管子長15尺左右,它測量正極分類的精確性能達到0.013度。
我還有一個想法,就是在商朝時正極沒有任何明顯的星。人們?yōu)榱思o念炎黃古代天文學的成功,就制作了璇璣這種小型玉器,后來把璇璣變得更簡單:一部分變成璧,竹管和外包的大石塊就變成琮。因而“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
(選自《中國國家天文》創(chuàng)刊號,有刪改)(1)從原文看,下列對古人“天圓地圓”觀念解說,不準確的一項是
A.中國古人很早就有天圓地圓的觀念,如把天比作蛋殼,把地比作蛋黃,認為存在赤道和黃道兩個圓形的軌道。
B.東西是經(jīng)度,南北是緯度,經(jīng)度與緯度哪個長一些呢?作者認為,這樣提問本身就表明在屈原心目中天和地都是圓的。
C.璧為圓形,中有圓孔,代表天;琮為方形,中有圓孔,代表地?!吨芏Y》所謂,“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可為印證。
D.璧為圓形,可以代表天??墒牵秊榉叫?,怎能代表地呢?作者認為,琮的方形是特意加上去的,起裝飾作用。
(2)下列對中國最初的天文儀器的設想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一根用來對準正極的長竹管,一個邊上開有三個凹口的狀如璇璣的轉盤,把這個轉盤固定在長竹管上,這可能就是中國最初的天文儀器。
B.用一些方形大石塊把一根長竹管固定在地上,把一個邊上開有三個凹口的狀如璇璣的轉盤穿在長竹管上,這可能就是中國最初的天文儀器。
C.中國最初的天文儀器由兩部分構成,一是大璇璣那樣的邊上開有三個凹口的大盤子,二是固定長竹管的一些方形大石塊。
D.在中國最初的天文儀器璇璣中,從直接觀察天象的作用看,用來固定長竹管的那些方形大石塊是必不可少的。
(3)“后來,把璇璣變得更簡單:一部分變成璧,竹管和外包的大石塊就變成琮?!毕铝袑@句話的理解和推斷,準確的一項是
A.璇璣是一個大的天文儀器,璧和琮都是直接從這種天文儀器簡化而來的。
B.由于璧和琮都是從璇璣簡化而來的,所以都保留了觀測天文現(xiàn)象的功能。
C.代表天的璧和代表地的琮,可能都是從玉器璇璣簡化而來的。
D.今天所能見到的璧和琮,都是禮器和飾物,是由竹管和大石塊簡化而來的。發(fā)布:2024/12/5 6:30:2組卷:23引用:5難度:0.725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先秦到南北朝期間,儒家獨尊的地位被動搖,社會思想自由活躍,各種思想在相互沖擊中不斷交匯融合。詩人們圍繞著詩歌內容為中心做出了大膽的嘗試和創(chuàng)新,在思想內涵和藝術成就上都可堪稱后世詩歌典范的作品。( ),為唐代詩歌高潮的出現(xiàn)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詩經(jīng)》中有不少描述男女愛情的詩歌,記載了怨男癡女從_______相逢相知到婚前的海誓山盟的戀愛過程,表達了他們對愛情的向往?!峨x騷》中主題表現(xiàn)為強烈的愛國情愫。面對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及奸佞掌權者的排擠壓制,屈原寧愿_______也不茍延殘喘,長太息掩涕,哀民生多艱。胸懷大志的曹操,面對天下分裂、割據(jù)一方的形勢,_______,渴盼天下賢才能士齊聚身邊,助己實現(xiàn)一統(tǒng)四海的霸業(yè)。面對官場的黑暗,五柳先生寧歸隱山林也不與官員_______,如羈鳥、池魚一般回歸山林,實現(xiàn)“性本愛丘山”的夙愿。
(1)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
A.詩人們以詩歌內容為中心做出了大膽的嘗試和創(chuàng)新,在思想內涵和藝術成就上都可堪稱后世詩歌典范的作品。
B.詩人們圍繞著詩歌內容這個中心做出了大膽的嘗試和創(chuàng)新,創(chuàng)作出在思想內涵和藝術成就上都可堪稱后世詩歌典范的作品。
C.詩人們以詩歌內容為中心做出了大膽的嘗試和創(chuàng)新,創(chuàng)作出在思想內涵和藝術成就上都堪稱后世詩歌典范的作品。
D.詩人們圍繞著詩歌內容為中心做出了大膽的嘗試和創(chuàng)新,在思想內涵和藝術成就上都堪稱后世詩歌典范的作品。
(2)下列在文中括號內補寫的語句,最恰當?shù)囊豁検?
A.詩人自身價值觀的改變及社會思想多樣化的形成,極大地促進了該時期詩歌藝術的發(fā)展
B.社會思想多樣化的形成及詩人自身價值觀的改變,極大地促進了該時期詩歌藝術的發(fā)展
C.該時期詩歌藝術的發(fā)展,極大地促進了社會思想多樣化的形成及詩人自身價值觀的改變
D.該時期詩歌藝術的發(fā)展,極大地促進了詩人自身價值觀的改變及社會思想多樣化的形成
(3)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A.黃發(fā)垂髫 客死 慨當以慷 同流合污 B.總角之宴 溘死 慨當以慷 同流合污 C.總角之宴 客死 慷慨陳詞 隨波逐流 D.黃發(fā)垂髫 溘死 慷慨陳詞 隨波逐流 發(fā)布:2024/12/5 5:0:2組卷:11引用:11難度:0.6254.閱讀下面的散文,完成下面小題。
渦水與老莊
潘小平 ①溯流而上,我們最先到達渦陽。
②正午時分,渦水靜靜流淌。這是淮河左岸一條著名的支流,也是淮河第二大支流,發(fā)源于河南的尉氏縣。一路上流經(jīng)開封、通許、扶溝、太康、鹿邑,而后從亳州入境安徽,經(jīng)渦陽、蒙城,于懷遠城關之東注入淮河。懷遠是我的家鄉(xiāng)。小時候,我常常挎著籃子,帶著妹妹,穿過喧鬧擁堵的城區(qū),去渦河邊洗衣裳。河水清澈見底,衣聲此起彼伏。那時渦河大堤的青石條上,晾滿了洗好的衣物,藍是藍,白是白,是民間所謂的“水顏色”。
③不遠處,就是渦河入淮口,一條清晰的水紋線將它與濁浪滔滔的淮水徹底分割。然而它最終還是流入了淮河,那時我還不知道,長大以后,我會無數(shù)次地在這條河邊徘徊、思索。
④古書上說,山之北為陰,水之北為陽,但今天的渦陽縣城,并不在渦水的北面。歷史總是在不經(jīng)意間,顯示它的滄桑巨變。太陽一點點西移,風開始變硬,尖銳刺骨。有一年,大約是1987年,我只身一人,在平原上整整浪游了一個冬春,從一個村莊到一個村莊,從山之陰到水之陽。都是鄉(xiāng)村大道,干了多半冬,一腳踩下去,醭土騰起來老高。這兒的人們,把大道叫做“官道”,冬陽下,能看見不遠處渦水繚繞?;春又Я鞅姸啵视馉罘植?,水勢遲緩,而“道”的不爭與柔弱,是否源于淮河“緩水靜流”的特性呢?為什么淮河流域是中國河流中,唯一產(chǎn)生本體論哲學家的河流?為什么偉大的黃河和偉大的長江,沒有產(chǎn)生老莊和孔孟這樣的人物?
⑤一個無法解釋的現(xiàn)象是,中國最重要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都產(chǎn)生于淮河流域,渦水老莊,泗水孔孟,而渦水和泗水,都是淮河的支流。老莊的生命哲學和孔孟的政治哲學,是中國社會生活和中國思想政治的兩大支撐性力量,共同支撐起中國的大地與天空。
⑥為什么?為什么?這個問題我一直在想,一直沒有想清楚。
⑦抑或是這片緩緩流淌的河流,哺育了老子智者的哲學?
⑧有文化學者認為,世界上存在著三個文化帶,分別是以德國為代表的北部文化帶、以中國為代表的中部文化帶、以印度為代表的南部文化帶。北部擅長制造,中部擅長情感,南部擅長精神。這和緯度有關,日本與德國處于同一緯度之上,因此日本制造的精密度堪與德國媲美;美國與中國處于同一緯度之上,擅長情感表達,但不同的是美國是縱情文化,中國是抒情文化;而南部地區(qū)以印度為代表,由于農(nóng)業(yè)資源豐富,古印度低頭是稻米,抬頭是香蕉,自古不愁溫飽,文化擅長在精神方面,從而神學發(fā)達。是不是黃河的兇險和長江的奔騰,打亂了人類的沉思與冥想,因此才沒能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產(chǎn)生老莊和孔孟這樣的人物?而羽狀分布的淮河,給人類提供了仰望星空和宇宙對話的沖動,也提供了內心的寧靜,因此才產(chǎn)生了孔子的政治哲學和老子的宇宙本體論?
⑨在上古,淮河是一條安靜遲緩的大水,沿岸水草豐美,人民安居樂業(yè)。只是公元1194年,黃河奪淮之后,它才變得猙獰起來。在黃河奪淮的七百年間,黃河將大約七百億噸泥沙帶入淮河流域,使得魯南的沂、沭、泗水不能入淮,無數(shù)支流與湖泊淤積廢棄,淮河原有的水系遭到嚴重破壞。中國歷史上的農(nóng)民起義,發(fā)生最多最頻繁而且規(guī)模最大者,大都是在淮河流域,這和淮河的十年九澇、災害頻發(fā)、民無恒業(yè)、民風剽悍,有著很內在的關聯(lián)。
⑩在中國古代疆域上,具有明顯而特殊的南北界限特征的河流不是長江,不是黃河,而是淮河,淮河不僅是中國大陸東部南北自然地理的分界線,還是一條自然地理的突變線和臨界線:線南為亞熱帶,線北為暖溫帶;是高粱種植的南界,竹子生長的北界;是1月的冰界,濕潤和半濕潤的分界,而極端的表現(xiàn),是“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反映到農(nóng)業(yè)形態(tài)上,淮河以南是稻作文明,淮河以北是旱作文明,而農(nóng)作物類型和由此產(chǎn)生的文明形態(tài),直接影響到人類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生命方式,進而影響到人的行為和理念,影響到區(qū)域人格和區(qū)域情感。淮北人熱情粗礪,說話高喉嚨大嗓門,今日有酒今日醉,明日無酒倒頭睡,過它一天算一天!三十多年前,我到皖北農(nóng)村去,發(fā)現(xiàn)差不多的人家,陳設都十分簡單。他們的家里,既無柜子也無箱子,有的甚至也沒有床,冬棉夏單,所有的衣服,都掛在一根繩子上。也不是沒床,而是沒有正式的床,往往是繩編的“軟床子”,一只手拎上就走了?;春幽昴臧l(fā)大水,老百姓年年跑“水反”,大水一過蕩然無存,置辦家業(yè)干什么?還不如吃干喝凈,混個“肚飽腰圓”!所以我們今天,也無法想象上古的淮水和渦水,無法想象它們的安靜和遲緩。而老子那時,就常常在這樣的水岸邊徘徊,河水流向遠方,天格外高,格外藍。
(有刪改)(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寫小時候常去渦河邊洗衣裳,不僅反映了渦河的環(huán)境怡人優(yōu)美,也表達了作者對渦河的喜愛之情和對童年生活的回憶。
B.文章寫到作者1987年獨自一人浪游渦水邊,游之意是探尋老莊生命哲學的緣由,但最終沒有找到滿意的解釋。
C.文章談到美國文化與中國文化的異同,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旨在強調世界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
D.文章回憶三十多年前看到皖北農(nóng)村的情景,通過當?shù)厝思业募彝[設和生活方式,展現(xiàn)出淮北人簡樸爽朗的性格。
(2)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頭說“我們最先到達渦陽”,確立了全文的寫作對象,作者以第一人稱的口吻寫渦水,使內容顯得更真實、更親切。
B.文章說老莊等哲學家產(chǎn)生于淮河流域是“一個無法解釋的現(xiàn)象”,反映了人們對其中原因的探究,也易于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C.文章語言平而有味,淡而不俗,字里行間流露出一種理性的思考和反省,體現(xiàn)出作者嚴謹而深刻的思維。
D.文章結尾處寫老子常在渦水岸邊徘徊,與作者常在渦水邊徘徊遙相呼應,同時也表現(xiàn)出作者想做像老子一樣的思想家的決心。
(3)本文第④段使用多個問句,對文章內容的表達有何作用?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4)本文運用了哪些手法刻畫了淮河及支流?請結合文本分析其藝術效果。發(fā)布:2024/12/5 5:0:2組卷:18引用:5難度:0.5255.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全都不正確的一組是( )
①日月忽其不淹兮(久留)
②謠諑謂余以善淫(謠言)
③延佇乎吾將反(久久)
④回朕車以復路兮(皇帝的謙稱)
⑤進不入以離尤兮(到朝廷做官)
⑥忍尤而攘詬(排斥)
⑦寧溘死以流亡兮(突然)
⑧茍余情其信芳(茍且)
⑨及行迷之未遠(等到)
⑩馳椒丘且焉止息(驅馬疾行)發(fā)布:2024/12/5 3:30:1組卷:83引用:4難度:0.9256.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h2>
發(fā)布:2024/12/5 2:30:1組卷:66引用:7難度:0.825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李密傳
李密,字令伯,武陽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時年數(shù)歲,感戀彌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劉氏,躬自撫養(yǎng)。密奉事以孝謹聞,劉氏有疾,則涕泣側息,未嘗解衣,飲膳湯藥必先嘗后進。有暇則講學忘疲,而師事譙周,周門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為郎。數(shù)使吳,有才辯,吳人稱之。蜀平,泰始初,詔征為太子洗馬②。密以祖母年高,無人奉養(yǎng),遂不應命。乃上疏《陳情表》:“臣以險釁,夙遭閔兇。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愍臣孤弱,躬親撫養(yǎng)。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無伯叔,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吊。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济芙衲晁氖兴模婺附衲昃攀辛?,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報養(yǎng)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共鑒。愿陛下矜憫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幸,保卒余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br /> 帝覽之曰:“士之有名,不虛然哉!”乃停召。后劉氏終,服闋③,復以洗馬征至洛。
嘗與司空張華共事,華問之曰:“安樂公④何如?”密曰:“可比齊桓。”華問其故,對曰:“齊桓得管仲而霸,用豎刁而蟲沙⑤。安樂公得諸葛亮而抗魏,任黃皓而喪國,是知成敗一也。”次問:“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與語,故得簡雅;《大誥》與凡人言,宜碎。孔明與言者無己敵,言教是以碎耳?!比A善之。
出為溫令,從事奸佞,密憎之。嘗與人書曰:“慶父不死,魯難未已?!睆氖乱灾姿倦`,司隸以密在縣清慎,弗之劾也。
密有才能常望內轉而朝廷無援乃遷漢中太守自以失分懷怨。及賜餞東堂,詔密令賦詩,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緣。官無中人,不如歸田!”武帝忿之,于是從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注】①醮:改嫁。②太子洗馬:輔佐太子教太子政事的文官。③闋:停止,完畢。④安樂公:劉備之子劉禪。⑤用豎刁而蟲沙:任用豎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豎刁,春秋時齊國的奸臣。
(1)對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恰當?shù)囊豁検?
A.密有才/能常望內轉/而朝廷無援乃遷/漢中太守自以/失分懷怨。
B.密有才能/常望內轉/而朝廷無援/乃遷漢中太守/自以失分懷怨。
C.密有才能/常望內轉而朝廷/無援乃遷漢中太守/自以失分懷怨。
D.密有才/能常望內轉/而朝廷無援/乃遷漢中/太守自以失分懷怨。
(2)下列對文中相關文化常識的敘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密的《陳情表》被認定為中國文學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文中敘述祖母撫育自己的大恩,自己應該報答贍養(yǎng)祖母,又傾訴自己不能上任的苦衷,言辭懇切,表達委婉得體。
B.原文“泰始初”中的“泰始”是年號。古代常用紀年法有干支紀年法(十天干與十二地支兩字相配,六十年周而復始)、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年號紀年法、年號干支兼用紀年法、生肖紀年法等。
C.古代任職授官很有講究,用詞不同,意義也可能不同。如“封”用于爵位,“徙、遷、調”是一般的官職調動,“擢、右遷、升”是升官,“黜、罷、除”是降官。
D.古代臣民上書言事分為“上書”“上疏”和“上封事”,其區(qū)別在于“上書”是用書面形式向君主或地位高的人陳述意見,“上疏”是指臣子向帝王進呈奏章,“上封事”則是向皇帝上呈密封好的奏章,以防泄密。
(3)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
A.李密幾歲大的時候就成了孤兒,是祖母劉氏把他撫養(yǎng)成人的,他曾拜譙周為師,周的門人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
B.李密因為孝敬祖母而聞名,也因祖母年老,無人奉養(yǎng),上疏《陳情表》“辭不就職”,皇帝看后,停止征召他為太子洗馬。
C.李密在祖母去世之后,被迫到晉朝任洗馬的官職,實現(xiàn)了“先盡孝,后盡忠”忠孝兩全的夙愿。
D.李密做溫縣縣令時,討厭下屬官吏奸滑諂媚,因給人寫信說“慶父不死,魯難未已”而被上告,司隸因為他在溫縣做官清廉謹慎,沒有彈劾他。
(4)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安樂公得諸葛亮而抗魏,任黃皓而喪國,是知成敗一也。
②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5)學習《陳情表》,我們知道李密是一個因不舍祖母而婉拒武帝的至親至孝之人。讀完《李密傳》節(jié)選,你又讀出一個怎樣的李密?請結合文意簡要分析。發(fā)布:2024/12/5 0:0:1組卷:2引用:2難度:0.7258.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列各題。
淡黃柳
姜夔 客居合肥①南城赤闌橋之西,巷陌凄涼,與江左②異,唯柳色夾道,依依可憐。因度此闋,以紓客懷。
空城曉角,吹入垂楊陌。馬上單衣寒惻惻??幢M鵝黃嫩綠,都是江南舊相識。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強攜酒,小橋③宅。怕梨花落盡成秋色。燕燕飛來,問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注】①宋光宗趙淳紹熙二年(1191年),姜夔寄居江淮一帶的合肥。金人入侵,由于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一隅,江淮一帶在當時已成邊區(qū)。②江左:泛指江南。③小橋:后漢喬玄次女為小橋,此或借之謂姜夔在合肥的情人。
(1)下列關于詩歌內容的理解分析,正確的兩項是
A.“曉角”的聲音因“空城”而異常突出,詞的首二句與《揚州慢》“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意境相近,傳達的都是客中凄涼、感世傷時的意味。
B.詞的上片繪景寫人,以一個“空”字,寫出了荒涼寂靜、蕭條冷落的空城氛圍,又表現(xiàn)了詞人內心飄零無依、空落寂寥的情懷。
C.“寒惻惻”寫的是一種體膚之感,這種感覺既來源于衣單不耐春寒的現(xiàn)實狀況,更多地來自于“空城曉角”的心理感受。
D.詞的結句“池塘自碧”,以景語代答“春何在”,將上文“梨花落盡”的意念化作了一幅具體的圖畫,更暗含指責池水無情、占盡春色之意。
E.劉禹錫曾寫“自古逢秋悲寂寥”,姜夔卻寫“怕梨花落盡成秋色”,一個“怕”字寫出了詞人內心由“都是江南舊相識”所引發(fā)的感時傷春之情。
(2)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一書中談到詞有”有我之境”,即“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請結合全詞分析姜夔此詞的“有我之境”。發(fā)布:2024/12/4 22:30:1組卷:18引用:29難度:0.7259.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得超過12個字。
今天為什么還要讀中國古代的經(jīng)典?主要是文化傳承的需要。如果你不想完全拋棄自己的民族文化,那么閱讀代表自己民族文化傳統(tǒng)的典范性文本,發(fā)布:2024/12/4 21:30:2組卷:155引用:63難度:0.3260.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經(jīng)過這些古詩詞的點化,一個個地名分明 ①發(fā)布:2024/12/4 20:0:1組卷:44引用:6難度:0.3
![login](http://img.jyeoo.net/images/root/visitor-fixe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