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北京市第二外國語學院附中高二(上)期中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本大題共5題,共18分。

  • 1.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我國文字的產(chǎn)生,基礎是“象形”。最初寫字就是畫畫,加上中國文字書寫所用的特別的工具,可以使點畫的形態(tài)有粗細、強弱、肥瘦、剛柔、方圓、曲直等變化,這就使得我國的文字書寫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逐漸成為了一種借助于點、線、形的種種變化、組合和結構以體現(xiàn)形式美的藝術。
          即使從商代算起,漢字也已經(jīng)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從甲骨文、金文、篆書,到隸書、楷書,漢字的形體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隨著古今漢字形體的不斷演變,字形的圖畫性逐漸減弱,符號性逐漸增強,漢字的書寫逐漸形成了諸多風格迥異的書體形式。
          我國歷史上不少書法理論家,對于書法藝術的書體創(chuàng)作有過很好的討論。唐代孫過庭曾說過:“篆尚婉而通,隸欲精而密,草貴流而暢,章務檢而便?!睂O氏的觀點表明,書法藝術可以通過漢字的不同書體體現(xiàn),不同的書體具有不同的表現(xiàn)力。清代劉熙載則把不同的書體分為兩大類,他說:“書凡兩種:篆、分、正為一種,皆詳而靜者也;行、草為一種,皆簡而動者也。”依據(jù)劉氏的區(qū)分,前一類書體顯然宜于表現(xiàn)靜態(tài)之美,而后一類書體則宜于表現(xiàn)動態(tài)之美。
          對于構成書法藝術美的現(xiàn)實根據(jù),我國歷史上的書法家、書法鑒賞家和理論家,也有很好的認識。漢代書法家蔡邕就明確指出,書法的點畫形體必須處處能引起人們對于現(xiàn)實中種種美的形體和動態(tài)的聯(lián)想,才算得上是藝術。唐代書法理論家張懷瓘認為,書家在創(chuàng)作時應該把自己從無限多樣的現(xiàn)實世界感受到的種種形態(tài)的美,集中地體現(xiàn)在書法的點畫形體上,并由此抒發(fā)出自己內心的思想感情,即所謂“囊括萬殊,裁成一相;或寄以騁縱橫之志,或托以散郁結之懷”。
          書法是漢字造型的藝術,屬于形象藝術。但是,相比繪畫、雕塑、戲劇等,它又是一種相對較為抽象的藝術。對于懂得書法藝術的人來說,一幅優(yōu)秀書法作品的藝術效果不會低于優(yōu)秀的繪畫。書法藝術魅力巨大,書法史上諸如墨池筆冢的故事,早已成為傳誦千古的佳話。
    (取材于劉綱紀《書法是一種藝術》)      材料二:“龍躍天衢,虎臥鳳闕”,是梁武帝對王羲之書法的評價。一方面贊美了王氏書法的動感強烈和奔逸絕塵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又贊賞了其靜態(tài)之美,尊貴、安寧,在不動中散發(fā)出平和的韻味。動態(tài)易于引起欣賞者的注意,書法亦如此。安靜的人常常寫安靜的字,靜也是一種效果。
          比較起來,靜態(tài)的書法更像一位嫻靜的淑女、一位參透滄桑的老者、一位心如秋空的隱者,眉眼安詳、不動聲色。此時,性急的欣賞者的身影一晃而過;只有細細品味、善于挖掘的欣賞者,才能夠駐足品賞,由表象到內在,由平面到立體,爬梳鉤沉,靜中得益。
          金文中有不少名篇,就如同它們的載體--青銅的鐘、鼎,敦實、憨厚、古樸,流傳至今,依然魅力不減。如《多友鼎銘》,在每一個字橫平豎直的基礎上結合了彎曲、圓弧,使平衡中略有小變通,同時以斂約為主,看似疏朗,凝聚感又很鮮明。這讓人想到了厚重、穩(wěn)當,聽到了深沉的金屬之聲。南朝的虞和有言曰:“古質而今妍,數(shù)之常;愛妍而薄質,人之情。”
          可見,前人就已經(jīng)看到審美的偏頗了--質樸無華、不刻意表現(xiàn)的靜態(tài)往往受到冷落。把字寫安靜,對書法家來說也并非易事。唐代虞世南的書法作品《夫子廟堂碑》,是很典型的橫平豎直,甚至沒有太強的個性,寫得十分從容,外形柔和,內在遒勁。它告訴自唐代以后的欣賞者什么叫作斯文、文雅。
          作品之靜,反映出書法家對美學理念的追求及人格風范上的修煉。靜態(tài)、靜趣、靜遠這一類的書法,能讓人心靈寧靜、心境空明,宛如見月。
    (取材于朱以撒《宛如見月》)      材料三:書法作為一種漢字造型的藝術,在線條、結構、章法、意境等方面都十分講究。書法線條有方筆、圓筆的不同,用筆方法則有中鋒、側鋒的差別。鐘鼎、石鼓,尤其是秦代小篆,多用中鋒圓筆寫成。中鋒用筆產(chǎn)生的圓筆線條,給人以圓融渾厚的美感。前人常以“折釵股”“錐畫沙”來比喻,意思是線條要像折釵股那樣富有彈性力量,像錐畫沙般干脆勁利。隸書筆畫多采用方筆,一般是橫畫豎或豎畫橫起筆,行筆多以側鋒書寫。筆畫方勁古拙,如斬釘截鐵,給人以鋒芒外露、剛健雄勁的感。積點畫以成字,將各種點畫組成單個字形,稱為“結體”“結字”,亦稱“間架結構”。點畫好比磚石椽柱,結構則是架屋建房。書家在單字構造上無不匠心獨運,各有其獨特的結字方法。結體的首要之點在于穩(wěn),有了穩(wěn)固的重心,才能談得上其他的變化。但如一味平穩(wěn)則失之呆板,所以又要“始于平穩(wěn)之靜,終于變化之動”。在結體中常常運用造險、破險的手法。
          使書法險中求穩(wěn)或穩(wěn)中寓險,富于變化。一幅好的書法作品在布白謀篇上也十分講究,即追求一種章法之美。書法作品前后相管領、相應接,字與字相呼相應,行與行相承相接,總之要達到疏密得體、揖讓有致、動靜相宜、顧盼生姿。章法的好壞與運筆節(jié)奏、墨韻變化、結構氣勢有著密切的關系。
          書法作品的藝術魅力,不僅在于它的用筆、結體以及章法布白的高度技巧,更重要的是書法家創(chuàng)造了書法美的意境。通過意境的創(chuàng)造,書家引導著他的欣賞者去遐想,去回味,“既使心靈和宇宙凈化,又使人在超脫的胸襟里體味到宇宙的深境”。
          書法的意境往往隨著書家的修養(yǎng)而有不同的深度、高度、闊度,體現(xiàn)在書法上就是“大、重、拙”。唐代的顏真卿、近代的康有為都力求創(chuàng)造出一種雄偉、高深、博大、厚拙的風格意境。而宋代的蘇、黃、米諸家,則極力創(chuàng)造出一種靜遠、空靈、幽深、雅健的充滿詩情畫意的意境美。
    (取材于歐陽龍《歷代書法作品賞析》)注釋:①分,即“八分”,書法字體的一種。正,“正書”“正楷”的簡稱。
    (1)根據(jù)材料一,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書法借助點、線、形的變化、組合和結構來體現(xiàn)美。
    B.書法藝術美的現(xiàn)實根據(jù),不包括生活中的靜態(tài)事物。
    C.書法家可以通過書法的點畫形體,抒發(fā)特定的情感。
    D.與書法藝術相比,繪畫、雕塑、戲劇相對更為形象。
    (2)根據(jù)材料一,下列對書法作品創(chuàng)作中的漢字造型沒有產(chǎn)生直接影響的一項是
     

    A.漢字特殊的書寫工具
    B.漢字風格迥異的書體形式
    C.書家不同的審美追求
    D.書法史上墨池筆冢的故事
    (3)根據(jù)材料二,下列對書法作品中關于“靜”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靜的書法作品比動的書法作品藝術價值高。
    B.靜的書法作品具有外表柔和、樸質的特點。
    C.虞世南的《夫子廟堂碑》書法因靜而顯雅。
    D.靜的書法作品能讓人心緒安和、心境悠遠。
    (4)根據(jù)材料三,下列理解與推斷,不正確一項是
     

    A.書法藝術鑒賞范疇包含書法中的線條、結構、章法、意境等。
    B.鐘鼎、石鼓和秦代小篆,多是中鋒用筆,給人以圓融渾厚的美感。
    C.書法家常常運用造險、破險的手法來構建每個字的穩(wěn)固重心。
    D.為實現(xiàn)書法作品大、重、拙的意境,書法家應注重提高個人修養(yǎng)。
    (5)綜合以上三則材料,簡要回答如何欣賞書法藝術的靜與動。

    組卷:13引用:2難度:0.5

二、本大題共6題,共21分。

  • 2.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孔子困于陳、蔡之間,七日不食,弟子有饑色,讀書習禮樂不休。子路進諫曰:“為善者,天報之福;為不善者,天報之以賊。今夫子積德累仁,為善久矣,奚居隱也?”
          孔子曰:“汝小人也,未講于論也。居,吾語汝。子以知者為無罪乎?則王子比干何為剖心而死?子以義者為聽乎?則伍子胥何為抉目而懸吳東門?子廉者為用乎?則伯夷、叔齊何為餓于首陽之山?子以忠者為用乎?則鮑叔何為而不用?故君子博學深謀,不遇時者眾矣,豈獨丘哉!
    “賢不肖者,材也;遇不遇者,時也。今無有時,賢安所用哉!故虞舜耕于歷山之陽,立為天子,其遇堯也;呂望行年五十,賣食棘津,年七十,屠于朝歌,九十乃為天子師,則遇文王也;百里奚為秦伯牧牛,舉為大夫,則遇秦繆公也。夫驥罷鹽車,此非無形容也,莫知之也。使驥不得伯樂,安得千里之足?
    “夫蘭茞生于茂林之中,深山之間,人莫見之,故不芬。夫學者,非為通也。為窮而不困,憂志不衰,先知禍福之始,而心無惑焉。故圣人隱居深念,獨聞獨見。夫舜亦賢圣矣,南面治天下,惟其遇堯也。使舜居桀紂之世,能自免于刑戮之中,則為善矣,亦何位有?桀殺關龍逢,紂殺王子比干,當此之時,豈關龍逢無知,而王子比干不慧哉!此皆不遇時也。故君子務學,修身端行而須其時者也。子無惑焉。”
    (取材于《韓詩外傳》卷七)【注】①抉目:指忠臣被誅殺。抉:剔出。②呂望:姜子牙。③罷:通“?!?,受累于。④蘭茞(chǎi):香草名,比喻人有美質。⑤關龍逢:夏朝明相,以死諫聞名。⑥須,等待。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天報之福//子廉者為用乎
    B.奚居隱也//亦何位
    C.使驥不得伯樂//使舜居桀紂之世
    D.憂志不衰//南面治天下
    (2)下列對文中劃線句子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汝小人也,未講于論也。
    你這個見識淺陋的人,沒有研習(圣人的)主張。
    B.子以義者為聽乎?
    您以為有道義者(的建議)一定會被國君聽從嗎?
    C.遇不遇者,時也。
    能不能得到(賢明的國君)任用,是時運的事情。
    D.夫學者,非為通也。
    那些學習的人,并不是為了通曉日常生活的道理。
    (3)下列對文言文內容的理解或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孔子困于陳蔡之間,處境艱難仍然不輟讀書習禮樂,這引發(fā)了子路的質疑。
    B.孔子認為要想有所作為,除了要具備智、義、廉、忠,也離不開伯樂舉薦。
    C.孔子認為在困境中一定要堅守自我,智慧通達,不從眾不趨俗,靜待時機。
    D.孔子借生于茂林深山的蘭茞難以為人所識的遭遇,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憤怒。
    (4)上文中,針對子路的提問,孔子運用了多種論證方法來闡述自己的認識。請結合原文,任選其中一種論證方法作簡要賞析。

    組卷:11引用:5難度:0.6
  • 3.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弊迂曉唬骸霸娫啤缜腥绱?,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bdo class="mathjye-alignright">(《論語?學而》)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br />(《論語?公冶長》)(1)從孔子與子貢的對話中,可以看出孔子重視學習的哪些方面?請簡要概括。
    (2)選擇其中一方面內容,結合章句,談談你的認識(可從本質、原因、影響等角度)。

    組卷:3引用:2難度:0.5

三、本大題共5題,共29分。

  • 4.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各題。
    曉行巴峽
    王維
    際曉投巴峽,馀春憶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眾雞鳴。
    水國舟中市,山橋樹杪【1】行。登高萬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語,鶯為故國聲。賴多山水趣,稍解別離情。
    注釋:【1】樹杪:樹梢。
    (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巴峽鄉(xiāng)邑旭日東升,眾雞鳴唱,晴朗的江邊一個女子在浣洗。
    B.水國鄉(xiāng)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橋,行人走在橋上,如在樹顛。
    C.詩人登高遠眺,萬畝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過,分外澄明。
    D.詩人在暮春之際來到巴峽,山水之趣寬解著詩人的離愁別緒。
    (2)“人作殊方語,鶯為故國聲”一聯(lián)中,鳥雀之聲傳遞了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下列詩句采用這一寫作手法的一項是
     

    A.欲暮黃鸝囀,傷心玉鏡臺。(王昌齡《古意》)
    B.天寒雁聲急,歲晚客程遙。(晁補之《吳松道中》)
    C.蒼鳩鳴竹間,兩兩自相語。(張耒《感春》)
    D.殷勤報春去,恰恰一鶯啼。(楊萬里《和仲良春晚即事》)
    (3)同樣是描繪山峽,《曉行巴峽》與下列詩句相比,在運用意象、抒發(fā)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請結合詩句,具體分析。
    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酈道元《水經(jīng)注》)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杜甫《秋興八首》)

    組卷:388引用:11難度:0.7

五、本大題共3題,共65分。

  • 11.按要求作答,字數(shù)不少于150字。
          請以“圓”為題,寫一首小詩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符合文體要求,有抒情方式和細節(jié)描寫。

    組卷:3引用:1難度:0.6
  • 12.作文:
          習慣是在長時期里逐漸養(yǎng)成的、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傾向或社會風尚。人們有各種各樣的習慣,有好習慣,也有不良的習慣。習慣對于個人和社會都有重要影響。
          請你以“論習慣”為題,寫一篇議論文。
          要求:觀點鮮明,論證合理,不少于700字。

    組卷:7引用:2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