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江西省贛州市九校高三(上)質檢歷史試卷(12月份)

發(fā)布:2024/6/28 8:0:9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2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 1.有學者指出:“周人的政治權利造就了一個文化共同體。周人克商,又承認商人曾克夏。周人的世界,從此便是一個‘天下’,而不是一個‘大邑’。中國不再是若干個文化體系競爭的場合,中國的歷史,從此成為華夏世界延續(xù)和發(fā)展的長篇史詩。這學者意在說明( ?。?/h2>

    組卷:13引用:5難度:0.4
  • 2.先秦諸子思想各有“奇謀”,如道家“謀道”,儒家“謀(圣)心”,墨家“謀利”,法家“謀勢”“謀霸”,兵家“謀勝”。先秦諸子的“奇謀”旨在( ?。?/h2>

    組卷:9引用:6難度:0.6
  • 3.司馬遷指出:“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他以范蠡為例,說其“三致千金”,把財富分給貧賤時結交的朋友和遠房的叔伯弟兄,“此所謂富好行其德者也”。司馬遷這一言論意在( ?。?/h2>

    組卷:1引用:3難度:0.5
  • 4.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四月戊子,于“鄴城毀五層佛圖,于泥像中得玉璽二,其文皆曰:‘受命于天,既壽永昌”,‘魏所受漢傳國璽’?!绷頁?jù)考古發(fā)現(xiàn),北魏遷都洛陽后其主要建筑的規(guī)模、位置和名稱等與魏晉一致。這反映出當時( ?。?/h2>

    組卷:2引用:5難度:0.7
  • 5.一位學者以8世紀中期為界把唐詩劃為兩段,認為前一段是歌舞升平的文學,內容是浪漫的,意境是做作的;后一段是呼號愁苦痛定思痛的文學,內容是寫實的,意境是真實的。這一認識( ?。?/h2>

    組卷:6引用:3難度:0.6
  • 菁優(yōu)網6.朱熹曾為“明世系”“建祠堂”“祭祖先”等制定了行為規(guī)范。他專從兒童教育方面宣揚儒家倫理綱常,講述“愛親、敬長、隆師、親友之道”。徽州地區(qū)宗族的“族訓”“族規(guī)”和“家典”的制定,基本上都是“推本《家禮》”,“元旦謁祖、團拜及春秋二祭,悉遵朱子《家禮》”的規(guī)定。這說明理學( ?。?/h2>

    組卷:7引用:5難度:0.7
  • 7.明太祖廢除宰相后,皇帝一人實難任天下之事,漸次形成的內閣、司禮監(jiān)成為皇帝的左右手,然而皇帝往往更依賴后者,所謂“內閣之票擬不得不決于司禮之批紅”,宦官勢力突破了內廷,向中央和地方各級官僚系統(tǒng)滲透。由此可知,明朝的宦官專權( ?。?/h2>

    組卷:11引用:8難度:0.5
  • 8.據(jù)統(tǒng)計,清朝乾隆年間,整個長江水系糧食運輸量年平均至少在1850萬石以上,而安徽僅為100萬石,只占總量的5%。其中,銅陵縣“壤地偏小,無物產之饒,其民自農畝外,無商于四方者,故歲常不舒,即名巨家亦無厚蓄”;懷寧縣“民但知服田力穡,不為商賈淫巧末作以取奇贏”。據(jù)此可知,當時安徽地區(qū)( ?。?/h2>

    組卷:3引用:4難度:0.6
  • 9.鴉片戰(zhàn)爭后,魏源認為清王朝如“外強中干之人,軀干龐然,一朝瘺木”,還指出“同一御敵,而知其形與不知其形,利害相百焉;同一款敵,而知其情與不知其情,利害相百焉”。魏源的這些認識( ?。?/h2>

    組卷:0引用:2難度:0.5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包括3小題,第25題15分,第26題12分,第27題25分,共52分。)

  • 2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萬兩千年之前,人類在廣袤的地球上的網絡聯(lián)系非常松散。農業(yè)發(fā)明之后,形成一些比較緊密的區(qū)域性網絡。大約6000年前,演變出以城市為中心的都市網絡。距今2000年的時候,出現(xiàn)了最大的一個網絡——舊大陸網絡(包括歐亞大陸和北非),這里是文明最發(fā)達的中心地區(qū)。500多年前,海路大通,大大小小的各種網絡結成一體,形成整體性的世界網絡。世界各個角落的人們,命運開始被編織在一起。最近160年,世界性網絡的聯(lián)系方式發(fā)生根本性的變革,交往迅速電子化。
    ——摘編自麥克尼爾《人類之網》從材料中提煉一個觀點,并結合所學世界史的相關知識進行闡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論述充分,表達清晰。)

    組卷:1引用:3難度:0.6
  • 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從1950年至1973年,日本引進了將近兩千項鋼鐵工業(yè)技術,其資金94%是國內籌集的,在此期間,日本鋼產量從700多萬噸增長到1億多噸。20世紀50年代前半期,因資金緊張,日本制定計劃分批、分資驟引進技術。先把重點放在電子、鋼鐵、機械等重工業(yè)部門,雖然這些技術在當時并不都很先跡,但對日本來說比較實用。20世紀50年代后半期,引進技術工作從重工業(yè)、化學工業(yè)等基礎技術擴大到電子、合成纖維等一系列新興工業(yè)技術領域。20世紀70年代以后,技術引進延伸到原子能、飛機、宇宙開發(fā)等領域。日本善于把外國成功的經驗學過來,變成自己的。他們嚴格地依據(jù)自己的“支付能力”和“消化能力”,從實際出發(fā),一切強調經濟的合理性。20世紀80年代,在世界43個主要技術領域,日本已經趕上了世界先進水平。
    ——摘編自馬琳《再談日本的技術引進》材料二 20世紀50年代中期,中國的國防工業(yè)、基礎工業(yè)和科學技術都有了較快的發(fā)展,在尖端技術領域匯集了一批高水平的專家,并開展了一些科研工作,有了一定的基礎。同時,蘇聯(lián)政府也表示愿意在原子能及導彈技術方面給予中國援助。1955年,中共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做出發(fā)展原子能事業(yè)的決定。1958年中共中央決定成立國防科委:統(tǒng)一領導核武器、導彈武器和常規(guī)武器裝備的科研工作20世紀60年代初,中國國防科技工業(yè)已初具規(guī)模,國防科技工業(yè)的領導管理體制也做出相應的調整和改變。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中國已逐步建設了兵器工業(yè)、航空工業(yè)、造船工業(yè)、軍事電子工業(yè)以及包括導彈核武器和航天技術的國防尖端工業(yè);先后組建了導彈、核武器、飛機、艦艇、軍用無線電、兵器等研究院,初步建立了比較配套的國防科技工業(yè)體系。
    ——摘編自姬文波《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國防科技工業(yè)領導管理體制的形成和發(fā)展》(1)根據(jù)材料一,概括二戰(zhàn)后日本技術引進的主要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背景。
    (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科技發(fā)展的特征及其意義。
    (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中日技術引進給我們帶來的啟示。

    組卷:99引用:2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