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2024學年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qū)西安交大附中九年級(上)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

發(fā)布:2024/9/15 12:0:9

一、單項選擇題(包括20題,每題2分,共40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

  • 1.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tǒng)治理”。下列做法不符合這一要求的是(  )

    組卷:72引用:5難度:0.7
  • 2.保存珍貴文物可用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該氣體的化學式為( ?。?/h2>

    組卷:395引用:30難度:0.6
  • 3.“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讓人感受到冬日里的酒香和朋友的情誼。下列過程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

    組卷:661引用:40難度:0.7
  • 4.下列儀器名稱正確的是( ?。?/h2>

    組卷:231引用:7難度:0.7
  • 5.垃圾分類時,下列物品可放入可回收物垃圾箱的是( ?。?/h2>

    組卷:150引用:4難度:0.8
  • 6.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下列因果關系不成立的是(  )

    組卷:33引用:3難度:0.5
  • 7.下列各項利用了氧氣易與別的物質發(fā)生緩慢氧化這一性質的是( ?。?/h2>

    組卷:43引用:4難度:0.7
  • 8.如圖是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示意圖。下列有關該實驗正確的是(  )

    組卷:50引用:4難度:0.5

二、非選擇題(共60分)

  • 25.載人潛艇中艙室內(nèi)的空氣成分需要科學調控以維持工作人員的正常呼吸,實驗小組圍繞該課題展開相關研究。
    (1)實驗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測量人體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的體積百分比。
    已知:NaOH溶液可以吸收CO2。

    ①實驗時,用嘴對準呼吸口,先緩緩吸氣,再緩緩吹氣。吸氣時,空氣的進氣口為
     
    (填“E”或“F”)。
    A.打開K1和K2
    B.關閉K1,打開K2
    C.關閉K2,打開K1
    ②實驗時,若瓶Ⅰ溶液增加0.98g為CO2的質量,CO2的密度為1.96g/L,在E出口測得的氣體總體積為13.8L,計算此次實驗人體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shù)
     
    (計算結果精確到0.1%)。
    (2)實驗小組對人體吸入的氣體扣呼出的氣體成分測定的結果如表所示。
    空氣成分 艙室內(nèi)空氣 正常呼出的氣體 變化值
    氧氣 20.77% 17.17% 3.60%
    二氧化碳 0.056% 3.67% 3.61%
    載人潛艇需保持艙室內(nèi)氧氣的濃度為19%-21%,二氧化碳的濃度為0.03%-1%。你認為潛艇內(nèi)應怎樣調節(jié)氣體成分?
     
    。
    (3)實驗小組探索用過氧化鈉調控艙室內(nèi)空氣成分的可行性。
    【查閱資料】①過氧化鈉Na2O2能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Na2CO3)和氧氣。
    ②CO2不可燃不助燃。
    采用下列裝置進行探究,實驗時打開止水夾,使二氧化碳氣體能夠緩緩地通過兩邊的導管。

    ①過氧化鈉吸收二氧化碳的符號表達式是
     

    ②你預測剛開始甲、乙兩個燒杯內(nèi)的現(xiàn)象是
     
    。
    ③潛艇艙室中氧氣濃度隨時間的變化如圖所示。推測潛艇內(nèi)開啟空氣調節(jié)設備的時間為
     

    組卷:69引用:1難度:0.4
  • 26.“使燃料充分燃燒是實現(xiàn)節(jié)能減排,低碳生活”的一種重要方法。某化學小組同學探究不同條件下蠟燭燃燒的情況。
    【查閱資料】蠟燭燃燒時,生成的CO2與CO(二氧化碳)的濃度比越大,蠟燭燃燒越充分,放熱更多。CO有毒,會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
    [進行實驗]利用如圖裝置完成實驗(所用傳感器分別為O2、CO、CO2濃度傳感器)。

    實驗序號 容器情況 蠟燭位置 O2起始濃度 CO2與CO的濃度比 熄滅時O2濃度
    1 敞口(模擬通風緩解) 如圖1 21% 1205.1 持續(xù)穩(wěn)定燃燒,保持在20.4%左右不變
    2 半敞口(模擬有煙囪的環(huán)境) 如圖1 21% 1202.2 持續(xù)穩(wěn)定燃燒,保持在20.3%左右不變
    3 密閉 如圖1 21% 223.7 約16%
    4 密閉 如圖2 21% 255.6 約16%
    5 密閉 如圖3 21% 270.6 約16%
    6 密閉 如圖3 22% 344.9 約16%
    7 密閉 如圖3 23% x 約16%
    【解釋與結論】
    (1)蠟燭燃燒時會生成CO2和CO,說明蠟燭中一定含有
     
    元素。
    (2)對比實驗2和3,蠟燭在
     
    條件下燃燒更充分(填“半敞口”或“密閉”)。
    (3)對比
     
    (填實驗序號),可得出“其他條件相同時,蠟燭的位置越分散,燃燒越充分”。
    (4)x
     
    344.9(填“>”、“=”或“<”)。
    【反思與評價】
    (5)綜合以上實驗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填字母序號)。
    A.蠟燭燃燒可以消耗盡密閉容器內(nèi)氧氣
    B.蠟燭充分燃燒,可減少污染
    C.實驗1中氧氣濃度基本沒有減少,是因為裝置不密閉
    D.燃料在氧氣濃度較高的富氧空氣中燃燒,能起到節(jié)能減排的作用

    組卷:25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