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2024學年遼寧省沈陽十五中高一(上)月考語文試卷(10月份)

發(fā)布:2024/9/7 16:0:8

?一、現(xiàn)代文閱讀(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1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①唐代山水詩的成就被確認為中國山水詩發(fā)展歷程中的第一個高峰期,與山水詩的藝術生命力之持久旺盛有關。而山水詩的藝術生命力,乃詩人之山水詩心的生命力。山水詩心,就其要者而言,不外是對自然山水本身的喜好和“窺情風景之上”從而構想風景詩語的喜好。雅意林壑,性愛丘山,作為一種詩意化的人格風范,已形成超越時代的價值內(nèi)容。雅意林壑的精神指向的詩意化——對景語詩美的追求,遂亦形成跨越時代而承傳的詩學傳統(tǒng)。因此,“第一個高峰”絕不是平原拔地而起的突兀奇觀,而是層層登攀而漸近壯偉。
          ②而在我看來,有必要把“藝術高峰”同時理解作靜態(tài)觀照意義上的“峰群”和動態(tài)分析意義上的“峰勢”。唐代山水詩的成就,就體現(xiàn)在它是對前此山水詩傳統(tǒng)的第一次集大成和對后此山水詩傳統(tǒng)的第一次新開拓。所謂集成與開拓,實質(zhì)就是整合與創(chuàng)變,而這一切,主要是就山水詩的審美質(zhì)量而言的。
          ③總體看來,由山水詩所體現(xiàn)的盛唐氣象,既是王夫之所謂“以寫景之心理言情”而至于“興象玲瓏,無跡可求”者,又是陸機“恒患文不逮意,意不稱物”之終于無所遺憾者,還是南朝“巧構形似”之終于巧得無一點跡象者。如果說上述這些都屬于藝術表現(xiàn)之造詣,那么在美學風格上只有“渾樸精粹”四字才得以狀其體勢。盛唐山水詩人以一種最樸素自然的語言實現(xiàn)了曲盡物態(tài)與妙寫心境兼得而美的詩學目的,以一種最平和坦然的風度體現(xiàn)出兼容并蓄而高瞻遠矚的時代精神?!捌匠!迸c“非?!睂崿F(xiàn)了有機合一,在充滿世間人情味與現(xiàn)實生活感的山水意境之中,不著痕跡地蘊含著詩人對自然景觀的敏銳把握和精確描繪,在仿佛是無所揀選的自然敘寫中,詩人以高度的安閑從容舉重若輕地寄托著自信自足的文化意識。
          ④論唐詩者,“四唐”之說歷久彌新。初唐是盛唐之準備,但中唐卻并非盛唐之余響。無論是從整個詩歌風貌著眼,還是僅就山水詩而言,中唐風貌,皆呈現(xiàn)出強烈的創(chuàng)變色彩,這種創(chuàng)造性變化可以簡要地概括為審美的探險與逸品的定位。實際上,從偏向于“青山”“白云”之山水意象類型的大歷山水景觀開始,就已然開始了對山水“逸品”的定位。雖然后人習慣于以“王、孟、韋、柳”來概括山水田園詩派的基本特征,并以為這一特征即在清淡風格,實際上這種看法是并不準確的。即以清淡風格而言,王、孟之作,并無有意為此的跡象,而韋、柳之作,則是在自覺地追求清而幽的境界。有鑒于此,那以主體意志的蕭散淡遠和山水意象的清冷幽深為主要內(nèi)涵的“逸品”格調(diào),在盛唐王、孟那里只是溶解在從容安詳中的活性因素,而在韋、柳那里便凝定為明確的范式。
          ⑤山水創(chuàng)意,主要表現(xiàn)在對曲盡山水物態(tài)的不滿足上,盛唐山水詩境中那天然物態(tài)與詩人意態(tài)的自然融合,至此而被沖破,詩人意態(tài)的縱恣注入自然物態(tài),從而山水意象亦為之而重新被組合安排,重新被形容刻畫。于是,就真正有了風景依舊而詩意常新的可能,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中唐山水詩美具有下開有宋一代風貌的意義。如果說宋代山水詩是山水詩史上的“第二個高峰”的話,那么,中唐之際,便已然云氣暗通,故而唐宋兩個高峰之間,自有一種雙峰互倚、借重而美的微妙關系。
    (摘自陶文鵬、韋鳳娟主編《靈境詩心——中國古代山水詩史》,有刪改)      材料二:
          老杜詩蒼蒼茫茫之氣,真是大地上的山水。常人讀詩皆能看出其偉大的力量,而不能看出其高尚的情趣。
    “兩個黃鸝鳴翠柳”(《絕句四首(其三)》)一絕,真是高尚偉大。首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清潔,由清潔即可得高尚。后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詩中有人,雖未明寫,而曰窗、曰門,豈非人在其中矣?后兩句代表心扉。在心扉關閉時,不容納,或不發(fā)現(xiàn)高尚的情趣、偉大的力量。詩人將心扉打開,可自大自然中得到高尚偉大的情趣與力量?!按昂薄伴T泊”,則其心扉開矣。窗雖小,而含西嶺千秋雪;船泊門前,常人看船皆是蠢然無靈性之一物,老杜則看船成一有人性之物,船中人即船主腦,由西蜀到東吳,由東吳到西蜀?!按昂币痪涫歉呱械那槿ぃ伴T泊”一句是偉大的力量。后人皆以寫實視此詩,實為象征,且為老杜人格表現(xiàn)。
          老杜詩中有力量,而非一時蠻力橫勁。有的蠻橫乃其病。其好詩有力而非數(shù)漫的、盲目的、浪費的。
          其力皆如水之拍堤,乃生之力、生之色彩。曰生之“色彩”而不曰形狀者,色彩雖是外表,而此外表乃內(nèi)外交融而透出的,色彩是活色,如花之紅、柳之綠,是內(nèi)在生命力之放射,不是從外涂上的。且其范圍不是盆景、園林,而是大自然的山水。
    (摘編自《顧隨詩詞講記》)(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唐代山水詩人在詩意化人格風范的影響下,不斷追求景語詩美,拾級而上,步步高升,逐漸締造了所謂的“第一個高峰”。
    B.取得了輝煌成就的唐代山水詩,對前此山水詩傳統(tǒng)的第一次整合以及對后此山水詩傳統(tǒng)的第一次創(chuàng)變主要指向于審美質(zhì)量。
    C.顧隨認為后人把《絕句四首(其三)》歸于寫實是不恰當?shù)?,“黃鸝”“白鷺”使用了象征手法,所以此絕“實為象征”。
    D.顧隨盛贊杜甫詩作情趣高尚,同時對詩作中偉大的力量也予以了充分的肯定,并進一步闡述了自己對“好詩有力”的理解。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有了對自然山水的喜好和“窺情風景之上”構想風景詩語的喜好便可成就山水詩的藝術生命力。
    B.盛唐到中唐國家局勢突變,此間山水詩的發(fā)展也出現(xiàn)了很明顯的變化,由幻想、夸飾轉向寫實。
    C.“王、孟、韋、柳”指的是盛唐王維和孟浩然、中唐韋應物和柳宗元,“清淡”是其基本風格。
    D.盆景、園林并非不美,但與自然山水相比,它的美是“從外涂上的”,缺乏內(nèi)在生命力的放射。
    (3)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對有關詩句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表明詩人在對自然山水喜愛之情的基礎上形成了詩意化的人格風范。
    B.“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曲盡物態(tài),妙寫心境,有“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之妙。
    C.杜甫詩作并非都“力量”十足,如“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便不是“力量”型作品。
    D.“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獲”都從色彩角度寫出了自然的內(nèi)在生命力。
    (4)請結合材料一的內(nèi)容,簡要概括“盛唐氣象”的要義。
    (5)班級組織編寫一本山水詩選,你負責對中唐山水詩進行挑選,閱讀材料一、二后,你將制定怎樣的標準來遴選詩作?

    組卷:10引用:6難度:0.4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9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題。
          材料一:
          蘇東坡十一歲時,進入中等學校,認真準備科舉考試。為應付考試,當時的學生必須讀經(jīng)史詩文,經(jīng)典古籍必須熟讀至能背誦。最努力苦讀的學生會將經(jīng)書和正史抄寫一遍。蘇東坡讀書時也就是用這種方法。若對中國詩文樸質(zhì)的經(jīng)典,以及正史中常見的名稱世故暗喻等典故稍加思索,這種讀書方法,自有其優(yōu)點。因為將一本書逐字抄寫之后,對那本書所知的深刻,決非僅僅閱讀多次所能比。這種用功方法,對蘇東坡的將來大有好處。
          蘇東坡與弟弟蘇轍正在這樣熟讀大量的文學經(jīng)典之時,他父親趕考鎩羽而歸。蘇洵對功名并未完全死心,自己雖未能考中,但他以純粹而雅正的文體教兒子,教兒子深研史書為政之法。這樣的家庭氣氛,正適于富有文學天才的青年的發(fā)育。
    (摘編自林語堂《蘇東坡傳》)      材料二:
          蘇軾生活在佛教傳播相當發(fā)達的四川,處在峨眉佛教文化圈之中,蘇軾家庭的宗教氣氛也十分濃厚,其父蘇洵是云門宗四世圓通居訥的皈依弟子,其母程夫人是優(yōu)婆夷,其弟和其繼妻都信佛,這對他產(chǎn)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從蘇軾的經(jīng)歷看,他剛開始雖受社會和家庭的影響對佛教抱有好感,然而并沒有真正信奉佛教,元豐三年烏臺詩案后,四十一歲的蘇軾被貶黃州團練副使,政治上的挫敗使他開始反省,重新思考人生的價值意義,并借佛老的方法來凈化自心。這一時期,他審視自己的經(jīng)歷以及處世態(tài)度,重新尋找心靈的支撐點,開始思考人生的真諦,開始接受佛教思想。謫居黃州以來,蘇軾躬耕東坡,作詩賦詞,向世人展現(xiàn)了一個極富魅力的“東坡居士”形象。
          黃州詞如此豐產(chǎn)的數(shù)量也預示著它內(nèi)容的豐富性,其中有對美好理想的追求,有對被貶后曠達心情的抒發(fā),有登高臨水、吊古傷今,有對親戚朋友的思念,也有對世間丑惡的譏諷;既有火樹銀花的都市,也有靜謐祥和的鄉(xiāng)村……題材之廣泛已然突破了前人。他前期的作品大氣磅礴,豪放奔騰如洪水破堤,一瀉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則空靈雋永、樸質(zhì)清淡。
          蘇軾詩詞的主導風格是灑脫曠達,其曠達風格的形成并非因其個人與偶然,同時也是整個宋代文化浸染下的產(chǎn)物。蘇軾從來都是以一種無所不適的超然態(tài)度來面對自己所遇到的種種挫折,佛學思想的影響讓他形成了一種入世而又超世的境界。他在詩詞中抒發(fā)人生如夢的感觸,表現(xiàn)超然自如的人生態(tài)度,營造出一種空靈、恬淡而又清雅的獨特意境,從而構建出一個“詞意高妙”的超然曠達的藝術高境。
    (摘編自趙凡龍《蘇軾黃州詩詞論析》)      材料三:
          相比唐詩,詞在日本的影響要弱一些,這是因為觀念上詩為正宗,詞為詩余,而且寫作技術更難。盡管如此,日本文人寫詞還是代不乏人,他們學習、模仿唐宋詞人,其中特別喜歡效仿蘇軾的詞作。蘇軾是開辟了宋詞新天地的一代詞人,其詞不僅在國內(nèi)影響深遠,而且早就流傳到了東亞各國。夏承燾在《論詞絕句》中云:“坡翁家集過燕山,垂老聲名滿世間?!闭f明其生前文集已在國外廣為傳播。
          日本詞人學習、效仿蘇軾的詞,首先是仿調(diào),即采用蘇軾創(chuàng)作的詞調(diào)。蘇軾最有名的豪放詞有《念奴嬌?赤壁懷古》和《水調(diào)歌頭》,許多日本詞人也喜歡用此詞調(diào)作詞。在日本詞人中,森槐南特別心折于蘇軾,也最有蘇詞之風,夏承燾在《域外詞選》序言中稱贊他:“日本詞人為蘇辛派詞,當無出槐南右者?!彼小鄂隆贰邦}髯蘇大江東去詞后”,與蘇軾進行跨時空的對話:“我思坡老,鐵綽板歌,是森然芒角。便把大江東去意,試問南飛烏鵲。斜月熒熒,明星爛爛,撐住曹瞞槊。人生知幾,仰天長嘯寥廓。”森槐南用蘇軾詞調(diào)憑吊蘇軾,一方面揣摩蘇軾創(chuàng)作該詞時的心路歷程,對其境遇表示同情。另一方面對蘇軾的人格魅力和風流才情作了高度的評價,稱其“文章卓犖”,為“一世之雄”,可稱是東坡的“異代知己”。
          其次是用韻,即按照蘇軾詞的韻腳來進行創(chuàng)作。如林讀耕齋有次韻蘇軾的《滿庭芳?警世》詞;野村篁園有次韻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中秋梅巖蓉湖枉過,詞以記喜,用坡老韻”;森川竹磎有次韻蘇軾的《勸金船》“送橫川唐陽赴任豐橋,用蘇東坡原韻”;鈴木豹軒有次韻蘇軾的《念奴嬌?汴京懷古》。這些詞不光次韻,大都也是以蘇軾詞為范本創(chuàng)作。有的步韻和蘇軾原作韻字相同且次序一致,如林讀耕齋的《滿庭芳?警世》詞,韻腳與蘇軾的《滿庭芳?警世》詞完全一樣。
          再次是仿意,指借用、模仿蘇詞的語詞句式、立意、風格來進行創(chuàng)作。有的直接擷取化用蘇軾詞的經(jīng)典語詞,表達其相似情懷。如用“瓊樓玉宇”,森槐南的《水調(diào)歌頭》:“摩壘曉風殘月,接武瓊樓玉宇,酒醒不勝寒。”高野竹隱的《水龍吟》:“料瓊樓玉宇,高寒空共,月明千里。”有的是學句法,對蘇軾詞中的經(jīng)典句法進行效仿。如對蘇軾《水調(diào)歌頭》中的“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的模仿,高野竹隱的《水調(diào)歌頭》云:“我欲采槎去,招手海邊鷗?!鄙ㄖ翊m的《水調(diào)歌頭?琵琶湖上賦》云:“我欲橫吹鐵笛,乍可呼醉仙客,對酒拍闌干?!敝耠[詞中也出現(xiàn)了相同或相似的意象和意境?!氨鹆ы?,月照山河一片”和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落日繡簾垂)中“一千頃,都鏡凈”意象仿佛。有的效仿已脫略蘇詞形跡,達到自出機抒的地步。如森槐南的《水調(diào)歌頭》:“論填詞,板敲斷,笛吹酸。聲裂哀怨第四,猶道動人難。摩壘晚風殘月,接武瓊樓玉宇,酒醒不勝寒?!痹谠~中抒發(fā)胸襟懷抱,表達詞學見解,與蘇軾一樣境界宏闊開放、豪健清雄。
    (摘編自錢錫生《日本詞人對蘇軾詞的接受》)(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北宋時期,學生科舉應考必須熟讀經(jīng)史詩文并背誦經(jīng)典古籍,蘇軾則常常用抄錄經(jīng)書和正史的辦法苦讀。
    B.蘇軾的思想以及灑脫曠達的詩風,在很大程度上與蘇軾從小就受到佛教思想的熏染,信奉佛教有關。
    C.夏承燾對蘇軾的詩詞頗有研究,并作詩加以稱道;他對許多日本詞人及其作品也進行了深入細致的研究。
    D.日本詞人森槐南非常崇尚蘇軾的詞作,常在詩詞創(chuàng)作中效仿蘇軾的詞調(diào)和詞意,堪稱蘇軾的“異代知己”。
    (2)根據(jù)材料,下列對蘇軾詩詞成就及影響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A.蘇軾詩詞題材非常廣泛,涉及到個人情緒和生活的諸多方面,蘇軾詞作的數(shù)量之多已然突破了前人。
    B.蘇軾詞作雖然有其主導的風格,但前期和后期的作品風格迥乎不同,相對來說后期作品更趨成熟。
    C.蘇軾構建了一個“詞意高妙”的藝術境界,其作品無論生前還是身后,不僅在國內(nèi),在國外也廣為傳播。
    D.森槐南等日本詞人在模仿蘇詞時,經(jīng)常擷取蘇軾詞的經(jīng)典語詞,表達相同情懷,足見蘇軾對其影響之深。
    (3)下列說法中不能夠作為論據(jù)支撐材料二核心觀點的一項是
     

    A.蘇軾的人生痛苦體驗比一般人要沉重得多,但在作品中依然表現(xiàn)出豪邁清曠的胸襟。
    B.蘇軾被貶黃州之后慢慢適應現(xiàn)實的殘酷,交游酬唱,親近自然,借詩詞告別消極懈怠。
    C.《念奴嬌?赤壁懷古》一詞中,“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一句強化了全詞的主題。
    D.蘇軾在《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中借月夜孤鴻自喻來托物寓懷,表達孤高心境。
    (4)請簡要梳理材料三的行文脈絡。
    (5)蘇軾作為“開辟了宋詞新天地的一代詞人”,其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請結合以上材料加以分析。

    組卷:24引用:11難度:0.5

?三、語言文字運用

  • 7.根據(jù)下面一段文字,依次概括出中國古典詩歌構成意境的三種方式。(每點不超過6個字)
          意境是中國古典美學的主要范疇,中國古典詩歌的意境構成方式主要有三種:一是詩人本身并沒有自覺的情思意念,只是在遇到了某種物境時,突有所悟,借著物境的描寫把自己的情意表達出來;二是詩人本來就帶著強烈的主觀情感,當接觸外界物境時,把自己的情感注入其中;還有一種是自然之物本身在情態(tài)、色調(diào)上仿佛就具有性格情感一樣,如“竹”的氣節(jié)、“蓮”的高潔等,長期以來已被公認為自然物本身所具有的性格和情感。

    組卷:16引用:4難度:0.7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4月6日,BBC(英國廣播公司)推出59分鐘的紀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杜甫其人其詩第一次以紀錄片的方式,被詳細介紹給西方世界。
          紀錄片剛一播出,就引起了廣泛關注。
          有人說:“讀杜甫的詩,讓人感到來自歷史深處的一種溫情、博愛與力量。這次疫情,更讓人深刻感受到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
          人說:“偉大的藝術一定是關于人性的,而關于人性的藝術是沒有國界的。拍的是杜甫,說的是人類共通的情感和價值?!?br />      學校要舉辦一次演講活動,主題是“中華詩詞的恒久魅力和時代價值”,請結合材料內(nèi)容,寫一篇演講稿,體現(xiàn)你的認識與思考。
          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符合文體;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1引用:7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