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重慶八中藝術班高一(上)期中歷史試卷
發(fā)布:2025/1/4 7:0:2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30小題,每小題1.5分,共45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
1.1981年,考古界在北京周口店西北兩百公里的河北東谷坨村發(fā)掘出大量石器(如圖所示)。這些石器體積較小,器型精致。經古地磁測定法測定,東谷坨遺址距今約100萬年。對此推斷比較合理的是( ?。?/h2>
A.東谷坨遺址屬于新石器文化遺址 B.石器功能主要用來獵殺大型野獸 C.能夠證明中國較早進入文明時代 D.東谷坨文化可能影響北京人文化 組卷:7引用:3難度:0.6 -
2.何尊是西周早期成王時的青銅器,內底鑄銘文12行122字,銘文中出現(xiàn)的“宅茲中國”的記錄,意為周武王滅商后決定建都于天下的中心。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何尊代表了西周時期青銅器制作的最高水平 B.甲骨文在西周時期已經得到廣泛推廣和使用 C.何尊是目前所見“中國”一詞最早的實物見證 D.銘文中“中國”一詞所指與今天中國含義相同 組卷:3引用:1難度:0.8 -
3.《左傳?桓公二年》記載:“天子建國,諸侯立家,卿置側室,大夫有貳宗,上有隸了弟,底人工商各有分親,皆有等衰?!边@體現(xiàn)出( ?。?/h2>
A.分封制是宗法制基礎 B.政權與族權的結合 C.王權與神權相互影響 D.內外服制度的推廣 組卷:3引用:6難度:0.5 -
4.《孟子》記載:“方里而井,井九百畝,其中為公田。八家皆私百畝,同養(yǎng)公田?!边@一土地制度( ?。?/h2>
A.實現(xiàn)了全國土地平均分配 B.表明土地私有制的確立 C.實質是奴隸制土地國有制 D.得益于鐵制農具的推廣 組卷:15引用:2難度:0.5 -
5.西周時代的天命觀不再像商代那樣盲目迷信、依賴“帝”或“上天”,而是認為是否得到上天的庇佑取決于統(tǒng)治者是否有德,“修德養(yǎng)民”“以德配天”成為周統(tǒng)治者新的執(zhí)政理念。這一變化( ?。?/h2>
A.有利于規(guī)范統(tǒng)治者的執(zhí)政行為 B.消除了商代天命觀的影響 C.服務于構建全新儒家政治倫理 D.開創(chuàng)了“天人感應”理論 組卷:3引用:2難度:0.7 -
6.公元前356年,商鞅變法開始在秦國推行,以下屬于商鞅變法內容的是( ?。?br />①重農抑商,獎勵耕織
②“廢井田,開阡陌”
③車同軌,書同文
④實行什伍連坐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組卷:2引用:2難度:0.6 -
7.下表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孔子和韓非的治國思想。材料說明( )
孔子 統(tǒng)治者要“為政以德”,不要過度消耗民力。 韓非 君主不要談禮義,主張實行法治。 A.儒家思想更能適應諸侯爭霸環(huán)境 B.法家思想難以在全國普遍推行 C.治國思想差異源于階級立場不同 D.儒法之爭實為德治與法治之爭 組卷:6引用:2難度:0.7 -
8.皇,古為上天、光明之意;帝,生物之主,興益之宗。秦王嬴政統(tǒng)一全國后,自認為“德兼三皇,功過五帝”,便將“皇帝”作為自己的稱號。這一稱號的確立表明( ?。?/h2>
A.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確立 B.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 C.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初步形成 D.國內的階級矛盾日益凸顯 組卷:12引用:2難度:0.8 -
9.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記述道:“新皇帝廢除了所有的封建國家和王國,將廣闊的國土劃分成為若干行政區(qū),每一行政區(qū)都配備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負責的官員?!边@一制度的形成( )
A.有利于強化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B.體現(xiàn)了貴族政治仍居主導地位 C.保障了秦王朝統(tǒng)治的長治久安 D.標志著分封制退出了歷史舞臺 組卷:5引用:3難度:0.6 -
10.《漢書?賈山傳》記載:“(秦)為馳道于天下,東窮燕齊,南極吳楚,江湖之上,瀕海之觀畢至。道廣五十步,三丈而樹,厚筑其外,隱以金椎,樹以青松?!鼻伛Y道的修筑旨在( )
A.為秦國的統(tǒng)一奠定基礎 B.適應廣闊疆域的統(tǒng)治需求 C.緩和各民族之間的矛盾 D.便利全國各地的商品流通 組卷:3引用:3難度:0.7 -
11.秦始皇設御史大夫,由左右親信出任,負責起草誥命文書,皇帝制書、詔書下達也多由御史大夫承轉。有些政事皇帝不愿差使丞相,會直接交給御史大夫辦理。由此可見,秦始皇設立御史大夫的目的是( )
A.牽制丞相,加強君權 B.輔佐丞相,處理軍政事務 C.掌控軍權,統(tǒng)領全國 D.控制郡縣,加強中央集權 組卷:75引用:54難度:0.5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55分。
-
32.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先秦儒學是在特定的時代氣候之下,植根于前代文化的豐厚土壤而成長起來的。它既承擔著前代文化傳統(tǒng)傳承接續(xù)的歷史使命,也必須回答當時社會所面臨的實際問題。春秋時代劇烈變化著的中國社會,在政治、經濟、軍事、倫理、文化等方面都向當時的思想家們提出了許多迫切需要解決的現(xiàn)實問題。這些問題大多是由于生產力發(fā)展到一定水平以后,人群之間的社會關系、社會交往、社會組織日趨復雜化而引發(fā)出來的,而其核心問題是社會政治與倫理道德問題。這也是先秦儒學所要著重解決的問題。
——摘編自徐克謙《先秦儒學及其現(xiàn)代闡釋》材料二 韓非子曾說:“世之顯學,儒、墨也?!比欢?,實際情況卻復雜得很??鬃訛榱诵麄髯约旱膶W術理想,寄希望于周游列國,卻以失敗告終;孟子時代,則是“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秦始皇更是實行了“焚書坑儒”的決策。雖然,漢初儒學偶有機會露面,但很快就被道、法強勢逼退,至漢武帝時,這一局面才逐漸被打破。公元前134年,董仲舒在武帝舉賢良對策中嶄露頭角,并提出“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tǒng)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的主張,獲得漢武帝的采納,“五經”成為法定的經典。
——摘編自錢耕森《董仲舒:儒學發(fā)展史上的一座豐碑》(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先秦儒學得以發(fā)展的背景。
(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先秦至漢代儒學地位的變化,并分析這一變化產生的原因。
(3)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文化發(fā)展演變歷程的認識。組卷:3引用:1難度:0.5 -
33.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繼位后,全盤推行漢化。他模仿漢族王朝的禮儀,建太廟、祭祀孔子、養(yǎng)國老;仿照漢人官制,大定官品,考核州郡官吏;設立太樂宮,議定雅樂,除去鄭、衛(wèi)之音,依據(jù)儒家六經,參照各國音樂志,制定聲律。通過吸取漢族的先進文化,學習封建的統(tǒng)治思想及理論,北魏建立了有效的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制度。
——摘編自白壽彝《中國通史》
材料二 西晉永嘉以后二三百年間,進入中原地區(qū)的各少數(shù)民族統(tǒng)治者,對于漢族人民的壓迫和剝削異常殘酷。在階級和民族的雙重壓迫下,漢族人民聯(lián)合被壓迫的其他少數(shù)民族人民,自始就沒有停止過反抗。此外,在每逢少數(shù)民族貴族統(tǒng)治動搖之際,北方通向江南國境的封鎖線上,總會綻裂出一個缺口,那些本來“南向而泣,日夜以覬”的中原人民,就“北顧而辭”,像潮水似的渡江奔向江南了。當然,江南廣闊而肥沃的耕地的開辟,也是對北方人口南移的一種吸引力。
——摘編自王仲犖《魏晉南北朝史》(1)根據(jù)材料一,概括北魏孝文帝推行漢化的措施。
(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北民南遷”的原因及影響。組卷:1引用:3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