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賓縣二中高一(下)期末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8/8 8:0:9

一、(一)現代文閱讀(1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保ā毒鸥琛罚┳詮那鞒鲞@動人的詩句,它的鮮明的形象,影響了此后歷代的詩人們,許多為人傳誦的詩篇正是從這里得到了啟發(fā)。如謝莊《月賦》說:“洞庭始波,木葉微脫?!标懾实摹杜R江王節(jié)士歌》又說:“木葉下,江波連,秋月照浦云歇山?!痹谶@里我們看見“木葉”是那么突出地成為詩人們筆下鐘愛的形象。
          “木葉”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釋,“木”就是“樹”,“木葉”也就是“樹葉”,這似乎是不需要多加說明的,可是問題卻在于我們在古代的詩歌中為什么很少看見用“樹葉”呢?
          首先我們似乎應該研究一下,古代的詩人們都在什么場合才用“木”字呢?也就是說都在什么場合“木”字才恰好能構成精妙的詩歌語言?自屈原開始把它準確地用在一個秋風葉落的季節(jié)之中,此后的詩人們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鮮明的形象,“木”仿佛本身含有一個落葉的因素,這正是它的第一個藝術特征。
          要說明“木”它何以會有這個特征,就不能不觸及詩歌語言中暗示性的問題,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們不留心就不會察覺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養(yǎng)的詩人們正在于能認識語言形象一切潛在的力量,把這些潛在的力量與概念中的意義交織組合起來,于是成為豐富多彩一言難盡的言說?!澳尽弊鳛椤皹洹钡母拍畹耐瑫r,卻正是具有著一般“木頭”“木料”“木板”等的影子,這潛在的形象常常影響著我們會更多地想起了樹干,而很少會想到了葉子,因為葉子原不是屬于木質的,“葉”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這排斥也就是為什么會暗示著落葉的緣故。而“樹”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葉的,它與“葉”都帶有密密層層濃陰的聯想。所謂:“午陰嘉樹清圓?!保ㄖ馨顝稘M庭芳》)這里如果改用“木”字就缺少“午陰”更為真實的形象。然則“樹”與“葉”的形象之間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也正因為它們之間太多的一致,“樹葉”也就不會比一個單獨的“葉”字多帶來一些什么,在習于用單詞的古典詩歌中,因此也就從來很少見“樹葉”這個詞匯了。至于“木葉”呢,則全然不同。這里又還需要說到“木”在形象上的第二個藝術特征。
          “木”不但讓我們容易想起了樹干,而且還會帶來了“木”所暗示的顏色性。樹的顏色,即就樹干而論,一般乃是褐綠色,這與葉也還是比較相近的;至于“木”呢,那就說不定,它可能是透著黃色,而且在觸覺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濕潤的;我們所習見的門栓、棍子、桅桿等,就都是這個樣子;這里帶著“木”字的更為普遍的性格。盡管在這里“木”是作為“樹”這樣一個特殊概念而出現的,而“木”的更為普遍的潛在的暗示,卻依然左右著這個形象,于是“木葉”就自然而然有了落葉的微黃與干燥之感,它帶來了整個疏朗的清秋的氣息?!把U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边@落下絕不是碧綠柔軟的葉子,而是竈宰飄零透些微黃的葉子,我們仿佛聽見了離人的嘆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它不同于:“靜夜四無鄰,荒居引舊業(yè)貧;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保ㄋ究帐铩断餐獾鼙R綸見宿》)中的黃葉,因為那黃葉還是靜靜地長滿在一樹上,在那蒙蒙的雨中,它雖然是具有“木葉”微黃的顏色,卻沒有“木葉”的干燥之感,因此也就缺少那飄零之意。“木葉”所以是屬于風的而不是屬于雨的,屬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屬于沉沉的陰天;這是一個典型的清秋的性格。
          “木葉”之與“樹葉”,不過是一字之差,“木”與“樹”在概念上原是相去無幾的,然而到了藝術形象的領域,這里的差別就幾乎是一字千金。
    (摘編自林庚《說“木葉”》)材料二:
          是不是像林先生所說:“木”本身就含有一個落葉的因素,“帶來了整個疏朗的清秋的氣息”呢?大量的古詩證明“木”與秋天似乎并無必然聯系。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中描述的“木欣欣以向榮”,就是指春夏季枝葉繁茂的樹。李白的《梁園吟》寫道:“荒城牢照碧山月,古木盡入蒼梧云。”其中的“木”就是寫夏季高大茂盛的樹。還有杜甫有名的詩句“城春草木深”《春望》)及韋應物的“春深草木稠”(《游靈巖寺》,寫的都是春天長勢挺拔、生機盎然的樹,但都未用“樹”而用“木”。
          另一方面,是不是像林先生所說:“樹”就是“具有繁茂的枝葉的”,與“葉”都帶有密密層層濃陰的聯想”呢?其實也不然?!皹洹币渤31还旁娙擞脕砻鑼懼Ω煽荻d、少葉或無葉的疏朗的形象的,比如杜甫寫深秋景色的詩句“黃牛峽靜灘聲轉,白馬江寒樹影?。ā端晚n十四江東覷省》)”;馬戴的詩句“落葉他鄉(xiāng)樹,寒燈獨夜人”(《漏上秋居》),用的卻是“樹”。李白的有些詩也是如此,如“上有無花之古樹,下有傷心之春草”(《灞陵行送別》),“霜落荊門江樹空,布帆無恙掛秋風”(《秋下荊門》),“烏鳶啄人腸,銜飛上掛枯樹枝”(《戰(zhàn)城南》);而馬致遠的“枯藤老樹昏鴉”(《秋思》則更是眾所周知的了。
          至于古人為何喜歡用“木葉”或“落木”而不“樹葉”呢?筆者認為可以這樣解釋:“木”“落”“葉”在古代漢語中都是入聲字,入聲是一個短促的調子,“木葉”或“落木”讀起來朗朗上口,有種擲地有聲的鏗鏘的韻律美。還有可能是因為“木”字在書面語中用得較多,“樹”字在口語中用得較多,“木葉”比“樹葉”莊重些。更為重要的是,“木葉”最初出現于屈原作品中,“詩騷”向來被奉為經典,加上“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這一句,優(yōu)美動人,意境渾然,被譽為“千古言秋之祖”(胡應麟語),“木葉”也便成為一個意味深厚的意象原型了。后人寫詩文用“木葉”,不僅顯得古雅,而且增添了詩歌的文化內涵。
    (摘編自李?!兑舱f“木葉”》)(1)下列關于材料一的內容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落葉”作為“木”的第一個藝術特征,最早是屈原發(fā)現并運用到詩歌創(chuàng)作中的。
    B.“樹”與“葉”的形象一致,古詩又喜用單詞,所以經常會用“樹”或“葉”來取代“樹葉”。
    C.“暗示性”在古代詩歌中并不罕見,“柳”“梅”“月”等形象都具有比較強的暗示性。
    D.“木”有“樹”和“木頭”雙重形象,因而影響著我們更多地想起了樹干,而很少會想到葉子。
    (2)根據兩則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以“木”暗示著“落葉”和“顏色”為例,目的就是闡明古典詩歌語言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文藝現象。
    B.材料一通過“洞庭波兮木葉下”與“雨中黃葉樹”的對比,凸顯了“木葉”具有“微黃”“干燥”的特點。
    C.材料二通過大量的詩句有力地反駁了材料一的觀點,表明材料一的論證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主觀性。
    D.兩則材料都具有明確的問題意識,這不僅增強了論述的針對性,還能夠引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
    (3)下列詩句不能作為材料二論據的一項是
     

    A.山木盡亞洪濤風。(杜甫《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
    B.亭皋木葉下,隴首秋云飛。(柳惲《搗衣詩》)
    C.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
    D.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王維《過香積寺》)
    (4)簡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思路。
    (5)請結合材料二分析古人作詩喜用“木葉”而不用“樹葉”的原因。

    組卷:4引用:2難度:0.5

(二)現代文閱讀(16分)

  • 2.閱讀下面的小說,完成下面各題。
    路標
    茹志鵑
          沒有,沒有,沒有石子,沒有草棍,沒有樹枝,更沒有白粉,沒有任何一點路標的痕跡。
          沒有人,沒有一個人?;颐擅傻奶?,灰蒙蒙的地,在這灰蒙蒙的天地當中,只有自己,站在一條灰蒙蒙的路上。
          伍原想喊一聲,就這么“喂”地喊一聲。這里沒有人,只是喊給自己聽,壯壯膽,解解怯,泄泄悶,他要世界活著,自己活著。
          但是,不能喊,不敢喊。他要窒息了。
          行軍路線是向北,他是向北走的。走了有三小時,也許四小時。走了四十里,也許是五十里。應該到鐵路了,也許站在鐵路的邊邊上了?
          停住腳,沉住氣。再看一看,再聽一聽,只要點點與人有關的東西,一縷煙,一個腳印,一絲燈光……那么,一切就有希望。自己,自己背上的檔案,那里有埋在淮河畔的小榕的入黨報告。還有老鄒,咯著血的老鄒,只有自己知道他躺在什么地方。
          沒有,一切與人有關的跡象都沒有。
          無聲無息的淚水,乘著無月無星的夜,毫無顧忌地涌了出來。
          “可能走岔了路?”伍原在心里跟自己商量著。
          “不,方向是對的。在接近敵區(qū)時,是不做路標的?!?br />      “那么,現在已經接近敵區(qū)了?”
          “肯定,快到鐵路了?!?br />      “那就快走!不能停留?!鳖D時,伍原感覺在這灰蒙蒙的后面,有什么東西活動了起來,無數隱蔽的眼睛,冰冷的槍口,潛伏的危機。但是,往哪里走呢?
          棉衣已經濕得貼在了胸口,背上是越來越沉的檔案。伍原狠狠地跺了一腳,聽天由命地坐到地上,淚水便像決了的堤。
          可是,慢!這是什么?好像冥冥中有神,不,鬼!鬼火?
          遠遠的,貼在地上,就那么一小點,一小點黃黃的光,不飄忽,不閃爍。伍原不敢眨眼,屏息靜氣,站起身,??!一站起,它便像鉆入了地下。伍原趕緊趴下。在呢!熒熒的,黃黃的,小小的一點。在呢!在呢!伍原小心翼翼地,敏捷地,他不知哪里來的這份力氣,竟像只貓似的向那一小點輕盈迅速地爬去。
          這如豆的一小點光。
          世界再不是死的,自己再不是孤獨的,部隊就在前面,檔案當然安然無恙交給指導員,老鄒當然也會馬上接回來。這一點如豆的光,明天,包含著一切的明天,這不飄忽,不閃爍,小如綠豆似的光。
          有人了!找到人了!我到底找到老鄉(xiāng)啦!“老鄉(xiāng)!”伍原迫不及待地叫了一聲。這一聲叫,卻不防把自己的眼淚叫得掉了下來?!袄相l(xiāng)!老鄉(xiāng)!”他連連地又叫了兩聲。一半是為了需要,一半是為了自己想叫。可是窩棚里靜靜地,沒有任何反應。伍原趕緊爬到跟前,從高粱縫隙里看到,里面確確實實有一個人,一個老鄉(xiāng)。他背對著棚口,席地坐著,正就著一盞油燈,低了頭,緊張而有力地做著什么。
          “老鄉(xiāng)!”伍原稍稍放大了聲音,那人依然低了頭,急急地朝一個口袋里搓著玉米穗??磥?,是一個聾子。伍原只得爬進棚去,正伸手想拉他一把,突然之間這聾子像背后長著觸角,敏捷地跳起,把燈吹滅,然后轉身想跑。伍原哪里肯讓他跑掉,兩臂一伸,把聾子的腿抱住了。那個人也不做聲,就在伸手不見五指的矮棚里,和伍原扭打起來。伍原不肯還手,一邊抵擋著,一邊死死抱住不放。明知他是個聾子,可還是大叫著:“老鄉(xiāng)!老鄉(xiāng)!”
          “老鄉(xiāng)!”卻毫不理會,只是“唔唔”地叫著,掙出手來進行襲擊。
          伍原絕望了,這個人不但是聾子,還是個啞巴。伍原只得利用背上的重量,把他牢牢地撳在地上,但不知怎么才能讓他明白自己是共產黨,是野戰(zhàn)軍。伍原捉住啞巴的一只手,把它貼到自己帽子上,想讓他明白,這不是國民黨的大蓋帽,這是八路軍的帽子。可是啞巴并不理解,他死死捏緊拳頭,硬勾著肘子,不肯就范,后來又忽然利用這個機會,迅速靈活地向伍原臉上猛擊幾下。
          急,痛,頭昏,眼前金星直冒,渾身大汗淋漓,不知如何才能擺脫這一窘境。伍原突然覺得疲憊之極,手腳發(fā)軟,不住地冒汗。卻不知怎么,流下了眼淚,好像剛才在路上沒來得及流下的淚水,卻一齊奔涌而出。伍原伏在啞巴身上,大哭了起來,為自己,為前面走不完的路,為小榕,為老鄒,也為這個倒霉而頑強的啞巴。
          忽然,伍原覺得有只手,輕輕地摸索著自己的頭,自己的帽子,自己的臉頰。啞巴頓時“哇哇”地大叫起來,那一只手還拍著伍原的肩,一邊掙扎著要起來。伍原松了手,但說不清為什么,人卻仍伏在地上抽抽噎噎。
          啞巴掙脫了出來,忙忙地摸了火鐮打著,點上了燈,上上下下地打量著伍原。猛然,他似乎省悟了什么,雙手直向棚外揮動,又急急地拿起燈,拉著伍原爬出窩棚。他一手擎著燈,一手直指東北方向,然后做了個正步走的姿勢,一雙眼睛急切地盯著伍原。伍原點頭,然后敬禮,然后回身走去。
          伍原走上大路,回頭望望,那一星豆子似的燈光,不飄忽,不移動,像是鑲嵌在夜空當中。
          夜空下的世界,依然斗轉星移。
    一九八四年十月二日(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伍原是個迷路的八路軍戰(zhàn)士,為了把檔案和掉隊戰(zhàn)友的消息送給部隊,始終以堅定的信念毫不畏懼地前行。
    B.“老鄉(xiāng)”雖是個啞巴,但內心明亮,在與伍原扭打后摸到他的軍帽,知道了伍原的身份,并最終給了伍原幫助。
    C.小說以綠豆比喻荒野中的燈光,這燈光雖然微弱,但是它具有路標的作用,給了伍原力量、勇氣和希望。
    D.小說前文通過描寫“伍原感覺在這灰蒙蒙的后面,有什么東西活動了起來,無數隱蔽的眼睛,冰冷的槍口,潛伏的危機”,為后文遇到“老鄉(xiāng)”埋下伏筆。
    (2)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多用短句,且運用反復的修辭手法,例如“不飄忽,不閃爍”出現兩次,分別體現了伍原陷入困境的無助和快要走出困境的激動和欣喜。
    B.小說筆調簡單樸實,沒有波瀾壯闊的場面,沒有精細優(yōu)美的語言,卻刻畫了一個小人物平凡而又偉大的形象。
    C.茹志鵑的小說很有特點,本文與《百合花》一樣情節(jié)相當曲折且善于用細節(jié)刻畫人物內在特征,如寫老鄉(xiāng)“一手擎著燈,一手直指東北方向”。
    D.小說以《路標》為題,既關聯著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又有象征意味,蘊含了小說的主題,讓讀者思考。
    (3)小說三次寫到伍原流淚,具有強烈的藝術效果,請從展現人物心境的角度,談談你的理解。
    (4)有評論說“茹志鵑的短篇小說避重就輕地跳過革命的宏大敘事,婉轉著墨于時代大背景的間隙,于杯水微瀾之處反映出時代特點”。請結合本文分析其創(chuàng)作的這一特點。

    組卷:10難度:0.5

二、文言文閱讀(共20分)

  • 3.閱讀材料,完成小題。
    【甲】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汜南。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惫珡闹?。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币嗳ブ?。
    (《左傳?燭之武退秦師》)【乙】      杞子自鄭使告于秦曰:“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若潛師以來,國可得矣?!蹦鹿L諸蹇叔。蹇叔曰:“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師之所為,鄭必知之,勤而無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誰不知?”公辭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師于東門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見師之出而不見其入也!”公使謂之曰:“爾何知!中壽,爾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與師,哭而送之曰:“晉人御師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風雨也必死是間,余收爾骨焉?!鼻貛熤饢|。
    (《左傳?秦晉崤之戰(zhàn)》)(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晉人御師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風雨也/
    B.晉人御師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風雨也/
    C.晉人御師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風雨也/
    D.晉人御師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風雨也/
    (2)下列關于古代文化知識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爵位是古代皇帝對貴戚功臣的封賜。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種爵位,后代爵稱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時而異,但被封爵者都有封地且可世襲。
    B.燭之武表示鄭國今后作為東路上的居停主人招待來往的秦國使者。因鄭國在秦國東面,所以稱為“東道主”。這則成語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C.寡人,意為寡德之人,秦始皇之前的君主自稱。而在其后皇帝一般都以“朕”自稱。古代帝王的自謙詞還有孤、寡、不谷等。
    D.子:古代對人的尊稱,稱老師或稱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對尊長者和用于朋輩之間的敬稱還有君、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夜縋而出”說明秦晉完全包圍了鄭國,鄭國連城門也打不開了,進一步說明兵臨城下的嚴峻形勢。
    B.鄭伯準備使燭之武見秦君時,卻遭到拒絕,但他能夠屈尊自責,動之以情;后以國家大義,曉之以理。
    C.“且行千里,其誰不知?”這里“誰”雖為泛指,實際上指的是鄭國。蹇叔指出:秦軍偷襲鄭國,會遭到鄭國伏擊。
    D.“燭之武退秦師”的結果是,秦國一方面失掉了滅鄭而分一杯羹的好機會,另一方面使“秦晉之好”名存實亡,為其后的“崤之戰(zhàn)”埋下了隱患。
    (4)把文中畫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
    ②師之所為,鄭必知之,勤而無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誰不知?”
    (5)燭之武和蹇叔都對秦穆公進行了勸誡,為何結果卻不同?請簡要概括其原因。

    組卷:1引用:1難度:0.6

三、古詩詞閱讀(9分)

  • 4.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列小題。
    登岳陽樓
    【唐】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1)下列對這首唐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借“昔”“今”二字展開思路,拉開時間的帷幕,寫早聞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實現目睹名湖的愿望,直接抒發(fā)了實現夙愿后的喜悅之情。
    B.頷聯兩句緊扣上聯的“水”字,雖然沒有出現“水”字,卻能讓讀者感受到洞庭湖浩瀚無際的磅礴氣勢,闊大意境,景色的宏偉奇麗。
    C.頷聯和頸聯,都是由觀景引出,只不過頷聯以觀景所見為主,頸聯以觀望所見而引起的聯想為主,兩者的內涵方面是一脈相通的。
    D.這首詩意境開闊宏麗,表現手法多樣,尤其是尾聯運用了抒情寫法,揭示了詩人的內心世界,開拓了作品的意境。
    (2)杜甫在面對煙波浩渺的八百里洞庭時“憑軒涕泗流”,請簡要分析這淚水中包含了詩人的哪些情感?

    組卷:4引用:3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5分)

  • 1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在一個專制的社會里,在一個權力肆虐而秩序混亂的社會里,一個人要正派地生活確實是比較艱難的,他真的必須有陶淵明式的堅定、堅忍及對苦難的容忍。他到田園中找他的歸宿,找符合他本性的自然純真的生活。當他“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時,他就是一個地道的農夫?;貧w田園在陶淵明看來,實際上是從官場體制中“贖回”了自己,使自己重獲自由。那些能擁有自己的人最有福了。陶淵明就是這么一個有福的人。幸福往往不是取決于一個人有什么,而是①          。如果從“有什么”的角度來看陶淵明,②          :名譽、地位、財富,他都缺乏。但這并不妨礙他成為一個令后人無限羨慕的幸福的人。因為他“沒有”我們一般人所不能摒棄的庸俗之心、趨利之心、得失之心、榮辱之心。一句話,那一切使我們“大”不起來的“小”人之心,他都沒有。他告訴我們“心遠地自偏”的道理,他說他“心念山澤居”,他還自得地說“③          ”。什么叫“虛室”呢?莊子有言,“虛室生白”,意思是說,清空而無世俗欲念的心靈才能充滿陽光。心靈充滿陽光,可不就得到了大從容、大安寧、大幸福?可不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陶淵明就是這樣一個人,這樣一個幸福的人。
    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組卷:2難度:0.7

六、作文(60分)

  • 12.閱讀下面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生活中有各種弘揚自我的宣言:“成為你自己”“做真實的自己”“忠于自己”……這些宣言肯定了自我的主觀意愿,彰顯了自我的決定性地位;而加拿大思想家查爾斯?泰勒認為,追求自主性,追求獨特的自我,恰恰應當拒絕“唯我論”,應當積極介入與世界的聯系、對話和反思,讓自己變得更為清醒和豐富。
          對于如何“成為你自己”,你有怎樣的思考和體驗?在上述材料的理解基礎上,寫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

    組卷:4引用:4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