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四川省瀘州市瀘縣二中、瀘縣二中實驗學校高考語文三診模擬試卷(二)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6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中國文字乃上古先哲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法效自然的產物,因此它是具體事物的抽象,然此抽象中又有所指物的具象成分,當這些文字聚集在一起時,兩種意義便呈現(xiàn),一是陳述性,二是抒情性,書法的概念即指后者。
就書法章法而言,我們可以理解為,自然萬物抽象后的指代者——文字,被搬到了紙面上,紙成了世界、成了國土,文字成了山川河流、蕓蕓眾生、花草魚蟲,而書寫者便是紙上江山的君王。君王需要完好地安頓好諸物從而統(tǒng)領一紙河山,如何做到?這就是古往今來圣賢們傾畢生之力孜孜以求的天地秩序?!爸刃颉笔侵袊幕暮诵膬r值所在,先哲所謂“道”的概念正是這種“秩序”如何達到井然狀態(tài)的高度概括,即遵循“秩序”的規(guī)律,讓萬事萬物互為依存,安然相處,達到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均衡。因此,書法章法的問題歸根到底就是探討“秩序”的生成原理,就是黑白陰陽的均衡,盡管不同書體、風貌所側重的方面不同,然動靜、輕重、黑白、大小、長短、奇正、遠近、濃淡、疏密等概念都與之密切相關。書法藝術作為視覺感知上的經驗判斷,它的“均衡”法則與標準是模糊的,更多的是來自心理的暗示,而不是黑白的等同,有想象的成分和弦外之音充斥其間,對前人經驗借鑒與文化精神領悟得多與深,決定各自的尺度評判。
當前在探討章法生成原理時,拋開章法生成諸多繁雜的理論指引,尋求直指本心的手段,意義尤為重大。
盡管古人對章法問題的思考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多是隱喻性的,然而通過其書論與作品,我們能感受到其對“形勢”概念的強調與把控。古人所說的“形勢”是由“形”與“勢”組成,其中“形”是器,包含筆法和字法兩個方面,相對靜態(tài),是毛筆在無損其功能的前提下,盡其所能地表達點畫與結字的精準形態(tài);“勢”是道,包含筆勢和體勢兩個方面,相對動態(tài),強調筆畫前后之間的過渡順承和字與字、行與行之間欹側呼應。“形”與“勢”二者之間互為表里,相互生發(fā),“形”決定“勢”,“勢”制約“形”,蔡邕在《九勢》中指出:“凡落筆結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勢遞相映帶,無使勢背”,可作“形”與“勢”關系的注腳。
“形”“勢”之間是否和諧統(tǒng)一,是判斷一幅作品包括章法在內好壞的標準。也就是說“形”雖為靜態(tài),然它“象”的屬性,卻蘊含了“勢”的初始,一旦這些“形”與“形”在“勢”的統(tǒng)帥之下發(fā)生聯(lián)系,個體生命得以生機勃發(fā),此為“得勢”,“得勢”之時,勢如破竹,一切順理成章;反之,情怠手闌,則勢脈中落,便為“失勢”。
基于此,我們可以認為,古人對章法生成原理的思索,在某種程度上還處于不自覺的狀態(tài),盡管“意在筆先”的理念早已彰顯了他們創(chuàng)作上的自覺,然而書寫性的認知妨礙了其章法課題的深入思考,筆法、字法的意義大于通篇布局,而幫助他們完成章法建構的主旨是“理”、是“道”,是在文化精神驅使下貫通全篇,如果對此缺少領悟,便很難得其大要。
時至當下,書法的實用性功能幾近殆失,作為獨立的門類躋身視覺藝術之列。對于章法問題,不再拘于傳統(tǒng)文化精神以及實用性的約束,它的可能性包括其他藝術學科、視覺美學、形式構成原理的廣泛借鑒以及傳統(tǒng)優(yōu)良程式的多維理解,讓章法的探索前景變得更為遼闊,我們這個時代超越前人的可能在此,因為書法的獨立性意義,因為傳統(tǒng)觀念外延的擴大乃至顛覆可能。
(摘編自楊濤《尋求直指本心的手段》)(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文字具有所指事物的抽象和具象特征,當這些文字聚集在一起時就有了陳述性和抒情性的意義。
B.書法的“秩序”是中國文化的核心價值所在,書法章法問題的探討即“秩序”生成原理的探討。
C.通過閱讀古人的書論與作品,我們能感受到他們對章法的隱喻性思考和對“形勢”概念的強調與把控。
D.在書法章法中,“形”與“勢”相互生發(fā),“形”決定“勢”,“勢”制約“形”,從而構成動靜關系。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從文字的抒情性入筆,通過對“秩序”“道”等的論述,探討了古人書法自成章法的問題。
B.文章運用比喻論證,論述了書寫者要遵從的書寫規(guī)律和“均衡”法則,論證深入淺出,生動形象。
C.文章從“形”“勢”的不同表現(xiàn)和內在關系的角度論證作品包括章法好壞的標準,具有很強的邏輯性。
D.文章先論證文字的表現(xiàn)和本質,然后論證書法作品的章法特點,最后討論當下如何超越古人章法的問題。
(3)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人書法重視從“形”的角度出發(fā),重視筆法和字法,也要兼顧整幅作品的通篇布局,做到“形”與“勢”的和諧統(tǒng)一。
B.蔡邕的“凡落筆結字……使其形勢遞相映帶,無使勢背”解讀了“形”與“勢”之間的關系。
C.古人對書法章法原理的思索處于不自覺狀態(tài),這使他們對章法缺少領悟,很難得其大要。
D.書法作為視覺藝術,當下其實用功能幾乎消失殆盡,探討書法章法可不拘泥于其實用性特征。組卷:12引用:7難度:0.4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2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傳承聯(lián)大精神,找尋回歸之路 記者(以下簡稱記):《西南聯(lián)大啟示錄》從采訪攝制到播出歷時3年時間,這又是您持續(xù)8年對西南聯(lián)大關注的提煉,你眼中的西南聯(lián)大是什么樣的?
張曼菱(以下簡稱張):當年為了“絕徼移栽楨干質”,清華、北大、南開等校南遷,西南聯(lián)大應運而生。它是一部歷史,是到現(xiàn)在為止還發(fā)現(xiàn)得不夠、張揚得不夠,大家認識得也不夠的一部歷史;它是大學史,是一部學校史、教育史、人文史。應該讓它浮出水面,進入大眾的視野,讓它所蘊藏的財富,成為社會的財富和大眾的精神食糧。
記:應該以一種什么樣的視角去研究西南聯(lián)大呢?
張:我希望知識分子用自己的良知和熱愛研究西南聯(lián)大。社會進入到開放的世態(tài),我們可以用廣闊而不是狹隘的眼光來看待歷史。我不希望誰以一種窺視隱私的投機方式,來進入這一部對于我們民族對于我們中國知識分子至關重要的輝煌歷史。西南聯(lián)大人是集體的蘇武,聯(lián)大是一種光明,一種驕傲,一筆財富。
記:你在《訪談錄》中提到,在當代挖掘和發(fā)揚“重建西南聯(lián)大的歷史價值觀”事關重要。你所理解的“西南聯(lián)大的歷史價值觀”是什么?
張:體制,大學的管理,教授參與管理學校(也就是教授治校),以及全面的人文精神,這些都是歷史的價值觀。同時,學風比知識重要。讓學生保持自由的活潑的個性,使學生們的思維活躍,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這才是一個充滿個性、人文的大學。這樣的大學,才能成為人才的輸出地。
文化不是一本書,它是一條河,是一直變化的、有生命力的,那個時代的人們穿著長衫講著現(xiàn)代文明,創(chuàng)造了新的文化階段。這種文化從“五四”以來開始延續(xù),雖被戰(zhàn)爭所迫而顛沛流離,萬幸的是,以西南聯(lián)大為代表的大師們,讓5000年來的文化命脈得以延續(xù)。他們在此演繹和升華了中華民族古老的“氣節(jié)”傳統(tǒng),顯示出一種“中國文化人”的價值標準,即:知識分子不僅僅意味著擁有知識,而且也應該是國家道德和精神價值的體現(xiàn)。中華民族要實現(xiàn)全面復興,必須要重拾這種文化精神。
記: ?
張:人生識字孤獨始,人讀書識字就是為了提升自己,這是一種成長。求同總是發(fā)現(xiàn)異,人的成長就是不斷驗證這種孤獨,你可以掩飾,但是不能拒絕。世界還是這個世界,你如何解決這種距離感?就是回報?;貓笫俏覀冞@個民族最優(yōu)秀的傳統(tǒng),這也是最后的出路,回報,讓你感受到的,也是最深情的東西。我是一個既草根又有高臺運作的幸運者,我從云南走出去,如果總是說云南太落后了,那何處是歸宿呢?當你追求個人價值到了一個極高點,一定要回報,這也是熊秉明先生給我的啟示,他說過:遠行與回歸,否則就是沒有靈魂。關注西南聯(lián)大,收存西南聯(lián)大的史料,我最大的收獲就是得到了回歸,做這件事,讓我感覺與故土非常的近、非常的親。
次之,就是個人得到了很大提升。我現(xiàn)在已不是一般意義的作家,做這件事,影響著我的人生,對生命和價值觀的思考、取舍。我珍惜與這些泰斗級大師們的情緣,不能讓他們失望。與這些才華橫溢、經歷過西南聯(lián)大洗禮的老人相處越多,越讓我提高了對自己的要求。
再者,做這件事的過程,增強了民族自信心,我們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要傳承下去。我在中科院給學生們講課,一個博士生說也只想看楊振寧、李政道、朱光亞的經歷,我當著很多人批評他狹隘,沒有人文基礎,就成不了大師。過后他專門來找我簽名,孺子可教!中國的年輕人是充滿希望的,他們渴望全面、渴望“通才”,但沒有人教他們。今后我會更多地給年輕人開一些講座,把更多的回報給予他們,把大師們的衣缽、苦心傳承下去。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西南聯(lián)大是抗戰(zhàn)期間設于昆明的一所綜合大學,由北大、清華、南開三校聯(lián)合而成,培養(yǎng)了李政道、楊振寧、朱光亞等“人杰”。
B.張曼菱認為西南聯(lián)大是一部大學史、教育史、人文史,蘊藏了精神財富,迄今我們的主要問題是對西南聯(lián)大的歷史發(fā)現(xiàn)得還不夠。
C.稱聯(lián)大人是“集體的蘇武”,因為他們演繹了和升華了中華民族古老的“氣節(jié)”傳統(tǒng),他們的行動顯示了國家道德和精神價值。
D.作家張曼菱關注西南聯(lián)大、收存西南聯(lián)大的史料最大的收獲是作為從落后的云南走出來的游子,尋找到了靈魂回歸故土的方式。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讓教授參與管理學校民主管理,以及學風比知識重要、保持自由活潑、思維活躍,激發(fā)創(chuàng)造等人文精神,都是西南聯(lián)大的歷史價值觀。
B.雖被戰(zhàn)爭所迫而顛沛流離,西南聯(lián)大傳承了5000年文明的文化精神,演繹和升華了中華民族古老的“氣節(jié)”傳統(tǒng),文化命脈得以延續(xù)。
C.中科院那位只想著楊振寧等科學家的經歷的博士生思想狹隘,張曼菱認為他沒有人文基礎所以成不了大師,他最終接受了她的批評。
D.張曼菱認為讀書要耐得住寂寞,才能把書讀好讀通,讀到一定程度之后往往與現(xiàn)實世界有距離,思想超越了同時代人,就免不了孤獨。
(3)根據(jù)張曼菱的回答,請推測橫線處記者的提問是什么。綜合文中記者的提問,概括其特點并簡析其作用。組卷:9引用:4難度:0.7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5分)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傷懷之美
遲子建
我八歲的時候,還在中國最北的漠河北極村。漫天大雪幾乎封存了我所有的記憶,但那年冬天的漁汛卻依然清晰在目。一孔孔冰眼冒出乳白的水汽,雪橇旁的干草上堆著已經打上來的各色魚類。黃昏時分,云氣低沉,大人們將魚攏在麻袋里,套上雪橇,撤出黑龍江回家了。那是一條漫長的雪道,灰藍色的。大人們抄著袖口跟在雪橇后面慢騰騰地走著,世界是如此沉靜。快到家門口的時候,天忽然落起大片大片的雪花,我眼前的景色一片迷蒙,我所能聽到的只是拉著雪橇的狗的熱氣沼沼的呼吸聲。大人們都消失了,村莊也消失了,我感覺只有狗的呼吸聲和雪花陪伴著我,我有一種要哭的欲望,那便是初始體會到的傷懷之美了。
年齡的增長是加深人自身庸碌行為的一個可怕過程。從那以后,我更多體會到的是城市混沌的煙云、狹窄而流俗的街道、人與人之間的爭吵,那種人、情、景相融為一體的傷懷之美似乎逃之夭夭了?;蛘哒f傷懷之美正在某個角落因為蒙難而掩面哭泣。
一九九一年年底,我終于又在異國他鄉(xiāng)重溫了傷懷之美。那是在日本北海道,我來到了著名的溫泉圣地-登別。問起登別溫泉有何獨到之處時,日本友人風趣地眨眨眼睛說:人直接面對著十二月的寒風和天空接受沐浴。我吐了下舌頭,有些興奮,又有些害怕。凌晨五時我肩搭一條金黃色的浴巾來到溫泉區(qū)。站在室內溫泉門邊就感覺到了寒氣,在隆冬的北海道,去露天溫泉,實在需要點勇氣啊。我猶豫片刻,還是將門推開。這一推我?guī)缀踝屟┗ńo嚇住了,寒氣和雪花匯合在一起朝我襲來。而我不想再回頭,尤其有人望著我的時候,我是絕不肯退卻的。
我全身的肌膚都在呼吸真正的風、自由的風。池子周圍落滿了雪。我朝溫泉走去,我下去了,慢慢地讓自己成為溫泉的一部分,將手撐開,舒展開四肢。坐在溫泉中,猶如坐在海底的苔蘚上,又滑又溫存,只有頭露出水面。池中只我一人,多安靜啊。天似亮非亮,那天就有些幽藍,雪花朝我襲來,而溫泉里卻暖意融融。池子周圍有幾棵樹,樹上有燈,因而落在樹周圍的雪花是燦爛而華美的。
直到如今,我也無法準確表達當時的心情,只記得不遠處就是一座山,山坡上錯落有致地生長著松樹和柏樹,三股泉水朝下傾瀉,琤琤有聲。中央的泉水較直,而兩側的面積較大,極像個打漁人戴著斗笠站在那。一邊是雪,一邊是泉水,另一邊卻結有冰柱(在水旁的巖石上),這是我所經歷的三個季節(jié)的景色,在那里一并看到了。我呼吸著新鮮潮濕而浸滿寒意的空氣,感覺到了空前的空靈。也只有人,才會為一種景色,一種特別的生活經歷而動情。
那無與倫比的傷懷之美??!此后,久在城市里已經疲憊不堪的我仍然期待著與你重逢。
去年九月二十日,大病初愈的我終于踏上了一條豪華船。一天黃昏,我獨自來到船頭的甲板。秋涼了,風已經很硬了,落日已盡,天邊涌動著轟轟烈烈的火燒云,映紅了半面江水。這時節(jié)有一群水鳥忽然出現(xiàn)在船頭不遠處,火燒云使它們成為赤色。它們帶著水汽朝另一岸飛去,我目隨著它們,突然發(fā)現(xiàn)它們身上的紅色在瞬間消失了,俄羅斯那岸的天空月白風清,水鳥在那里重現(xiàn)了單純的本色。真是不可思議,一面是灰藍的天空和半輪淡白的月亮,另一側卻是紅霞漫卷。船長在駕駛室發(fā)現(xiàn)了我,便用擴音器送出來一首憂郁纏綿令人心動的樂曲。我情不自禁地和著樂曲獨自舞蹈起來。我旋轉著,領略著這紅白相間的世界的奇異之美。沒有誰來打擾我,陪伴我舞蹈的,除了如臨仙界的音樂,便是江水、云霓、月亮和無邊無際的風了。傷懷之美在此時突然撞入我的心扉,它使我忘卻了庸俗嘈雜的城市和自身的一切疾病。我多想讓它長駐心中,然而它棲息片刻就如裊裊輕煙一般消失了。
傷懷之美為何能夠打動人心?只因為它浸入了一種宗教情懷。一種神圣的不可侵犯的憂傷之美,是一個帝國的所有黃金和寶石都難以取代的。我相信每一個富有宗教情懷的人都遇見過傷懷之美,而且我也深信那會是人一生中為數(shù)不多的幾次珍貴片斷,能成為人永久回憶的美。
(有刪改)
(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篇環(huán)境描寫富有濃郁的地域文化特色,通過“一孔孔冰眼”“雪橇”“漫長的雪道”等事物,描繪了一幅獨特的北國風情畫。
B.隨著年齡的增長,傷懷之美“逃之夭夭”“因為蒙難而掩面哭泣”,側面表現(xiàn)了作者懷念童年時光、不想長大的逃避心理。
C.第三次與傷懷之美邂逅時的黃昏美景,與前文“期待著與你重逢”相呼應,又為后文“一生中為數(shù)不多的幾次珍貴片斷”做鋪墊。
D.本文使用了敘述、描寫、議論等多種表達方式,既關照外在的自然環(huán)境,又大量地表現(xiàn)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意蘊豐富。
(2)請結合文本,談談你對“傷懷之美”的理解。
(3)本文語言極具特色,請結合文本,從詞句、修辭、語言風格等角度簡要賞析。組卷:34引用:4難度:0.7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11分)
-
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不久的將來,人們佩戴柔性外骨骼也許就像日常穿衣一樣簡便舒適。柔性外骨骼不僅可以協(xié)助普通人群身姿更矯健、動作更靈活,還有望讓中風偏癱、漸凍癥等特殊人群擺脫輪椅,開啟美好人生。
其實,①
與之相比,柔性外骨骼是一種可穿戴的軟性設備,與衣服類似,可包裹在肢體上,并與人體肌肉和韌帶平行工作,通過特定負載路徑將拉力傳遞到人身體上,并在關節(jié)處產生輔助扭矩。柔性外骨骼的內在順應性使其慣性極低,并始終可與生物關節(jié)保持一致。借助柔性外骨骼,一系列過去只能在科幻作品中發(fā)生的故事,③
(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2)請將畫波浪線的句子改寫為一個長句,不能改變原意,可增刪個別詞語。組卷:10引用:1難度:0.7
四、寫作(60分)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中國古代醫(yī)學典籍《黃帝內經》開篇即闡述了“食飲有節(jié),起居有常,不妄作勞”的健康理念。世界衛(wèi)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是:健康乃是一種在身體上、精神上的完美狀態(tài)以及良好的適應力,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衰弱的狀態(tài)。
《“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強調,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yōu)先發(fā)展的戰(zhàn)略地位。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擁有健康,才能挑起生活的重擔,才能為人民服務,才能對社會有所貢獻,才能享受生活的幸福;然而,生活中也存在一些 不健康或不重視健康的現(xiàn)象。請結合材料,就“做新時代的健康青年”這一話題,面向本校同學寫一份倡議書,體現(xiàn)你的認識和思考并提出希望和建議。
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3引用:2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