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答尹似村書(清)袁枚 書來,怪仆悖宋儒解《論語》,仆頗不謂然。
孔子之道大而博,當時不違如愚者,顏氏子而已。有若、宰我,智足以知圣人,終有得失。趨庭如子思,私淑如孟軻,博雅如馬、鄭,俱有得失。豈有千載后奉一宋儒,而遽謂孔子之道盡是哉?《易》曰:“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泵献釉唬骸胺虻廊舸舐啡?,豈難知哉!”茍其得,雖童子,歌之而心通;茍其失,雖顏回,瞻之而在后①。宋儒雖賢,終在顏、曾之下;仆雖不肖,或較童子有余,安見宋儒盡是,而仆盡非也?
《中庸》曰:“博學之,審問之?!薄稌吩唬骸昂脝杽t裕,自用則小。”使宋儒而果賢也,有不審問者乎?有肯自用者乎?若一聞異己者而即怒,烏乎賢?必欲抹殺一切,而惟宋儒是歸,是亦如市儈之把持者而已矣。古之人有往往始愿不及此,而后人報之已過者。關(guān)忠武忠于漢室,此其志也,豈料后之隆以帝稱哉?宋儒闡宣周、孔,此其志也,豈料后之垂為法令哉?且安知其著書時,不望后世賢人君子為之補過拾遺,去其非,存其是,以求合圣人之道乎?
自時文興,制科立,《大全》頒②,遵之者貴,悖之者賤,然后束縛天下之耳目聰明,使如僧誦經(jīng)、伶度曲而后止。此非宋儒過,尊宋儒者之過也。今天下有二病焉,庸庸者習常隸舊,猶且不暇,何能別有發(fā)明?其長才秀民,又多茍且涉獵,而不肯冒不韙以深造。凡此者,皆非尊宋儒也,尊法令也。法令與宋儒,則亦有分矣。
仆幼時墨守宋學,聞講義略有異,輒掩耳而走。及長,讀書漸多,入理漸深,方悔為古人所囿。足下亦宜早自省,毋抱宋儒作狹見之迂士,并毋若仆聞道太晚,致索解人不得。
(取材于《小倉山房詩文集》,有刪改)(注釋)①《論語?子罕》中“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毙稳菘鬃訉W問高深。②《大全》即《性理大全》,內(nèi)容為宋代理學著作與理學家言論。
(1)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而遽謂孔子之道盡是哉 |
遽:斷然 |
B.好問則裕,自用則小 |
裕:淵博 |
C.豈料后之隆以帝稱哉 |
隆:盛大 |
D.則亦有分矣 |
分:區(qū)分 |
(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仁者見之謂之仁 |
凡此者,皆非尊宋儒也 |
B.若一聞異己者而即怒 |
輒掩耳而走 |
C.豈料后之垂為法令哉 |
方悔為古人所囿 |
D.以求合圣人之道乎 |
尊宋儒者之過也 |
(3)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宋儒雖賢,終在顏、曾之下。
宋儒雖賢明,終究比不上顏回、曾參。
B.是亦如市儈之把持者而已矣。
這也就像把持市場的市儈之徒罷了。
C.遵之者貴,悖之者賤。
遵循宋儒學說的就能成為顯貴,違背它的就只能處于卑賤的地位。
D.致索解人不得
導致無法探索了解這樣的人
(4)下列對文意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第二段引用孟子的話意在表明“道”并不是難以理解的。
B.文章第三段以關(guān)武帝之事說明后人不必將宋儒之說視為法令。
C.作者認為宋儒解釋《論語》錯誤很多,自己的解釋都是對的。
D.作者懇勸尹似村早些覺悟,不要作那種見識狹窄的迂腐之士。
(5)將下面的句子譯為現(xiàn)代漢語。
使宋儒而果賢也,有不審問者乎?
(6)尹似村寫信來責怪作者違背宋儒的認識解釋《論語》,而作者卻“頗不謂然”。請結(jié)合全文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作者“不謂然”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