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年山東省濰坊市坊子區(qū)小升初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基礎積累與運用。

  • 1.給加點的字選擇正確讀音。
    正月初一,媽媽用圓蔥摻(hé  huó  huo)
     
    著牛肉包了美味的餃子。一家人邊品嘗餃子,邊聊天。媽媽高興地說:“平平去年通過(qì  qiè)
     
    而不舍的努力,鋼琴考過了八級,不簡單?。 卑职指吲d之余有點(zhōu  chóu)
     
    (chàng  cháng)
     
    :“要是眼睛不近視就更好了。”

    組卷:6引用:1難度:0.7

  • 2.下列詞語書寫完全正確的是( ?。?/h2>

    組卷:17引用:1難度:0.9
  • 3.下列句子帶點詞語運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h2>

    組卷:13引用:1難度:0.7
  • 4.下列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h2>

    組卷:39引用:2難度:0.7
  • 5.與“通國之善弈者也”中的“之”含義相同的一項是( ?。?/h2>

    組卷:10引用:1難度:0.8
  • 6.下面詩句中,與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有關的一句是( ?。?/h2>

    組卷:30引用:1難度:0.7

  • 17.閱讀理解。
    讀書莫忘做筆記      ①做筆記是讀書的重要方法,是讀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讀書時,左邊是書,右邊是筆記本。遇到好詞佳句則隨手摘抄,心有所感順便寫下,既能加深印象,積累知識,亦方便日后檢索,為作文治學打下基礎。
          ②前人讀書治學,多有做筆記的習慣,學問也常常從筆記本中得來。錢鐘書讀書也愛做筆記,從上世紀30年代到90年代一直堅持,單是外文筆記就達200多本、3.5萬多頁。據(jù)楊絳所言,他的筆記本“從國外到國內(nèi),從上海到北京,從一個宿舍到另一個宿舍,從鐵箱、木箱、紙箱,以至麻袋、枕套里出出進進?!逼涔P記不僅數(shù)量驚人,內(nèi)容也廣袤博雜,從精深博雅的經(jīng)史子集,到通俗的小說院本、村謠俚語和筆記野史,古今中外,無所不容。把這些筆記前后參照、相互引證、融會貫通后,才有了如《管錐編》里那樣汪洋恣肆、行走于東西之間游刃有余的文章。
          ③蔡元培晚年總結自己讀書多年卻“沒什么成就”,原因之一是“不能勤筆”?!安荒芮诠P”即不能勤于做筆記。他說自己讀書雖然只注意于他所認為“有用的或可愛的材料”,“但往往為速讀起見,無暇把這幾點摘抄出來,或在書上做一點特別的記號”,這樣的后果是不易檢索,需要用的時候“幾乎不容易尋到”。
          ④可見,對于治學之人,做筆記是讀書應有的步驟;而對于普通讀者來說,做筆記亦是一種值得吸取的方法。不管讀書是為長見識,為陶冶性情,還是只為娛樂消遣,遇到有趣、有啟發(fā)、有感于心的文字則隨手記之,這文字便會在我們內(nèi)心加深一層印象;日久天長,這筆記本便成了我們平日讀書精華之積累,是我們知識豐富、心靈成長的記錄,是一種珍貴的紀念。
          ⑤時代在進步,電子筆記的出現(xiàn)讓筆記的記錄、保存和使用更為便捷:鍵盤輸入、復制粘貼可以代替手寫,電腦和手機客戶端皆能同步保存;此外,這種云筆記還帶有關鍵詞檢索功能,極大地方便了我們對材料的收集和整理。
          ⑥讀書思考,隨手記之,同時不忘時常溫故,無論對于治學之人還是普通讀者,這習慣都值得我們承襲并堅持。無論這筆記是手抄筆記還是電子筆記,它都會成為我們好讀書之人一筆寶貴的財富。
    (1)本文要表達的觀點是
     
    。
    (2)短文在寫法上是
     
    說明作者的觀點,請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出兩個事例。
    第1個:
     

    第2個:
     

    (3)如果我們找作者觀點的好處,可重點閱讀第
     
    自然段。
    (4)讀讀第②自然段劃橫線的句子,聯(lián)系短文內(nèi)容體會一下引用的好處,寫下來。
     

    組卷:42引用:1難度:0.1

三、習作。

  • 18.同學們,六年的小學生活即將結束,六年來,在校園里曾經(jīng)發(fā)生過許許多多令你難忘的事,回憶起來,仍讓你激動萬分、欣喜不已、沮喪難過……請從中選取一件印象深刻的事,寫下來。注意寫清楚事情的經(jīng)過,把印象深刻的內(nèi)容寫具體,把真情實感也要寫清楚。
          提示:(1)自擬習作題目。(2)不要出現(xiàn)真實的地名、學校名、姓名。(3)字數(shù)在450個以上。

    組卷:17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