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山東省棗莊市高三(上)期末生物試卷

發(fā)布:2024/12/29 23:0:2

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

  • 1.結核分枝桿菌(Mtb)感染巨噬細胞導致線粒體產生活性氧(ROS),ROS促進溶酶體釋放水解酶,進而激活細胞質基質中的BAX復合物,BAX復合物參與構成內質網與線粒體外膜之間的鈣離子通道,內質網內的鈣離子流入線粒體,導致線粒體內的細胞色素C(CytC)和凋亡誘導因子(AF)外流,誘導線粒體自噬及巨噬細胞裂解。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h2>

    組卷:33引用:4難度:0.5
  • 2.下列有關生物學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h2>

    組卷:6引用:5難度:0.7
  • 3.將洋蔥(2n=16)根尖浸泡在3H標記的胸苷溶液中培養(yǎng)一段時間,讓分生區(qū)細胞所有染色體均含有放射性標記,然后轉移到3H標記的胸苷溶液繼續(xù)培養(yǎng)兩個細胞周期。有關轉移后培養(yǎng)過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

    組卷:14引用:1難度:0.7
  • 4.如圖示細胞內某生理過程中發(fā)生的部分堿基互補配對情況,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組卷:8引用:1難度:0.7
  • 5.某養(yǎng)殖場人工飼養(yǎng)的蝗蟲,體色灰色(A)對綠色為顯性。第一年灰色個體占80%,灰色個體中的雜合子占70%。若由于環(huán)境影響,綠色個體每年減少10%,灰色個體每年增加10%,而灰色個體中雜合子的比例沒有變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組卷:43引用:5難度:0.5
  • 6.某種植物果實顏色有綠色、黃色和紅色三種類型,受三對等位基因控制,三對基因相互獨立遺傳且完全顯性。當每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個顯性基因時表現(xiàn)為綠色,當每對基因都不含顯性基因時為黃色,其他基因型為紅色。選擇綠色植株甲,分別與黃色植株乙,紅色植株丙進行如下兩組雜交實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br />組一:甲×乙→紅色:綠色:黃色=6:1:1
    組二:甲×丙→紅色:綠色:黃色=12:3:1

    組卷:33引用:1難度:0.7
  • 7.科學研究表明,含氮激素和類固醇激素的作用機制是不同的,含氮激素主要與膜受體結合,類固醇激素主要與細胞內的受體結合,來發(fā)揮調節(jié)作用。如圖是含氮激素(第一信使)的作用機理示意圖,據圖分析錯誤的是( ?。?/h2>

    組卷:18引用:3難度:0.6
  • 8.我們應該用樂觀、陽光的心態(tài)面對學習和生活,因為長期的焦慮和緊張會使輔助性T細胞的活性下降,從而影響身體健康。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組卷:14引用:1難度:0.5

三、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5分。

  • 24.近年來,某地山中的林木常遭到山鼠的危害,而山下石榴園也常遭遇黃薊馬(一種害蟲)的危害,嚴重影響了當?shù)亓謽I(yè)和石榴產業(yè)的健康發(fā)展。
    (1)山鼠的種群密度除了受遷入率和遷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響外,還受
     
     
    等數(shù)量特征的影響。
    (2)對于鼠害比較嚴重的山林,管理人員使用藥物滅鼠,該方法屬于
     
    防治。而對于石榴園中的黃薊馬,技術人員則利用性引誘劑誘殺雄性個體的方法來降低種群數(shù)量,其原理是
     

    (3)現(xiàn)運用標記重捕法對1公頃石榴園內的山鼠種群密度進行調查,首捕數(shù)為80只,標記后放回。若標記個體在重捕前死亡5只,但由于繁殖因素,山鼠的總數(shù)仍保持不變,重抽數(shù)為60只,其中標記個體為10只,由于操作不當,重捕個體中標記的個體死亡2只,則石榴園內的山鼠密度約為
     
    只/公傾。
    (4)關于種群數(shù)量變化的調節(jié)理論主要有外源性種群調節(jié)理論和內源性自動調節(jié)理論。外源性種群調節(jié)理論主要包括非密度制約因素、密度制約因素等;內源性自動調節(jié)理論涉及行為調節(jié)、內分泌調節(jié)及遺傳調節(jié)等。
    ①黃薊馬危害的高峰期是5~9月,成蟲冬天一般會全部死亡。據此分析影響黃薊馬種群數(shù)量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該因素的影響過程主要歸屬于
     
    調節(jié)理論的范疇。
    ②科研人員設定了兩個種群模型:一是具有較低的進攻性行為,能相互容忍,繁殖力較高、可能有留居的傾向(Ⅰ型);二是具有較高的進攻性行為,其繁殖力比較低,可能有外遷的傾向(Ⅱ型)。當山鼠種群密度接近K值時,其種群模型最可能為
     
    型,判斷的理由是
     
    。

    組卷:22引用:1難度:0.6
  • 25.利用新冠病毒(SARS—CoV—2)包膜表面的S蛋白研發(fā)的疫苗已在我國廣泛接種。如圖表示制備疫苗的相關過程,其中m、n分別是啟動子和終止子,箭頭處是限制酶的切點,SUC2是酵母菌的蔗糖轉化酶基因,其終產物存在于液泡中,可以催化蔗糖水解成單糖被細胞利用。下表是可供選擇使用的限制酶及其識別序列和切割位點。
    限制酶 BamHI NheI NcoI SphI Sau3AI
    識別序列和切割位點 5'-G↓CTAGC-3' 5'-G↓GATCC-3' 5'-C↓CATGG-3' 5'-GCATG↓C-3' 5'-↓GATC-3'

    (1)已知依據S蛋白的RNA制備的目的基因S上無合適的限制酶識別序列,為了使目的基因S更好地與載體A連接,需要在PCR擴增之前設計兩種引物分子,應在兩種引物分子的
     
    (填“5′”或“3′”)端添加合適的限制酶的識別序列。如圖②過程所使用的兩種酶是
     
    ,選擇兩種酶切割的優(yōu)點是
     
    。
    (2)由圖推測,目的基因S表達的模板鏈是
     
    (填“上鏈”或“下鏈”),理由是
     
    。
    (3)RT一PCR是將RNA逆轉錄(RT)和聚合酶鏈式反應(PCR)相結合的技術。利用S蛋白的RNA作為模板進行過程①,首先需要加入緩沖液、原料、酶Ⅰ、引物Ⅰ等物質后進行RT,獲得單鏈DNA后,還需要添加與單鏈DNA互補的引物Ⅱ及酶Ⅱ,在PCR過程中酶Ⅰ所處的狀態(tài)是
     
    。以一個單鏈DNA為起點,進行n次循環(huán)的擴增,理論上需要
     
    個引物Ⅱ。
    (4)SUC2作為B上的標記基因,可以對導入B的酵母菌進行篩選。篩選時,需要使用以蔗糖為唯一碳源的培養(yǎng)基,對受體突變型酵母菌的要求是
     
    。

    組卷:65引用:1難度:0.4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