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貴州省黔西南州興仁市高三(上)期末歷史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
-
1.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學術往往主動觸及時事,注重矯正社會弊病?!皳軄y世,反之正”,雖最早由儒家提出,卻無疑是諸子百家的共同愿景。這反映了( ?。?/h2>
組卷:4引用:3難度:0.5 -
2.如圖所示為秦朝形勢圖。對圖中信息解讀最準確的是,秦朝( ?。?br />
組卷:4引用:4難度:0.6 -
3.西漢時,揚州刺史呂柯參奏?;韬顒①R“與故太守卒史孫萬世交通”,劉賀被“削戶三千”;青州刺史雋不疑得知齊孝王孫劉澤等意圖謀反,搜捕劉澤并上報朝廷。由此可見,西漢( ?。?/h2>
組卷:11引用:2難度:0.5 -
4.東晉時期,戶籍內容日趨豐富,先祖的仕宦履歷、起家官、聯(lián)姻狀況、嫡庶身份乃至某些詔書,無不登錄其中,戶籍保管也由此前的地方二級制變?yōu)槎嗉壷?。這反映出東晉時期( ?。?/h2>
組卷:2引用:1難度:0.7 -
5.在唐代的長安和洛陽,除了佛塔之外,高樓極少。唐政府曾規(guī)定民居皆不得建筑兩層以上的閣樓,并多次頒布嚴令重申“不得造樓閣,臨視人家”。后周時期,已“許京民居起樓閣”,北宋時汴河兩岸的兩層樓閣毗鄰而起。據此可知,這一政策調整( ?。?/h2>
組卷:10引用:3難度:0.6 -
6.蔭補制度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一種選官制度。宋代蔭補制規(guī)定,蔭補數(shù)量和范圍與官職掛鉤,高級官員如宰相,執(zhí)政則可蔭“期親”,一般官吏可蔭及子孫。史料記載,宋代最多一次同時蔭補了官員子弟四千人。由此可知,宋代的蔭補制度( ?。?/h2>
組卷:10引用:4難度:0.7 -
7.1567年,明穆宗在漳州月港設督餉館,允許商民出海。其后,出海人數(shù)不斷增加,據記載,在作為國際貿易中轉站的呂宋島(今屬菲律賓),“閩人以其地近,且饒富,商販者至數(shù)萬人,往往久居不返”。這反映了明朝中后期的中國( ?。?/h2>
組卷:9引用:10難度:0.6 -
8.清初,流行于文人雅士之間的昆曲在宮廷中走紅,它以對高雅品位的刻意追求,成為脫離大眾的“陽春白雪”。18世紀末,京劇開始萌生,其曲詞遠較昆曲通俗,題材內容也多為市民所喜好,流傳日益廣泛。材料可用于說明清代( ?。?/h2>
組卷:2引用:1難度:0.6 -
9.對于不平等條約中給予列強各種權益的內容,清政府的官員們不是從平等與否的角度思考,而是抱著“懷柔遠人”的傳統(tǒng)心理,或將其視為“投以肉食”的羈縻“制夷之道”,并認為“并無傷于國體”。這反映了清朝統(tǒng)治階層( ?。?/h2>
組卷:3引用:9難度:0.5
【選修3:20世紀的戰(zhàn)爭與和平】
-
28.材料:1902年,為共同與俄國抗衡,英日兩國結為同盟,同盟的建立,使日本得到了來自英國的援助,加速了日俄戰(zhàn)爭的爆發(fā),日俄戰(zhàn)爭后,因來自俄國的威脅減弱,英日關系趨于冷淡,但仍兩次續(xù)簽同盟條約。一戰(zhàn)期間,日本為了在東亞擴張勢力和侵略中國,以英日同盟為借口,在1914年對德國宣戰(zhàn),并迅速占領了德國在中國山東的勢力范圍。日本的擴張嚴重觸犯了美國在遠東的利益,美日矛盾激化。1921年,華盛頓會議召開。在會上,日本仍想借助于英日同盟來擴張勢力,而英國雖對日本不滿,但不愿得罪日本,仍想勉強維持松散的同盟關系。美國對此激烈反對。在美國的壓力之下,英日和美法在華盛頓會議上簽訂《四國條約》,英日同盟宣告終結。
——摘編自米慶余《日本近代外交史》(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英日結盟的影響。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英日同盟終結的原因。組卷:3引用:2難度:0.5 -
2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楊堅的性格是多方面的。有幾方面可與傳統(tǒng)的中國價值觀和行為準則聯(lián)系起來,有幾方面可用他生活的時代和社會環(huán)境來解釋,有幾方面涉及他追求最高權勢的心理,最后幾個方面則是他品質中特有的。當時他的家族和他接近的圈子中迷信佛教和盛行佛教,這一特有現(xiàn)象促使他把注意力集中于向佛教尋求正統(tǒng)地位和個人安全的方面:宮內每晚都做佛事,楊堅、皇后和舉朝上下都參加。他的自危感使他對除幾個親信以外的所有人都產生懷疑,他似乎認為所有的兒子都是潛在的敵人……他為人過于儉嗇,這一與他妻子相同的性格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本加厲……楊堅仍是一位堅強和有成就的統(tǒng)治者。
——摘編自《劍橋中國隋唐史?開國者隋文帝》材料二:歷代學者對楊堅的評價學者 評價 魏征(唐代名臣) 高祖膺期纂歷,平一寰宇,頓天網以掩之 虞世南(隋唐政治家) 及克定江淮,一同書軌,率士黎庶,企仰太平 李綱(宋代抗金名臣) 有雄才大略……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 王夫之(明末清初思想家) 威之所以自見者,亦以平四海、正風俗為己功
(2)指出材料二學者評價楊堅的兩大視角。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論證楊堅仍是“有成就的統(tǒng)治者”。組卷:0引用:1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