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粵教新版高中語文必修1《第四單元 古典詩歌 》2018年單元檢測試卷(4)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6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詩經(jīng)》原來是詩,不是“經(jīng)”,這在咱們今天是很明確的。但在封建社會里,詩三百篇卻被尊為“經(jīng)”,統(tǒng)治階級拿它來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從西周初期到春秋中葉,詩三百篇是一種配樂演唱的樂歌。這些樂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會和各種典禮,當作儀式的一部分或娛樂賓主的節(jié)目。另一方面則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會生活,當作表情達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語言差不多,當然它更加曲折動人。例如周代有一種“獻詩陳志”的做法,當一些人看到國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壞事,就做一首詩獻給他們,達到頌美或者諷諫的目的。還有人由于個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過詩來發(fā)泄和申訴。應該說明,“獻詩陳志”是要通過樂工的演唱來獻給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獻詩”總和“瞽獻曲”或“瞍賦”、“矇誦”并提。
          在人民群眾的生活里,詩歌也常用于表情達意,例如《詩經(jīng)?邶風?新臺》和《詩經(jīng)?秦風?黃鳥》等,都是針對具體的現(xiàn)實問題而發(fā)的。古代史傳中還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內(nèi)的“徒歌”,例如《左傳?宣公二年》記載宋國將軍華元被鄭國人捉了去,后來逃回來,人民譏笑這位敗軍之將,做了一個歌兒對他唱。這樣的歌,從性質上說和“獻詩陳志”沒有什么分別。不過士大夫獻詩,是特地做了給樂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則先是在社會上流傳,給采訪詩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樂曲,傳到統(tǒng)治階級的耳中。
          在外交宴會等場合,賓主各方往往通過“賦詩”來表達愿望和態(tài)度?!百x詩”時點出現(xiàn)成的詩篇,叫樂工們演唱,通過詩歌的問答,了解彼此的立場,這就叫“賦詩言志”。這種“賦詩”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內(nèi)容和意義,僅僅是把賦詩者的觀點和愿望寄托在詩中某幾句之上,來作比喻或暗示,所以是一種典型的斷章取義?!蹲髠?襄公二十六年》記晉侯為了衛(wèi)國一個叛臣的緣故,把衛(wèi)侯羈押起來,齊侯和鄭伯到晉國去說情,鄭國的子展就賦《詩經(jīng)?鄭風?將仲子》一詩?!秾⒅僮印繁緛硎且皇讗矍樵?,這當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話,是說女的愛著男的,又怕旁人說閑話;子展卻借用來說,晉侯縱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別人看來總是為了一個叛臣。
          詩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時代,由于新聲代替古樂,造成了詩與樂的分家,詩也就由樂歌逐漸變?yōu)榧兇獾恼Z言藝術了,“賦詩”“獻曲”也不大見到了。詩三百篇在社會上的實際用途縮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漸把詩的意義和封建教化的原則聯(lián)系起來。比如公孫丑問,《伐檀》詩中,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國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榮;子弟信從他,就學會孝悌忠信。君子不勞而食,還有誰比他功勞更大呢?”封建統(tǒng)治階級就是這樣“以意逆志”,最后把詩尊為“經(jīng)”。直到五四運動以后,這部偉大的詩集才沖開了各種烏煙瘴氣,在思想和藝術上放射出奪目的光輝。
    (摘編自中華書局“知識叢書”金開誠《詩經(jīng)》)
    (1)下列關于原文第1、2自然段內(nèi)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經(jīng)》中的作品原來是普通的詩歌,并沒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統(tǒng)治階級卻把它尊為經(jīng)典,用它來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B.在春秋中葉以前,詩三百篇曾經(jīng)作為一種配樂演唱的樂歌,成為祭祀、宴會和各種典禮的一部分儀式或娛樂賓主的節(jié)目。
    C.所謂“獻詩陳志”,一種情況是指卿士通過貢獻詩歌,向國君或同僚陳述自己的心意,以達到頌美或者諷諫的目的。
    D.在古籍記載中,卿士“獻詩”經(jīng)常和“瞽獻曲”、“矇誦”等一起出現(xiàn),是因為卿士做詩以后,總是通過樂工的演唱來呈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宋國人民譏笑敗軍之將華元的詩歌,也是用來作為表情達意的工具,所以從性質上說,跟卿士的“獻詩陳志”沒有什么不同。
    B.古人在“賦詩言志”時所言的志,往往不為原詩所具有,而是賦詩者采用斷章取義的辦法,寄托在詩中某些句子之上的。
    C.子展借用《詩經(jīng)?鄭風?將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話,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詞令人擔心,請晉侯不要聽信。
    D.到孔子時代,新音樂逐漸興起,古樂逐漸失傳,由此造成詩與樂分家,《詩經(jīng)》也就變成純粹的語言文學作品,而與音樂無關了。
    (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葉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會生活中,《詩經(jīng)》被當作表情達意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語言所無法達到的效果。
    B.上古時候,人民群眾的作品如果給采訪詩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進入詩三百篇中,不然則仍是沒有曲調(diào)的“徒歌”。
    C.古人在“賦詩言志”時采用的都是現(xiàn)成的詩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能夠通過詩歌的來回問答,了解彼此的立場。
    D.孟子解釋《伐檀》說,君子使國君得到安富尊榮,使子弟學會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以不勞而食。這就曲解了《詩經(jīng)》的原意。

    組卷:64引用:29難度:0.7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春 雨
    梁遇春
          ①整天的春雨,接著是整天的春陰,這真是世上最愉快的事情了。可是陰霾四布或者急雨滂沱的時候,就是最沾沾自喜的財主也會感到苦悶,因此也略帶了一些人的氣味,不像好天氣時候那樣望著陽光,盛氣凌人地大踏步走著,頗有上帝在上,我得其所的意思。至于懂得人世哀怨的人們,黯淡的日子可說是他們唯一光榮的時光。蒼穹替他們流淚,烏云替他們皺眉,他們覺到四圍都是同情的空氣。斗室中默坐著,想起一身經(jīng)歷的苦楚,傾聽窗外檐前凄清的滴瀝,仰觀波濤浪涌,似無止期的雨云,這時一切的荊棘都化作潔凈的白蓮花了。“最難風雨故人來”,陰森森的天氣使我們更感到人世溫情的可愛,替從苦雨凄風中來的朋友倒上一杯熱茶的時候,我們很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心境?!吧接暧麃盹L滿樓”,這很可以象征我們孑立人間,嘗盡辛酸,遠望來日大難的氣概,真好像思鄉(xiāng)的客子拍著欄桿,看到郭外的牛羊,想起故里的田園,淚眼里仿佛模糊辨出龍鐘的父老蹣跚走著,或者只瞧見幾根靠在破壁上的拐杖的影子。所謂生活術恐怕就在于怎么樣當這么一個臨風的征人罷。無論是風雨橫來,無論是澄江一練,始終好像惦記著一個花一般的家鄉(xiāng),那可說就是生平理想的結晶,蘊在心頭的詩情;可是同時還能夠認清眼底的江山,把住自己的步驟,不管這個異地的人們是多么殘酷,不管這個他鄉(xiāng)的水土是多么不慣,卻能夠清瘦地站著,戛戛然好似狂風中的老樹。能夠忍受,卻沒有麻木;能夠多情,卻不流于感傷,仿佛樓前的春雨,悄悄下著,遮住耀目的陽光,卻滋潤了百草同千花。
          ②可是春雨有時也兇猛得可以,風馳電掣,從高山傾瀉下來也似的,萬紫千紅,都付諸流水,看起來好像是煞風景的,也許是別有懷抱罷。生平性急,一二知交常常焦急萬分地苦口勸我,可是暗室捫心,自信絕不是追逐事功的人,不過對于紛紛擾擾的勞生卻常感到厭倦,所謂性急無非是疲累的反響罷。有時我卻極有耐心,好像廢殿上的玻璃瓦,一任他風吹雨打,霜蝕日曬,總是那樣子癡癡地望著空曠的青天。我又好像能夠在沒字碑面前坐下,慢慢地去冥想這塊石板的深意,簡直是個蒲團已碎,呆然趺坐著的老僧,想趕快將世事了結,可以抽身到紫竹林中去逍遙,把世事撇在一邊,大隱隱于市,就站在熱鬧場中來仰觀天上的白云,這兩種心境原來是不相矛盾的,我雖然不會跳出人海的波瀾,但是拳拳之意自己也略知一二,大概擺動于焦躁與倦怠之間,總以無可奈何天為中心罷。所以我雖然愛蒙蒙茸茸的細雨,我也愛大刀闊斧的急雨,紛至沓來,洗去陽光,同時也洗去云霧,使我們想起也許此后永無風恬日美的光陰了,也許老是一陣一陣的暴雨,將人世哀樂的蹤跡都漂到大海里去,白浪一翻,什么渣滓也看不出了。
          ③可是最妙的境界恐怕是尺牘里面那句濫調(diào),所謂“春雨纏綿”罷。一連下了十幾天的梅雨,好像再也不會晴了,可是時時刻刻都有晴朗的可能。有時天上現(xiàn)出一大片的澄藍,雨腳也慢慢收束了,忽然間又重新點滴凄清起來,那種捉摸不到,萬分別扭的神情真可以做這個啞謎一般的人生的象征。記得十幾年前每當連朝春雨的時候,常常剪紙作和尚形狀,把它倒貼在水缸旁邊,意思是叫老天不要再下雨了,雖然看到院子里雨腳下一粒一粒新生的水泡我總覺到無限的欣歡??墒悄菚r我對于春雨的情趣是不知不覺之間領略到的,并沒有凝神去尋找,等到知道怎么樣去欣賞恬適的雨聲時候,我卻老在干燥的此地做客,單是夏天回去,看看無聊的驟雨,過一過雨癮罷了。因此“小樓一夜聽春雨”的快樂當面錯過,從我指尖上滑走了。但是我始終喜歡冥想春雨,也許因為我對于自己的愁緒很有顧惜愛撫的意思;我常常把陶詩改過來,向自己說道:“衣沾不足惜,但使恨無違?!蔽視勰抟菜频睦p綿春雨,大概也因為自己有這種的心境罷。
    (有改動)(1)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賞析,恰當?shù)囊豁検?!--BA-->
     

    A.文章第一段運用對比的手法,將春陰、春雨的愉悅與令人厭惡的晴朗驕陽進行對比,顯現(xiàn)了春雨的慈悲與愛憎。
    B.作者將春雨偶然的兇猛與自己的性急相類比,細雨與自己的耐心相類比,說明“性急”和“耐心”是兩種矛盾的心境,因而人世也就有了哀樂。
    C.作者喜歡細雨更喜歡急雨,認為它像啞謎一般捉摸不到的人生,讓人置身于愛恨矛盾的情結之中,有暫止撫慰之效。
    D.文本字里行間儲蓄著作家的獨特心境和悲哀的情緒,直接地表達了對社會的不滿,對歷經(jīng)苦難的人們的同情。
    (2)“整天的春雨,接著是整天的春陰,這真是世上最愉快的事情了?!痹嚱Y合全文分條列出“最愉快”的理由。
    (3)文章結尾作者為什么要將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中的“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改為“衣沾不足惜,但使恨無違”?談談你的理解。

    組卷:2引用:1難度:0.6
  • 3.實用類文本閱讀,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葉嘉瑩:一生與詩詞相戀
          近日,92歲高齡的葉嘉瑩在“世界因你而美麗--影響世界華人盛典”頒獎禮中獲頒2015-2016年度“終身成就獎”。此前數(shù)十年間,她身挾滿腹詩書,走遍中國臺灣以及美國、加拿大……為中國古典文化的傳播,立下了汗馬功勞。
          1924年7月,葉嘉瑩出生于北京的一個書香世家。三四歲時,父母便教她背誦詩詞。而她的伯父葉廷又,是一位有很深古典文化修養(yǎng)的中醫(yī)。在伯父的引導下,深居大院的葉嘉瑩常常把院子里的草木作為對象,吟詩作詞。1941年,葉嘉瑩高中畢業(yè),進入輔仁大學專攻古典文學專業(yè)。在輔仁大學,葉嘉瑩遇見了她銘記一生的恩師顧隨。顧隨古典文化功底極為深厚,他對詩歌的講授令葉嘉瑩如癡如醉。師生二人常常詩詞唱和,被師友傳為佳話。顧隨曾在給她的信中寫道:“假使苦水(顧隨別號)有法可傳,則截至今日,凡所有法,足下已盡得之。”但他希望葉嘉瑩不僅要繼承自己的衣缽,更要“別有開發(fā),能自建樹,成為‘南岳下之馬祖’”。
          如果顧隨泉下有知,最高興的肯定是葉嘉瑩果然如他所期望那般做到了“別有開發(fā)”和“能自建樹”。師徒二人在詩詞世界里研讀的軌跡,也有相似之處。顧隨是受蔡元培之命學習西洋文學,得益匪淺;而葉嘉瑩則在機緣巧合下,前往北美訪問交流,在此期間接觸到了西方文學理論。葉嘉瑩發(fā)現(xiàn),西方文學理論與中國的傳統(tǒng)詞學理論有不少暗合之處,便逐漸嘗試用西方文學理論中的詮釋學、符號學、接受美學等來詮釋中國的古典詩詞。這種將中西理論融合的研究策略很快為葉嘉瑩的詩詞研究開辟了一片新的天地。以西方文學理論解析古典小詞,成為葉嘉瑩治學的重要特點。南開大學原副校長、文學院院長陳洪評價葉嘉瑩說:“融合中西以推進詞學研究,卓有成效者,海內(nèi)外自是不做第二人想?!?br />      在海外教書時,葉嘉瑩常常感慨,中國古典詩詞的韻味,在翻譯成英文后就要遜色不少。而用英文授課,也讓她常常有不能闡盡其意之感。1979年,憑借一封寄給國家教育部的言真意切的信,葉嘉瑩終于可以回國教書。從那年起,葉嘉瑩便猶如候鳥一般,按照時令奔波于大洋兩岸。她講授古典詩詞的足跡遍布祖國大江南北。1993年,她受邀擔任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并捐獻出一半退休金約10萬美元,設立“駝庵獎學金”和“永言學術基金”獎掖后學。
          她自認,這一輩子,她完成了兩件大事。一是在當年顧隨的課堂上,她埋首苦記,猶如錄音機一般一字不差地把顧隨的講課“錄”了下來,并在幾十年后整理出版。另一件事,就是她去海外以后,托人把臺灣大學教授戴靜山先生的古近體詩歌吟誦錄了下來,并最終在內(nèi)地推廣吟誦的過程中發(fā)揮作用。
          這是她留給人們的兩把鑰匙。有了它們,人們要去領略中國古典詩詞的意境,去感受中國古典詩詞傳統(tǒng)的吟誦之美,盡可以循跡而得。如今,她也在打造自己的鑰匙。她教書70年,留下來的講課、講演錄音,有2000小時以上。學生們正在幫助她整理成書。等到出版之日,喜愛詩詞的人們又將迎來一場精神盛宴。
          她親自體會到了古典詩歌里面的美好、高潔的精神,而現(xiàn)在的年輕人,他們進不去,找不到一扇門。她希望能把這一扇門打開,把不懂詩的人牽引到里面來?!斑@就是我一輩子不辭勞苦做的事情?!薄叭绻搅四敲匆惶?,我愿意我的生命結束在講臺上?!?br />(節(jié)選自《東西南北?看人物(上半月)》2016年8期,有刪改)
    【相關鏈接】
    我很不喜歡“才女”這兩個字,有人說過我是穿裙子的“士”。我身體是女性,但是我的品格是士大夫的“士”,就有中國儒家傳統(tǒng)的“士”的品格和持守。
    (節(jié)選自《葉嘉瑩:我是穿裙子的中國“士”》,有刪改)【注】①馬祖道一是禪宗洪州宗的祖師,師承南岳懷讓禪師。
    (1)下列對傳主的評價,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學貫中西。她在北美訪問交流期間,系統(tǒng)學習西方文學理論,并將這些理論運用到中國古典詩詞研究中。
    B.詩詞研究自成一派。她師承名家,對詩詞的研究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融合中西,別有開發(fā),能自建樹。
    C.注重人才培養(yǎng)。她出任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出資設立獎學金和學術基金來鼓勵年輕人。
    D.個性鮮明。她身為女性,飽讀詩書,卻不喜歡人家稱呼她“才女”,喜歡人送的雅號“穿裙子的士”。
    (2)下列對作品內(nèi)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A.葉嘉瑩致力于中國古典文化的傳播,為講授古典詩詞奔波于大洋兩岸,足跡遍布祖國大江南北。
    B.葉嘉瑩詩書滿腹,離不開她出身于書香門第,幼年時期就開始吟詩作詞,后又得遇名師指點。
    C.葉嘉瑩治學極有特點,她借鑒西方的文學理論來推進中國詞學研究,這在海內(nèi)外是獨一無二的。
    D.葉嘉瑩反對將古典詩詞翻譯成英文講解,她認為中國古典詩詞的韻味翻譯成英文后會遜色不少。
    E.葉嘉瑩成為詩詞研究大家,得益于她深受中國儒家傳統(tǒng)熏陶,年輕時埋頭苦讀,教書時不斷積淀。
    (3)作為一代大家的葉嘉瑩,對詩詞研究有哪些貢獻?請簡要概括。

    組卷:14引用:3難度:0.7

  • 9.仿照下面例句,自選兩個對象,寫兩個句子,要求所寫句子與例句的句式大致相同。
    [示例] 小船升起風帆,在橫濟滄海的航程中,如果不與風浪搏擊,就無法到達彼岸。

    組卷:11引用:8難度:0.5

四、寫作(60分)

  • 10.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河流有河流的源頭,生命有生命的源頭,情感有情感的源頭,歷史有歷史的源頭,現(xiàn)狀有現(xiàn)狀的源頭……社會生活中,各種良莠不齊的事物之間相互錯雜,只有關注源頭進而把握源頭,我們才能更好地駕馭事物,從而實現(xiàn)更快更好地發(fā)展。
          讀了上述材料,請你寫一篇文章,可以發(fā)表對“源頭”的看法,可以敘述與“源頭”有關的經(jīng)歷或感悟。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組卷:3引用:1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